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马飞飞.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1176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马飞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马飞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马飞飞.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类编 单位代码: 10065 10227035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 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学 生 姓 名 : 马飞飞 中请学位级别: 硕士 屮 请 专 业 名 称 : 教 育 硕 上 _ _ 研 究 方 向 : 心理健康教冇 _ 指导教师姓名: n学军 专 业 技 术 职 称 : 教授 提交论文 H期: 2012年 5月 中文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 特点和规律,运用有关的心理教育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自尊是一种对自我所持有的一种

2、积极的评价和体验,而内隐自尊则是对自我 的一种内隐态度。近年来,内隐自尊特别是中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成了心理学界 研究的热点。 众多研究都证明了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绪方面的健康之间存在着 密切且复杂的关联。本研究旨在从内隐自尊与年级和学业水平这两个变量关系的 角度探讨中学生内隐自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中学的 80名学生,进行内隐自尊测量。被试年龄在 13 到 17周岁之间,男女各半,均报告身体健康,视力正常,为右利手且会熟练操 作计算机。最终收集到 61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 31份,女生 30份。研究以年 级和学业水平为分组变量,采用阈下评价性启动任务范式,收集被试的

3、反应时和 正确率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本研究表明: (1) “ 我 ” 启动条件下,个体对积极目标词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对消 极目标 词的反应速度。 “ 他 ” 启动条件下,两者几乎没有差异。说明个体普遍将自我与积 极词性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内隐自尊。 (2) 不同年级中学生内隐自尊保持稳定,表明个体内隐自尊到了中学阶段已 发展成熟。建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对各个年级学生可以进行相同模式的 内隐自尊影响。 (3) 学优生与学困生内隐自尊水平无差异,表明两者的自尊发展水平相当。 建议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对不同层次学 zj: 进行相同模式的 I丨尊影响。 关键词:学优生 孕闲斗

4、: 内隐自尊 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laws of individual physical and mental activities,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maintenance of students1 mental health and to promote good mental qualities. Self-esteem is th

5、e positive evaluation and experience about oneself. While implicit self-esteem is a kind of self implicit attitude. These years researches on implicit self-esteem especially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Numer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close and complex correla

6、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especially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emotion. Thu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implicit self-esteem research to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mplicit self-esteem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stud

7、y selected 80 students from a middle school of Tianjin. Their ages range from 13 to 17 years old, in which women and men are half and half. All of them are healthy and have normal vision. Furthermore, all of them are dextral and can operate computer fluently. Ultimately, only 61 objects are valid fo

8、r fiirther research. And among all the 61 objects, 31 are men.In this research, grade and academic performing are two grouping variables. Meanwhile, by using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ttitude priming, the research collected the reacting time and accuracy before data processing. The research shows

9、that: (1) When 4T? is the priming word, students have shorter reacting time on positive target words than on negative target words. But when “he/she” is the priming wor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target words. The phenomenon shows the existence of implitic self-esteem. (2) Th

10、c implicit self-esteem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shows no defference. This means we can use the same method of implicit self-esteem education fi in different grades. (3)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cademic perfonnance levels,which shows that the implicit self-esteem has no rela

11、tion to academic performance.This means we should explore other factors to improve implicit self-esteem instead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Key words: high-achievers, low-achievers, implicit self-esteem, develop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1 1.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

12、1.1.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1 1.1.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 1.2自尊与心理健康教育 1 2自尊的概述 2 2.1自尊的定义 2 2. 1. 1情感、评价取向 2 2. 1.2差距取向 3 2. 1.3目标取向 4 2.2自尊的结构 4 2.3自尊的发生 7 2.4自尊的研究方法 9 2. 4. 1 Rosenberg 自尊量表 9 2.4.2青少年一般自尊量表 10 2.5中学生自尊的研究进展 10 2.5.1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1 2.5.2自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11 3内隐自苒概述 12 3.1内隐自尊的定义 12 3.2内隐自尊现象 13 3.2. 1实验性内隐自

