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名文化考略_李庆花.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41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姓名文化考略_李庆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中国姓名文化考略_李庆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姓名文化考略_李庆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姓名文化考略_李庆花.docx(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兮 2009020785 分类 3 K810.2 研究生类別 企丨 |制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中国姓名文化考略 孕科专业名称 屮 W古代史 屮请人姓名 个庆花 指 导 教 师 桊永洲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2年 5 Jj 15 n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収得的 研究成见。椐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技 : 没有 K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 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本学位论

2、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衍并向国家有关郜 n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笈卬件和磁盘,允 m仑文被杳阅和借阅。 木人授权 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栃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川本授权 15)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 (注:如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签 7丨 |期: 2 U年月 +111白勺姓和 K . 5 (一) 先秦时期的姓和氏 . 5 1. 远古姓的产生 . 5 2. 先秦氏的产生 . 7 (二) 秦汉以后姓氏合一 . 9 1. 姓氏合一的历史背

3、景 . 9 2. 姓的发展 . 10 3. 姓、氏的功能 . 13 二、 中国的名、字、号 . 16 ( ) . 16 1. 古人取名原则 . 17 2. 古人取名避讳 . 18 (二) 字 . 19 (三) 号 . 21 1H . 21 2H . 23 3. 25 4. 齡 . 26 三、 中国的姓名称谓 . 27 1 (一) 姓氏称谓 . 27 (二) 名、字、号称谓 . 28 (三) 称官职 . 28 (四) 称籍贯 . 29 (五) 称封爵 . 29 (六) 称谥号 . 29 四 、 中国姓名的避讳 . 30 (一) 避讳的种类 . 30 (二) 避讳的方式 . 33 五、 中国姓名的

4、文化意蕴 . 34 (一) 姓名与宗法宗族 . 34 1. 姓在前,名在后的结构 . 34 2. 彳丁辈 . 35 3. 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的价值选择 . 37 (二) 姓名与政治生活 . 38 1. 赐姓名与贬姓名 . 38 2. 皇权干涉取名用字 . 38 (三) 姓名与伦理道德 . 39 1. 崇尚高尚道德 . 39 2. 仰慕古之圣人、贤人 . 41 (四) 姓名与社会民俗 . 43 1. “ 讳举五月子 ” . 43 2. 取名与五行 . 44 3. 45 (五) 姓名与时代特征 . 47 1. 先秦姓名的淳朴自然 . 47 2. 西汉姓名的豪放与进取 . 47 3. 东汉三国时单名

5、的流行 . 48 2 4. 魏晋南北朝名字中的玄学色彩及 “ 之 ” 字的流行 . 48 5. 五代 “ 彦 ” 字的流行 . 49 6. 宋朝姓名的老气横秋 . 51 7. 新中国时期姓名的政治色彩 . 51 (六)姓名与个人追求 . 52 1. 对自然美的追求 . 52 2. 对富贵吉祥的追求 . 53 3.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54 4 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 55 5. . 对理想志向的追求 . 56 6个体品格的自律 . 60 i吾 . 62 . 64 至夂 i射 . 70 攻读研宄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71 3 中文摘要 中国姓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

6、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的姓和氏。先秦以前姓、氏分而 为二,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先秦以后姓氏合而为一。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的名、字、号。古人有名、字、号三种文化符号。古人 取名讲宄五名六避,此外还有占卜法、梦像法、待事而估等。字是成人之后取的, 是对名的补充和延伸。号是文人雅士附庸风雅自取的,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受什么 拘束。 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的姓名称谓。中国姓名称谓十分讲宄。 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国姓名的避讳。中国姓名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避讳,分为 为帝王 讳,为尊长父母讳,为圣人讳。 第五部分论述中国姓名文化的丰富意蕴。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宗法宗族社会, 取名命字难免不带有宗法宗族色彩;中国姓名结构是先

