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3644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2.在学生已驾驭文言文翻译一般原那么、技巧根底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打破口,指导学生驾驭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方法技巧。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别句式),洞悉得分点。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学问、成语、语法构造、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驾驭方法技巧。三、教学课时:7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1、驾驭翻译一般目的及翻译根本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言文翻译原那么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觉自己在翻译中遇到困惑和缺乏一、复习稳固请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二、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精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2、原那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存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样。“意译,那么是按原文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字句,可采纳和原文不同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3、直译方法“对、“换、“留、

3、“删、“补、“调六个字。对对译。把文言文中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合成词。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事情有困难和简洁之分吗?换交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状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词去交换原文里词。例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卑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劣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卑微、见识浅陋来交换它。“顾今日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交换。对古今意义一样,但说法不同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词语。如:齐师伐我。这句中“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吾尝终

4、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中“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留保存。古文中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一样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存不译。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例1 夫战,志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志气。夫,句首发语词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吩咐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

5、助词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补补充。古书中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美表达文章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某些词句。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答复了他。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句中省略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假设也。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假设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特别句式,翻译应进展必要调整,使译文符合现

6、代汉语表达习惯。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信任自己比徐公美。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验之以事,合契假设神。这句中“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三、强化训练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6、余自齐安舟行适

7、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第2课时一、教学目:1、培育学生敏锐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主要采分点。2、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翻译更精确。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到达古文翻译信要求。2、积累确定数量文言文实词。一、学问链接1、请看看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含义 a组: b组:行李之往来 左右欲引相如去可怜体无比 复夜引兵出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如引车避匿形容枯槁,颜色憔悴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小结:文言文词汇

8、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这是古今汉语很大不同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意义、色调发生了变更,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需留意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实词是古文翻译时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需过好这一关。二、文言中意义变更词1、留意古今词义、色调变更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语色调变更、一词多义等等。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调变更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

9、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探望我。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变更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词义变更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缘由,是防范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留意词类活用现象根据确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词,当作乙类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沛公欲王关中。王:名作动,为王赵王之子孙侯者。侯:名作动,封侯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北通巫峡。北:来修饰“通,名作状,向北。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尔安敢轻吾射。射:动作名,射箭本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

10、:形作名,和善醇厚人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为“使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这里是“使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这里是“使活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这里是“使尊贵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齐威王欲将孙膑。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渔人甚异之异,原是形容词,这里应为“认为惊奇练习:指出以下各句中活用字并说明。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项伯杀人,臣活之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3、一词多义这类实词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重点。怎么驾驭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确定困

11、难。如: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稀里糊涂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小结:要留意词本义、牢记重点、上下文辨析、逐步积累。4、留意有修辞语句翻译。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方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交往,尚且不互相欺瞒,更何况大国家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方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5、留意有委婉说法语句翻译假设能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译:假如仰赖贵国国君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

12、们将要兴师报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父亲就分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变更守节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6、留意并提句翻译,要分开表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三、稳固练习1、请学生朗读短文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2、请学生找出该文段语法学问点。如:坐六尺簟:坐于六尺簟。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可以:古今

13、异义,可以拿。去:分开。所坐者:所字构造,所坐竹席。悉:理解。3、请学生翻译划线三个句子。你从东边来,所以应当有这东西,可以拿一条给我。王大分开后,王恭就拿自己坐那条竹席送给他。您老人家不理解我,我做人,身边没有多余东西。第3课时一、教学目:1、复习稳固文言常见句式2、使学生在练习中驾驭如何做到“达标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推断文言句式类型2、驾驭翻译要求一、学问复习在现代汉语里面,句子成分相对来说有确定规律,什么词一般作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一般放在什么位置,我们要心中有数。那么把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遵循这样规律,才符合如今说法。一般来说,关于句子成分及对应词性如下:成分:定主状谓

14、补定宾词类: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代词二、文言中常见变式句1、请学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属于哪一种特别文言句式,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写在学案上。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构造后置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美德,表如今哪里呢?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情愿让自己雪白之身受脏物污染呢?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行整理无标记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事情于是无法整理2、小结常见文言句式a、被动句:有些有

15、语言标记,如“于、被、见、为、受等词或其搭配句式可以看出,翻译时可译成“被怎么样。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动标记,意念上表示被动句子。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b、倒装句:即变更了现代汉语正常语序,其中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位置上,翻译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地方去。1宾语前置句:包括a 、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认词,代词放在否认词后动词之前。如:“三岁汝,莫我肯顾b、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前面。如“大王来何操?c、介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

16、置现象。如:“微斯人吾谁与归?d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早,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2状语后置:修饰限定谓语动词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如:“覆之以掌3定语后置:一些修饰性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如:“蚓无爪牙之利。4主谓倒置:为了表达剧烈感慨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吩咐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谁与,哭者?“与通“欤、“勖哉,夫子!。另外,文言中也常遇到推断句、省略句。推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关系、性质等作出推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省略句那么要结合句子上下文,把省略部分补充完

17、好。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三、强化训练。推断以下句子各属于哪种特别句式,并翻译这些句子。1、吾属今为之虏矣。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欲与秦,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7、沛公安在?8、时人莫之许也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宜乎,百姓之谓我所爱也!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13、邻之厚,君之薄也。第4课时一、教学目:1、复习已经学过学问。2、积累一些常用固定句式,可以精确地翻译一些固定句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驾驭

