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1).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5062694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1).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掌握掌握:1.-1.-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2.2.青霉素青霉素G G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3.3.第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熟悉熟悉:1.1.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分类,特点及代表药物。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分类,特点及代表药物。2.2.其其他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3.-3.-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复方制剂。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复方制剂。 了解了解:1.-1.-内酰胺类抗生

2、素的分类。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2.2.青霉素青霉素G G来源、化来源、化学及体内过程。学及体内过程。 第一节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的内酰胺环的一类一类抗生素抗生素。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6-氨基青酶烷酸氨基青酶烷酸(6-APA)(6-APA)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7-氨基头孢烷酸氨基头孢烷酸(7-ACA)(7-ACA)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内酰胺环内酰胺环返回一、一、 -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分类1.1.青霉素类按抗菌

3、谱和耐药性分为青霉素类按抗菌谱和耐药性分为5 5类。类。2.2.头孢菌素类按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一、二、三、头孢菌素类按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一、二、三、 四代。四代。3.3.其他其他-内酰胺类内酰胺类。4.-4.-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药。酶抑制药。5.-5.-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菌体内的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PBPs), , 抑制细菌抑制细菌细胞壁细胞壁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溶解而产生抗

4、菌作用。菌作用。 二、抗菌作用机制二、抗菌作用机制 前体物质前体物质转酞酶转酞酶粘酞粘酞细胞壁细胞壁三、细菌耐药机制三、细菌耐药机制 1.1.产生水解酶:细菌产生产生水解酶:细菌产生-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等)。孢菌素酶等)。2.2.与药物结合:与药物结合:“牵制机制牵制机制”又称为又称为“陷阱机制陷阱机制”(trapping mechanism)(trapping mechanism)。3.3.改变改变PBPsPBPs。4.4.改变菌膜通透性: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降低。改变菌膜通透性: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降低。5.5.增强药物外排。增强药物外排。6.6.缺乏

5、自溶酶。缺乏自溶酶。-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克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克坦,抗菌作用弱,但可保护坦,抗菌作用弱,但可保护-内酰胺内酰胺类不受类不受-内酰胺酶的破坏。内酰胺酶的破坏。抗生素与抗生素与-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因而不,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因而不能进入靶位(能进入靶位(PBPsPBPs)发生抗菌作用。)发生抗菌作用。-内酰胺类内酰胺类药物作用特点:药物作用特点:1.1.对繁殖活动期细菌杀菌作用强大,故对急性、对繁殖活动期细菌杀菌作用强大,故对急性、严重感染疗效好。严重感染疗效好。2.2.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对宿主毒性小,选择

6、性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对宿主毒性小,选择性杀菌。杀菌。3.3.对对G G+ +菌作用强,对菌作用强,对G G- -菌作用弱。菌作用弱。胞壁粘肽占60胞壁粘肽占10 第二节第二节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青霉素G G【化学结构化学结构】青霉素主核的化学结构是青霉素主核的化学结构是6-6-氨基青霉烷酸(氨基青霉烷酸(6-APA6-APA)。)。其中其中 - -内酰胺环是内酰胺环是关键结构,此环裂关键结构,此环裂解则失去抗菌活性解则失去抗菌活性主核主核6-APA6-APA可带有各种不同的可带有各种不同的侧链,而侧链决定了不同青侧链,而侧链决

7、定了不同青霉素的抗菌及药理特性。青霉素的抗菌及药理特性。青霉素霉素G G的的R R1 1是一个苄基,故又是一个苄基,故又称为苄青霉素。称为苄青霉素。一、窄谱青霉素类一、窄谱青霉素类返回AB【来源来源】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有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有X X、F F、G G、K K及双及双H H等多个品种,其中以青霉素等多个品种,其中以青霉素G G的收率最高,而的收率最高,而且性质较稳定。且性质较稳定。 【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有机酸,其钠盐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遇有机酸,其钠盐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氧化剂及遇热易被破坏,酸、碱、醇、重金属离子、氧

