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25761224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过程与方法(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并尝试解释。【教学难点】学生正确操作模拟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小红旗即时贴。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实验记录单、记号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教师谈话:(出示课件,播放宇宙、地球、极昼、极夜、四季不同风景等图片)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它用神奇的力量为我们人类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自然景物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入地球运动单元,尽情探索地球奥秘吧!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欣赏校园美景,激趣生疑。师:请欣赏一段视频。(课件播放肇源各个景点的白天、夜晚交替出现的一段视频。)2、初知“昼夜交替”,揭

3、示课题。师:从这段视频中,你有什么发现?(这段视频拍的是我们家乡白天和夜晚的景物。)(生:白天和夜晚是交替出现的。)师:你的观察力真敏锐!是的,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白昼又来临了昼和夜就这样不停息地交替出现,我们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昼夜交替现象)师:想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二、 思维碰撞,提出多种假说1、引导思考,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1)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太阳)假如只有太阳,没有地球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不能。)所以呢?(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

4、球、太阳都有关。)(2)师:诶,我有个疑问?(出示两个拳头)假如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它俩都静止不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为什么?看来,它们只有怎样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运动)2、鼓励猜测,明确提出假说要求。(1)(出示课件4)师:那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名小科学家,大胆猜测,提出假说,有信心吗?(2) 请同学们先个人猜测,然后小组讨论,并快速做好记录。3.学生思考、演示,组内讨论、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用示意图归纳整理。(教师板书:假说示意图)(1)(播放停止音乐)师:哪组先来分享,并说说你们的依据。(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指导,归

5、纳整理学生提出的假说:(教师板书假说示意图)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并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并围着太阳转。地球、太阳都在自传。哇,你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种假说。请将自己小组的假说按照黑板上的顺序编号。三、模拟实验1.确定实验材料,使学生明白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替地球和太阳,才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1)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下一步做什么?(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可太阳太大,离我们太遥远,地球也太大,搬不动,怎么办呢?随便找材料代替吗?为什么?(用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替地球和太阳,才能保证实验的真实

6、性和准确性。)(2)师:说的有道理。太阳、地球有什么特征?用什么代替太阳呢?用什么代替地球呢?像这样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物品做实验的方法就是模拟实验法。刚才你们提到的材料都可以做这个实验。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可以边演示边设计。2、小组讨论、演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3、(播放停止音乐)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师:哪组先来分享?小组代表汇报:先在地球仪上选一个观察点,师:为什么?生:这样便于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师:想得真细致,其他组记住吗?继续。生: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到地球仪上,师:是这样照吗?(教师故意做出错误演示法。从上照,离得近

7、,手电筒上下晃动)从哪里照,照亮多大范围?哪组有更好的建议?(生补充:从侧面的观察点开始照,照亮半个地球,手电筒不能来回晃动。)师:考虑的真全面。请你继续汇报。生:让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太阳自转。师:有点复杂,怎么自转、公转?刚才小组研究吗?请两位组员配合你台前演示。(学生争先恐后上台演示)师:谁是太阳?(拿手电筒。)谁是地球(拿着地球仪)?当“太阳”照到观察点时“地球”说昼,当“太阳”完全照不到观察点时,“地球”说夜。汇报员继续解说,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学生评价。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有几点温馨提示送给你们,请认真看一看。(强调组员互换角色,轮流操作。)有疑问

8、吗?好,心动不如行动,材料员领取材料,动手实验吧。5(关闭门、窗、灯)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用示意图、文字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四、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1、模拟实验完成了,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示,每小组只汇报一种情况。2、学生台前展示记录单,汇报实验过程及发现。汇报结束,将记录单贴在黑板相应的假说示意图下。教师根据汇报在黑板相应的昼夜交替现象示意图旁做标记()。3、评价小结(1)(教师手指板书)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这 7种假说都成立,这说明什么?(昼夜交替现象产生有多种可能。)(2)通过刚才小组实验示意图展示,我们发现地球、太阳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呀?(地球和太阳做相对圆周运动

9、。)师:(课件出示我的发现: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刚才你们像小科学家一样成功地完成模拟实验,不但验证了自己的假说,还有了重大的发现!真棒!五、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1、激活思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学习,你们有疑问吗?(这7种假说哪一种是正确的?)2、激发兴趣是的,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的认识。同学们,科学无止境,只要肯攀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

10、入研究。【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 注:学生汇报结束后,将记录单贴在黑板相应的假说示意图下。【教学反思】 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证据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上课开始,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假设并画出简单示意图。小组合作中,学生得出了几种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观点。然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是

11、否正确。 本课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高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汇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体现出乐于交流与合作,表现出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课教学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教学方法适当,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我们小学科学课程,要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真正使科学探究成为科学课的目标和主要学习方式。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在体验“地球自转,绕太阳转”时,学生难以出现地球慢慢自转的情况,这里通过师生转法的对

12、比,让学生作出选择,并进行集体体验,事实上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操作性的概念,更为模拟实验作了准备。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活动使整节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有效地运用“模拟表演法”使学生获得极大快乐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乐于观察、思考,主动分析、探究。 要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否则,缺乏动手前的动脑,学生的动手实验将是盲目的,可能只充当了操作分工的角色,那么动手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在动手实验中还要让学生多动口,准确描述出所看到的现象;在汇报交流中要鼓励学生根据现象所获得的认识表述清楚;否则学生失去了磨练自己思维专注性、清晰性、严谨性和深刻性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不能达到小组内成员间交流合作的目的,而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明白了所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