《3.2力的存在 第1课时(学案 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力的存在 第1课时(学案 无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第一节:力的存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验证力的存在.2.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性,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究、发现、理解力的两大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2.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前预习课前预习】问题问题 1 1:生活中如何感受力的存在?问题问题 2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问题问题 3 3:什么是力?问题问题 4 4:如何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新课引
2、入活动一活动一:让学生上台把重物提起来,感受此时(手)肌肉有什么感觉?活动二活动二:用力拉橡皮绳(坚持五秒),感受手臂的感觉如何?总结归纳:人类最早就是从推、拉、提、压等作用引起的肌肉酸胀中感受到力的存在的,除此之外,上述过程中还有什么现象能证明力的存在?(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体会“有力的存在”,使生活问题科学化,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知识要点二、知识要点一、一、感知感知“力力”经过刚才活动大家都感受到了力,那么大家想一想只有人才能产生力吗?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物体可以产生力,请些举例子。二、二、分析分析“力力”(1)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一些
3、产生力的例子,比如压路机压路、马拉车、吊车提货物、磁铁吸引回形针分析力产生的条件?力产生需要两个物.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两个物体产生力还需要发生作用.归纳:归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我们知道“人过留痕、雁过留声”那么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时一定会产生一些效果,通过学生实验分析力产生的效果.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桌上的器材(一个气球、一个橡皮条、一个弹簧、一个兵乓球、一个小车)第 2 页请大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把它产生的效果记录在表格.物体物体作用产生效果气球对弹簧小车兵乓球归纳:归纳:力产生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运动状
4、态改变(速度的大小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三、探索三、探索“力力”(1)物体受力一定会有形变吗?如何证明玻璃杯的形变?(2)思考篮球与地面接触的时候有力的存在吗?如何证明篮球发生了形变?四、领会四、领会“力力”活动:活动:(两人一一组)如图所示,两个气球相互挤压后都发生了形变,请你做一做,下面三种挤压方式哪些能 产生这种效果?A.甲球不动,乙球压向甲球B.乙球不动,甲球压向乙球C.两球同时向中间压实验结果发现:能产生如图所示效果的是.你能从这个实验的产生中又能的到什么?是怎么分析的?(1)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为什么人会向前进?(2)火箭的的推力从哪里来?五、应用五、应用“力力”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5、演示反冲小车,让学生跟进一步体验反作用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例例 1.1.力的作用效果有:一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例 2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1)用力揉面团,面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2)篮球击撞在篮板上被弹回(3)手指挤压矿泉水瓶壁,矿泉水瓶被捏扁了(4)一阵大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发生形变的是(2)(3),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2)(4).例例 3 3.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D)A.向前划船时,要用浆向后泼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
6、,要向下方喷气D.火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例例 4 4.下列各运动中属于运动状态不变的是(D)A.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B.被扔出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C.小球从空气中自由落下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2019 年春期七年级科学三案合一班级姓名评价第 3 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节:力的存在1.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证明力的存在。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后反思】课后反思】首先,力的存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江版)七年级第二册。初一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为了降低抽象程度和难度,教材没有对力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7、体等概念,而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在本节课中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例子感受力的存在,虽然引导语句不够精炼,但学生理解效果较好。其次,在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对气球、兵乓球、弹簧、小车施加力,通过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学生参与度很好,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将这节课重点内容消化,在探究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较为简答的方法理解转换的思路,让学生理解力可以是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在探究物体间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归纳的方法找到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然后分析谁对谁产生了力,让学生可以针对情景更好的解答。最后,在本节课中演示了两个反冲实验,虽然准备充分,但现场还是出了一点小问题,第二个反冲小车车做了三次才成功,浪费了一点时间,但是给学生讲了一个道理实验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该失误对他们的发展还是提供了一些教育意义;通过展示科技实例对他们探究生活,探究可以有好多的益处;当然这节课瑕疵还是很多,希望这节课是我提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