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_常振.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676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97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_常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_常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_常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_常振.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圼交的学位论文是木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宄工作及取得的研 宄 成 采 , 与 我 一 同 ft作 的 问 志 对 木 研 究 所 做 的 任 何 贡 献 均 己 在 论 文 中 作了明确的 说 明 并 表 示 谢 意 , 除 了 文 中 特 別 加 标 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 外 , 论 文 中 不包 含 其 他 人 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签 字 曰 期 : /I年 月 y曰 学 位 论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木 荦 仿 论 文 作 者 完 令 了 解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2、有 关 保 留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学 校 有 权 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电 子 辑 , 允 许 论文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桎 权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可 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金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 手 段 保 存 、 汇 编 学 位论 文 。 保 密 的 学 位 论 文 在 解 密 后 适 用 木 授 权 书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今 fk 签字曰期 - / 久年 / 月?

3、曰 导师签名 : 114 签字曰期; v冷年 6 月 ? 曰 学位论文作者获学位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 通讯地址: 邮编: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常 振 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 _二 年五月 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 .确认符合安徽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 答辩委员会签名: 主席: ( 工作单位、职称 ) fL德 委员: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摘要 随 着 人 口 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 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养老问题逐步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但养老问 题不仅仅解决的是物质赡养问题,还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 方

4、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构建一套能够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而 合肥市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经济 还不发达,但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典型的 “ 未富先老 ” 的地区。近几年,在合肥市政府的推动下,合肥市的养老服务业得到了一定 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发展比较缓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从养老服务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出发,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养老服务业 的研究的现状予以总结和评价,接着主要介绍了养老服务业 发展基础理论和 国外实践经验,并对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养老服 务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进而介绍了福利多元主义、需要层次论、社区

5、服务 理论,以及美国、瑞典、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其次,从合肥市养老 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一些老年群体和相关部门的基 础上,对合肥市养老服务业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对比,指出合肥市养老服 务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再次,对影响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 展的几个主要因素(观念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对合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需资金进行了测算,根 据合肥市近几年的财政收入状况,认为合肥市在财力上完全有能力加快养老 服务业的发展;最后,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合肥市养老服务业 的发展提供了 一些思路和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能

6、对合肥市养老服务业的发 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 : 合 肥 市 养 老 服 务 业 发 展 问 题 对 策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Pension Service Industry In Hefei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rising only one child of the family and the increase, the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mode is being challenged, problem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h

7、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in China. But the problem is not only solve pension material support issues, but also include life care, spiritual comfort, health ca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set of old people can meet various demands of pens

8、ion service system. Chinas population is numerous, aging degree deepening day by day. Hefei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our country, the economy is not developed, but ageing population level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belong to the typical not rich first old in the region. In r

9、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s push in Hefei, Hefei pension service industry has been some development, but development is slower on the whole.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is based in the research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ension services first to summarize and evaluate current resea

10、rch status of pension services at home and abroad , after will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and developing pension service industry overseas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first of an aged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family pension and home pension, pension service system, the paper defines, and then int

11、roduced the welfare pluralism, need level theory, community service theory,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United States, Sweden, the Holland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fei pension services based on th

12、e field survey and visiting some old age group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on the basis of hefei city pension services compared the results supply and deman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pension imbalance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in hefei. Again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

13、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hefei pension several main factors (concept factor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policy factors,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hefei pension funds needed for measuring. According t

14、o the financial revenues of the situation in hefei, hefei in the financial resource that has the ability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of the pension. Finally, this article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of th

15、e pension of hefei offers some ideas and specifi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o as to giv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of the pension of hefei as a poor power. Key Words: Hefei, Pension Services; Development; Problem ; Counter Measures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 (一) 问题的提出 . 1 (二) 研究意义 . 1 二

16、、 研究综述与评价 . 2 (一) 国外养老服务业研究综述 . 2 (二) 国内养老服务业研究综述 . 4 三、 研究方法和理论思路 . 9 四、 研究创新 . 9 第二章养老服务业发展基础理论和国外实践经 验 .11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1 (一) 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 . 11 (二) 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 . 12 (三) 养老服务体系 . 13 二、 相关理论 . 13 (一) 福利多元主义 . 13 (二) 需要层次论 . 14 (三) 社区服务理论 . 15 三、 国外实践经验 . 16 (一) 政府主导,社会运作 . 16 (二 ) “ 居家养老,社区照顾 ” 模式为主 . 1

