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案(初中物理学科模板).doc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2433436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案(初中物理学科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案(初中物理学科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案(初中物理学科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案(初中物理学科模板).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案(初中物理学科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第十七单元第一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技能上要求学生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测量、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在方法上要求学生会用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研究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从而探究响电流大小的因素。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归纳分析,探究电流与其因素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2、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学习目标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技能上要求学生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测量、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会用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研究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章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知识,并学过了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把他们进行灵活组合应用的能力还不好把握。本节课希望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把各物理量理解透彻,并会熟练选取器材接入电路正确使用,从而获取有效数

3、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相关物理规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教与学的媒体选择PPT多媒体平台、“初中同步微型电学实验盒” 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名称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环节长度1复习简单电路,通过多种方式改变灯泡两端电压,总结出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两端电压的方法课堂教学52设计实验电路图,分组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分析论证课堂教学203学生讨论,汇总学生的结论。课堂小结学习活动15教学活动详情教学活动1:复习简单电路,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活动目标1、通过运用控制变量

4、法设计实验,从而探究响电流大小的因素。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归纳分析,探究电流与其因素的关系。解决问题通过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技术资源初中同步微型电学实验盒常规资源使用磁吸式教学仪器活动概述以各种用电器的电流大小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从具体实例分析得出,当电压和电阻发生变化时,会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有关。教与学的策略从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引起学生思考电路里哪些物理量发生改变?反馈评价学生觉得电流变化,会跟电压、电阻有关教学活动2:设计实验电路图分组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分析论证活动目标在复习各电路元件的作用基础上,合理设计实

5、验电路图。解决问题能够在小组合作下动手连接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电路。在开始实验时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连线前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过程中,能排除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技术资源初中同步微型电学实验盒,PPT课件,得出伏安曲线和安阻曲线图象常规资源使用磁吸式教学仪器,实物展台活动概述同学们在课本75页设计电路图。选取实验元件搭建实验电路,思考测量物理量及方法。确定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教与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实验图象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反馈评价学生回答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并作合理的选择

6、,还提醒学生注意:考虑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对安阻曲线可能要进行倒数先得出正比再推导反比。注意学生会表达为“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压成反比”这时要明确电流与电阻的从属关系。教学活动3:学生讨论,汇总学生的结论及总结规律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灵活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正确表述实验结论,结论要包括前提,控制的变量技术资源初中同步微型电学实验盒常规资源PPT活动概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能够从多次实验中,选取合适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白当电阻更换后,电压要保持不变。能够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如何保持电压不变。教与学的策

7、略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意见,归纳总结,自己寻找学习方法;反馈评价学生发现电压表的作用是监测电压不变,当改变电阻时,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控制电压不变。评价量规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要求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优选最佳方案进行实验,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能够在小组合作下动手连接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电路。在开始实验时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连线前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过程中,能排除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在进行数据记录时,合理选择数据,多次测量,排除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能用图象的方式表达实验数据,并根据U-I图象揭示电流电压

8、之间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能够从多次实验中,选取合适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白当电阻更换后,电压要保持不变。能够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如何保持电压不变。其它参考书备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一、 “整合”是时代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特征,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陈至立部长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课程的有机“整合”。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

9、科教学的整合。并且在这种整合中,要引入先进的教学观念,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评测手段。 摆在物理学科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条件、新的手段、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新的视角,对物理学科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将在不同层次逐步推进,上至大纲教材,下至课堂、课外。这种改革是时代的需求,带有信息时代的特色,步入一个崭新的跨跃阶段,对于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机遇、一次挑战。物理教学所面对的是新的目标和要求,是空前扩展的教学资源、是空前广阔的视野、是空前便捷的条件,必然带来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达到空前优化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

10、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掺合”,而是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内在的组成部分。这里有二层含意,一是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物理课堂,使之成为整合起来的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物理学科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即它是整合的手段。信息技术是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是附加的、辅助的、可有可无的,而是与物理课程有机结合的、融为一体的。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要整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懂得目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但又感到信息的饥渴,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涌进人们的生活,必将改善表达信息的形式与能力,缩短传播信息的时间与途径,提高处理信息的速度与质量,因此,必须寻求最佳的

11、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根据思维科学关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进行和谐发展的原理,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与主导教学的作用,又要启发学生通过对各类形象化教学媒体的观察思维去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感知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物理教学的整体优化。 二、 “整合”是改革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上上下下,多方合作的整体工程。需要有体现“整合”观念的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需要有体现“整合”精神的物理教材,需要有经过培训具有“整合”思想的物理教师,需要有方便教师使用的经过科学整合的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

12、库,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设施等,这就需要方方面面对众多的项目进行广泛的探索、研究、实践。对于一般学校和物理教师而言,最直接的研究项目,就是在已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框架下,去研究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一个教学改革过程,要破要立,要改变那种只重教师讲授,忽略学生因素,生搬硬灌的教学模式,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活泼地学习模式;要改变那种只重知识结果的背诵,改以重过程的体会和理解,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改变那种只重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提高;要改变那种傻教傻学的题海教学方式,变机械套用为灵活思考,

1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固定式思维为发散型思维。只有这种“整合”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时,首先要把握大纲的要求,了解教材的意图,抓住教学的重点,根据教学的条件,提出教学的设想,这种设想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充分展示自己教学特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研究上,放在能力的提高上,放在素质的培养上,要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动脑思考。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吸收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输出信息组成的,没有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整个“整合

14、”过程的核心,是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展现;其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创意、设计、制作与使用。 三、 “整合”的思路与内容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联动力强,更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交互性、重组性、智能化。“整合”要精、要巧、要融合,不要生搬硬套,教材搬家,要采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录音、录像、图片、动画等)将课程内容科学地、有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进入视、听、思并用的教学环境,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为符合人的认识过程,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益和更好的学习效果。 物理学

15、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所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因此,对它的展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充足的素材,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实践。下面介绍素材库中部分课件的整合思路。 1、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展示 物理教学过程中,对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用语言、用文字、用挂图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变静为动、变难为易。 如:素材库中的“超重与失重”、“平抛运动的剖析”、“电磁感应现象”等。 2、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剖析 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难以理解、难以掌握,过去教学中很容易形成只重概念的背诵和规律的记忆,而忽

16、略对概念的理解,忽略对规律的探讨和研究;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便于研究、便于理解。 如:“加速度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动量定理”等。 3微观世界的放大,庞然大物的缩小 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宠然大物又说不清道不明,过去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看挂图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印象;现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庞然大物加以缩小,展示在学生眼前,许多情景不言自明,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 如:“布朗运动”、“日心说”、“地心说”、“理想气体分子运动模型”等。 四、 “整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整合

17、”的含意在逐步的发展和深化,“整合”是一个新的事物,对“整合”的含意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对“整合”的理解还需要在实践中加深,“整合”也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对课程认识的加深而深化。2“整合”需从一点一滴做起 “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宝贵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物理教学的精髓与内含;“整合”水平的高低,关键在观念的转变、在实践的探索。 3“整合”要特别注意科学性 由物理学科本身特点决定,它

18、特别注意所讲内容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特别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动画创意、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更要把科学性放在首位。 4“整合”要注意实用性 “整合”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图虚名,因此,在进行“整合”实验时,要讲究实用,不能脱离实际,要把教学质量搞上去,这种“整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5“整合”也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我们是在为中学生讲课,为中学生准备“整合”的素材,因此,这些素材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提高艺术性,注意趣味性,让中学生爱听爱看,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