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理解诗意。2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家国之悲,抓住文章的诗眼“悲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到古诗的含义及古诗中所包含的感情。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理解悲情从何而来,又体现在什么地方。教学过程悲之一字,从古至今,都是诗人诗歌之起源。何为悲?悲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的生死之别,悲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愤之感。可在杜甫笔下, 悲是离家万里,悲是疾病缠身,悲是漂泊在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登高,体 会诗人的悲情所在吧!一、以想象入景请大家试想,诗人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不可不谓是百感交集,望中所
2、见,皆是萧瑟秋景,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老无所依,孑然一身又疾病缠身,此情此景,便是 诗人悲情所在了!二、以诗句入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这一句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描写了登高所见之景,风急、天高、猿悲鸣、渚 清、沙白、鸟盘旋,所写的六个景物,皆是萧瑟秋景,虽一语未提其悲伤,可景语如情语, 一切尽在不言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可以 说千古名句,写秋天萧瑟、空旷的景色,视角更是在仰视俯视之间切换,有起伏跌宕之感。在描写秋景的同时,前一句写树叶生命短暂,后一句写长江奔流不息,不局限于暮年的 感伤,却表
3、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者前两联给人以沉郁悲凉之感,颈联便揭露了原因,作者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 并且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还是独自登高台,见此秋景,何能不悲?诗人从万里、百年,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将此刻的悲情融入到诗句中,语言颈联 而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情感更是极度丰富。此联乃千古名句。悲苦之情,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苦、求不得苦,此刻诗人即有 太多可悲之处,老居他乡、漂泊、老苦、病苦,样样都让人伤感!将如此愁苦之情融入诗歌 中,借秋日萧瑟止境说出了诗人悲续愁苦的来源。艰难苦恨繁霜鬓
4、,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只恨两鬓如霜白;浊酒消除忧愁,却已经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乍一看是个人之感,实际上既是形容国家,也是形容个人。 客观上,两鬓斑白无法再为国效力,实在是只能“苦恨” 了!三、以情感入意这首诗中前两句主要致力于写秋日之景,并且在前两句写景过程中,呈现出了秋日的萧 瑟寂寥之感。颔联却有着大开大合之势,将开阔凄凉的景象与个人的颠沛流离融合在一起, 尾联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悲,更是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诗人虽个人过得不甚如意,却仍然忧心国家前途, 家国之悲,油然而生。愁思如此,实在是发人深思了。好啦!我们对诗人杜甫和诗歌登高 的解读就到这里就结束啦!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