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政策(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政策(6).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 旧中国的信用状况评析 新中国成立后信用的高度集中与统一 改革开放后信用的快速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信用的规范与发展 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 旧中国的信用状况评析 信用发展基础薄弱信用发展基础薄弱:小生产与高利贷为主小生产与高利贷为主 信用制度落后:信用制度落后:惯例为主,缺乏法律规范惯例为主,缺乏法律规范 信用运作基础差:信用运作基础差:信用形式不全,信用体系残缺信用形式不全,信用体系残缺 信用文化氛围:信用文化氛围:普遍倡导节俭和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的理财观念普遍倡导节俭和收支相抵略有盈
2、余的理财观念 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信用的高度集中与统一 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客观要求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客观要求 信用总量与风险的严格控制信用总量与风险的严格控制 信用形式的单一:信用高度集中于银行信用形式的单一:信用高度集中于银行 信用配置中的主观性信用配置中的主观性 信用形式的利用不足信用形式的利用不足 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 改革开放后信用的快速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信用关系发展迅速,信用规模快速扩大信用关系发展迅速,信用规模快速扩大。 各种形式基本齐备,信用关系的覆盖面已经很广各种形式基本齐备,信用关系的覆
3、盖面已经很广。 信用结构不合理,外源融资和间接融资比重过大信用结构不合理,外源融资和间接融资比重过大。 信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社会信用的基础薄弱社会信用的基础薄弱 贷款违约严重;企业债券也从“刚兑”到违约贷款违约严重;企业债券也从“刚兑”到违约 社会信用利用中的杠杆率社会信用利用中的杠杆率。 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 中国经济运作中信用的规范与发展 维护信用机制的发展 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维护守信的机制。守信机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维护守信的机制。守信机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 权衡;是失
4、信成本的约束制度化约束。权衡;是失信成本的约束制度化约束。 分散由不可抗拒原因所导致的失信风险机制;建立对于失信连锁反应的分散由不可抗拒原因所导致的失信风险机制;建立对于失信连锁反应的 防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健全财务约束,把各个经济主体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健全财务约束,把各个经济主体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重建诚信” ,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夯实社会经济关系正常运 行的基础。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信用活动,防范信用风险。 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四、中国经济运作中的信用问题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
5、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 2020年),对我国未来的信用体系建设做了总体部署。2020年),对我国未来的信用体系建设做了总体部署。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 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 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 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
6、制全面发挥作用。政务诚信、商务诚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政务诚信、商务诚 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 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 实现以上目标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以上目标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讲到此结束 谢 谢! 8 货币市场交易额资本市场市值保险市场黄金市场交易额期货市场交易额货币市场交易额资本市场市值保险市场黄金市场交易额期货
7、市场交易额 199815.6225413124836967.24 199960.7732445139322343.01 2000541.0354476159516082.29 2001416.6751143210930144.98 20024098.4747663305339490.16 200329866.33536573880246108389.03 200424625.94476154318731146935.31 200558864.549426.449271069.8134463.38 2006100461.68106357.956422045.7210063.37 20071543
8、55.79360140.470353146.9409740.77 2008366659.30121366.497848683.87719173.33 2009564483.76196842.611137.310277.951305142.87 2010632821.27560911.114527.9716143.263091250.63 2011627858.84542030.414339.324772.171375163.477 2012737933.12442658.615487.921506.341711269.36 20131044256.09539077.317222.2432133
9、.842674762.01 20143891231.24725778.020234.81 45891.592919882.25 20156088000.00954300.024282.5280083.925542300.11 20166972000.001184744.130959.10130240.6412606450.83 20176989600.001365144334397.61149751.9214924680.72 1998-20171998-2017 年年 中中 国国 大大 陆陆 金金 融融 市市 场场 概概 览览 中国征信体系的发展中国征信体系的发展 建成覆盖全国企业和个人的金
10、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2004年底试运行,2006年1月正式运作。截至2017年5月末,数据 库共收录企业和其它组织2371万户,收录自然人9.26亿人;其中有信 贷记录的企业和其它组织640万户,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4.4亿人;企 业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年均查询量分别达到8000万次、29000万 次。 截至2017年,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共有133家 2018年1月22日,第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成立 中国信用指数从3%上升到4%(亚洲经济组织平均1.9%) 中国征信体系的发展中国征信体系的发展 我国征信将形成三大数据体系 金融征信体系、行政管理征信体系和商业征信体系金融征信体
11、系、行政管理征信体系和商业征信体系 采集了16个部门的17类非银行信息,包括行政处罚与奖励、公积金、社保缴采集了16个部门的17类非银行信息,包括行政处罚与奖励、公积金、社保缴 存和发放、法院判决和执行、缴税和欠税、环保处罚、企业资质等信息。存和发放、法院判决和执行、缴税和欠税、环保处罚、企业资质等信息。 征信系统数据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实现信贷信息次日更新,信用报告查询征信系统数据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实现信贷信息次日更新,信用报告查询 秒级响应。人民银行分支机构2100多个信用报告现场查询点基本覆盖全国基层秒级响应。人民银行分支机构2100多个信用报告现场查询点基本覆盖全国基层 县市,征信系
12、统30多万个信息查询端口和信用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县市,征信系统30多万个信息查询端口和信用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 2020年):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200120012017年中国商业汇票签发额2017年中国商业汇票签发额(单位:万亿元)(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1.2843 1.6139 2.77 3.4 4.45 5.43 5.87 7.1 10.3 12.2 15.1 17.9 20.3 22.1 22.4 18.1
