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21、《孟子》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21、《孟子》二章.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1.孟子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过程与方法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已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辩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学习重点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学习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富贵不能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
2、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孟子(约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0章。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宁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
3、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公孙衍(yn) 丈夫之冠(un) 富贵不能淫(yn)2.重点实词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丈夫之冠也(行冠礼)3.古今异义(1) 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位置在中间)(2)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 与民由之(古义:遵循;今义:理由)4.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5.翻译句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
4、背你的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三、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孟子采用了什么方法?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景春提出的“大丈夫”标准,孟子首先摆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谈不上是“大丈夫”。然后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
5、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观点,进一步说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是“大丈夫”。最后摆出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环节三合作探究深层探究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4.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去
7、寻找答案。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畎亩(qun) 傅说(yu) 胶鬲() 行拂(f)拂士(b) 曾益(zn)2.重点实词(1)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3)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4) 百里奚举于市(集市)(5) 然后能改(这样以后)(6) 征于色(征验、表现)(7) 而后喻(了解、明白)(8) 入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9) 出则无敌国外患(指在国外)3.通假字(1)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2) 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3) 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词类活用(1) 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使痛苦)(2) 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 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4) 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 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5.一词多义(1) 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2)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6.翻译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
9、做事不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往往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二、 整体感知1.节奏划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入
10、/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第1段在文中起何作用?第1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炼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4.第2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第2段主要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以及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1.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论证思路。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折磨。接着由个人论及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2.第1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讲述的是一个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常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12、能。”讲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一个“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与之相同。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就造就人才而言,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当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悠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就国家的治理问
13、题而言,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臣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环节三合作探究孟子二章写法:1.论证有特色。富贵不能淫从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写起,通过孟子的驳斥,得出中心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将中心论点置于篇末,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
14、国事实的高度概括。2.运用排比修辞,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两篇短文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有力地论述了“大丈夫之道”的内涵。又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担负重任做出成绩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的磨练,才有所成就,从而间接地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个论点。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泰和孟子的对话,阐述了大丈夫之道,表现出孟子对道义准则的坚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事实和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若要成功,都应
15、该经历磨炼的道理。教学板书 公孙衍 景春举例谈对“大丈夫”的认识 富贵不 张仪 能淫 孟子深入浅出 富贵不能淫 地论证何为 贫贱不能移 “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 论据历史事例(六人):生于 出身低微、艰苦磨炼、终担重任 居忧患, 正面论证忧患造就人才 安死于 论证 对比 思安乐 反面论证安乐致国灭亡 危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环节五拓展延伸1.积累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2.写一篇400字的小短文,谈谈自己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 学 反 思在本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先从字音词义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对中心论点进行概括、对论证思路进行分析等,最后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进行体验和反思。整体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也不是很吃力。由于时间问题,只是匆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文言文翻译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所疏忽,讲解不够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