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M. Dissertati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policy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 Based on the cases of BYD, Tesla and Toyota. Candidate: Wei Zhang Supervisor: Dingqiang Duan Time: March 2015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2、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 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武汉纺织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武汉纺织 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3、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 曰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曰 随着环境治理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石化能源的日益紧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引 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在新一轮的汽车革命中取得竞争优势,各国政府出台了 政策予以扶持。我国自 1991年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同 阶段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鼓励,许多汽车 企业也在政策的支持下大力研发推广 新能源汽车,但是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不温不火,政 府的鼓励政策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写作的目的正是找出制约新能源汽车市场发 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宄法,了解
4、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研 究现状,总结研究成果及不足,确定本文的研究起点;其次,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 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同美国和日本进行比较,提出制约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再次,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的比亚迪、美国的特斯拉和日 本丰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优化扶持政策和创新商业模式发展 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在政策方面我国应该界定政策干预的职责边界并重视市 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培养潜在消
5、费者、健全专利技术管理措施; 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应该创新能源供给模式,提高产业盈利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建 设、强化产业链间合作,突破技术瓶颈、创新业务模式,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商业模式;比亚迪;丰田;特斯拉 研究类型:应用研宄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the fossil energy shortag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g
6、overnments. In order to ga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new round of the automobile revolution,governments introduced policies to support it. Since 1991 China bega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to formulate c
7、orresponding policies to encourage, many car companies are als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when they under the policy support, but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market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cold,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policy did not receive the expect
8、ed 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9、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insufficiencies, determin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thesis; Secondly,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as the foundation,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American and Japans new energy au
10、tomobile support policie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 puts forward the factors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thirdly, analyzing the innovation model of new energy vehicle which uses the method of case analysis on
11、the domestic BYD, Tesla of American and Toyota of Japan; final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support
12、policies and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n terms of policy in our country should define the boundary of policy intervention and important the role of market regulation, intensify propaganda, develop potential consumers, improve the pat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asures;
13、 should innovate energy supply model in the innovation mode, improve the industry profit space, 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chain, a breakthrough technology bottleneck,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or perso