13、尊效应 13 3.2.2原生性内隐自尊效应 14 3.2.3次级内隐自尊效应 14 3.3内隐自尊的研究方法 14 3.3.1内隐联想测验 15 3. 3. 2 Go/Nogo 联想任务 ( GNAT) 15 3. 3. 3评价性启动任务 16 3.3.4 Stroop颜色命名任务 17 3.4中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进展 17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20 1问题提出 20 1. 1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教育 20 1.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 20 1.3自尊的普遍存在性 21 1.4中学生内隐自尊发展 22 1.5中学生内隐自尊与学业水平的关系 22 2研究假设 23 3研究意义 24 3.1理

14、论意义 24 3. 2实践意义 24 3.2.1研究中学生内隐自薄发展的实践意义 24 3.2.2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的意义 24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25 1研究目的 25 2研究方法 25 2.1被试 25 2.2实验设计 26 2.3实验的仪器 26 2.4阈下评价性启动任务的程序设计 26 2.4. 1刺激材料 26 2. 4. 2组合设计序列及其程序 27 2.5实验实施 27 2. 6数据处理 28 3实验结果与分析 28 3. 1反应时 28 3. 2内隐自尊 29 第四部分讨论 32 1对自尊普遍存在性理论的认识 32 2中学生内隐自尊的发展 33 3中学生内隐自苒与学

15、业水平的关系 34 4对内隐自尊研究方法的看法 35 5本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36 第五部分结论 38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1.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1.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目前国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一般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义为:心理健康教 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 用有关的心理教育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 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概念常常容易混为一谈,而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 区别。张志军 ( 2005)认为心理健康教

16、育与德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方法上有区别。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解决的 问题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学生的人格问题而后者更侧重于解决学生的品德问 题。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与德育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 1.2自尊与心理健康教育 自尊对个体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领域,对自尊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探讨非常重要 邹泓和张春妹 ( 2006)认为,自尊跟个体的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是影 响自尊的一大重要的因素。夏敏 ( 2009)研究发现,自尊的水平以及自尊的稳定 性程度可以共同预测个体的攻市性,也就是说

17、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其攻击性不强: 自尊的稳定性越强的个体,其攻击性就会越弱 徐馨 ( 2010)研宄发现,自尊水 平对 T学生的学业倦怠有负向的预测作用。李宽 ( 2010)的研宄发现,外显自尊 水平低 .11.内隐自尊水平也低的个体 5外显自尊水平低而内隐 H尊水平高的个体 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频率上要显著地高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都高的 个体;而外显自尊水平与内隐自尊水平均低的个体比两者都高的个体更易采取掩 饰性的防御机制。李晓东 和袁冬华 ( 2004)认为,个体的内隐自尊水平无论对行 动式的自我妨碍还是对自陈式对策自我妨碍均有显著影响。韩慧敏 ( 2008)的研 宄发现初中生的非言

18、语考试焦虑水平与其内隐自尊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 认为内隐自尊与非言语水平考试焦虑之间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其研究进一步发现 高内隐自尊个体比低内隐自尊个体的非言语焦虑水平要低得多。杨福义和梁宁建 (2005)研宄发现,问题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的程度与心理健康的一 些重要指标,如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等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显然,不同的研宄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各种结论,但不难看出自尊与 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本研宂证明了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内隐自尊现象, 那么从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探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途径 就有可能会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新发现产生。 2自尊的概述 2

19、.1自尊的定义 在心理学的研究史上,众多致力于研究自尊的学者都从各自研究的视角和需 要出发给自尊下了不同的定义。通过对众多自尊内涵的梳理,本研宄更倾向于我 国学者魏运华 ( 1997)对自尊做出的综合性界定。认为自尊是一种对自我所持有 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和体验。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自尊进行了界定,下面主要介 绍三种比较流行的自尊界定方法。它们分别是从情感、评价角度,差距角度和目 标角度来探讨自尊的实质的。 2. 1.1情感、评价取向 情感、评价取向的主耍特点是偏向于从个人的愦感体验和自我认知、评价的 角度来理解自尊。如 Coopersmith (1967)提出, h尊指的是个体对 ft己做出的