7、姓后名,说明中国比较注 重家族而轻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到了唐宋以后按行辈取名兴盛起来,因此名字中 有很多反映宗族宗法思想的。 姓名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古人用字取名还要受到皇权的干涉;皇帝还可以 赐人姓名或贬人姓名。 中国还是一个讲宄伦理道德的国度,并把伦理道德渗透到了名字中。儒家提 倡 “ 君臣父子 ” 的伦理秩序,并讲宄修身,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不同时代的 姓名特色。先秦时期名字普遍自然朴素;西汉 时期姓名反映出积极进取的精神;东汉三国单字名比较流行;魏晋时期 “ 之 ” 字 出现在名字中的概率很高,南北朝姓名的宗教色彩比较浓;五代时期人们比较喜 欢用 “ 彦 ” 字来命名;宋

8、代的姓名反映出一种老气横秋的状态;特别是新中国初 期,姓名的政治色彩更加浓厚。 姓名还受到社会民俗的影响。古代 “ 讳举五月子 ” ,会给五月出生的孩子取 特定名字来镇住这种不祥;取名还讲宄干支及五行相配等,此外还有寄名的民俗 等等。 但凡文字一般都可来明志。名字是明志的最好载体。名字里还包含着个人追 求,有追求自然美的、追求富贵吉祥的、追求功名利禄的、追求健康长寿的、追 I 求理想志向的,此外名字里还体现了个体品格的自律等等。 关键字:姓;氏;名;字;号;文化意蕴 分类号: K810.2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Name Culture Abstract The Ch

9、inese name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Name is not only a representative symbol of the people also has a political background, social system, customs of the times, a familys choice of ideas, values, ideals, and covered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t is help

10、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system, customs, ideas and concepts of the past.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Part I describes the Chinese surname and clan. Previous surname, and for the second time before the Qin dynasty, sex marriage are equal; after the Qin dynasty last name into o

11、ne. The ancients had personal name, literary name and poetic. The ancients named with five methods and six taboos. There were other methods like divination, dream and waiting. Only adults had literary name and the literary name added the personal name. Generally, the literati had poetic. Part III de

12、scribes the Chinese name appellation. It is very complex. Part IV describes the name taboo system in China. Part V describes the rich meaning of Chinese name culture. A feature of Chinese name culture is taboo. There were many names about patriarchal and clan. Names and politics were inseparable. Al

13、so there were many names about ethics and moral. The names had distinctive character. The names influenced by social customs. The names are the best carriers of your ambition. Key words: surname; clan; personal name; literary name; poetic; cultural implication Classify number:k810.2 m 刖 g 一、研究意义 (一)

14、学术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辉煌,姓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姓名不仅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还反映 着一个时代的政治面貌、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一个家庭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 理想追求等,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姓名这一扇小小的窗口,我们可以更 好地了解过去,解析历史。这对我们了解过去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观念 等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姓名还与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因此研宄中国姓名 文化对其它领域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色。中国各民族的姓 名制度也呈现出丰富性。限于论文 篇幅,本

15、文所讨论的姓名文化主要是以汉民族 为主的。古代人的姓名比较复杂,一般有姓、氏、名、字、号。而近代以后人们 一般只有姓和名了。本文所讨论的姓名包括姓、氏、名、字、号。 说文解字: “ 姓,人所生也。 ” 关于中国姓的起源,从古至今就有不同的 观点。姓宄竟何处来,在古代科学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古人有的认为 “ 圣人吹律 定姓 ” ,有的认为 “ 因生以为姓 ” 。在现代,学术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 者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姓来源于图腾崇拜。有的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 为所有的姓并不都能用图腾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有的学者 认为姓来源于地名,如 金良年在姓名与社会生活一书中说道: “ 最初的姓,大