13、 17 0 5 10 15 20 2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03年以来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与总负债2003年以来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与总负债单位:万亿单位:万亿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总资产总负债 2005-2018年中国大陆债券发行量2005-2018年中国大陆债券发行量单位:万亿单位:万亿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 截至2018年8月各券种发行量占比截至
14、2018年8月各券种发行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政府债券 26% 记账式国债 10% 储蓄国债 1% 地方政府债 15% 央行票据 0% 政策性银行债 12% 国家开发银行债 6% 进出口银行债 2% 农发行债 4% 政府支持机构债 1% 政府支持债券 0% 商业银行债券 1% 普通债 1% 二级资本工具 0%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1% 企业债券 1% 中央企业债券 0% 地方企业 债券 1% 集 合 企 业 债 0% 短期融资券 2% 超短期融资券 9% 资产支持证券 2% 中期票据 5% 1997-2018年大陆债券市场存量走势(亿元)年大陆债券市场存量走势(亿元) 资料来源:中
15、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资料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0.00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80,000.00 100,000.00 120,000.00 140,000.00 1997/06 1998/03 1998/12 1999/09 2000/06 2001/03 2001/12 2002/09 2003/06 2004/03 2004/12 2005/09 2006/06 2007/03 2007/12 2008/09 2009/06 2010/03 2010/12 2011/09 2012/06 2013/03 2013/12 2014/
16、09 2015/06 2016/03 2016/12 2017/09 2018/06 国债国家开发银行债中国进出口银行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债 商业银行普通债商业银行次级债商业银行混合资本债二级资本工具 企业债中期票据 截至2018年8月我国债券市场存量统计截至2018年8月我国债券市场存量统计 129,263.77 78,931.66 23,105.90 38,652.50 11,028.50 7,064.75 108.00 14,690.07 31,708.42 2,849.13 0.00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80,000.00 100,000.00 1
17、20,000.00 140,000.00 债券托管存量:亿元 资料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资料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20002000年以来中国国家信用(政府债券)概况年以来中国国家信用(政府债券)概况单位:亿元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9,156.16 24,176.74 29,048.17 46,502.61 57,411.37 66,628.29 73,839.07 80,735.93 91,780.65 103,075.49 149,757.81 220,935.73
18、 276,450.62 309,335.12 4,461.40 5,442.37 4,808.77 5,042.00 6,933.30 21,883.17 7,246.39 16,213.58 17,878.18 15,997.36 16,062.27 19,044.01 20,247.35 58,225.99 89,886.10 82,242.73 52,722.54 0.0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300,000.00 350,000.00 期末余额发行额 我国居民消费信用增长图我国居民消费信用增长图单位
19、:亿元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0.0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300,000.00 350,000.00 400,000.00 短期消费贷款中长期消费贷款消费贷款 企业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结构企业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结构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注:内源融资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测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融资结构货币市场与
20、资本市场融资结构单位:亿元单位:亿元 0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8000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货币市场交易额资本市场市值 中国2002-2018年融资结构简图中国2002-2018年融资结构简图单位:单位:% 注释:根据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测算注释:根据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测算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截至2018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结构 新增人民币贷款 67% 新增外币贷款 -2% 新增委托贷款 -6% 新增信托贷款 -3% 新增未贴现银 行承兑汇票 -4% 企业债券融资 17% 非金融企业境内 股票融资1%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 债务占GDP的比率被称为杠杆率,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负债水平债务占GDP的比率被称为杠杆率,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的负债水平 杠杆率按部门分为: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杠杆率按
22、部门分为: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 按宏微观来分:宏观主要分析非金融部门的负债和GDP的比例;微按宏微观来分:宏观主要分析非金融部门的负债和GDP的比例;微 观上关注资产负债率或者资本负债率观上关注资产负债率或者资本负债率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以债务/GDP为杠杆率的指标来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以债务/GDP为杠杆率的指标来看, 2017年底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55.7%,实体经济杠杆率242.1%2017年底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55.7%,实体经济杠杆率242.1% 同期美国为249.2%,英国为258.4%,法国为289.4%,加拿大为同期美国为249.2
23、%,英国为258.4%,法国为289.4%,加拿大为 285.8%,日本为361.3%;世界平均为239.7%285.8%,日本为361.3%;世界平均为239.7% 2017年各国实体经济部门债务占GDP比重2017年各国实体经济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单位:%)(单位:%)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希腊中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世界美国日本 政府债务非金融企业债务居民债务总债务 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 政府部门杠杆率=(国债+政府