18、一些固定句式,并驾驭句式含义,可以精确地翻译。一、请大家看以下句子翻译是否精确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当再找个品质好女子。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欢乐,根据常惠说来辞让单于。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喉咙,吃完驴子肉,才到树林中去。这三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缺点。例1“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如今指一切美妙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美丽。例2“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怪之意,而如今只用于“辞让、谦让意思。译句中“辞

19、让应改为“责怪。例3“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分开某地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分开。5、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6、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译成:以蔺相如功绩大,拜他为上卿。6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7、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疼惜珍宝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疼惜不当,“爱有疼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意思。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风气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8句中没把原句中“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也是

20、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虚词,它们没有实在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行少,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当删除不译。比方表示推断“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当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地方加上推断词“是。9、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变更了脸色。9句中“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当在“孙权后边加上“把曹操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楚完好。10、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如今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21、。10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1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探望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11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正确。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确定有品德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人在里面。12句中“品德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应删去。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欢乐事吗?13句把“时意思漏掉了,应当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好译句。1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找寻人可以出访回报秦

22、国,没有找到。14句翻译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需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翻译是:找寻可以出访回报秦国人,却没有找到。1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锐利,筋骨强壮。15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特点来译,正确翻译应当是:蚯蚓没有锐利爪子和牙齿,强壮筋骨。二、常见固定用法举例,请大家熟记。在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时,应当留意其中固定用法,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慨、表示揣度、表示选择五种。1、表示疑问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2何所?所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

23、何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5孰与?与相比,哪个?如:“事孰与城北徐公美?6安乎?怎么呢?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7独耶?莫非吗?如:“公于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8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2、表示反问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2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5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如:“岂假设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不亦乎?不是吗?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非欤?不是吗?如:

24、“子非三闾大夫欤?9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10顾哉?莫非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1独哉?莫非吗?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慨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2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行。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惟耳!只是罢了!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4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亦哉!也真是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6何如哉?该是怎样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示揣度1无乃乎欤?唯恐吧?兼表反问如:“求,无乃尔是过欤?2得无微乎?该不是吗?兼表反问如:“假设辈得无苦贫乎?3欤

25、?不是吗?兼表反问如:“其可怪也欤?4庶几欤?或许吧?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示选择1与其孰假设?与其,哪如?如:“与其坐而待亡,孰假设起而拯之?2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3其,其也?是呢,还是呢?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三、练习,翻译以下句子。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虞兮虞兮奈假设何?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何可胜道也哉?5、秦那么无礼,何施之为?6、未报秦而伐其师,岂为死君乎?7、夫晋何厌之有?8、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9、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第5课时一、教学要求: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二、教学重

26、点难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用字分歧现象。“通假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一样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像字来代替另一个字运用。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同音通假。如:“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双声通假。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叠韵通假。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二、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开展而来,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词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异。有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有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配偶有词

27、义转移、变更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匪徒,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盗窃,现指匪徒,“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有单音节词连用,易与如今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缺憾。三、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本义,结合上下文来推断它在句中含义。如“毒词义又安敢毒焉怨恨呼嘘毒疠有毒赋敛之毒毒害五、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园,是种树地方;圃,是种菜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做陪衬。意义相对:“我有亲父

28、兄“便可白公姥句中偏指“姥“兄,而“公“父不表示意义。意义相反:“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只有“亡有意义。)四、解题方法:1、根据字形推断词义例: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形旁为“辶,不难推断与处所关联词义应是“到、“去意思,“造其他意思“制造、“成就明显与文义不符。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也能扶植推出“田地之意。卒然边疆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意义可由它“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东2根据语句间比照、衬托关系来理解例: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俊

29、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慧,与之相反“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当说明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说明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是对两者应有看法。它们之间不是相反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怜悯怜悯。最终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3借助语法构造作推断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秦。视之,形假设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

30、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四个“意呢?句“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说明为“料想;句“意作主语,为名词,句“意用法与此一样,联络前文,可知应说明为“样子;句“意作“无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说明为“意图或“心愿。4根据前后述说内容作推断例:郭永以书抵幕府“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人,每次宴请消耗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5、根据成语意义来推断未知词义例:收天下之兵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说明为“兵器之意。6根据课本学过学问推断词义我们要擅长根据

31、课内学过学问举一反三,互相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实词词义问题。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义项是:拔被攻取。根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后秦伐赵,拔十城“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再如:我校一检翻译题“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之。其中“德字“感谢义项在五人墓碑记文后练习中出现。7借助题干所给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推断类词语说明题,最简洁莫过于将所给义项放入各自详细语境中去贯穿文意,说明精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五、理解实词应留意问题1留意词古今义文言实词,有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一样,有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络

32、又有差异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苛刻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异而随意地以今义释古义。2、留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3留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祖先之徇命也中“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4留意偏义复词现象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

33、、相对或相反语素构成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意义,“公姥只有“姥意义,“父兄只有“兄意义。假如不解根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5要留意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语言现象,应根据详细语境作区分。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举是“全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举,根据前后文,应说明“攻取。六、复习小结、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消逝,与现代汉语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驾驭这些内容。、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详细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详细意义。学习古汉语语法学问,是为了扶植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讲解语法学问。、驾驭常用文言实词,确定要以熟识课文为前提,课文注释要仔细看,课后练习要仔细做,在理解根底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敏捷理解,从而进步阅读粗浅文言文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