8、化剂及遇热易被破坏,2020放置放置24h24h,抗菌活性下降,且生成有抗原性的降,抗菌活性下降,且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解产物。【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1.1.不耐酸不耐酸, ,口服吸收差;肌注后吸收快且完全,消除口服吸收差;肌注后吸收快且完全,消除半衰期为半衰期为0.5-1h0.5-1h。2.2.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3.3.以原形经尿排泄,以原形经尿排泄,10%10%经肾小球过滤,经肾小球过滤,90%90%经肾小经肾小管分泌。管分泌。 为延长作用时间:为延长作用时间:采用长效制剂(苄星青霉素)或采用长效制剂(苄星青霉素)或合用苯磺舒。合用苯磺舒。【抗菌作用抗菌作用】(

9、抗菌谱)(抗菌谱) 1. 1. 大多数大多数 G G+ +、 G G- - 球菌球菌 G G+ +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 菌、葡萄球菌。菌、葡萄球菌。 G G- -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2. G2. G+ +杆菌: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 3. 3. 螺旋体: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4. 4. 放线菌:放线菌: 5. 5. 对多数对多数G G- -杆菌作用弱。杆菌作用弱。 抗菌谱:

10、抗菌谱:6 6球、球、5 5杆,放线加螺旋。杆,放线加螺旋。 说明:说明:金葡菌:对产生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无效。金葡菌:对产生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无效。 淋球菌:耐药菌逐渐增加。淋球菌:耐药菌逐渐增加。首选用药:首选用药: 1. 1.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蜂窝织炎、咽炎、丹毒、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蜂窝织炎、咽炎、丹毒、 猩红热、扁桃体炎、心内膜炎等。猩红热、扁桃体炎、心内膜炎等。 2. 2. 肺炎球菌引起:大叶性肺炎、脓胸等。肺炎球菌引起:大叶性肺炎、脓胸等。 3. 3. 脑膜炎球菌引起:流脑。脑膜炎球菌引起:流脑。 4. 4.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引起:心内膜炎。 5. 5. 放线

11、菌病、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及放线菌病、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及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必须与必须与抗毒素抗毒素合用:合用: 6. 6. 白喉、破伤风。白喉、破伤风。 也可治疗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次选)。也可治疗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次选)。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一、变态反应一、变态反应 常见过敏反应,最严重是过敏性休克。常见过敏反应,最严重是过敏性休克。 2. 2.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原因:原因:青霉素分子及其降解物青霉烯酸,青霉青霉素分子及其降解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等可成为致敏原,进入机体成为全抗原,产生噻唑酸等可成为致敏原,进入机体成为全抗原,产生抗体,引

12、起过敏性休克。抗体,引起过敏性休克。 症状:症状:大部分在用药后大部分在用药后3030分钟内发生,皮试或注分钟内发生,皮试或注 射均可发生,严重者几秒钟内即可发生。射均可发生,严重者几秒钟内即可发生。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喉头水肿。 循环衰竭循环衰竭: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心跳微弱,血压下降。 中枢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症状:昏迷,抽搐等。:昏迷,抽搐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1.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药热、荨麻疹等,停药后可消失。皮疹、药热、荨麻疹等,停药后可消失。(1 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1 1)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13、。)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2 2) 一问、二试、三观察一问、二试、三观察 3 3)避免过分饥饿时用药,注射后观察)避免过分饥饿时用药,注射后观察3030分钟。分钟。 4 4)注射液现用现配,防止降解物产生。)注射液现用现配,防止降解物产生。 5 5)应在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才能注射)应在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才能注射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 问问: :用药史,过敏史。用药史,过敏史。 皮试皮试: :初次注射,用药间隔三天以上及换批号者。初次注射,用药间隔三天以上及换批号者。 观察皮肤:皮试阴性者注射后仍需观察。观察皮肤:皮试阴性者注射后仍需观察。(2 2)抢救原

14、则和方法)抢救原则和方法 1 1)争分夺秒)争分夺秒 ,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 2 2)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0.1% 0.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5mg-0.5mg-1mg1mg, 严重者可静脉给药。严重者可静脉给药。 3 3)抗过敏药:)抗过敏药: H H1 1受体阻断药(抗过敏药)受体阻断药(抗过敏药) 糖皮质激素(静注氢化可的松糖皮质激素(静注氢化可的松25mg-100mg25mg-100mg) 4 4)心跳停止者可心内注射肾上腺素,配合心脏)心跳停止者可心内注射肾上腺素,配合心脏 挤压。挤压。 5 5)其他:氧气,保证呼吸通畅,纠正低血压,)

