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负效应.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8140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7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负效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负效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负效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负效应.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研究The Theme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负效应何彦新【摘要】网络文化兴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新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快速传播、载体丰富、影响力大的优势,同时也表现出监管不力、缺乏引导、道德缺失的弊端,因此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是双重性的。【关键词】网络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联系影响【中图分类号】D089【文献标识码】A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比会让人产生突兀、生硬之感。一方是起源于草根阶层的“网络文化”,其中心思想是“去精英化”;一方是经过长期论证、实践、完善的体系性和理论性文化前者

2、“出江湖之远”,后者“居庙堂之高”,彼此存在天然的“二元性”生存环境分隔。但事实上,透过这些表象特征,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共同的精神特质。无论网络文化形成于何种机制,它都无法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构建,在文化建设目标上与其他类型文化是“殊路同归”的,只是在表现上更多地突出了网络技术特征。网络文化建设并不依赖某一个机关或某一个单位而是全体应用者。基于网络技术构建的空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平等、民主和自由,现实中最微弱的声音也可以引起关注,现实中精英的权威、地位、成就也会遭到质疑和批判,推崇人性可贵的精神特质而这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目的和愿景勾勒。一致的创新需求。“创新”是网络技术赋予网

3、络文化的重要基因,网络文130人民论坛201610中化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构建体系,与它不断突破、不断质疑、不断探索有直接关系。几乎每一种网络技术创新,都能够带来网络文化的变革,每一种文化互动要素的刺激,都能导致网络文化快速认同和吸收,并转化为网络文化的组成部分,如博客文化、拍客文化、创客文化、闪客文化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从一个概念演变为一种战略,被广泛地应用到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括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实践中表现出勇于探索、不甘落后、奋勇向前的精神意志。因此,网络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创新需求层面具有一致性逻辑。同源的文化情怀

4、。从宏观角度说,网络文化集中了全世界的“草根力量”,通过对“文化碎片”的收集、整理、归纳,最终形成了网络文化普适价值观。但当前网络技术还没有成熟到“无疆界”的程度,文化隋怀更没有上升到“全球性”的高度,家国情怀依然是网络文化重要的精神契合点。网民作为网络文化的基本构成分子,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国家利益等方面与现实中的态度保持高度一致陛。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平台为中国女排喝彩,彰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而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影响网络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扩散。网络文化所具备的载体优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5、值体系扩散提供了良好途径。随着中国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社会成员接触网络文化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则越来越低,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直接或间接地拥有了“网民身份”在消费网络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健康、先进的文化要素是精神文明的主要缔造成分,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重建,将高深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化内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消费需求。网络文化的载体优势是传统文化载体不可媲美的。从文化市场角度来说,传统的主流文化理论主要通过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介传播,不仅受众有限,技术层面也存在很大的狭隘性。网络文化基于网络技术传播,不仅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万方

6、数据技术的优势,做到随时随地接收浏览,其宣传功能超越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同时,相关数据显示,网民群体中青少年比例居高,而他们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的扩散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与网络文化相结合,可以提高宣传力度、增进感染力、提高时效陛。网络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从学术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转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政党理论向社会共识的转化;其二是精英学术向大众意识的转化。两者在思想上具备共识性。即满足最广大人民意见、观点和质疑,实现最广泛性民主、公平和透明。网络文化形式为达成共识提供了可行性,基于网络技术,大量网民可以聚集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每一个体都可以发表

7、见解。现实中,这是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提供的条件,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来归纳整理言论。同时。网络文化也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验证层面,一个先进的、完善的、优秀的价值理念经得起质疑和评价。反之,则需要主动吸收网民意见进行改革。网络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强化的动力来源于外界促进。无法单纯依赖个人内在驱动力完成。网络文化不仅能够平等地对待“草根网民”,同时也具有放大个体行为的能力,通过网民力量聚集,可以将常规渠道无法获得关注的事件推至风口浪尖,产生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应。例如,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曝光贪污、腐败等社会不良问题的重要途径。客观上说,网络文化在反映社会

8、现象的同时,也代表了社会公众的道德观念走向。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7t1科誓力度,提高相关文化要素比例,可以更好地对民众展开德育教育。促使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广泛性”特点,反过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强化效应。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监管不力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网民排斥。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向全体文化受众,它在构建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普适性原则,而网络文化是基于个体价值观为出发点,很容易在“非主流文化”领域达成认知一致,这就造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接受难度大的客观现实。由于网络文化监管不力的影响,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9、,如恐怖分子、民族主义分子、犯罪分子等,成为颠覆国家、发展邪教、散播恐啼的工具。例如,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中备受关注的“网络谣言”问题,表现为大量不实信息在网络中广泛流传,引起人们恐慌。严重干扰了社会正常秩序。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决定了其监管困难的特点。大量消极信息的传播,不仅表现在干扰社会稳定性和煽动公众情绪层面,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社会公众思想中。如助长炫富行为、特权行为等,容易扩大不公平心理,消解人们诚实信用、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进而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念基础,降低党政公信力、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网络低俗文化造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侵蚀。毋庸置疑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中包涵的是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文明的文化内容,这与啊络文化中的低俗成分彤成尖锐的冲突。应该说,网络文化主体成分是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但不能排除一些低俗内容,如色情、暴力、迷信、赌博等,且在以娱乐性为主的网络文化体系中存在大量低俗文化生存土壤,是网络文化治理过程中的“顽疾”。网络低俗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侵蚀是+分明显的,一方面,它挤占了核心价值要素的传播空间,尤其对于广大辨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网民而言,低俗文化的生理、心理刺激更明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容易陷入低俗文化泥潭;另一方面,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本质性矛盾,容易歪曲文化受众的价值观,使其丧失正常的判别分析能力

11、。多元文化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网络文化的“碎片性”导致两种文化形态出现:其一是多元文化价值观。海量网络文化主体的参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不同的要素按照价值观重新聚集,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聚集特定的文化消费群体其二,缺乏文化主体构建,没有任何个人、组织甚至国家可以统一网络文化潮流,它的开放性也决定了任何一种文化价值都能够找到栖息地。在多元文化价值观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唯一的选择,在表现匕也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客观上造成了网民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蓟(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注: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大学生骨干培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 5JKl-74)阶段性成果】责编王坤娜孙矗(见习)美编杨玲玲131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互联网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