16、多由地名转化而来。 如姜,即系 神农居姜水以为姓 ;姬,因 黄帝居姬水以为姓 ;姚,乃 虞舜 居姚墟,因以为姓 等等。 ”本人认为任何事物的来源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姓也 是一样的,它的来源应该是多样的。因此在文章中,本人将对关于姓起源的各种 说法加以考略。 氏是在姓产生后才产生的,是姓的分支。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并且 有不同的功能。通志 氏族略讲: “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 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 氏。 ” 因此姓是家族血统的标志, 而氏则是身份等级的标志。秦汉以后姓氏合一了。因此氏也就失去了表示身份等 级的作用,和姓一样都是家族血统的标志了。本文所说的

17、姓氏秦汉以前是不同的, 秦汉以后所说的姓氏就是指姓了。 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名是名,字是字。名,说文解字 口部说: “ 名, 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 名最初产生是因为古 人夜晚相遇,看不到对方,就以代号相称。名一般是在孩子出生三月后由父辈取 的。那么古人有了名后为什么还要取字呢?礼记 檀弓: “ 幼名,冠字。 ” 孔颖 达疏云 : “ 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生三月而加名。二十有为父之道, 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 名是年幼时父辈取的,到了成年后,平 辈或晚辈再称名显然不合适了,于是就需要另取字以使平辈和晚辈来称呼。字是 对名的解释与补充、

18、延伸,与名互为表里,意义相互关联。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号是指人除名和字以外,另取的称呼。广义上的号还包括皇帝赐号,他 人封的号,尊号,年号,庙号,谥号等等。其中庙号和谥号一般是在人过世后, 由后人所取。现在,我们所说的名,不仅是姓氏合 一,而且是名字合一了。 (二)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上重名现象特别严重,给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多不便。如何取一个新 颖而又有深厚内涵的名字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古代社会名字号的叙 述,可以使人们从中得到启发,为我国人的名字增添更多的光彩。 姓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文 化事业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俗话说同姓的

19、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研宄姓名文化还可以帮助人们寻根 问祖,增强海内外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有利于祖国的团结和统一。 二、研究综述 中国人对姓名文化很早就开始了研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世本一书, 主要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帝王公侯卿大夫的世系及事迹。此外在尚书、 诗经、春秋、左传、礼记、国语等先秦典籍中,也有关于姓氏的记 录。其中左传对姓氏的源由、类别和社会功能进行了系统、精辟的论述,具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秦汉以后姓氏合一,司马迀在其著作史记中以 “ 本纪 ” 、 “ 世家 ”“ 世表 ” 等形式,分门别类地记述了黄帝至春秋时期帝王诸侯卿大夫的 2 姓氏

20、源流、传承世系及分支等。西汉史游的急就篇以 “ 三言诗 ” 的形式记载 了当时流行的 130多个姓氏。东汉班固撰写的白虎通义,其中第二卷和第九 卷论述了姓、氏、名、字、号。东汉的王符在潜夫论中也专门有一章 “ 志氏 姓 ” ,讨论姓氏问题。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专门写了姓氏一条,列举了姓 氏的九种来源,还分别简述了 500多种姓氏的来由。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有何 承天的姓苑、王俭的姓谱、王僧孺的百家谱等。唐代士族衰落,姓氏 也发生了变化。唐太宗命高士廉等人编撰了氏族志,重新排列姓氏。唐宪宗 时期林宝撰写了元和姓纂,以皇族李姓为首,以下姓氏按唐韵排列。宋代是 姓氏研宄发展的重要时期。宋初钱塘儒生编

21、的百家姓, “ 赵钱孙里,周吴郑王 ” 一直流传至今。这一时期主要有郑樵的通志 氏族略,邓名世的古今姓氏辩 证和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明清时期顾炎武的日知录里有不少关于姓 名的精辟见解,此外还有张澍的姓氏寻源等等。不过古人对姓名的研宄仅仅 停留在追踪溯源上,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并不能透过这些姓名现象看到姓 名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意义。 到了近代,学者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使姓 名研宄进入了一个全 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些重要专著。 1917年王国维发表了殷周制度 论,文中探讨了殷周时期帝王的名。 30年代,袁业裕编译了中国古代氏姓制 度研宄,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姓和氏。杨坤明的中国姓名

