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1728242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乡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的建议”中明确规定:“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1 每个人都会有很深厚、很真挚的乡土情结,都会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逸闻趣事、风味特产抱有特殊的感情。而在考试“指挥棒”影响下,地方乡土文化的内容也屡屡走进语文中考、高考试卷里。近几年的泉州语文中考试卷,第一题就是泉州乡土文化的内容。像13年的试题是最具泉州服

2、饰文化特色惠安女服饰的检测,12年试卷的内容则是关于泉州的文化遗产代表性名胜古迹;高考试卷方面,13年“北约联盟”自主招生考试就以对对子方式,以“北京雾锁车迷路”为上联,要求学生写出下联。这就考查学生对当前时事政治的关注度;06年北京市高考则干脆以“北京的符号”为题目,写篇800字的文章,试想:不清楚北京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民情,俗语俚语等,要写出优秀的作文恐怕是件难事吧!因此,关注乡土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作用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谈谈地方乡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 华夏历史悠久灿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被人尊称“此

3、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朱熹语)的泉州城更是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南来北往旅客的目光。泉州秀丽的河山,历史的风云,哺育出灿若星云的英才人物,他们中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李光地;有政绩卓著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有经术精湛的理学家蔡清、陈紫峰;有雄才大略的改革家吕惠卿;有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黄吾野、吴鲁2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来自泉州籍的作家群,他们是绘声绘色描摹民间口技人高招技艺的清代作家林嗣环、缠绵悠长的乡愁诗人余光中,引领一代现代诗歌风尚标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在学习上述作家的作品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大力介绍他们取得的文学

4、成就,让学生拥有一种骄傲之情,为故乡能诞生如此优秀的人物而自豪欣喜。 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很奇特的文化现象,就是每家大门的门匾上,大多会提上“某某衍派”或是“某某传芳”的字样。懂得堂号知识的人,就可以准确判断出这户人家是何姓氏,是从何处迁徙而来,祖上有什么美名遗风。像我们曾氏的堂号就是“龙山衍派”和“三省传芳”。据曾氏族谱记载:在孔子的七十二贤士学生中,以孝道著称的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就餐前都从三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语出)曾氏后人为纪念曾参这种严于律己、刻苦修身的祖谕,提倡“以日三省其身,悟一贯之旨”的精神,就演变成为曾氏子孙的堂

5、号,座右铭。杨姓的“四知传芳”缘于西汉太守杨震。杨震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的弟子王密夜送黄金十两给他,他拒绝接受,王密不泄气,告之“暮夜无知者”,杨震大怒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3杨姓子孙便以“四知”为荣,作为本姓堂号,以教子孙。小小的堂号知识就是当地特色文化的纽带,起着加强家族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正所谓:“欲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只有学生深入地了解和知晓自己乡土的文化,知道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才能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并以此为傲,进而使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真正成为有“中国魂”的国家栋梁。 二、它可以增强学

6、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实是许多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参与的热情不高,兴趣点不强,恐怕除却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与我们目前的许多语文课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密有关,更可能与语文教师只注重文本内容的解读,而忽视对教材因素及渗透有关。因此,我们语文老师更应该留心开掘教材蕴含着丰厚的地域乡土文化资源,因为这些乡土资源不仅具有知识性,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趣味性。 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的穿插、无声的渗透当地的文化资源,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语文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课文,有两个人物传记单元,笔者便会不遗余力地介绍与我校有不解之缘的两位名人,他们是明代理学大儒,享有

7、“天下第一通”的陈紫峰和慷慨捐资办学,旅菲爱国华侨陈妈祝,讲述他们两人的道德、气节、政绩、学问、轶事等,并引导学生明白:陈紫峰和陈妈祝两个人的成功都是离不开故乡文化的熏陶与教育的,除了学生课文的内容知识外,让他们学习这两位名人爱乡土,爱故里,爱教育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晋江乡土文化的距离。 现在中学生学习语文流传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许多学生视文言文学习为障碍墙、拦路虎。一看到文言文的作品就畏惧胆怯,在自信心方面先打倒了自己。闽南语被不少学者誉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为它还保留了相当成分的古代语言的语