14、nalized. Thesis: Application research 目录 1谢仑 . 1 1.1研宄背景和意义 . 1 1.1.1研宄背景 . 1 1.1.2研宄意义 . 1 1.2研宄内容与研宄方法 . 2 1.2.1研宄内容 . 2 1.2.2研宄方法 . 3 1.3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宄综述 . 3 1.3.1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宄综述 . 3 1.3.2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宄综述 . 5 1.4研宄目的及预期结果 . 6 1.41研宄目的 . 6 1.4.2研宄预期结果 . 6 2木联觥 . 7 2.1循环经济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 7 2.1.1循环经济理论 . 7 2.
15、1.2低碳经济理论 . 8 2.1.3政府干预理论 . 8 2.2产业经济理论 . 9 2.2.1产业关联理论 . 9 2.2.2产业结构理论 . 9 2.2.3产业政策理论 . 10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路径及效果评价 . 11 3.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演变 . 11 3.1.11991 2000年新能源汽车研发启动 . 11 3.1.22001 2007年从研发启动到研发布局 . 11 3.1.32008 2009年从研发布局到产业化转化 . 13 3.1.42010年至今从产业化转化到加大推广力度 . 13 3.1.5政策评价 . 14 3.2其它典型国家新能源汽车产
16、业发展的政策分析 . 15 3.2.1 mm . 15 3.2.2 0 17 3.3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比较与评价 . 19 3.3.1政策的比较分析 . 19 3.3.2政策的评价分析 . 20 3.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21 3.4.1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3.4.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3 3.4.3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发展现状分析 . 28 3.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 29 3.5.1商业模式缺乏系统性创新 . 29 3.5.2配套设施不够齐全 . 31 3.5.3核心技术不够成熟 . 32 3.5.4扶持
17、政策不够完善 . 32 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 . 34 一一基于比亚迪、特斯拉、丰田的案例研宄 . 34 4.1比亚迪发展模式创新的分析 . 34 4.1.1以合作投资方式换取市场,用示范运营方式提高份额 . 35 4.1.2 “ 三零 ” 购车模式下的金融运营模式创新 . 35 4.1.3移动 4S店营销模式 . 37 4.2特斯拉发展模式创新的分析 . 37 4.2.1采取错位竞争战略,定位高端人群 . 37 4.2.2革命性的体验式营销模式创新 . 37 4.2.3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 38 4.3丰田发展模式创新的分析 . 39 4.3.1精益生产模式的创新 . 39 4.3
18、.2 “ 以人为核心 ” 的商业模式的创新 . 40 4.4比亚迪、特斯拉、丰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启示 . 40 4.4.1政策环境与发展模式创新的关联性分析 . 40 4.4.2政策环境促进发展模式创新的启示意义 . 41 5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42 5.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 42 5.1.1创新能源供给模式,提高产业盈利空间 . 42 5.1.2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 42 5.1.3强化产业链间合作,突破技术瓶颈 . 42 5.1.4创新业务模式,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 43 5.2扶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方面的对策建议 . 43 5.2.1
19、界定政策干预的职责边界并重视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 43 5.2.2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培养潜在消费者 . 44 5.2.3建全专利技术管理措施 . 44 6结论及研究展望 . 45 6.1 45 6.2研宄展望 . 45 魏 . 46 P付录 . 49 m . 5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快速加大, 2009年我国全年石油的 消耗量为 40837.53万吨,进口量为 21888.57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53.6%超过了国际警 戒水平,其中汽车对石油的消耗量达到总量的 60%, 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消耗量分 别为 4.98亿
20、吨和 4.87亿吨,全年累计进口量为 2.82亿吨,同比增长了 4.03%,石油依 存度达到了 58.1%。石油的过度使用使得全球的空气质量恶化迅速,人类的日常生活 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己经被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对于汽车 行业来说是一个竞争的新契机。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己经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在这十年的历程中我国政府运用了 财政 补贴及财税政策等手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予以鼓励和支持,目前虽然在电子控制 和系统集成等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却一直遭遇冷落。针 对此问题,有的学者会认为是因为消费者如今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没有充分的认知 度,对此应加大对消费者环保意
21、识的提高。也有的专家认为,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研 发成本过高,其发展前景不够明确导致企业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积极性不高,对此 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财政补贴以此来降低成本吸引更多投资。 虽然相关学者进行了不少研宄,但是研宄重点侧重于强调政府应增加对新能源汽 车产业方面的补贴,而没能很好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殊情况找出阻碍其发展 内在原因,这样可能会导致在高额的补贴下形成市场趋利效应而企业缺少真正的投入 研发,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自主产权,市场依然停止不前。现有的各个学者的研宄文 献中,结合新能源汽车所处的政策环境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的研宄甚少。为何新能源 汽车产业市场发展至今依旧不温不火?
22、为何政策效果不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 汽车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如何使得政府扶持的政策措施能适时促进新能源汽 车企业的发展?如何借鉴它国的成功经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 思考与研究。 1.1.2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研究也是从最近几年逐渐开始增 多,但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是采用的规范性研宄,很多学者的理论没有得到实证的 支持,也没有结合到中国汽车产业的特殊实际情况。客观地说,我国目前关于新能源 汽车商业模式方面的研宄还不够完善,这也是本文研宄的初衷所在。而本文总结了我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路径,并结合中国实际政策环境,找出阻碍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的