22、学还首次提出了 “ 姓 名学 ” 的概念。 50年代有杨希枚发表的系列论文,讨论上古姓氏。国学大师陈 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考查了柳如是和钱谦益等人的名、字、号,这对研宄古 人的姓名有很大帮助。 80年代以后,中国的姓名文化研宄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 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著述。比较突出的有金良年的 姓名与社会生活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雁侠的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宄 ( 天津古籍出版 社 1996年),尹黎云的中国人的姓名与命名艺术 (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年),张淑一的先秦姓氏制度考索(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年)何晓明的姓 名与中国文化 ( 人民出版社, 2001年)。这些

23、专著集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 对我国的姓名文化研宄做出了贡献。此外,国外也有学者专门对我国的姓名文化 进行了研宄。其中马来西亚萧遥天先生的中国人名研宄 ( 新世界出版社 2007 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一时期的论文也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周国荣的姓 3 名说,曹涛的中国姓氏的演变,朱筱新的古人的名与字,杨卫东、戴卫 平的中国人姓名文化特色是其中的代表作。 不管是古人研宄姓氏渊源,还是今人研宄中国姓名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这些著作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对本文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特别是今人著作对古代的姓氏名字号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解析。前人的重点放在 了姓氏制度的研宄上和有关命名

24、方式上。本文将试着从另一角度对姓名文化进行 论述,通过对姓氏名字号的叙述,分析出姓名中所包涵的文化意蕴来。中国姓名 中包涵着浓厚的宗法宗族色彩,有厚重的伦理道德意味,不同的时代姓名还有不 同的时代特征,并且姓名中还寄托着人们的个性追求。这些将是本文的亮点所在。 4 _、中国的姓和氏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从远古社会一直流传至今,贯穿整个文明发展的进程。 中国先有姓后有氏,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来用的,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 (一)先秦时期的姓和氏 现在我们常常把姓氏放在一起来说。而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姓是姓,氏是氏,各有不同的来历和意义,不可混为一谈。通志 氏族略: “ 三 代之前,

25、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 1. 远古姓的产生 姓是什么,姓从何来,自古困扰了很多人。上古传说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 制嫁娶。许慎说文解字讲: “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 天子。 ”班固白虎通义也讲: “ 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 左传 隐公八年:“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 这都说出了 “ 姓 ” 的本义是 “ 生 ” 。因此 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姓产生 于母系氏族社会,女生为姓,所以最初产生的姓大多带女字旁,如姬、姜、姚、 姒、妫、赢、姑、紜等。姓就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 的符号标

26、志。姓是怎么产生的,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因生以为姓 远古时期人们不懂得 “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 的奥秘,就把氏族繁衍归功 于某种异物作用于圣女身上的结果。论衡 奇怪篇: “ 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 夏姓曰姒;卨母吞燕卵而生卨,故殷姓曰子;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 曰姬。 ” 大禹的母 亲因吞食了薏苡草而生下大禹,因此禹姓姒,契的母亲吞食了 燕子的卵,因此契姓子,弃的母亲踩了熊的脚印,因此姓姬。 (2) 以居住地为姓 根据古书记载古姓还来源于地名。金良年在姓名与社会生活一书中说道: “ 最初的姓,大多由地名转化而来。 ” 这里的地名指的是母系氏族所居之地。

27、“ 昔 少典娶于有嶠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 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 说文解字 女部: “ 黄帝居姬水因以为姓。 ”“ 神农居 :i王弼注,孔颖达疏,李申,卢光明整理,吕绍纲审定: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2 月第 1版,第三一页。 国语 晋语四,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 6月第 1版,第三三七页。 5 姜水因以为姓 ” 。说文解字里还说道: “ 姚,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 ” 虞舜因为 其母亲生他于姚墟故得姓 “ 姚 ” 。 (3) 以图腾为姓 远古时期的人们因为生产力水平和智力水平的限制,认识世界、征服自然的 能力弱,对自然界中的

