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余晓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余晓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 姓名:余晓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江光荣 20040501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f S THESIS 摘要 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只有一部分大学生会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 助。国外的研究者从人口学变量、个人特质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分析 了求助者和不求助者的区别,得到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各个研究者从 不同的角度研究不同的因素对心理求助的影响。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我们从 微观层面深入地了解个体不求助的原因。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结果 显得比较的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理论上的整合,在实践应用时具有一
2、定的局 限性。而且,国外关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研究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学 生。基于这种状况,研究中国大学生的心理求助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建构相 应的理论模型是必要和可行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翻译的量表和自编的问卷,以武汉市高校 的 400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集体施测。首先,分析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一 般应对方 式和求助对象。其次,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索对大学生心理求助 有影响作用的预测源。最后,以自我效能为核心整合部分影响心理求助的变 量,建立众多变量与心理求助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1. 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大部分大学生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是还有 1/4的学生采取消极
3、的应对策略。 2. 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如果决定求助,大学生首选的求助对象是朋友, 其次是恋人和家人。大学生较少选择的求助对象是心理咨询师和老师。 3. 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愿意求助的倾向。对于心理咨询,女性表现出比 男性更加接受的态度。 4. 家庭整体文化氛 围越高的个体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越高。家庭经济 条件越差的个体对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持有更加否定的态度。 5. 影响个体在假设遇到心理困扰情景下求助意愿的变量有:心理健康控 制源、对于心理咨询社会成见的担心和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外控的 个体寻求帮助的可能性低于内控的个体。对于社会成见的担心是妨碍个体求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f S
4、THESIS 助的重要障碍。个体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他们在未来遇 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可能性越大。 6. 影响个体真实求助意愿的变量有:心理健康控制源、对于心理咨询社 会成见的担心、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和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此 刻的情绪体验。心理问题控制源这个变量对于假设情景下的求助意愿和此刻 真实求助意愿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外控的个体此刻求助意愿高于内控的个体, 但是在未来求助行为可能性低于内控的个体。这种结果可以从心理徤康控制 源与此刻情绪状态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得到部分的 解释。可能越倾向于外控的个体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感越低,他们此
5、刻 体验到了更多的负面情绪,有更多的求助需要 ,所以表现出更高的求助意愿。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可能外控的个体非常愿意求助,但是他们行为的可能 性却非常低。这种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社会成见的担心和作为心理 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对于此刻求助意愿的影响与对于假设情景下的求助意 愿作用机制相同。 7.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个体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决定是否寻求心理咨 询帮助的决策过程是一个受到各个因素共同影响的过程。这些因素之间存在 适度的相关。自我效能是影响心理求助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 心理求助影响因素自我效能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f S THESIS Abstract Onl
6、y a propor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uffering from mental health problems receive counseling services. A body of overseas literature has addressed the demographic,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that distinguish those that use university counseling services from those that do not
7、.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some factors how to affect help seeking behaviors in details. However, we can get no idea of multitudinous variables how to affect help seeking together. And more important, it is not suitable to generalize the finds based on western sample to Chinese ones. Consequently, i
8、t is not only possible but also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help seek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method of this survey is mainly questionnaire. We tested 400 college students in Wuhan. First we analyzed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cope and from whom seeking
9、 help when they encounter psychological problem. Second, to explore the predictors of psychological help seeking behavior and help seeking will, we conducted a standard multiple regression. Finally, we use SEM to explain the role of efficacy in the decision of whether seeking help from professional
10、at the moment. The finding indicate that: 1. Most of students would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owever, there still a quarter of students handl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ith negative coping styles. 2. If the students who suffer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ad decided to
11、 seek help, most of them would select friend as the first choice, then lover and family, the final choice is counselor and teacher. 3. Women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seek help than men and receive counseling. 4.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help seeking and