20、J1常持 YJ的评价。这种关于自尊的定义认为,白尊足指个体对 U己持有的 - 种 fl 定或否足的态度,表叫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向匕足宵能力、 iE要、成功和冇价 值的。 Greenberg、 3 1 111 11(丨 986, 1991,丨 997)等人提出的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自 尊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产生的意义感,也包括自己在这些环境中体 会到的价值感。国内学者朱智贤和林崇德认为,自尊既有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也 有和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张向奎 (2005)指出自尊属于自我的情感成分。它是 个体对一般自我或特定自我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同时也是人对自我行为价 值和能力被他人与社会

21、承认或者认可的一种主观上的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 值的一种追求。这种需要与追求如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信,觉得自己有价值: 否则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郑雪 ( 2010)等人认为自尊是在一 定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自己进行总体评价过程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同时具有 主观性和社会性这两大特征。张林 ( 2004)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自尊是个体对其 自身价值所持有的积极认知评价,是个体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之中的内在 的与自我信息相关的认知加工活动过程。 以上这些自尊的观点都不同程度地强 调了自尊的情感性和评价性。都倾向于 把自尊看作是以自己对客体对象进行体验和评价后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态

22、度。这种 体验或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影响,即当个体认为自己拥有社会所期望和鼓励 的那些好的品质的时候,容易对自我广生一种积极的体验和局评价,进而拥有 的自尊;反之,则产生消极的体验和低的评价,也就相应的拥有低的自尊。 2. 1.2差距取向 Bills和 Mdean(1951)提出的差距理论认为,自尊主要是由真实自我与理想 自我的差距决定的。真实自我是自我中成功的、己实现的部分,而理想我则是个 人期望达到的、抱 负的、未实现的那部分。两者的差距越大,焦虑越高,自尊水 平越低,反之越高。 James提出了著名的自尊公式,自尊 =成功 /抱负。也就是说 个体如果感觉自己的能力与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之

23、间差距越小,胜任或达到期望 值的可能性越大,那么他将获得较高的自尊;反之,则会获得较低的自尊。 差距取向主要是从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现实或主观上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W种状态是对自己能力的期望)的差距角度来理解自尊的。差距越大,理想我 实现的可能性越小,个体自尊水平也就相应的越低;差距越小,理想我实现的可 能性越人,个体 A尊水平 tii就相 )、 ;/:的越高。 2. 1.3目标取向 目标取向主要是从自尊的功能和发生机制角度来理解自尊的。如 LearyC 1995 认为,和他人保持联系,这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和获得繁衍、生存所发展出来的 一种基本天性。那种充满爱的、稳定的和长期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

24、的幸福和快乐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个体才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监控机制, 也就是所谓的自尊系统。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尊系统是个体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 状态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命的适应机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与他我之间的 联结。 Branden(1994)认为自尊是一种信念,即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生存下去而且 值得生存下去。 目标取向把自尊解释成为生命为了保存自身以及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从而 达到一代一代绵延下去的目标而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者构成生命自然本质的 系统。它更多的是从自尊的功能、意义以及发生的角度来解释自尊。认为自尊是 生命的一种高级自我保护机制。 2.2自尊的结构 关于自尊的

25、结构,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主要有自尊的二因素结构模型,三因 素结构模型,多 因素结构模型和自尊的倒立金字塔模型。 2.2.1二因素结构模型 持自尊的二因素结构模型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Pope和 McHale(l988),他们 认为自尊包括知觉自我 ( perceived self)和理想自我 ( ideal self)这样两个维度 成分。个体以自己为知觉对象,自己对自己的知觉评价,即说自己是否拥有某些 能力或社会所期许的一些美好的品质等等就是知觉自我,它是基于过去和现实 :, 理想的自我是个体期望自己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者个体认为什么样的自己 是一种比较完善和理想的状态,也包括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品质等等,它基 于未来和期塑的现实。当然,在大多数人身上这两种结构是有距离的。距离越远 . 两者越是 致,个体获得的 n沒水平就会越低;反之,个休获得的 n尊水平就 会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