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登高》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高课程名称登高教材名称人教版必修三学段高一授课类型新课教材分析杜甫七言律诗登高位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单元。该单 元主要学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诗人的诗歌。登高为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所 作的七言津诗,属杜甫晚年代表性诗作。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的感情之作。学习这首诗 要善于把握景情交融的关系及诗人悲愤之情,并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深 入感知诗中意境。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通 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学情分析1、通过对前两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杜甫生平及其诗歌思想已有所了解。但因 杜甫晚年诗歌与安史之乱引起的
2、家国之恨紧密相连,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不深,对诗 歌理解可能不够深刻。2、对此诗而言,多数学生可能会读出杜甫晚年潦倒多病的生活困境,但很难领悟 出“艰难苦恨”四字所蕴含的基于国家动荡的担忧。教学目标根据语言与应用、审美与创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苍凉萧索的意境,体味诗人忧国 忧民,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2、学习意象题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苍凉萧索的意境。2、体味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教学难点1、学习意象题的鉴赏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用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目的2分、导
3、入“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杜甫登 临高处看到了怎样的景,产生了怎样的情思呢?我们 这节课就来学习登高。请同学们一起诵读登高1、引 入新 课(3分钟)共计15分、初 步 感 知1、结合学案第一课时精学案,我们来回顾一下读诗要有哪几个步骤?明确(题目、作者、注释、诗歌)2、从题目登高我们能读出什么呢?明确(交代了作者的活动,还有写景的角度)3、从作者读出什么?明确(诗圣)4、从注释读出什么?明确(重阳节一一登高习俗、家人团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67年杜甫770年去世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时年55岁)达成:年迈多病的杜甫在重阳佳节时漂泊他乡,独自登高。悲5、诵读诗歌,注意字音,放慢节奏,读
4、出感情。1、回答读诗 的步骤,并能 够对应地从 题目、作者、 注释等内容 来初步感知 诗歌。(之前学过, 难度较低) 2、诵读本诗1、厘 清阅 读诗 歌的 思路2、为 讲解 实情 做铺 垫读懂内容1、读完后,这首诗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明确(悲凉、萧索)2、作者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悲凉之情的?【萧索引出景,依据学生回答来看】明确(意象)3、默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要求:1、默读诗歌2、找出意象,找准意象的特点1、能够说出分析诗歌的步骤8分7分明确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风大闻名,人 登高更感风大,所以说“急”天高:天空高远,人置身其中,自然渺小猿啸哀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渚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弃之而去。沙白:惨白,无生机鸟飞回:回旋一一无依一一年迈多病的诗人此时在高远的天空之下,烈烈急风 之中耳闻凄厉猿鸣,登临高处望远,所见皆是凄凉悲壮 之景1找出诗歌中 的意象,并分 析其特点,体 会蕴藏在意象 中的情感。2、分析这两联 与原诗相比的 不足之处。(练 字)1、找 出诗 歌的 意象2、以 炼字 的方 式赏 析诗 句。品鉴颔联:“三峡”落木萧萧下,“千里”长江滚滚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去”。学生自选其中一联进行对比赏
6、析。1、“无边”呈现的是秋意肃杀所在皆是,无涯无际;“不 尽”不仅能表现长江之长,滔滔江水力量之大,更能让人 感受到时间的无穷,给人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渺小、短暂的同时,体会到秋给人的 无边、无尽的气势与力量。能目见这些源于诗人的开阔 胸襟。无边秋色,万古寂寥,人添秋色,秋助人悲。第二联:“木”字与叶相比,写出了枝枯、林疏、色浅的秋 景典型特征。无尽长江滚滚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来”字,与“大江东去”、“湘江北去”的“去”相 比,不仅写出江水东逝之状、时间流逝之态,更呈现出诗人面对不可遏止的大江,以衰朽之躯所呈现的稳健的姿 态,高远的视野,广阔的胸襟。“木”不但
7、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 “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 般乃是褐绿。一一说木叶小结:四、归纳提升意象题:提问方式: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变体: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1、学生笔记1、答 题模 板总 结L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2.从“情”与“景”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方法:一、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 诗中展现的画面。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 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
8、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年迈多病的诗人此时在高远的天空之下,烈烈急风 之中耳闻凄厉猿鸣,登临高处望远,所见皆是凄凉之景: 清渚,白沙,回旋无依的的鸟儿。加之自己看到落木萧 萧而下,便想到人生已是晚秋,而无尽长江滚滚而来则 更是让诗人感到人生短暂,悲从中来。再次诵读诗歌,读出悲情。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10分五、品味诗情10分病独登台独登台”这联诗有八层意思,做具体分析。小组讨论,形成书面答案4分罗大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 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万里之外、清秋时节、客居他乡、长年漂泊、人至暮年
9、、 疾病缠身、登高远之台、无亲朋相伴。还可以看出此联的九层之悲“功业无成!壮志难酬”产生怎样的情绪感慨,与登高和时令并没有必然联 系!而主要取决于人物的遭际、命运、24岁的杜甫登 临泰山,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而如今的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呢?再次齐读诗歌:品析尾联出示背景:登高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 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不 断割据作乱,依然是国无宁日。而严武病逝后, 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 草堂,买舟南下。本想出蜀还乡,却因病魔缠身, 困在夔州。尾联的第一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把诗人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真切地表现出来。而诗人艰难
10、苦恨的原因,诗中没有明写,留下一个供读者想象的空白。但参照前文可以知 道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忧国家之危难,忧民生之艰难,忧 自身之颠沛流离。第二句潦倒新停浊酒怀”,古代文人常常借酒抒情,杜甫也不例外,杜甫作客他乡独自登台,国难家愁涌上心来,1、小组讨论思1、体考:八悲体现会诗句中在哪里的悲情2、个人赏析诗歌尾联饮酒消愁,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很容易想象的古代诗画 诗人登高饮酒图。诗人一重阳一登高一观景一饮酒一停杯。 重阳节有饮酒的习俗,但是诗人却不能喝酒了,老人的 漂泊苦,身世悲,家国恨该怎样排遣呢。只能郁结在 心头,真是悲上添悲。艰难潦倒杜甫的满怀国难家愁、忧 国忧民的愁绪却无法消愁,只能无奈停
11、杯。诗歌内容厚重, 情感哀婉却又没有大肆宣泄,更引人无尽感怀。三年后杜甫 在去湘江的小舟上去世。在深秋时节,杜甫看到长江的悲壮秋景,这是时令 之秋;而人至暮年,穷病缠身,漂泊无依,壮志难酬, 这是人生之秋。杜甫并没有只局限于个人的不得志,而 是心怀国家,将眼光投注在了国运之秋上。这就是有着 六、赤诚之心的诗圣。虽贫病漂泊仍身忧国运,极度痛恨自 小结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为国事尽力。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 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杜甫.!任 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 此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震颤,看到了杜 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七、限时训练八、板书以“我看到了一个 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200字)时令之秋可悲人生之秋可贵国运之秋1免费增值服务介绍务学科网0 y 学科网() 致力于提供K12教育资源方服务。3网校通合作校还提供学科网高端社群 出品的老师请开讲私享直播课等 增值服务。扫码关注学科网每日领取免费资源回复“ppt免费领180套PPT模板回复天天领券来抢免费下载券y 组卷网() 是学科网旗下智能题库,拥有小初高全 学科超千万精品试题,提供智能组卷、 拍照选题、作业、考试测评等服务。扫码关注组卷网解锁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