15、其他:氧气,保证呼吸通畅,纠正低血压, 补充血容量等。补充血容量等。 青霉素青霉素G G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鼠咬热、炭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鼠咬热、炭疽病等时,出现症状加剧,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疽病等时,出现症状加剧,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一般发生于开始治疗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一般发生于开始治疗68 h68 h,1224 h1224 h内消失。内消失。 机制:可能是大量病原体被杀死后释放的物质引起。机制:可能是大量病原体被杀死后释放的物质引起。 对晚期心血管或神经梅毒患者危及生命。对晚期心血管或神经梅毒患者危及生命。二、赫氏反应二、赫氏反应三、其他不

16、良反应三、其他不良反应1.1.局部肌肉疼痛,局部周围神经炎。局部肌肉疼痛,局部周围神经炎。2.2.高血钾、高血钠症。高血钾、高血钠症。3.3.鞘内注射或大剂量静滴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鞘内注射或大剂量静滴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反应,多见于老痉挛、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反应,多见于老年人,婴儿和肾功能减退患者。年人,婴儿和肾功能减退患者。4.4.大剂量应用致凝血障碍。大剂量应用致凝血障碍。 缺点:缺点:1 1)抗菌谱窄,对肠道阴性杆菌无效。)抗菌谱窄,对肠道阴性杆菌无效。 2 2)口服不吸收,不耐酸。)口服不吸收,不耐酸。 3 3)不耐酶,约)不耐酶,约80%80%金葡菌对青

17、霉素有不金葡菌对青霉素有不 同程度耐药。同程度耐药。 4 4)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评价评价】优点:优点:杀菌作用强,毒性低,价格便宜。杀菌作用强,毒性低,价格便宜。 1)代表药)代表药:青霉素青霉素 2)特点:耐酸,不耐酶。)特点:耐酸,不耐酶。3)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1.1.耐酸青霉素(耐酸,口服吸收好)耐酸青霉素(耐酸,口服吸收好)二、半合成青霉素二、半合成青霉素1 1)代表药)代表药: :甲氧西林甲氧西林2 2)特点)特点:-:-内酰胺环不易被青霉素酶水解,对耐青内酰胺环不

18、易被青霉素酶水解,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作用强,双氯西林作用最强霉素的金葡菌作用强,双氯西林作用最强 。3 3)用途)用途: :耐药金葡菌的各种感染耐药金葡菌的各种感染 。2 2、耐酶青霉素(不耐酸、耐酶、可口服)、耐酶青霉素(不耐酸、耐酶、可口服)3 3、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可口服)、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可口服)1 1)代表药:)代表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2 2)特点:对)特点:对G G- -杆菌作用强。杆菌作用强。3 3)对耐药的金葡菌无效。)对耐药的金葡菌无效。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1.1.对对G G- -杆菌作用强,对青霉素杆菌作用强,对青霉素G G耐药的金葡菌无

19、效,对耐药的金葡菌无效,对绿脓杆菌无效。绿脓杆菌无效。2.2.主要用于主要用于 (1 1)伤寒,副伤寒,呼吸道及尿路感染。)伤寒,副伤寒,呼吸道及尿路感染。 (2 2) 严重病例可与严重病例可与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抗生素合用。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1.1.抗菌谱、抗菌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但对肺炎球菌、抗菌谱、抗菌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但对肺炎球菌、肠球菌、沙门菌属、幽门螺杆菌抗菌作用优于氨苄肠球菌、沙门菌属、幽门螺杆菌抗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西林。2.2.主要用于主要用于: : 伤寒,副伤寒,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伤寒,副伤寒,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4.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

20、素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不耐酶,不耐酸,不可口服)(不耐酶,不耐酸,不可口服)1 1)代表药)代表药: :羧苄西林羧苄西林 、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2 2)特点)特点: :主要对主要对绿脓杆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作用较强 。3 3)应用)应用: :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 。1 1)代表药:美西林、替莫西林。)代表药:美西林、替莫西林。2 2)抗菌作用)抗菌作用(窄谱):(窄谱): 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弱;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弱;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5 5、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抗

21、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 第三节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 .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过敏反应少。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过敏反应少。2. 2. 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金葡菌感染及其它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金葡菌感染及其它 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成为目前广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成为目前广 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3. 3. 自自6060年代应用于临床,发展迅速,新品种不断年代应用于临床,发展迅速,新品种不断 出现,目前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出现,目前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特点特点】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

