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文-.doc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2494188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课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初中课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范进中举讲述了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望能帮助

2、到大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第一课时采用以读为主了解大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讽刺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1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 自读排障、疑难词语补充解释。如:进学、烂忠厚、

3、闯将来、 权变等。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3结合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二、设疑导引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 2、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 试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的比较。 三

4、、讨论释疑。 小结: 这一节课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一课时“练习”:重点归纳总结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 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 2 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试分析三

5、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

6、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

7、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 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学生概括、归纳,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答案不必强求一律。 二、师生继续讨论,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

8、体比较。 明确: 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 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 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

9、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 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三、布置作业 完成“揣摩运用”四、五。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

10、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事件-中举。 2、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 明确:科举制度。 3、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

11、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介绍作家作品: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12、。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我国文学一部杰出的现实主

13、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 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 范进的宗师周进长期未能进学,后来他做生意的朋友为他捐了一个秀才的资格,他才能考上举人,最后考上了进士。 他特别注意老童生,看到了衣衫褴褛的老范进,他就特别关照。周进看范进的卷子,根本就看不懂,不知在说些什么。又看了几遍后,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所以在别的

14、卷还没有看,就给范进填了第一名,范进因此中了秀才,并嘱他参加乡试。课文中说“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就是指这些内容。 范进中举后不久,他的母亲喜极而逝。范进为自己所谓“功名”着想,为了做官,便隐秘不报。又在张静斋的唆使下去高要县汤知县处打秋风,最终成了一个贪婪的人。 三、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1、梳理情节。 请浏览课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并简要概括出其内容。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2、复述故事。 要求学生通过自我复述、同桌间相互复述的方式,将

15、故事用现代汉语复述出来。 要求学生在复述时思考: 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课堂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 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 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五、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习题二 第二课时 一、归纳变化,探究成因,认识生活: 1、归纳变化。 再读课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其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指导学生分小组完成。 提供角度如: (1)家境。 (2)地位。 (3)别人的态度。 典型:胡屠户、邻人。 (4)本人态度。 明确:丈人胡屠户态度可用“前倨后恭”四个

16、字概括。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是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日范家断粮,只好去集上卖鸡。在范家如此困难的境地,没有一位乡邻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心帮忙(拿来鸡蛋、酒、米等招待报录人,寻范进,细心照顾范进)。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一向有失亲近);中举后竭力巴结、拉拢他。 2、这些种种变化,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生活?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有钱有势者的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的冷漠无情。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的: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在小说中运用

17、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2课时 1、 创设情境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2、 明确任务 l 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 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 模仿讽刺小说的

18、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 协作学习 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BBS交流。 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1)、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2)、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3)、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4)、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5)、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

19、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 应 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6)、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7)、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4、 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BBS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

20、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根据当时的记录和回忆,写下了这篇课堂实录,做为日后参考和教后反思。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在学习前要做的准备) 1、 全班以3人为单位划分小组,小组实力平均; 每个小组中有三个角色选择 信息处理员:负责搜集整理所需的资料 信息发布员:负责将小组结论和作品发布到讨论区 创意小作者:负责组织语言,写好小组结论总结和课堂习作。 2、指导学生学习思想和方法: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交流协作,对自己和伙伴的学习过程都应该 真负责,积极合作。强调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达到教学要求才算达到了学习目标。 3

21、、预习课文 实验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因为在教学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更多可能。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为划分好小组,教师首先要求课代表根据班级同学的情况,平时表现划分小组,尽力做好能力平衡,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讨论协作更加实际(如果分组能力不平衡,则会导致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小组认真完成任务,而其它小组无所事事),而且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于探索。在小组的“代号”上也颇费了一点功夫,最后确定了“奋进号”、“挑战者”、“探索号”、“神州号”等20多个小组代号。在学习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进入网络教室,学习课文之前,对学生的学习

22、思想指导很重要。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采取这种网络学习方式。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四位猎人去郊外狩猎,他们来到狩猎区,猎人甲突然兴奋的说:“看!那里有野鸭!”猎人乙是个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举枪就射,清脆的枪响过后,一只野鸭坠落在远处的草地上。此时,猎人丙也带着猎狗前往那个方向找寻猎物去了,等了一会儿,他带着刚才射中的野鸭回来了。猎人丁则升起篝火,将野鸭做成了美味的佳肴。正当大伙分享今天的胜利果实的时候,猎人甲突然提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四人谁的功劳最大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认可某个猎

23、人的功劳”这一答题思路上,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特别的想法:四个人功劳一样大,因为这件事是依靠四个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认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边听边在不断寻求与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其它同学对这个回答感觉有点意外,小声议论起来。我暗喜,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教师:很好!同学们,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让工作学习更有效率。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种能力来帮助大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这堂课,200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前针对学生进行了充分指导。包括上课过程简介,操作方法和分组,角色等。课堂上,学生反应较快,大多数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入

