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
2、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
3、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6.本文描写月色空明澄澈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 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
4、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8.默写一句苏轼在别的篇章中描写月光的词句。答: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二、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 A解(xi)衣欲睡 B. 怀民亦未寝(qn)C相与(y)步于中庭 D水中藻荇(xng)交横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念无与乐者(想到,考虑)(游乐)(的人)(2) 怀民亦未寝(也)(睡觉)(3)相与步于
5、中庭(共同,一起)(散步)(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5)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6) 庭下如积水空明(像)(清澈透明)(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月色入户(照进)(门) (9)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10)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4)解衣欲睡,月色入
6、户,欣然起行。译:(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译: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呢?4.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景物描写的句子: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我寂寞之心,“入户”慰藉我,写得自然而生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5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
7、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6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下美景)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答:记叙、描写、 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
8、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处无一处写月,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试作简要的赏析。答: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静态美;用“藻荇交横”来写水中美丽的竹柏倒影,给人一种动态美。动静结合,笔法神妙。9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或:贬谪的悲凉,失意的寂寥,人生的感慨。或: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10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下美景)11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本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
9、苦闷心情。12文中的第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文中作者感叹“闲人”之少,实际上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的不满。13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作者描绘的世界: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14.“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15.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16.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答:贬谪的
10、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17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18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19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20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21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22.“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进入了屋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11、法。2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24.“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2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和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26.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B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27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答:“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
12、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2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9“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月光,“藻、荇”是指竹柏影,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0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
13、”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答: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32本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宦途失意的苦闷。33. 本文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答: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3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是全
14、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答: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3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答: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6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闲人表现出
15、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被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37这篇短文在写景状物作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绪?答:有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惆怅、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等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情绪。38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含义?答: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情怀。39.本文写月突出其明,写境突出其静,写影突出其形,写人突出其闲,写情突出其空。4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在表现文章内容上起什么作用?答: 表现了作者随缘自适的旷达心境。
16、在表现文章内容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1. 文中“积水空明”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答:“积水空明”描写的内容是月色,既生动地反映了冷月的清光澄澈,又表现了寺院的洁净清幽。4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闲人”应理解为:指不汲汲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这句表现了作者随缘自适的旷达心境,在表现文章内容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探究练习(一)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有关?答: 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如“月色入户”透露出其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 透露出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
17、人耳”更是透露其闲。(二)想像“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妙处。答:这段话描绘出月光如水,树影婆娑,月下二人在寺中漫步的情景。把月下之景比成水中之景,以“积水”比月色,表现“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竹柏的影子,写月影的“交横”,非常新颖而又贴切。或: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影。文章摆脱了一般描绘月色的方法,显得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三)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 念无与乐者(想到 )(游乐)(的人)2. 怀民亦未寝(也)(睡觉)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庭院)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