8、音、语汇和语法。比如孔雀东南飞诗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阿母得闻之,捶床便大怒”的“新妇”及反复出现的“阿母”这些汉魏六朝时期盛行的语汇,它们和现在闽南语的人物称谓是一致的。 学习有浓厚兴趣,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学习的注意力、记忆力就能提升,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三、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有许多学生就不懂得“童养媳”的意思,纷纷向笔者了解“童养媳”这种习俗。笔者向学生简单介绍“童养媳”这种陋习。“童养媳”闽南话也叫“媳妇仔”,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有关“童养媳”的民间歌谣:如: 做了媳妇仔真艰苦: 五更起早嫌我晚, 滚汤洗

9、面嫌我寒, 银鱼烧汤嫌我粗, 白米煮饭嫌我乌。 哎,快快剃头做尼姑。 这首民谣语言质朴平实,但是句句包含童养媳的苦难遭遇,从侧面倾述旧时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畸形婚姻给女人造成的深重灾难。大堰河就是童养媳,她的丈夫可以随意打她骂她,大堰河既要做牛做马伺候一家子人,还要腾出时间与精力来照顾小“艾青”,其辛苦和劳累不言而喻。通过这首歌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艾青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再如杜牧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唐诗七绝,如果用普通话朗读,就感觉不到它的押韵,但是用闽南话方言来诵读,朗朗上口,韵味就袅袅升起。在构词方面

10、,闽南语方言还保留着诸如“鼎”“箸”“厝”等单音节词语。在词意方面,闽南语的“走”“行”与古汉语的意思是一致的,等同于普通话的“跑”“走”。学生有了这些文化常识,对于他将来学习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 可见闽南语中可以找到很多古汉语的痕迹,学生如果真实掌握这些闽南文化知识,这对于他们学习古诗词、文言文大有帮助。 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在获取当地的民俗风情等文化知识 漫步泉州,你便会深深地感受到:这里民风淳朴,人情浓美;这里的人热情好客,慷慨好施,好像走进一片温馨的天地。这里有古称佛国的寺院,有游子魂牵梦绕的家庙、宗祠,有融贯古今中外的独特民居,有蕴含古今中西而生动的地方语言,有多姿多彩的戏曲艺术,有

11、妙趣横生的俗语故事,有诙谐幽默的民间熟语,泉州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厚。 乡土知识是一个人的精神之根,是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之水。一个人若是不知道自己家乡、民族的文化人文,那是教育的一种大缺失。因此我们要有敏锐的目光,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身边周围的乡土知识。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乡土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被开发出来,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懂得晋江独有的民俗、民风、人情、人文等知识。讲授古典文学孔孟之道时,笔者都会趁机介绍晋江当地奇特的礼仪风俗。譬如诞生礼仪过周岁,轰轰烈烈的十六岁生日宴请仪式等;在学习科学家茅以升的桥梁远景图一文时,笔者除了介绍桥梁的专业知识外,还会带领学生实地去勘察、

12、调查、研究我们身边的著名桥梁。像气贯长虹的泉州晋江大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海五里桥,古时候连接晋江市和惠安县的跨海大桥洛阳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文字记录,拍照录像等形式进行探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启发,最后撰写成具有科研价值的研究性小论文。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乡土教育是一种最务实的教育,因为一切从乡土出发,以乡土为教材,看得到,摸得着,所以感染力强。而且对每个人来说,从他的启蒙开始,就随时随地接受乡土教育,可以使人们从孩提时代就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刚刚又荣膺

13、“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这美誉的获得又为乡土教育在课程开发、课堂教育提供有力地支持。 总之,只要我们有着乡土教育的观念和敏锐细致的目光,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乡土教育的天地就无比广阔,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因素,不失时机地把乡土教育和语文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有机渗透,就能够增强学生的乡土乡情意识,也能增加他们的人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实现他们物质价值与精神世界的“比翼双飞”。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庄宴成主编.泉州历史人物传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1. 3许在全,林中和编著.泉州姓氏堂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XX. (曾奋志 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 xxxx)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