17、6 (三) 重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 17 (四) 养老服务专业化 . 18 第三章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19 一、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业发展现状 . 19 (一) 合肥市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及人口老龄化特点 . 19 (二)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需求状况实证调查 . 22 (三)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供给状况 . 25 二、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8 (一)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与老年人缺乏购买意愿并存 . 28 (二) 政府投资少与社会资金难引进并存 . 29 (三) 养老服务业发展职责不明确与发展无序并存 . 29 (四) 养老服务力量薄弱与专业人才缺乏并存

18、. 30 第四章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一 观念因素 . 31 (一) 老年人方面 . 31 (二) 子女方面 . 31 (三) 政府方面 . 31 二、经济因素 . 32 (一) 老年人经济状况 . 32 (二) 子女经济状况 . 33 (三) 政府财政投入 . 33 二 政策因素 . 35 (一) 国家宏观政策 . 35 (二) 地方政府具体措施 . 36 四、 管理体制37 五、 运行机制 . 37 第五章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 39 一、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路 . 39 (一)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 . 39 (二)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培育养

19、老服务市场 . 39 (三) 正确把握公益性与营利性相结合的特点 . 40 (四)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 . 40 (五) 注意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41 二、 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 . 41 (一) 制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将其纳入民生工程 . 41 (二) 加大养老服务宣传力度,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 42 (三) 实行各种优惠措施,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 43 (四) 规范养老服务市场,强化养老服务机构管理 . 44 (五) 建立养老服务业信息平台,促进信息畅通 . 44 (六) 设立养老服务标志,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 45 (七)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培

20、养专业服务人才 . 45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讨论 . 47 . 48 Mi i射 . 51 附:读研期间发表论著及获奖情况 . 52 附录 . 53 第 一 章 绪 论 _、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 ( 通常为 60岁或 65岁及以上人口 ) 占总人口 的比重逐渐增长的过程。按联合国标准 ,一 个国家或地区当中, 60岁及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 10%以上,或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7%以上,则表明该国 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气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5岁及 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同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

21、查相比,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3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也就意味着 我国于 2000年末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气又以 2010年 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占 8.87%,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个 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气而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 数据预测,在 2011年以后的 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 2040年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 28% 左右。在这 30年里,

22、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 。到 2050年, 60岁及以上 老人占比将超过 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气面对我国如此严峻的人口 老龄化形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摆在了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如何解决老年 人的养老问题,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政府也根据自身 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合肥市也不例外。从合肥市的现实情况出 发,对合肥市养老服务业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我国是在 “ 未富先老 ” 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经济不够发达,老 年人口逐渐增多,一方面老年人对养老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 另一方面供给 合肥市 2010年老年人

23、口和老龄事业统计报告 EB/OL. http:/ hfnews/ 2011 -05/04/content_22680769.htm.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EB/OL. http:/ tjsj/ ndsj/ renkoupucha/ 2000pucha/html/append21 .htm 2010 年第六次 4 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EB/OL. http:/ www. stats .gov. cn/ tj fx/ j dfx/ t20110428 402722253.htm 致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N.法制日报, 2010-09-15. 1 不足,供需不平衡,必然

24、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 平比较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各级政府对养老服 务业的发展也不够重视。目前,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 阶段,有些地方虽然已经开始试点,但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养老服 务业的研究,以点带面,指出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问 题的办法,以期推动养老服务业理论研究的发展。 2. 现实意义 合肥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对于带动皖江城 市的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合肥从 1997年开始进入老龄 化时期,比全国早 3年,比安徽省早 1年。根据公安部门和统计部门统计, 截至 20

25、10年底,全市现有户籍人口 494.95万人, 60岁及以上人口 71.65万 人, 65岁及以上人口 50.29万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 14.48%、 10.16%。从 地域和户籍构成看, 60及以上人口中,市区 27.95万人,三县 43.70万人,分别 占 39.0%、 61.0%老年非农业人口 28.43万 人,占 39.68%;老年农业人口 43.22 万人,占 60.32%据测算,未来 20年合肥市老年人口将以年均 3%的速度 递增,预计到 205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 25%。老龄化日益加深的同时, 老年群体内部高龄化也日渐显现, “ 空巢 ” ( 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 )