12、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f S THESIS family culture circumstance. The same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help seeking and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 5. If students come acros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future, research has indentitled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help seeking attitude, including the
13、 locus of mental health control, concern with social stigma of counseling, the counseling client behavior efficacy.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has been related to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The concern with social stigma of counseling was a great barrier keeps students
14、 from seeking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The greater the efficacy of counseling client, the greater chance seeking help from professional. 6. Research has indentitled 巳 number of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at the moment help seeking will, including the locus of mental health control, concern with soci
15、al stigma of counseling, counseling client behavior efficacy, at the moment emotion and handle psychological problem efficacy.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t the moment seeking help will but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eking help behavior.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explained
16、 partially by the negative relevance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t the moment emotion and handle psychological problem efficacy. This need further research.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t the moment help seeking will and handle psychological efficacy. The better at the moment
17、 emotion, the less seeking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will. There are some factors affect future help seeking will and at the moment help seeking will in the same way, including concern with social stigjna of counseling and counseling client behavior efficacy. 7. Result from SEM indicate that the decis
18、ion of whether seeking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when encounter mental health problem wa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ogether. There are relevance among those factorKey words: psychological help seeking, influence factor, efficacy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f S THESIS 1问题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 1问题的提出 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难时,向他人
19、寻求帮助以 达到解决困惑的过程。作为社会当中的一员,任何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各种 应激事件,例如,考试的失败、亲人的死亡或大规模自然灾难等。在这种情况 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面对问题,有的人会逃 避,有的人自己解决,有的人会寻求各种帮助。但是,许多个体在面对应激匝 力时并不寻求心理援助,特别是专业的心理援助,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内在资 源独立应对困境,以致不少人最后出现心理崩溃,酿成恶果。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 低于同龄正常青年组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比率显著髙于一般人群心理问题的 发生率(李淑然等, 1989;王淑兰等, 19
20、91;范存欣等, 2001)。而且大学生 自杀率有上升趋势。樊富珉在研究中发现 ( 1994),我国大学生自杀率约为 20/10 万,但近年呈上升 趋势。有学者对 1989 1995年北京、南京等地 31所高校研 究显示:被调査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在 9-24/10万之间,远远高于同期所在城 市的一般人群自杀率 ( 王希林、方明昭等, 2001);上海市高校 2000年 1至 4 月中旬,自杀人数己与 99年全年自杀人数持平(张志刚, 2000X如何帮助大 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迫的课题 . 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专业途径。目前,基本上各个国 家的大学
21、都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有关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研究表明,多 数大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 时,即使在能够获得专业的帮助的情况下,他们也不 愿意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 Ciarrochi, 2001; Deaneetal, 1994)。为 了更好地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就必须了解这些学生不求助的原因。 具体来说,要了解这些人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的一般反应模式是什么?是倾向于 采取积极的策略面对问题,还是倾向于消极地回避问题?在采用积极的策略解 决问题时,是倾向于独自解决问题,还是倾向于求助他人解决问题?在有必要 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求助?影响他们向专业人员 I 硕士
22、学位论文 MASTERf S THESIS 求助的原因是什么?关于心理求助,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也比较深入, 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看来,国外关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研究 探索了人口学变量、个人特质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心理求助的影响, 得到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以往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因素如 何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求助,这种做法虽然从微观层面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 个体不求助的原因。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结果显得比较零散,缺 乏系 统性和理论上的整合,在实践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我效能是一种重要 的人格特质,但是以往研究中几乎没有探讨自我效能对心理求助的影响。
23、最重 要的是,国外关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研究并不能告诉我们,中国大学生面对心 理困扰时的应对模式是什么?如果求助,他们会选择向谁求助?影响中国大学 生求助的因素是什么?基于这种状况,研究中国大学生的心理求助特点和影响 因素,并建构相应的理论模型是必要和可行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面对心 理问题时大学生的一般应对方式与求助对象。考察不同因素对于假设遇到心理 困扰情景下求助心 理咨询的意愿和此刻因心理困扰求助心理咨询的真实意愿 的不同影响作用。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重要预测源。通过建构以解释自 我效能的作用为核心的结构方程模型,根据自我效能来整合部分影响求助的因 素,明了众多变量在对此时此刻求助心
