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68635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B(Pathophysiology B)课程代码:26410065学分:2学时:32 (课堂教学学时)先修课程:解剖,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适用专业:药物制剂,、药学、医学影像学教材:病理生理学,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8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 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它是一门与多科学 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r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

2、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临床课程,认识及防止疾病奠定 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教学上采用讲授、自学、 课堂提问、讨论和机能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为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本门学科与前 期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等都有密切关 系,与临床各科特别是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也有密切关系。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和我 院、我室的实际情况,共安排理论学时为36小时。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的教学原则,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开

3、拓学生思路,激发其探 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分析、综合和思维能力。(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 .掌握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2 .掌握各章节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异常改变。3 .运用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法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判断这些现象在疾病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打下理论基础。4 ,了解各章节临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 .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课程目标2:1 .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 .难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第十三章肾功能不全(

4、-)课程内容L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小管功能障碍、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等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3 .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详细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和原因及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介绍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和急性 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介绍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4 .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发病机制;重点阐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5 .尿毒症重点阐述尿毒症的概念;介绍尿毒症毒

5、素、尿毒症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慢性 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二)教学要求1.掌握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概念和功能代谢变化;尿毒症的概念。2,熟悉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3.了解 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和发展过 程;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儿个重要概念: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矫枉失衡、肾性骨营养不良、急性肾小管坏死、氮质血症、等渗尿。(2)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

6、制、临床经过及分期;器质性与功能性肾功能不全的区别。(3)矫枉失衡学说及钙磷代谢障碍与肾性骨营养不良。1 .难点(1)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2)矫枉失衡学说及钙磷代谢障碍与肾性骨营养不良。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 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计1、绪论0.50.5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2、疾病概论1.51.5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55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4、酸碱平衡紊乱33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5.发热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6、缺氧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

7、27、休克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8、DIC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9、缺血再灌注损伤22讲授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10、心力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1、呼吸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2、肝功能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3、肾功能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合计3232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 等教学方法)等。五、课程考核序号考核方式或途径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15%2期末考试闭卷

8、85%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写上表。3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 论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4 .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5 .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六 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8版2 .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7版3 .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7版配套光盘七、大纲说明1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结合理论知识穿插些实际临床病例讲

9、解,以便深入理解 教学内容.每次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题,适时督促检查。2017年 6 月 8 日2.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 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重点阐述病理生理学的概念;详细讲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 位和内容。1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教学要求.掌握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的概念;病理过程;临床综合症(syndrome)的概念。

10、1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任务(2)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3)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4)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病理生理学的影响1 .难点(1)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2)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病理生理学的影响第二章疾病概论(一)课程内容.健康与疾病 详细讲解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1 .病因学重点阐述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原因和条件之间的辨证关系;介绍生物性因素、物 理化学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3,发病学详细讲解损伤和抗损伤、因果交替、整体和局部

11、等一般规律及疾病发生的体液机制和组 织细胞机制;介绍疾病发生的神经机制和分子机制。4 .疾病的转归 重点阐述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和脑死亡的概念;介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两种概 念和目前脑死亡的标准:(1) ,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 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二)教学要求.掌握 疾病的原因、条件、诱因和脑死亡的概念。1 .熟悉 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机制;死 亡(death)的诊断标准。2 .了解 健康和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的转归;康复。(三)重点与难点

12、.重点(1)病因及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转归,脑死亡.难点脑死亡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一)课程内容.介绍水、钠的正常代谢。1 .介绍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2 .低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解等容量性低钠血 症概念。3 .高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解等容量性高钠血 症。4 .正常血钠性容量过多(水肿) 详细讲解水肿的概念;重点阐述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详细讲解 水肿的特点.详细讲解正常钾代谢5 .低钾血症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高钾血症 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6

13、.一般介绍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的影响。(二)教学要求.掌握 水电解质的生理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掌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熟悉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掌握水肿的 概念、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掌握钾平衡的调节因素;掌握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 的影响。1 .熟悉水肿的特点,熟悉钾的生理功能;熟悉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2 .了解 正常人体液的容量与分布及影响因素、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人体水电解质摄入与 排出途径;了解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钾的体内分布;了解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三)重点与难点.