28、一些现象比如打雷下雨等,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在大 自然中找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这个保护神就是他们的图腾,这 就产生了对天地、日月及各种动植物的图腾崇拜。如远古时期东夷人以鸟为图腾 进行崇拜,并且以鸟命官。左传 昭公十七年记载: 郯子来朝,公与之宴 ,( 叔孙)昭子问焉。曰: 少昊氏鸟名官 ( 命名各 级官长 ), 何故也? 郯子曰: 吾袓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受命 有云端 ),故为云师而云名(以云纪事,为百官师长名号 ); 炎帝氏以火纪, 故为火师而火名,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太嘷氏以龙纪,故为龙 师而龙名。我高袓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

29、名:凤 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 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鸬鸠氏,司空也; 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 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工,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 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这段史料详细的记载了东夷少昊部落的鸟图腾制度。凤鸟是部落的总图腾,五鸟、 五鸠、五雉、九扈是 24个氏族的图腾。 史记 五 帝本纪记载,黄帝率领熊、罴、貔、貅、軀、虎与炎帝大战阪 泉之野,这里的熊、罴、貔、貅、軀、虎不是真的野兽,而是以此为图腾的部落。 各氏族之间为区别

30、交流,就用本氏族的图腾作为族号,这种族号后来就演变 成姓了。学术界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古姓渊源于图腾。王泉根认为: “ 许多资料表 明,中国姓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太古时先民对自然万物得图腾崇拜,最早的姓 6 氏是由图腾崇拜名称演化而来的。 ” (4)赐姓 还有观点认为姓是古代圣王赐予的,受姓之人多是有重大功勋的。左传 隐 公八年: “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 天子分封有功德的人,根据他们的出生即 血缘关系赐姓。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 “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 国语 晋语四记载了这段历史: “ 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 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姑、儇

31、、衣是也。唯青阳与 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 ” 史记 殷本纪记载:契因辅佐禹治水有功, 被帝舜 “ 封于商,赐姓子氏 ” 。史记 周本纪记载帝舜 “ 封弃于邰,号曰后稷, 别姓姬氏 ” 。史记 秦本纪记载: “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 , 是为柏翳。舜赐姓赢氏。 ” 远古时期留下来的古姓是非常少的,根据春秋整理出来了:妫、姒、子、 姬、风、赢、己、任、吉、曹、祁、紜、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 等 22个姓。章太炎先生及其它学者又从说文解字、山海经、甲骨文、金文 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八十几个。 2. 先秦氏的产生 由于氏族的繁衍,原来同

32、姓的氏族又衍生出若干新的氏族,这些氏族为了互 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性,就为自己单独起一个本氏族共享的代号,这便是 “ 氏 ” 。 这些小氏族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氏族,它们又为 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 关于氏的由来,古籍左传 隐公八年里这样记载: “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 氏是天子封给诸侯的。到了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出现了大量的氏。氏 是源于同一父姓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 礼记 大传记载: “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 亲属竭矣。 ” 东汉郑玄注曰: “ 四世共高

33、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亲尽无属名。 ” 高祖以下的所有四代子孙都可以高祖的名号为氏,到第五代子 孙 ( 连同原来的高 祖共六世)出现后,原高祖的氏由嫡系子孙继承,世代流传。而其他非嫡系子孙 以原曾祖为高祖,以他的名号为氏,如下图: :i王泉根: 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北京 : 团结出版社, 2000年 1月第 1版,第 13页。 7 高袓一一曾袓一一袓父一一父亲一一本人一一子一一孙一一曾孙一玄 孙 关于氏的来源,应劭的风俗通义总结了九种来源: 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 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 郑樵通志 氏族略里总结了氏的三十二种来源: _

