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详案.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73431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详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详案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2.学会如何描写人物。(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2、。2.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但作文水平低。3.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4.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布置自学:1.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

3、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1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3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2.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二)导(即教师导入。)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了举就能升官发财,吃用不愁可是范进中举后却疯了,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又怎样呢?2、“范进中举”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范进是人物,中举是事件,标题就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三)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

4、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学生讲前先展示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图片)(四)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讨论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问: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因为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难怪范

5、进会疯了。)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这两道题是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有标准答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看法,鼓励有理有据,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五)移(知识迁移)(多媒体展示以下三个问题)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2、请同学举例说说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

6、)3、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7、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作业)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二)【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重点】重点:(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对比写法。难点

8、: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2、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

9、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也可以运用对联等形式导入:3、对联导入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

10、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3.注音作揖(y)带挈(qi)相(xing)公醺醺(xn)行(hng)事长(zhng)亲腆(tin)着啐(cu)抛(po)嗑(k)亚(y)元解(ji)元绾(wn)桑梓(z)轩(xun)敞锭(dng)子拙(zhu)病商酌(zhu)4.疑难词语补充解释。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相”读,不读;“中”读,不读。烂忠厚:过分忠厚。闯将来:闯

11、来。将,助词,没有实义。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权变:随机应变。见外:当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5、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2.

1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集上3.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四)初探讨论: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

13、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主要是两点: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14、)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5.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

15、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6.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

16、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第二课时(一)讨论人物形象在文章情节中的步步转变: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l)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范进的境况: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为什么?预备官员)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

17、爹),发疯的过程(层次感),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补充第四回有关内容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

18、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反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小议: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2.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首先,看他拉拢范进的目的

19、,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先谢罪,尔后叙说师门,继而赠礼。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高手。作者安排这场拜访,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癞虾蟆”,一旦中了举,就俨然成了“天鹅”人本身的价值已经抽空了,代之以“中举”的价值、金钱权势的价值,这就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价值观。其实,发疯的不只范进一人,他也不只是疯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人们围绕着“科举”团团转,转得如醉

20、如痴,丧失了人性、人格、良知,这个社会不是陷入了“疯”状吗?讨论并归纳: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3.概括人物形象特征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

21、,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4.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5.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

22、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6.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赏析本文写作艺术,师生共同讨论: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和夸张的?对比和夸张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题中两个小问题联系得比较紧密,我们可以从“艺术效果”入手,进行综合分析。1通过

23、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24、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胡屠户语言行动前倨后恭的表现分析见一中的1题。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

25、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3.除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如: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

26、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哩。”(夸张)如“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4.本文大量的描写在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试找出几例分析: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1)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2)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

27、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个老奸巨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讲究选用典型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为塑造范进这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精心选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进进学、胡屠户贺喜一段,主要写胡屠户将范进训得唯唯诺诺;范进借钱、胡屠户唾骂一段,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范进中举,乐极发疯一段把范进的疯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胡屠户壮胆

28、掌打范进一段则和前文唾骂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胡屠户的市侩形象;张静斋拜会范进一段,与上文的情节相得益彰,点明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使人们明白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1)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2)侧面烘托有两种,一

29、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学生概括、归纳,做“课堂练习”7;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答案不必强求一律。(三)小结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三)【教材分析】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

30、外史。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运用了夸张讽刺等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的丑态与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都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背景资料自学课文内容,而且之前学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学生已能对小说文体特点有所理解,因而能知识迁移比较独立地阅读文本。此外, 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

3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 教学目标 】1、 把握小说情节,认识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2、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夸张讽刺艺术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2、品味语言,领略小说夸张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提倡师生和文本的真诚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流程】一、赏对联,让思维定格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

32、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幅对联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可以让人一步登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小说范进中举。二、谈故事,让思绪飞舞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先组内复述,再班上讲述,师生共评,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由此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让学生畅谈对文本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开始解读文本。三、悟故事,让思想深刻教师针对学生所谈感受中的词眼,与学生一起深入研读文本。学生跳读课文,在文中批注阅读感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荒唐可笑呢?圈点勾画后,全班交流,交流一定要充分,深化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认识

33、。1、说对比围绕着“中举”,小说中人物的表演穷形尽相。让学生参照下面句式、自选人物、引用原文、赏析形象表达出这种变化,领会小说夸张讽刺艺术的魅力。中举前 _,而中举后 _。2、观细节学生自读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细节,标出精彩的词句。组内交流: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并说出你的理由。再通过分别观看相关视频全班交流赏析哪个细节表演得最到位,感受小说细节的力量。3、探主旨学生自选一个话题:范进,是可怜、可悲、还是可笑?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先组内交流,再全班畅谈,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小说主旨。四、写故事,让文采飞扬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夸张讽刺手法续写故事:范进上任之后。最后全班展读,交流欣赏,互相学习。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