14、重点(1)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机制。(2)水肿的概念、病因和机制。(3)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变化特点。1 .难点(1)三种脱水的比较(2)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变化特点。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一)课程内容.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 介绍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酸碱物质的 来源;重点阐述血液的缓冲作用、肺的调节、肾的调节和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1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介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重点阐述pH、动脉血CO2分压、标 准碳酸

15、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等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2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重点阐述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 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和防治的病理生 理基础;重点阐述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详细讲解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 析指标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呼吸性酸中毒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代谢性碱中 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 影响,一般介绍代谢性碱中毒的分类、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机体

16、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了解呼吸性碱中毒 的原因、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介绍酸碱一致型、酸碱混合型的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和三重性混合性酸碱 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5.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和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阐述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介绍混合 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二)教学要求L掌握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意义以及正常值;代谢性酸中毒的特 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 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

17、要指标的改变和 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对单纯性酸 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2,熟悉 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碱中毒 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 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代 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防治原则;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 因和特点。(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血气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Henderson-Hassalbalch方程式。(2)几个重

18、要概念:酸碱平衡紊乱,阴离子间隙(AG),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反常性碱性尿, 反常性酸性尿等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的分类概念。(3)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1 .难点(1)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以及代偿公式的应用和判断原则,(2)肺、肾调节进展,二重、三重酸碱失衡。第五章缺氧(-)课程内容.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详细讲解缺氧(hypoxia)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一般介绍氧离曲 线及其影响因素。1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详细讲解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的 原因和机制,重点阐述它们血氧变化的特点.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详细讲解低张性缺氧时

19、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 统及组织细胞代偿性变化和损伤性变化。2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一般介绍缺氧的治疗原则及氧中毒(二)教学要求1 .掌握 缺氧(hypoxia)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概念、意义及其正常值;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和血氧变化的特点;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组织细胞的代偿反应和损伤性变化。2,熟悉 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各类型缺氧产生的原因。3.了解缺氧治疗的原则和氧中毒。(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2)各型缺氧的发病机制。

20、(3)呼吸与循环系统功能在缺氧时的变化.难点(1)各型缺氧的发病机制。(2)呼吸与循环系统功能在缺氧时的变化第六章发热(-)课程内容.概述重点阐述发热(fever)的概念,详细讲解发热和过热的区别。1 .病因和发病机制详细讲解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种类及体内产物;重点阐述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和种类;详 细讲解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及体温调节中枢;一般介绍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和发热的中枢 介质;重点阐述体温调节的方式、发热的时相和各期的热代谢特点。2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一般介绍发热时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水、盐及维生素代谢等物质代谢的改变;发热时 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

21、化系统等生理功能的改变;发热对抗感染能力、肿瘤细胞 的影响和争性期反应。3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介绍发热的利弊、发热的处理原则和区别对待。(二)教学要求.掌握 发热(fever)、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内生致热原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1 .熟悉 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和发热中枢 调节介质;发热时相及各个时相的热代谢特点、机制和表现;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了解 发热的利弊及发热的处理原则和区别对待。(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重点掌握体温升高、发热和过热的概念以及三者的区别。(2)重点掌握发热激活物与内生致热原的概念、种类。

22、(3)重点掌握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1 .难点难点是发热时体温升高的机制。第七章休克(一)课程内容1.概述 重点阐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一般介绍休克的表现。2,休克的病因与分类详细讲解休克的病因;介绍休克的分类。3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重点阐述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4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详细讲解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5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应详细讲解SIRS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发病机制;介绍血管活性 胺、调节肽的作用、SIRS的原因。6 .器官功能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重点阐述MODS的发病机制;详细讲解MODS时肺功 能、肾功能及心功能变化;介绍

23、MODS的发病经过与临床类型MODS时脑功能、胃肠功能、肝功 能、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7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介绍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二)教学要求.掌握 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1 .熟悉 休克的病因、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SIRS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发病机制、熟悉MODS 的发病机制、MODS时肺功能、肾功能及心功能变化。2 . 了解 休克的分类、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SIRS的原因、MODS的发病经过与临床类型、MODS 时脑功能、胃肠功能、肝功能、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休克的

24、概念及冷、暖休克的概念(2)休克的病因及始动环节休克的微循环机制(3)休克三期的临床表现、微循环变化及组织灌流特点.难点(1)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淤滞的机制(2)休克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第八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课程内容.概述 介绍机体的凝血功能、机体的抗凝功能、纤溶系统及其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 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1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 详细讲解凝血因子的异常、血浆中抗凝因子的异常、血浆中纤溶因子的 异常、血细胞的异常、血管的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重点阐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及贫血的原因;详细讲解弥

