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街亭》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失街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二、能力目标1品味失街亭中描写战争的技巧。2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3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教材分析: 节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鉴赏的都是古代小说,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
2、手法。而本文在人物形塑造方面很成功,具有典型意义。指导学生自读失街亭,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教学重难点:赏析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教学方法:1品读法。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语句应仔细品读,体会其作用。2讨论分析法。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理解。3欣赏比较研习法。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关失街亭的部分,让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进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欣赏能力。教具准备:1多媒体;2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3三国演义主题歌flash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3、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flash,让学生进入氛围,感受雄浑、苍凉的气势。)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同名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三国故事,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失街亭。二、简介街亭战略地位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落得一个“出身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惨结局。而街亭的失守,就决定着一出祁山计划的全盘失败。街亭何以如此重要呢?在本文当中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它:“咽喉
4、”,它是汉中的咽喉。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幅图出示街亭战略简图并分析,看看是不是这样。三条路线:一是东路的子午谷,十他险要,双方都有兵把守,不易通过。二是中路的斜谷,蜀军可由此攻眉城,下长安,路程较近。孔明这次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街亭的一条大道,离长安较远,主力不宜由此进兵。但孔明由中路取眉城,司马懿就可能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并使蜀军已得的三郡不能安守。而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可见街亭的确的蜀军的咽喉之地呀。所以诸葛亮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可以说街亭关系到北伐的成败。三、理清情节 这么重要的街亭却失守了,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它
5、是怎么失的。课前已经布置了让大家理清课文的结构,现在要看看大家完成的怎么样了,哪位同学复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一同学复述,允许补充)这位同学复述得非常好。大家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故事情节一般又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大家现在按照这个顺序给本文拟一个结构提纲出来,要求是都用四字短语平概括。提问:一学生主答,请一二学生补充修改:开端:孔明调兵 发展:马谡拒谏 高潮:街亭失守 结局:挥泪执法 线索:街亭的攻守四、分析人物形象唉,街亭无可挽回的失守了,那么谁要对失街亭负主要责任呢?幻灯讨论并提问学生分为两派:孔明用人不当或是马谡傲慢轻狂。 那谁更有理呢?其实这里都涉及到马谡,那
6、么我们首先要看马谡是个怎样的人。马谡 请刚刚说马谡傲慢轻狂的学生:你说马谡傲慢不能空口说白话啊,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呢? 1战前的骄傲情绪(可留后讲或简单带过) 2三笑:马谡在街亭时有一个表情:笑。 (1)笑诸葛: 马谡先笑谁?笑丞相,笑他多心幻灯,这里笑丞相多心,魏兵怯弱表现了他的麻痹轻敌,他早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语气里还有点笑话军师谨慎多余的意味。(麻痹轻敌。)(2)笑王平当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读兵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完全听不进王平的一词半语。这个片断写出了马谡的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
7、兵。 (刚愎自用,纸上谈兵。)(3)笑司马:他还笑了谁?笑司马。他笑司马懿胆怯,幻灯第三次笑是“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马谡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司马懿根本不在话下。表现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马谡三笑,一笑孔明,二笑王平,三笑司马,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麻痹轻敌,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师:马谡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 生:我觉得马谡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 生: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师: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应该客观地,全面地主人一个
8、人。而不应该只看到他的短处或者长处。诸葛亮 哦,既然如此,那么错在马谡咯?请先前认为诸葛错的学生:你怎么看? 你还是认为孔明用人不当!但在这之前马谡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他献“攻心计”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又献“反间计”离间魏国君臣除去劲敌,为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形势。所以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固然有他的错,但也有它的必然性。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战前的布置上,诸葛亮对马谡是不是完全的信任?不是。文中哪里表现了出来?战前的布置: 战前的一系列安排:派高翔驻守列柳城,命魏延把守阳平关关口要道,命赵云邓芝箕谷出疑兵。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作者对诸葛亮在战前的几次语言描写:(1)“三嘱”:一嘱马谡:“街亭虽小,。”把困难说
9、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 二嘱马谡:“司马懿非。敌之。”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三嘱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点将三嘱,足见孔明的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 生归纳:这些都显示出诸葛亮的(机智多谋、小心谨慎)。过渡: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经超出“人”的能力。那么,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呢?他有没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个情节体现出来?(2)“三哭”:这个过程中是抓住诸葛亮的什么呢?(“三哭”)第一次:是“孔明挥泪曰:。”马谡临终嘱托与伤心痛哭之后,诸葛
10、亮想起二人往日情同手足的交情,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伤心之泪)有情有义。第二次:是“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合当斩之。”蒋琬劝阻,天下未定,不可诛杀智谋之臣,这深深的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但是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所以“流涕而答”,“合当斩之”。 (“军中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亮悲痛伤心) (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显示出他内心巨大的矛盾。)(无奈之泪)赏罚分明第三次 :是“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这时候诸葛亮的心情?未听先帝遗嘱,有负先帝重托,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悔恨之泪)勇于自责师:看来诸葛亮真是声泪俱下,五脏俱焚啊
11、!这个平生统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谈笑风生的军师,也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大哭不已”淋漓尽致的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的真实情态。 诸葛亮 (机智多谋、小心谨慎、有情有义、赏罚分明、勇于自责)师:鲁迅曾经评价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在本文当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从而也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魅力。让我们一起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部分朗诵一遍。五、总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史料:这则史料选自(晋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一)大屏幕投影“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
12、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 ,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译文: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号令明确,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离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一带,訇然震动。魏明帝亲自西临长安督战,命令张郃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率领军队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动不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回到汉中,斩马谡而向大众谢罪。这是史料中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通过与课文的比较,同学们不难发现,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我们的课文人
13、物语言更加生动,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这也是我们平时的写作中要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作者到底运用了怎么样的写作手法来突现人物性格的。(学生讨论发言)A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 B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马谡“三笑”、诸葛亮“三哭”)。六、小结现在有的人也将失街亭的过错归结于一个字:“情”。认为街亭之失是情之错:其一,怜措之情。诸马之间,两代情,马谡是孤儿,是孔明的晚辈。其二,部属之情。孔明是主帅,马谡是参军,多年共事,感情深厚。其三,爱才之情。诸马共事间,马曾多次出谋划策,被诸葛亮采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使诸葛亮改变了对马的看法。再当时蜀国缺才士情况下,诸葛亮认为马有才,爱才之情油然而生。其四,面子之情。诸葛提议马谡时,谋士们有不同看法,但主帅既提,就将就吧。情,人世间永恒的主题。但情用得不好,小则害人,大则为祸天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客观理智的去对待每一件事,不要重蹈古人之复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