23、问题所在,并借鉴世界上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案例,提出促进新能 源汽车发展的创新制度安排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本次研究重新定义了产业发展中 政府和市场的各个职责,在强调政府引导的同时鼓励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能够为包 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新的政策框架,不仅如此,对新能源汽车产 业的研究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相适应,研宄成果对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 实践指导意义。 (2) 现实意义。不论从产量还是销量来说,我国如今己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 产销市场, 2012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927.18万辆、 1930.64万辆,与上年同期相 比提高了 3.8%和 1.9%,这己经
24、是连续四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温室效应中的 C02 有 25%来自于汽车尾气,日趋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也要 “ 归功于 ” 汽车的使用,大气污 染的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的威胁。同时,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抢占经 济制高点的必要途径。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和加大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虽然我国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汽车工业长期排在跨国汽车巨头 后面的被动局面从未改变过。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上的汽 车工业 巨头受到了不同程度重创,汽车行业面临着调整和转型。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下,我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转折时刻将可能会到来。正如很多学者所说,在新能
25、源汽 车的领域里,我国和世界上汽车巨头在同一起跑线。这对我国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转 折的新契机。 因此,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瓶颈,提出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模 式和政府政策,不但有利于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促进 我国经济的发展转型、抢占新经济业态的制高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全 文共六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宄的背景、理论及现实意义、框架及研宄方法、本国及国 外研宄的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预期结果。 第二章:对循环经济学、低碳经济学等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得出新能源汽车 产业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对新能源汽
26、车产业发展各个时期所处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总结政策重 点、激励方式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规律,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得出阻碍新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所在。 第四章:以比亚迪、特斯拉、丰田三个典型厂商为例,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处 的政策环境和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联关系,总结政策环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启示意 义。 第五章:借鉴美国、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经验,针对第四章中 提出的我国存在的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完善政策和创新发展模式建议。 第六章:对全文研宄内容的一个总结性概括。 1.2.2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主要采用了案例研宄法与比较研宄法相结合的方法,因素分析法与文献 研究法等研宄方法也
27、有文中有所体现。 (1) 文献研宄法: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资源以及图书馆查阅等多种方 式搜集所需资料,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宄现状,确定研宄 的起点。 (2) 定量分析法:对中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的指标定量 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政策,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估, 得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所在。 (3) 案例研宄法与比较研究法相结合:在案例研宄方面通过对中国、日本、美国 三个国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来得出三个国家不一样 的政策扶持和三大企业在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所执行的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差
28、异,通过借鉴具有代表性 的案例,再结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所处的特殊的政策环境, 为我国今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依据。 1.3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综述 1.3.1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综述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探索。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美国率先提出了由汽车产 业的变革来带动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与此同时由美国的能源部、马里兰大学、环保 署和自然科学基金共同完成了一项重大课题 一一 “ 环境友好制造 ” ,通过对高端车系奔 驰和宝马等公司的公司战略措施和环境的管理进行实证研宄,得出了一套减少废气的 排放量、降低燃料的消耗和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汽车节能减排的理念,随后
