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数教学设计 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3实数第1课时 实数是在对算术平方根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的范围到有理 数后的进一步扩展。揭示现实空间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并从本质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学生对有理数和平方根已有初步的了解,也已经了解近似数,掌握计算器的简单运用;学生思维仍较直观,无理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 不仅得到无理数的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
2、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利用有理数引出无理数和实数的过程,在教学中渗透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研读课文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掌握数学阅读的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数学总结教学。 一、教学流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你认识下列各数吗?它们都是什么数? 3、?35、911 、-5、0.875、0 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采用类比引入新课中有理数的学习
3、。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的分类; 3、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阅读课文,针对性更 强、重点更突出。 (三)研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本第53页至第54页的内容。 书本是新课学习的基础。 (四)新课导入 1、观察下列各数的小数形式: = 14159265.3 回顾平方根、立方根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实数的存在并引 入新课。 2、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3、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_ ,=_, =_, =_。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 或者 的形
4、式。 归纳 事实上,任何一个 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 任何_ 也都是有理数。 观察 我们知道,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 数又叫做 _ _。例如 , , , 等都是 _ 。 35-119911 也是 。 结论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 试一试 我们学过的数可以这样分类: ,是 ,-是 。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此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指导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至于盲目自学而是有据可依,在感官上认识无理数和实数,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比较体验数学分类思想方法。 4、 合作探
5、究 达成目标(此部分为课堂展示部分,结合书本知识)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吗? 从课本图6.3-1中可以看出O O 的长是 ,所以O 对应的数 是 总结 (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事实上,每一个 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 数,有些表示 数。 (2)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 _ 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_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 。 3.14159265=实数 实数 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结合数轴进
6、一步探究、理解实数的性质,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归纳小结 (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二)你认为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理解实数的概念、性质,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 .3,0中,有理数的个数有1、下列各数,14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 2,0.1010010001,1.414,0.020222,7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3判断题 (1)无理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 (2)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4() 强化训练分层处理有较大的弹性,体现了练习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