24、理咨询的决策过程中的共同作用机制。 1. 2研究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了解人类求助行为的规律性现象,以及向专业机构求助者的先定心理特 点,对于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举例來说,如果 了解什么样人格特点的人更容易寻求专业帮助,知道求助者进入咨询中心时的 期望和态度特点,就更容易设计有效的帮助策略(江光荣等, 2003)。进而言 之,这对于理解心理治疗的本质,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也有很大启发作用。 遭遇心理困扰,使个体处于一种应激情景。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是否选择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f S THESIS 接受心理咨询也是一种应对模式。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微观
25、层面知道 众多变量如何对个体是否选择心理咨询的决策过程产生影响,但是并不知道这 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自我效能是主体自我系统的核心动力因素之一。 以往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是影响个体在应激情景下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刘岩, 2003)0以自我效能为核心整合部分影响心理求助的变量,建立众多 变量与心理求助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分析自我效能 这个重要的人格特质对于心理求助的影响机制,可以让我们获得对影响个体心 理求助的变量之间关 系的宏观把握。 1.2. 2实践意义 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的一般应对模式、求助倾向并探索他们不寻 求专业人员帮助的原因,具有显而易见的实践
26、价值。大学时期是个体心理成熟 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正如初中生经历一个心理上的 “ 断乳期 ” ,大学生经历了 个社会支持系统的 “ 断裂与重建期 ”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上大 学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离开家庭和父母,离开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独立面对个 人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任务和压力。在这个期间,个体会遇到很多应激情 景,各种压力和挫折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面对应激情景,个体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应激与应激反应 之间的重要中介因素,直接影响应激结果。了解大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和消极的 方式应对心理困扰的人群比例,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教育的对象和重点: 帮助以消极方式应
27、对心理困扰的这部分学生学会应对心理困扰的积极方式,形 成以积极方式应对心理困扰的意识。 了解大学生在有心理困扰时不求助心理咨询的原因,确定那些是需要帮助 但是又不愿意求助的人群。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心理咨询的发展提供 建议,心理咨询可以有自身的改变,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愿意接受帮助。二 是 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改变大学生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负面 观点提供了参考。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f S THESIS 2文献综述 2.1心理求助的概念 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难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以 达到解决困惑的过程。心理求助对象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专业人员,例如心
28、 理咨询师;另一类是非专业人员,例如家人和朋友。这里需要指明的是,在本 研究中所探讨的心理求助是指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求助,而不包括向非专业人 员求助。在本研究中,将心理求助看作是一个做决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 人们会经历复杂的认知活动。首先,人们意识到自己有求助的需要。即个体认 识到仅仅靠自己已经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其次,当人们发现不 能靠自己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把求助的益处、求助的障碍和求助的代价放在一 起加以衡量,最后决定是否求助。比如,一个人决定是否接受心理咨询时可能 会考虑到社会成见和咨询费用等因素。再次,如果决定求助,个体会选择求助 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衡量所遇
29、到的问题和求助对象的能力,中间经 历了一个将问题和求助 对象进行匹配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识别和选择潜在 的帮助者。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心理咨询师比父母更能有效地解决他的心理 问题。那么我们可以预测他在面临心理困扰时更可能选择心理咨询作为解决问 题的途径,而不是选择向父母寻求帮助。 2. 2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多数的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在即使能够得到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帮助 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在澳大利亚官方举行的心理健康普 查中, AmirewS(1999)等人对 10600多人进行了一个调査,发现虽然有超过 1/5 的成人达到了某种心理障碍的标 准,但是其中 62
30、%的人并不会寻求专业的帮助 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为什么在同样遇到心理问题的情况下,有的人会不愿 意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而且通常的原因并不是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 针对这一现象,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影响人们做决策的因素,得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S THESIS 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下面将对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 2. 2. 1心理求助的一般倾向 众多的研究在求助倾向方面得到了比较肯定和一致的结论。研究者发现 (Flisher, 2002; Lin, 2002),就求助倾向来看,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 都是先力图自己解决,然后才求助。很少有一遇到心理问题自己不做任何尝
31、试 就求助于人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表现出了先求诸己,后求 诸人的倾向。就求助对象来说,如果要寻求帮助,大多数人愿意从家人和朋友 那里获得帮助,而不愿意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从对待求助的态度 来看,女性比男性对心理咨询持更肯定的态度,而且在遇到心理问题,她们更 愿意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更进一步,研究者发现性别角色观点越僵硬,冲突 越多的男性 越倾向于拒绝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就来源地來说,以大学生为对 象的调査发现 C江光荣等, 2003),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来自城市的学生比农 村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更加积极的看法。 2. 2. 2心理求助的影响因素 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
32、研究影响人们做决策的因素,以期望了解人们在 遇到心理问题时,在能够得到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帮助的条件下,而不寻求专业 心理援助的原因。综合来看,目前研究者所研究的变量可以归结为人口统计学 变量、个人特质和社会心理因素三个大的方面。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求助的影响 研究者在研究中分析了年龄、性别、专业、来源和种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 对向专业人员求助的影响。 Flisher(2002)等人在对南非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中 发现,25岁以下的个体比 25岁以上的个体更多地寻求帮助。研究者对此的解 释是, 25岁以上的个体可能已经解决了一些困扰年龄小一些的个体的问题,比 如说,建立个人的同一性;脱离原有的家庭,学会独立生活等等。 Flisher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