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赠汪伦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赠汪伦教学设计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赠汪伦教学设计贵州省安顺市双阳小学王献【设计特色】1、围绕主题教学,发散学生思维;2、进入人物心灵,体会人物情感。【课时目标】1、读出古诗中的感激之情,会背诵古诗。2、明白“踏歌声”、 “忽闻”、 “深千尺”、 “不及”等词语,了解古诗大意;3、感受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友情的珍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出诗中的感激之情,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会背诗。【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李白与汪伦离别时的情景,丰富人物形象。【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师: 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做师指着板书生读赠汪伦。这首诗是谁写的?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师:
2、李白写给谁的?生: 齐答汪伦。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生: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他很想和李白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2 - 朋友, 可是自己又是一个无名小卒,怎么才能见到李白呢?当时天下所有听说过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有两大爱好。同学们有知道的吗?生:喝酒和游历。师:李白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啊! ”他还喜欢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每到一处就会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比方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独坐敬亭山师:那么汪伦是怎么邀请到李白的呢?
3、生:汪伦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师:李白接到信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泾县,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微笑着解释说:“十里桃花是指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指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被汪伦的幽默幽默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陪他一起饮酒、谈诗。他们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汪伦的好客,泾县的珍珠糯米饭和桃花潭底的水酿造出来的酒令李白流连不已。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之间总是会有离别的
4、时候, 李白最终还是得走啊?离别之际,李白即兴作了一首诗赠给汪伦。请把这首诗诵读一遍。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师: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遍?师:自己评一下,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对着同学讲话,面对面的交流请用“你” ,这样才真诚。师:谁愿意到讲台上把诗朗诵给大家听?师:有没有人比他朗诵得更好?师:还有人要挑战吗?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题目你们会解释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3 - 师: 指着课题“赠”是什么意思?生: “赠”是左右结构“贝”字旁,由“贝”字旁可以看出就是把自己宝贝的东西毫无代价地送给别
5、人。师: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赠”字?生:两个人感情深厚。生:特别是两人分别、离别的时候。师:能不能换成“送”字。生: “送”可以是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拿给别人,而且还含有“送行”的意思,如果换成送汪伦就成了是把汪伦送走了,所以不能换。师:说得好,这首诗啊,其实就像是离别赠言,李白在离别之时把这首诗赠送给汪伦,作为留念。师:谁来说说看自己对诗的意思是怎么理解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一试。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突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师:你叫什么名字?生:A。师:A 同学基本准确地解释出了90% ,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你
6、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A 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请坐。师:谁再来解释一下整首诗的意思?生:李白乘舟将要走,突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师:你叫什么名字?生:B 师:B 答复得非常好,已经到达98% 了,我们掌声送给她。掌声再次响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4 - 二、入诗境,悟诗情。师:诗基本意思读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的前两行,你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分享吗?师: “学贵有疑”,
7、 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都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指名问你想提什么问题?生:为什么汪伦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汪伦是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的呢?生:由“忽闻”这个词看出来的。因为“忽”字说明李白听到歌声很突然,很惊喜。生:还有出乎意料、出乎意外的意思。师:你真会读书,不光会读还很会思考。同学们,送客你会这样送吗?生: 齐答不会。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以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假设你是汪伦,为什么李白都要走了你才来送行啊?在学习小组里面说说自己的观点。 生小组交流,教师在其中一组学生中小声提出问题。 师:你说说看,请记住你现在就是汪伦。生:我是要给李白留下终身
8、难忘的印象,给李白一个惊喜。生: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我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给李白送行。师:你是用什么方式来给李白送行的?生: 齐声答踏歌相送。师: “踏歌” ,书上是怎么说的?生:踏歌,就是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边走边唱。师:我们现在无法看到当时汪伦他们跳的是一种怎样的舞蹈,也无法听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当时当地最隆重的踏歌舞。既然是“隆重”的,那么踏歌舞肯定是很多人在欢天喜地的时候,在良辰佳节的时候,在迎送宾客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5 - 时候跳的舞、唱的歌。据说,现在在一些少数
9、民族中还有类似踏歌的舞蹈。我这里有一段资料,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师:李白“将欲行”之前,还没有看到“踏歌” ,就在他“将欲行”的一刹那,岸上突然响起了“踏歌声” ,这是李白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当地的民众居然会用如此隆重的仪式为李白送行,李白此时真是万分激动啊!请你设身处地为李白想想,这个时候,假设你是李白,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生:我对汪伦一拱手说: “汪兄啊,你们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回报呢?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拿笔来。 ”于是,我挥毫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师:这首诗是面对当时的情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生: 齐声答好!生有感情地朗诵。 “李白乘舟
10、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对这首诗的后两行,你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分享吗?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呢?师:千尺是多深? 1 米=3 尺,1 千尺= 。大家看一下我们的课桌长是几米?生:1 米。师:假设我们把课桌竖起来,三百多张这样的课桌那该有多高啊!学生惊叹。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生:不可能有千尺深,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师:对!这里是夸张的手法。 “不及”是什么意思?生:比不过。生:不如。师:李白和汪伦的情谊到底有多深呢,谁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或成语来形容?生:情深似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11、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6 - 生:可以说是深情厚谊!师:好一个“深情厚谊” !这个词语你来板书。学生板书“深情厚谊” 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汪伦不是一个人来送李白,而是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李白的激动带着李白和汪伦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一起摇头晃脑地地吟诵这首诗。全体起立,配上音乐,全体动情地吟诵。 师:我只看到一个摇头晃脑的晃起来了,大家还可以放开一点吗?看我这里,能不能背下来。不看屏幕上的,看着我这里,你们可以动起来,要做动作的可以做动作。 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诵。师:同学
12、们,假设你是汪伦, 读了李白赠给你的诗, 你会怎么做?生:我会绞尽脑汁写一首诗出来还赠李白。师:你让汪伦也成大诗人了。生:我一定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有李白这个好朋友,伤心是因为我们即将分别。师:此次离别,恐怕不会再有见面的时候,不像现在,有、电子邮件、 QQ 聊天可以互通信息。生:我有了李白这个好友,死而无憾了。师:人生难得一知己,汪伦觉得足矣!生:我一定会好好收藏这首诗,给我的子孙看。师:汪伦会把这首诗当作“传家宝”留予子孙后代,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读到这首诗,感谢汪伦。师:同学们,让我们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客观地分析一下,李白短短几天的桃花潭之行,都有哪些收获呢?生:他饱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
13、,品尝了当地的美酒,这些给李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生:李白即兴写下了留传千古的赠汪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7 - 生:耳闻目睹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如:踏歌舞。生:李白感受到了汪伦以及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师:可以说是不虚此行啊!生:他得到了一份真诚的友谊。生:他会觉得朋友是无价的。师:这真诚的友情,是金钱无法买到的。生:他会觉得人生最珍贵的就是友情。师:为他鼓掌!为珍贵的友情鼓掌!师:同学们,当李白乘坐的船渐行渐远的时候,突然身后传来了汪伦和乡亲们吟诵赠汪伦的声音。此时此刻,李白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他啊?是他和汪伦之间的生:深情厚谊!三、拓展师:同学们,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这节课即将结束,作为一种文化的积累,请大家欣赏几首送别诗。四、作业设计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并讲给家长或好朋友听。附: 【板书设计】赠 汪 伦唐李 白行闻深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