25、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影 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一般介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及病理生理基础。(二)教学要求.掌握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 及贫血的原因1 .熟悉 凝血因子的异常、抗凝因子的异常、纤溶因子的异常、血细胞的异常、血管的异常、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 机体的凝血功能、机体的抗凝功能、纤溶系统及其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 溶过程中的作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三)重点与难点1 .重

26、点(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和发生机制(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3)几个重要概念的原理: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二聚体、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难点(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第九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一)课程内容.介绍原因1 .介绍条件.自由基的作用 详细讲解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详细讲解自由基的代谢;重点阐述缺血一再灌注 损伤时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重点阐述自由基损伤作用。2 .钙超载 重点阐述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重点阐述钙超载引起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3 .白细胞的作用 详细讲解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的激活;重点阐述中性

27、粒细胞介导的再灌注损伤.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重点阐述心功能变化;详细讲解心肌代谢变化;详细讲解心肌超 微结构的变化。4 .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介绍其他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介绍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 再灌注条件;介绍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介绍清除自由基;介绍减轻钙超负荷;介绍其他。(二)教学要求.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1 .熟悉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2 .了解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和其他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 因和条件;防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28、(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氧自由基学说、钙超载学说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2)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3)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增多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4)白细胞聚集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5)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现。2 .难点(1)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2)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增多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第十章心功能不全(一)课程内容.概述重点阐述心力衰竭的病因;.详细讲解心力衰竭的诱因;介绍心力衰竭的分类。1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介绍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重点阐述心肌收缩性减弱;重点阐述心室 舒张功能异常;详细讲解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

29、调性。3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重点阐述心脏代偿反应;详细讲解心外代偿反应;介绍神经-体液的 代偿反应。4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呼吸困难;详细讲解肺水肿;详细讲解静脉淤血和 静脉压升高;介绍水肿;详细讲解肝肿大压痛和肝功能异常。5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介绍防治基病消除诱因;介绍改善心脏舒缩功能;介绍减轻心脏 前、后负荷;介绍控制水肿。(二)教学要求.掌握 心力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生机制;心脏代偿反应;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1 .熟悉心力衰竭的诱因。2 .了解 心力衰竭的分类;心外代偿反应;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心肌收缩功能

30、障碍的机制心衰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心肌改建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难点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的机制心衰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第十一章肺功能不全(-)课程内容.概念 重点阐述呼吸衰竭的概念。1 .呼吸衰竭分类 介绍呼吸衰竭分类。2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阐述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ARDS致呼衰的发生机制 介绍ARDS致呼衰的发生机制。3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变化重点阐述酸碱平衡紊乱;重点阐述呼吸系统变化;重点阐述中枢神经系统变化;重点阐述循环系统 的变化;详细讲解肾功能变化;详细讲解胃肠道变化。4 .防治原则 介绍去除和防止病因;详细讲解提高氧动脉血氧分压;详细讲解降低动脉血二

31、氧化碳 分压;介绍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的功能。(二)教学要求.掌握 呼吸衰竭的概念;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紊乱、呼吸 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1 .熟悉肾功能变化、胃肠道变化;熟悉病理生理基础的防治原则。2 .了解 ARDS致呼衰的发生机制;了解呼吸衰竭分类。(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呼吸衰竭的定义。(2)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4)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性脑病的定义和发生机制。(5) 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

32、的发生机制.难点(1)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3)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第十二章肝功能不全(一)课程内容.概述 介绍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1 .肝性脑病 重点阐述肝性脑病的概念、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详细讲解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肝性脑病诱因的防治;介绍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GABA学说、 其他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降低血氨的措施及其他治疗措施。2 .肝肾综合征 介绍肝肾综合征的病因、类型和发病机制。(二)教学要求L掌握 肝性脑病的概念、血氨增高的原因及氨对脑的毒性作用、神经递质与肝性昏迷的关系、芳 香族氨基酸与肝性昏迷的关系。2,熟悉 血浆氨基酸不平衡的原因、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诱因的防治。3.了解 肝脏的常见病因和机制、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脑干网 状结构与清醒状态的维持、GABA增多的原因及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其他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发病 中的作用。(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1)几个重要概念:肝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2)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3)肝功能不全综合征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