22、苄、头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克肟、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克肟、 头孢哌酮头孢哌酮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头孢噻利。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头孢噻利。【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1.1.对青霉素酶不稳定,可被对青霉素酶不稳定,可被G G- -菌的菌的 - -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酶水解。2.2.抗菌谱较窄,对抗菌谱较窄,对G G+ +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G

23、 G- -菌作用较差。菌作用较差。3.3.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4.4.对肾脏有一定毒性。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1.1.对多数对多数 - -内酰胺酶较稳定。内酰胺酶较稳定。2.2.抗菌谱较广,对抗菌谱较广,对G G+ +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似或稍弱,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似或稍弱,对对G G- -菌作用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粪链菌作用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粪链球菌作用弱。球菌作用弱。3.3.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

24、感染、尿路感染、腹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4.4.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轻。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轻。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1.1.对对G G+ +菌作用弱于第一、二代,对菌作用弱于第一、二代,对G G- -菌作用更强,对铜绿菌作用更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有效,对粪链球菌、难辨杆菌无效假单胞菌、厌氧菌有效,对粪链球菌、难辨杆菌无效 。2.2.对对 - -内酰胺酶稳定,对第一、二代耐药内酰胺酶稳定,对第一、二代耐药G G- -菌有效。菌有效。3.3.对肾脏基本无毒性。对肾脏基本无毒性。4.4.半衰期较长,分布广泛,组织

25、穿透力强,可渗入脑脊液。半衰期较长,分布广泛,组织穿透力强,可渗入脑脊液。5.5.头孢拉定头孢拉定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1.1.对对G G+ +菌和菌和G G- -菌产生的菌产生的-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内酰胺酶高度稳定。2.2.抗菌谱广,对抗菌谱广,对G G+ +菌,尤其对金葡菌抗菌作用增强,菌,尤其对金葡菌抗菌作用增强,对对G G- -菌范围增加,对部分厌氧菌亦有作用,对铜绿菌范围增加,对部分厌氧菌亦有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假单胞菌作用强。3.3.用于对其他头孢菌素耐药的各种感染。用于对其他头孢菌素耐药的各种感染。4.4.对肾脏基本无

26、毒性。对肾脏基本无毒性。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 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发展趋势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发展趋势 1.1.对对G G+ +菌作用菌作用? ? 2. 2.对对G G- -菌(尤其菌(尤其G-G-杆菌)作用杆菌)作用? ? 3. 3.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作用从无(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作用从无(1 1、2 2代)到有(代)到有(3 3、4 4代)。代)。 4.4.对肾脏毒性对肾脏毒性? ? 1.1.作用机制相同。作用机制相同。2.2.对对 - -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稳定性高,不易产生耐药。稳定性高,不易产生耐药。3.3.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抗菌作

27、用强。4.4.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510%)(510%)。与青霉素类的比较与青霉素类的比较 1. 1.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少见,主要为皮疹。对青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少见,主要为皮疹。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头孢菌素慎重。霉素过敏者用头孢菌素慎重。 2. 2. 肾毒性:比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低。肾毒性:比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低。 3. 3. 其他其他 (1 1)高钠血症(钠盐)。)高钠血症(钠盐)。 (2 2)出血倾向及双硫仑样(醉酒样)反应。)出血倾向及双硫仑样(醉酒样)反应。 (3 3)二重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少见。)二重感染(第三

28、代头孢菌素)少见。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霉素类: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西丁氧头孢烯类: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拉氧头孢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亚胺培南 + + 西司他丁西司他丁 泰能泰能单环单环-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氨曲南氨曲南 第五节第五节 -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 1.1.代表药:代表药:克拉维酸,舒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2. 2.作用:抑制作用:抑制-内酰胺酶活性,但抗菌活内酰胺酶活性,但抗菌活 性低,单用无意义,常与性低,单用无意义,常与-内酰胺内酰胺 类抗生素合用。类抗生素合用。3.3.应用(应用(1 1)与)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2)与)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 舒巴西林:氨苄西林舒巴西林:氨苄西林 + + 舒巴坦舒巴坦 他唑西林:哌拉西林他唑西林:哌拉西林 + + 他唑巴坦他唑巴坦本章内容本章内容1.1. - -内酰胺类药物的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内酰胺类药物的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2.2.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3.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4.4.其他其他 -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5.5. - -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