24、了讨论区,并留言。课堂教学得到了焦亚洲老师的协助。) 上课前,提前5分钟带同学们进入教室,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坐好,告诉同学们课件主页的地址,简要介绍了学习界面,开始上课。 教学环境:(网络机房的基本配备:无盘工作站,学生机60台,配置:CPU赛扬1G,内存128M,整合主板。网络是星形拓扑结构,学生机自带100M网卡,教师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网络机房宽带接入英特网。这样的硬件设备保证了网络课件的正常运行和网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创设情景,课堂导入: 小说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读小说不仅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而且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长篇

25、讽刺小说。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着典型的讽刺艺术特点。 这节课,同学们就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揭开小说讽刺艺术的神秘面纱。在这,你不仅是学生,也是一位小小鉴赏家,或者一位创意写手,也可能是一个信息搜集、处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组伙伴作为一个整体团队,通过合作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开始吧! 课堂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浏览课件页面。由于课前做了分工,小组能力水平较平均(学习能力、信息能力),此时每个小组都能在信息搜集员的操作下开始阅读、浏览课件内容。 教师此时应该注意要求学生按步骤开展学习即可。 三、 聚焦任务,指导学习 1、 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本课

26、主题探讨小说讽刺艺术。 2、 明确课堂上要完成的三个任务: l 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 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 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简要介绍学习过程中要用到的软件工具。 四、 循序渐进,交流协作 同学们在浏览完前两个内容基础上,按照这一过程中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交流。 三人小组根据“学习步骤”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并将小组的结论用电脑记录下来(输入TXT文本)。在网络课件中教师已经给出了一些网上资源,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与问题有关的资料。 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到各个小组的身边,指导学生讨论或者

27、检查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从表面看有些无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统一听课,而此时,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是在阅读、思考、交流。 课堂学生情况:学生在课堂中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交流讨论,而且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会有不同。各个学习小组会将自己已经讨论出的结论发布在BBS上,供教师和其它小组阅读评价。 教师课堂指导:可在课堂上走入各个小组中,指导学生,也可以在BBS上对学生的回答结论点评,同时可将言之有理的小组结论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评价(用BBS留言簿)。同时针对小组学习中碰到的普遍问题,在课堂上给出有益的指导。 五、 模仿创作,评价探讨 学生在明确小说讽刺艺术的表

28、现手法以后,运用“对比、夸张”来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 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当堂创作,并将作品发布到BBS上,各个小组和老师会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这种探讨交流的气氛中,学生敢想,敢写,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更据各个小组的表现,各组成员将按照“评价标准”里的内容给自己小组打分。 教师也会在课后按照课堂表现情况和发言记录,给予表现出色的小组以奖励。 教后反思、值得注意: 1、 阅读速度与课堂适应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2、学生的合作能力要培养。 强调团队合作;计算机是工具,学习工具;在“协作学习”的7个步骤中,有难度的可以先到讨论区交流,然后一边

29、讨论一边完成后面的任务。或者向老师请求指导。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能力目标: 1、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及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

30、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处理: 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一课时教完,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

31、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处理好与孔乙己一文的比较阅读。 三、教学模式程序: (一)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型 (二)程序: 1、通过与孔乙己的比较引入对范进中举的学习,利用电脑课件简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吴敬梓。(5分钟) 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比较阅读图表,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了解夸张、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具体运用所达到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运用电脑课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20分钟) 3、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假想孔乙己中举后将会出现的情景,既训练了口头表述能力,又使学生

32、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0分钟) 4、利用电脑课件对全文的写作特色及中心进行归纳总结。(5分钟) 5、布置作业,进行巩固训练。(5分钟)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学生主动手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1、以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授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主动性,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答问题的能力。 2、练习口头改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比

33、较阅读的习惯,树立联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范进 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胡屠户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

34、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

35、(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整体感知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中举前和中举后。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3、读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 胡屠户。 4、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

36、“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5、胡屠户的表现可用四个字概括,哪四个字? 前倨后恭。 6、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7、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8、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 老奸巨滑 他和范进称兄道

37、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9、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三、课堂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自己先自读分析。 四、布置作业 1、自读分析范进的形象。 2、体会小说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授新课 1、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

38、于统治阶级行列。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喜极而疯。范进中了举,几十年来的贫苦屈辱一旦改变就惊喜得发疯了。 说明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

39、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对比: 上节课分析的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夸张: 范进喜极而疯,

40、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细节描写直接写实: 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十几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三、课堂小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香菱学诗。 时间:XXXX2020感谢您的审阅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