24、支持机构债+政策性银行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政府部门杠杆率=(国债+政府支持机构债+政策性银行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 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或有债务)/GDP。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或有债务)/GDP。 2017年底中央政府债务余额是13.48万亿;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2017年底中央政府债务余额是13.48万亿;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 务余额是16.47万亿元,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在7亿左右,政府总杠杆率36.2%。务余额是16.47万亿元,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在7亿左右,政府总杠杆率36.2%。 0 5 10 15 20 25 30 35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25、2017 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地方政府债务 数据来源:财政部数据来源:财政部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银行信贷+企业债券+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银行信贷+企业债券+信托贷款+委托贷款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城投企业债务余额)/GDP+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城投企业债务余额)/GDP 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7%。我国企业债务结构中的银行信贷占总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7%。我国企业债务结构中的银行信贷占总 融资规模的70%,企业债券约15%。融资规模的70%,企业债券约15%。 0.00% 50.00% 1
26、00.00% 150.00% 200.00% 0 50 100 150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非金融企业杠杆率 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 把国有企业降杠杆率作为主攻方向,把僵尸企业出清作为降杠杆的重要途把国有企业降杠杆率作为主攻方向,把僵尸企业出清作为降杠杆的重要途 径,坚决去除无效杠杆。径,坚决去除无效杠杆。 我国企业杠杆率目前出现了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我国企业杠杆率目前出现了下降趋势。截至2017
27、年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资产负债率5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国企在去杠企业资产负债率5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国企在去杠 杆而民企在加杠杆,主因在于民企资产缩水严重,导致被动加杠杆。杆而民企在加杠杆,主因在于民企资产缩水严重,导致被动加杠杆。 通过资本重组缓解企业财务困难,有利于降低杠杆率。2018年上半年,我通过资本重组缓解企业财务困难,有利于降低杠杆率。2018年上半年,我 国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交易金额为1.15万亿元,交易数量2047件。国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交易金额为1.15万亿元,交易数量2047件。 通过增加资本是降低杠杆率的关键。截至
28、2018年6月底,上市公司数量为通过增加资本是降低杠杆率的关键。截至2018年6月底,上市公司数量为 354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超过1.1万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累计超过354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超过1.1万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累计超过 1.8万家,股权融资金额余额6.9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2亿元,占社会1.8万家,股权融资金额余额6.9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2亿元,占社会 融资总量3.7%。融资总量3.7%。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 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5年的38.80%上升到2016年的44.40%;2017年末49%,我国居民部
29、门杠杆率从2015年的38.80%上升到2016年的44.40%;2017年末49%, 2018年二季度上升到51%,半年内上升2个百分点。2018年二季度上升到51%,半年内上升2个百分点。 0 10 20 30 40 50 60 0.0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300,000.00 350,000.00 400,000.00 450,000.00 500,000.00 Dec-04 Jun-05 Dec-05 Jun-06 Dec-06 Jun-07 Dec-07 Jun-08 Dec-08 Jun-09
30、 Dec-09 Jun-10 Dec-10 Jun-11 Dec-11 Jun-12 Dec-12 Jun-13 Dec-13 Jun-14 Dec-14 Jun-15 Dec-15 Jun-16 Dec-16 Jun-17 Dec-17 Jun-18 住户贷款居民杠杆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 1979-2017年我国居民部门债务绝对及相对规模1979-2017年我国居民部门债务绝对及相对规模 29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0 5 10 1
3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居民部门债务总额-右轴居民部门杠杆率-左轴居民部门债务总额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左轴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杠杆率问题 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并
32、不高,但是中国家庭杠杆率上升的速度非常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并不高,但是中国家庭杠杆率上升的速度非常 惊人。2006-2017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10.80%上升至48.40%,11年间增惊人。2006-2017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10.80%上升至48.40%,11年间增 长3倍。长3倍。 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显示,房地产是居民最重要的资产,占居民总资产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显示,房地产是居民最重要的资产,占居民总资产 53.8%,而同期美国为23.6%。 根据社科院的统计,中国房地产市值从2004年53.8%,而同期美国为23.6%。 根据社科院的统计,中国房地产市值从2004年 32
33、.7万亿上升到2016年206.7万亿。32.7万亿上升到2016年206.7万亿。 房贷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负债,占居民总贷款60.3%。房贷也是金融体系最房贷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负债,占居民总贷款60.3%。房贷也是金融体系最 重要的资产,占总贷款21%。中国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的背后,反映了房地产重要的资产,占总贷款21%。中国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的背后,反映了房地产 价格脱离基本面(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上涨。2016年,中国购房抵押率价格脱离基本面(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上涨。2016年,中国购房抵押率 LTV达到50%,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整体LTV接近60%。LTV达到50%,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整体LTV接近60%。 强有力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价趋稳,未来房屋交易量的下降趋势,成为强有力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价趋稳,未来房屋交易量的下降趋势,成为 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主要因素。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