26、和独居老 人增多。 70-79岁的老年人口 21.71万人, 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9.10万人, 分别占老年人口的32.90%、 13.80%气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合肥市进入老龄 化社会时间早,速度快,形势严峻,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对合肥 市养老产业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合肥市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 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而且可以为全国其它城市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范 例,为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发挥一些作用。 二、研究综述与评价 (一)国外养老服务业研究综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者们对养老服务的研究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这一现状 之上的。针对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

27、服务问题引起 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人口老龄化、老年福利、社区服务等几个主 合肥市 2010 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报告 EB/OL. http:/ hfnews/ 2011-05/ 04/ content 22680769.htm. 合肥市赛政研室、合肥市老龄办 .推进合肥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 EB/OL. http:/ asp?dcs=140,2009-12-08. 2 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据美国人口统 计局 2009年 7月 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 2040年时全球人口将达 93亿, 其中 65

28、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提高一倍,由 7%提高到 14%。全球人口老龄 化将在 2010年后不久加速。到 2015年时, 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超过 5 岁以下人口所占比例,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 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国外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主要 集中在老龄人口收入、贫困老龄人口和养老模式三个方面气在美国,随着社 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保障金已经成为老年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社 会保障受益人其他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金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急剧下降(克 拉克、克瑞普斯、斯藩格勒, 1978) 。 舒尔兹分析了 1996年 65岁及以上老 人的收入来源构成:

29、社会保障是主要来源,占 40%,资产收入占 18%,养老 金占 19%,工资占 20%。莱德勒认为,伴随着收入增加,老年人贫困率急 剧下降。对于养老模式而言,发达国家的主导养老模式是社会养老,即通过 一套完善的 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来支撑老年人的供养问题,而非由 家庭来供养老龄人口 2. 对社会福利的研究 在西欧一些国家,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是一个包括一切以帮助所有社会 成员获得令人满意的生活与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的社会服务制度和机制的 内涵广泛的概念 ( Fnedlander, 1995)气具体说来,社会福利包含全部的公共 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项目,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北

30、欧 国家中建立的 “ 从摇篮到坟墓 ” 的福利体系。西方学者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把 社会福利制度模式划分为剩余型、制度型和发展型三个阶段。福利多元主 义 是目前世界各国学者比较统一的观点,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 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社会福利应 由国家、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共同承担。针对老年人的福利是社会福利的 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社会嵌入理论提供了社会化养老的理 美人口统计局:全球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快 EB/OL.新华网, http:/ 刘俊 .人口老龄化研究简述 J.社会学研究, 2010(4):120. Clark, Robert L.

31、;Kreps, Juanita and Spengler, Joseph J.Economics of Aging: 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78; 16(Sept): 919-962. Schulz, James H. The Economics of Aging. (7th ed.)Auburn House.2001. 刘俊 .人口老龄化研究简述 J.社会学研究, 2010(4):120. Friedlander.Growing Old in America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

32、95. 3 论基础。指出老年人既不可能脱离社会背景采取行动、做出决策,也不可能 是规则的奴隶,相反老年人在具体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制度中追求目标的实现, 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 。 3. 对社区服务的研究 所谓社区服务,是指由政府、社区组织、志愿者等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 性和公益性的社区社会服务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 国外通常把社 区服务叫做社区照顾、社区工作等,目的是通过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 务,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老年照顾最初是在英国出现的,然后在西方 各个国家也逐步发展起来。伴随着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的普及,社区 服务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国的社区老年服务

33、采取社区 照顾的形式,始于 20世纪 50年代,最初是针对 “ 院舍式照顾 ” 的种种弊端 提出来的;至 20世纪 70年代,在英 国各地已经相当普及。英国社区老年服 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体系正规化,二是服务形式多样化,三是监 督体系完善化。美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它采取的是社区自治模式,即政 府不直接干预,而由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发展模 式 。 国外学者对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研究、社会 福利模式的选择以及社区服务等方面,更多是在社会政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 果,在养老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对 社区服务的研究不断深

34、化,社区服务理论也逐步成熟,对我国的社区养老 服 务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国内养老服务业研究综述 1. 养老服务概念的提出 2006年 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全国老龄办等 10部委关于加快发 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 务业。并把养老服务业定义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 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2. 养老服务业的性质探讨 养老服务业是老龄产业的核心,其性质也当然具有老龄产业的相关性质。 陈立行,柳中权 .向社会福祉跨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陈雅丽 .国外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 J.云南行政学院