34、曰以国为氏;二曰以邑为氏;三曰以乡为氏;四曰以亭为氏;五曰 以地为氏;六日以姓为氏;七日以字为氏;八日以名为氏;九日以次为氏; 十曰以族为氏;十一曰以官为氏;十二曰以爵为氏;十三曰以凶德为氏;十 四曰以吉德为氏;十五曰以技为氏;十六曰以事为氏;十七曰以谥为氏;十 八曰以爵系为氏;十九曰以国系为氏;二十曰以族系为氏;二十一曰以名氏 为氏;二十二曰以国爵为氏;二十三曰以邑系为氏;二十四曰以官名为氏; 二十五曰以邑谥为氏;二十六曰以溢氏为氏;二十七曰以爵谥为氏;二十八 曰代北复姓;二十九日关西复姓;三十日诸方复姓;三十一日代北三字姓; 三十二日代北四字姓。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九种来源: (1) 氏于

35、号以远古时期唐、虞、夏、殷等号为氏。如舜号有虞氏,其后裔 即以虞为氏。 (2) 氏于爵以公、侯、伯等爵位为氏。白虎通义 姓名讲: “ 王者之子 称王子,王者之孙称王孙,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 ” 春秋时期有王 孙贾、公子荆、公孙朝等人。 (3) 氏于谥以戴、武、宣,穆等谥号氏。如楚庄王谥为 “ 庄 ” ,其后以 “ 庄 ” 为氏;鲁僖公谥为 “ 僖 ” ,其后以 “ 僖 ” 为氏。 (4) 氏于国以齐、鲁、宋、卫等国名为氏。 周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主要有三类:同姓国;异姓国;先王之后及前 8 朝之后。周文王的儿子管叔献封于管国,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封于晋国,周公的 长子伯禽封于鲁,

36、后人就分别以管、晋、鲁为氏。这是同姓之国。此外还有卫、 蔡、曹、縢、燕、郑、何、韩等国。 姜太公封于齐,后人以齐为氏。还有楚、宋、荆、朱、邓、梁、薛等。这是 异姓之国。 武王为 “ 追思先圣王 ” ,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 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国。这是分封的先王 之后和前朝之后。 卿大夫以封邑为氏。如王子瑕食封于屈,其后以屈为氏,屈原是也。 (5) 氏于官以司马、司徒、司寇、司空、司城等官名为氏。日知录 氏 族相传之讹: “ 寇氏。姓谱: 出自武王弟康叔,为周司寇,后人因以为氏焉。 ” (6) 氏于字白虎通义 姓名: “ 公孙之子,各以其王

37、父字为氏。 ” 郑穆 公之子名公子雕,字子驷,其子名公孙夏,其孙则名驷带、驷乞。宋桓公之子名 公子目夷,字 子鱼,其子名公孙友,其孙则名鱼莒、鱼石。无字则可以名为氏。 鲁孝公之子名公子展,展之子名公孙伯夷,伯夷之子以王父之名 “ 展 ” 为氏,名 展无骇、展禽。 (7) 氏于居以城、郭、园、池等居住地为氏。风俗通义 姓氏: “ 以居, 城、郭、园、池也。 ” 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叫作仲孙闵,他居住在南 宫,他的后代遂以其居住地为氏,称南宫氏。 (8) 氏于事以巫、卜、陶、匠等百工技艺为氏。 (9) 氏于职典以三乌、五鹿、青牛、白马等职典为氏,此类氏不常见。 氏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顾炎武曰: “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 再传而可变,姓千 万年而不变。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会本士氏,先是封于随地, 以随为氏,后改封于范地,又以范为氏。 (二)秦汉以后姓氏合一 1.姓氏合一的历史背景 姓氏之分在战国以前非常严格。但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剧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