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3290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总结单元综述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户籍制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战国到明清,历朝历代都实行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并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之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是非常成功的,这得益于中国古代社会将秩序优先的治理价值内化到一些制度体制的构建过程中,建立系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彼此的关系地位固化。2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西方古代的社会治理主要实行村社自治制度。封建社会农村以庄园为基本管理单位,城市享有一定的自由。近代西方以自治市镇为主要管理形式,到了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国家

2、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到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都已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点整合整合一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乡官制模式(1)时间: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2)特点:乡村社会基本处于半自治状态。2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模式转折(1)时间:隋唐两宋时期,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至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2)特点: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乡村权力越来越多地被上调到更便于中央直接控制的州县官吏的手中。3职役制模式(1

3、)时间: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2)特点: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整合二中国古代社会基层管理制度演变的特征1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固定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从秦汉至清朝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2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与社会基层管理制度相结合历代统治者均把户籍管理作为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治安的需要。至清朝时期,具有区域划分、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度与具有社会治安管理职能的保甲制合并为一。3利用联保连坐与保甲法等强制高压手段维护社会稳定商

4、鞅首行连坐法,王安石实行保甲法,将社会组织与连坐相结合。宋朝以后保甲制被长期固定下来。4基层政权与族权并行、相互补充唐宋以后,政府充分利用家训、族规、乡约制度,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基层管理中,家族伦理和族规家法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5乡民、村民组成的半军事化力量日益制度化宋代以后,在以族而居的村落,乡民组成了保丁、乡兵、团练等民兵组织,尤其在社会动荡时期,自治性质的半军事化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整合三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演变1奠基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诸侯势力的壮大,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四起。战争需要有兵源的保证,为了增加人口,各国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在这些措施实施的过程中,

5、人口登记和户口管理方面的制度也就逐渐完善起来了。商鞅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此强化统治。2发展阶段:自秦统一之后,秦朝的户籍制度更加严格和完备,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户主申报和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西汉在秦代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统计制度,还形成编户制度,采用了编户以及乡里制等有力措施,乡有乡官,里有里正,他们主要负责户口管理和基层社会治安,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完善和周密。3完善阶段:从隋唐开始,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进入了发展完善阶段。隋初人口大增,主要是隋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大索貌阅”和“输籍

6、法”。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周密。宋代的户籍制度在唐代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宋代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即有常产的民户称为主户,没有常产的民户称为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坊郭户与乡村户都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另外宋代还将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4强化阶段:元明两朝实行按照职业定户籍做法,户籍分为军户、匠户等,户籍身份不得随意更改,对百姓人身控制有所加强。清朝摊丁入亩后,虽户籍停止编审,但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管理。整合四近现代西方社会基层治理特征(1)自治传统历史悠久:自古希腊村社自治管理到中世纪自治城市兴起,再

7、到近代自治市(自治乡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管理,自治传统贯穿始终。(2)近现代西方自治制度与民主制度确立完善相辅相成。成因(1)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2)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3)近代西方民主国家的产生,继承地方自治的历史传统。作用(1)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减少政府财政负担。(2)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3)提高了社会基层治理的效率,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小题训练1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

8、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2.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B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C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3.洪武初年,在玄武湖湖心旧洲岛上修建了9间库房,安放30个档案架,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到明朝后期,库房已达到667间,收贮黄册153万多本。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

9、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明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的主要原因是()A“大索貌阅”后严防户籍不实B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C户籍用于政府登记人口数量D户籍是封建国家征发赋役的依据4.在中古时期的英国诺维奇市,市法规定城市市民大会召开前,每个区须派812名差役确保把开会的通知传达给每一个与会者,不能参加者必须有其他诚实的市民做担保,说明缺席的适当理由,否则处以罚金。这说明()A市法规定了市民行为准则B市民参与体现城市自治性C市民的政治实践经验丰富D市民参加市政会议不积极5.(15分)材料一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

10、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

11、。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12、的变化及其意义。(9分)模拟演练创新应用,立竿见影6.(14分)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材料二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

13、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8分)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总结1B2B3D4B5.(1)背景:中共根据解放区基层治理,总结经

14、验教训;国民党政权崩溃;保甲弊端丛生;城市三级行政管理体制效率低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一化三改顺利进行,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变化:居委会职能扩大;社区式管理渐趋主流;社区新兴组织出现并参与社区管理;基层管理民主化程度提高,协商式民主逐渐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意义:提高了基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适应了城市化发展需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民主权利。(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3分)。6(1)来源: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

15、制度外的税费。(2)特征:北宋前期,财权高度集中,但中央拨留部分经费给地方;北宋中期至南宋,州对地方税费征收的控制有所松弛;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划分税赋收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自筹经费,财权下移;清末新政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并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第(1)问来源,据材料一“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得出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据材料一“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得出制度外的税费。第(2)问特征,据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得出北宋前期,财权高度集中,但中央拨留部分经费给地方;据材料一“自北宋中期起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得出北宋中期至南宋,州对地方税费征收的控制有所松弛;据材料二“明代至清代前期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得出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划分税赋收入;据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自筹经费,财权下移;据材料二“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结合所学得出清末新政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并划分国家税和地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