35、学报, 2007(4). 陈成文,孙秀兰 .社区老年服务:英美日三国的实践模式及启示 J.社会主义研究, 2010(1). 4 关于老龄产业的性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福利性 张智敏 ( 2001)认为老龄产业包含福利性因子。老龄产业不能像其他以 赢利为目的的建筑业、农业、工商业、金融业一样,以 “ 利润最大化 ” 、 “ 成 本最小化 ” 的原则运作,其资源也不能完全遵循市场原则。既是说,老龄产 业的开发运作应把 “ 为老服务 ” 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张道航 ( 2005)认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养产老业在我国仍具有公益性质,不 可能完全走

36、向市场或产业化 黄永盛 ( 2006)认为,老龄产业与其他产业的 不同在于公益性、福利性,它是产业与事业的结合 。李本公 ( 2004)认为, 由于老年人群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决定了老龄产业是一个带有公 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 。 (2) 微利性 老龄产业的微利性就单项产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率而言的,微利性并不 排斥老龄产业的市场性,也并不等于主张老龄产业的福利性,恰 恰表明了老 龄产业在市场中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 ( 汪雁, 2004)气 (3) 特殊性 魏一、张秀芳 ( 2001)认为,老龄产业的特殊产业特征表现为: ( 1)盈 利性与非盈利性(或微利性)相结合; ( 2)市场性与

37、政府宏观调控性相结合 ; (3)老龄产业正的外部性顾鉴塘 ( 2001)认为,老龄产业是在人口老龄 化过程中兴起的一门特殊产业。这里的所谓 “ 特殊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意义上有关 “ 产业 ” 的内涵;其二,带有一定的 中国色彩,即:它是指中国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为满足部分退休老年 人的生存和物质精神需求、适合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产业 汪雁 ( 2004)认 为,老龄产业的特殊性是指老龄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即,从年龄阶段上 划分,老龄产业的目标对象锁定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气还有其他不少学 者也都对老龄产业的特殊性做过论述。 3. 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38、张智敏,唐昌海 .发展老龄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C.程勇编 21卅纪的朝阳产业 _老龄产业第二届全国老 龄产业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1. 张道航 .养老产业当心步入三大误 RX|.中国行政管理, 2005(3). 黄永盛 .关于老龄产业、养老服务业与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和内涵 C.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 2006. 李本公 .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提高老年人牛活质最 C.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 2004. 汪雁 .对老龄产业内涵及性质的再思考 J, 市场与人 UI分析, 2004 (3). 魏一,张秀芳 .政府在老龄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J.西北人 UI, 2001(2). 顾鉴

39、塘 .老龄产业 一 Ij在人 UI老龄化过程中兴起的特殊产业 J.人 U研究, 2001(3). 汪雁 .对老龄产业内涵及性质的再思考 习,市场与人 U分析, 2004(3). 5 从养老资源的提供者这个角度或者从养老的支持力的来源来说,人类只 存在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或者说模式,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 无论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还是自我养老,关键问题是到底由谁来提供养老 的资源一一即经济的或物质的资源、照料资源和精神资源。这是最具有实质 性意义的(穆光宗, 2000)。正如 “ 机构养老 ” 不等于 “ 社会养老 ” , “ 居家养 老 ” 也不必然等于 “ 家庭养老 ” ,关键是要看

40、养老支持力主要来自哪个渠道(穆 光宗,2000) 1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这些模式的区分主要看由 谁来供养,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是多种模式的混合 ( 邓大松,刘昌平, 2007)气 面对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一一由配偶和子 女负担和供养老人的方式,对中国许多家庭来说,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中国 的社会化养老的进程需要加速,才能应对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浪潮。家居 养老和家居护理模式对于老年人口众多、居住密集以及土地和水资源紧缺的 中国来说,则是非常适宜的 ( 缪青, 2000)气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 养老服务业,这是国际社会总结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 料问题的经

41、验 教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王海燕, 2002) 。 中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 入了老龄化社会,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已成为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工 作的当务之急(王辅贤, 2004) 。 这一时期学者们主要对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进行了探讨,大多认为 养老模式应以居家养老,社区提供帮助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助。也有的学者 对异地养老、售房养老进行了探讨。但也一些学者提出家庭养老仍在当今社 会发挥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例如熊必俊 ( 1999)指出,家庭养老向社会养 老的发展不是两者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家庭与 社会在承担养老义务中主次 角色的换位。姚远 ( 2001)认为,家庭养老的变化不是灭绝性变化,而是适 应性变化。因此,家庭养老的变化意味着发展而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