29、各大品牌 的汽车都纷纷效仿和更新策略,汽车工业的革命被掀起,在实现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 下,新能源汽车开始迈出关键的第一步。日本学者 ToshihikoNakata(2003)和 Shreekar Pradhan 1(2006)等人通过可行性分析法验证了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好的环保作用 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两人分别在 2003年和 2006年通过理论的推导和实证研宄证实了 新能源汽车的培育和发展将对减缓全球的能源方面危机和减少 C02的排放量具有必不 可 少的帮助。 ACE2 ( 2007)年发表的美国各州乙醇燃料发展报告中分析了乙醇 燃料的现阶段发展状况,阐述了混动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来
30、予以支 持。美国国家的 NHA在 2007年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投入等手 段,表示了美国政府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将大力的支持氢能源技术的发展,以此来实 现能源的多样化。同年日本学者井志忠 3对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 探索,该研究从节省能源、环保、经济性角度展开,探索结果中阐释了扶持新能源汽 车 产业的政策体系、研发格局和继续推广下去的动力所在。其中的政府支持、产业化 发展、学者的研究一体化的全新措施,为新能源汽车在日本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定的 地位。 (2) 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探索。在政策必要性的研究方面, Williamson (1975)将市场的
31、低效率定义为一种机会主义的行为,认为造成市场低效率 的主要诱因是市场参与者的有限的理性和市场环境的不够完善。 Dennis.Carlton认为造 成市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垄断力量、不确定性、外部化和各种的机会主 义。 LaiSunie通过规范 性分析后认为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缺陷,这种缺陷会造 成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在此研宄的基础上,西方的学者积极的探寻解决市场缺陷的办 法,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市场本身存在的这种缺陷需要政策规制的弥补。 Nader、 Feldstein等学者认为改善社会福利和重新分配收入的唯一途径就是政府规制。 Kahn、 Schmalensee等学者认为纠正市
32、场效率的最好手段就是政府规制。 在对政策所起的效果进行分析方面 , Anne Krueger认为要使产业政策发挥作用必 须具备三方面条件:一是政策的实施成本零;二是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放在 首位的是公民利益的最大化;三是决策者的最终追求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并且对所 需的信息有着绝对的了解。 (3) 产业政策的经验研宄。对产业政策的经验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侧重于对产业 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研宄,其中对限制垄断和鼓励政策的研宄尤为突 出。日本权威性的经济学专家认为产业发展靠后的国家是可以超越发展考前的国家 的,但是必须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扶持性政策。日本学者筱原三代对静态的比较优
33、势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后劲国家可以扭转 “ 成本劣势 ” 的不利形势,改变不利的国 际分工,只要后进国家制定比较合理的产业政策来扶持那些尚处于 “ 成本劣势 ” 的幼稚 产业,得出比较优势并不是静态的不变的。此外,日本的经济学者 4以赫尔希曼的非平 衡增长论为出发点,建议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来优先发展那些对其他产业发展会 带来诱发效果较大的产业,这些产业可以通过 “ 两基准 ” 和 “ 关联标准 ” 的原则来进行选 择,并且提出一个国家在发展不同的产业中,没必要去平衡所有的产业,因为这样不 仅在技术、市场和资本等问题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摩擦,而且在资金的使用上也会 存在着 较大的困难,最终
34、得出可以通过诱发产业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4) 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化和关键技术研宄。现如今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大部 分技术方面的研宄时间还比较短,研宄更侧重于对新能源汽车如何产业化的探索和关 键技术的研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起着模范作用,他 们主要通过产、学、研的模式来寻求技术突破。目前,欧洲各国研宄的重点还是侧重 于氢能燃料汽车 5;日本研究的重点侧重于混合动力技术方面 6,其研宄的油电混合技 术己经处于世界上的领先水平并实现了 大规模的应用;欧洲在对如何实行生物柴油汽 车的产业化问题探索上,位居行业的前沿;另外美国所推出的把乙醇作为燃料来源的 汽车得到广泛应用
35、,现如今对燃料电池汽车、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入巨大。欧盟 委员会在 2003年总结了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氢能项目和欧洲燃料电池的情况,结果表明 在氢能的生产和储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 Andre Martin在氢能 协会的慕尼黑会议上发布了关于把氢能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探宄报告。 1.3.2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方面的研宄始于 2001年以后,由于发展起步较 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化和相关的政策扶持两个方面,在商业模式方面的研 究还比较少。 (1)政策方面。肖俊涛 8 (2011)对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探讨
36、,认为政策扶持应注重对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鼓励与保护,要 注重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曾耀明、史忠良 9在同一年度,对中国和国外新能源汽车产 业的扶持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相关政策的相同和差异进行了归纳,认为要运用组 合扶持政策,要协同整个产业的发 展。刘兰剑、文启 1() (2013)对于政府引导下的新 能源汽车所需的科技资源分布及其优化进行了研宄,认为科技资源的配置还寻在着资 源缺乏共享、投资缺乏市场引导、整体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给出了如何 配置科技资源的方案。史兢 11 (2010)对政策的补贴范围和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进行了研宄,提出了完善政策补贴的措施。方海粥、胡
37、研 ( 2009)从生产和消费两个 环节分析了税收优惠措施对产量和销售量的影响。程广宇 12 (2010)对 2008年前后两 个阶段的扶持政策进行了概括分析,并提出了 促进发展的有关建议。曾鹏 13 (2009) 对新能源汽车的当前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不 够、市场不够广大、产业零部件尚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 了对策建议。蒋莉莉、杨亚平 14 (2012)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及政策实 施的效果进行了研宄,认为要完善财政和税收的鼓励措施和健全政府对其的采购制度 来保持制度的连贯性,要对所拥有的专利实施政策上的保护。李大元 15 (2011)在如 何应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方面开展了研宄,认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存在 着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