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登高》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重点)2学会用意象叠加法、字句推敲法、诵读体验法等欣赏诗歌。3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难点)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我们在初次读到一首诗歌时,对诗歌会留下一个印象,这种印象我们称之为初读印象。想必大家在课前自己诵读登高这首诗时,已经对这首诗有了初读印象,现在老师为大家设定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时流落夔州,年已55岁(去世前三年)。秋日的一天你登高远望,“面对”洪涛滚滚的秋江秋景,不禁忧时伤世,万般悲慨涌上心头 请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诗歌。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2、而律诗的常见结构为“起承转合”,“转”往往是在颔联的基础上进行语意宕转,为尾联蓄势。那么,在本诗的“转”上,诗歌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前两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后两联写诗人登高所感。(过渡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首诗就有了整体的感知。有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就围绕着这句评论而展开。(板书:三秋图,杜甫心)二、寄意遥深“三秋图”(1)我们首先来探究“三秋图”,“秋”字蕴涵丰富,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三秋”对应到诗歌当中指的又是什么呢?明确:季节之秋杜甫在登高之处听到秋风正劲、猿猴哀鸣的悲凉之音,看到飞鸟盘旋、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的凄冷之景。可以说前两联画面感极
3、强,这两联当中的外在景色不单单是对景物的刻画,也可以说它浸润着诗人的苦楚。追问:我们这里的探讨总结一下也就是在探讨景与情的关系,登高的前两联也就是哀景衬哀情。老师在课前助读材料里印了杜甫的其他两首诗歌,分别是春夜喜雨和绝句,请同学们归纳这两首诗歌当中景与情的关系。春夜喜雨 绝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今春看有过,何日是归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明确:在春夜喜雨中,诗人描绘了春雨的无私,表达了欢乐之情乐景衬乐情;绝句表达的是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春末夏初景色虽美,但引不起诗人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的感伤乐景衬哀
4、情。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国运之秋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不断割据作乱,依然是国无宁日。,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作为一个胸怀国家的诗人,这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总结:此诗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三、忧思沉郁“杜甫心”(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 (悲)(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材料:宋人罗大经评“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
5、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明确:离家万里、悲秋、常年漂泊异乡、年老、多病、无亲朋。(过渡语)诗歌后两联暗含了如此多的悲苦,可以说诗歌总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其无穷的含义。(3)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明确: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总结: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杜律最工”,更在于诗中跳动着一颗赤诚的“杜甫心”。即便贫病漂泊仍身忧国运,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为国事尽力。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杜甫!任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此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震颤,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