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951581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3课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宋明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宋明理学.ppt(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白鹿洞与岳麓、睢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白鹿洞与岳麓、睢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并对其正确评价教学难点:理解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并对其正确评价第第3 3课课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背景)(背景)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兴起与成熟)(兴起与成熟) 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发展)(发展) 评价宋明理学评价宋明理学(影响)(影响)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1 1、三教的发展、三教的发展儒家:

2、儒家:创立创立道教:道教:佛教:佛教:西汉传入西域西汉传入西域东汉引入内地东汉引入内地春秋春秋蔚然大宗蔚然大宗遭受打击遭受打击逐渐复兴逐渐复兴正统地位正统地位新发展新发展主张主张“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三教并重,正统地位不保三教并重,正统地位不保复兴儒学复兴儒学战国战国秦朝秦朝西汉初期西汉初期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魏晋南北朝时期朝时期隋朝时期隋朝时期唐朝前期唐朝前期唐中期到两宋时期唐中期到两宋时期 白马寺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祖庭”和和“释源释源”,“中国中国第一古刹第一古刹”。一、三教合一

3、一、三教合一1 1、三教的发展、三教的发展儒家:儒家:创立创立蔚然大宗蔚然大宗遭受打击遭受打击逐渐复兴逐渐复兴正统地位正统地位新发展新发展主张主张“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正统不保正统不保复兴儒学复兴儒学道教:道教:佛教:佛教:西汉传入西域西汉传入西域东汉引入内地东汉引入内地魏晋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魏晋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隋唐发展隋唐发展 河南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余座,佛像97000余尊。余尊。 洛阳奉先寺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建

4、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1 1、三教的发展、三教的发展儒家:儒家:创立创立蔚然大宗蔚然大宗遭受打击遭受打击逐渐复兴逐渐复兴正统地位正统地位新发展新发展主张主张“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正统不保正统不保复兴儒学复兴儒学道教:道教: 东汉创立东汉创立魏晋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儒魏晋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儒学影响,学影响,“贵儒贵儒”又又“尊道尊道”唐朝发展唐朝发展佛教:佛教:西汉传入西域西汉传入西域东汉引入内地东汉引入内地魏晋魏晋佛教盛行并本土

5、化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隋唐发展隋唐发展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道教圣地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现存4座道教宫座道教宫殿、殿、2座宫殿遗址、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1 1、三教的发展、三教的发展2 2、三教的融合潮流的出现、三教的融合潮流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吸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儒吸佛、道精神,有新发展道教主张道教主张“贵儒贵儒”又又“尊道尊道”吸收儒学精神,渐趋本土化吸收儒学

6、精神,渐趋本土化隋朝时期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三教合一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教、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唐朝时期政府奉行政府奉行“三教并行三教并行”政策,挑战儒学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复兴儒学运动兴起。的正统,复兴儒学运动兴起。儒学理论本身的缺陷儒学理论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些论证

7、要么是“不备不备”,要么是,要么是“不明不明”。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道教在民间的广为传播道教在民间的广为传播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佛教盛行佛教盛行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代“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社会思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夫装束的孔子相

8、对。三教图三教图清清丁云鹏丁云鹏左侧是左侧是佛教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道教的元君祠,中的元君祠,中间是间是儒家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成为集,巧妙融合,成为“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的风景名胜。泰山名胜泰山名胜红门宫红门宫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1 1、三教的发展、三教的发展2 2、三教融合潮流的出现、三教融合潮流的出现3 3、儒学体系的更新、儒学体系的更新唐代中期,唐代中期,韩愈率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提出复兴儒学佛、道的挑战佛、道的挑战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削弱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削弱宋朝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

9、、抨击佛宋朝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道的活动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1 1、三教的发展、三教的发展2 2、三教的融合潮流的出现、三教的融合潮流的出现3 3、儒学体系的更新、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把儒学更新为为核心,把儒学更新为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的生生存原则存原则,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理学。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材料一: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材料一: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

10、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山中宰相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皇帝之身出家,“舍身舍身”同泰寺。同泰寺。材料二材料二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丹;号称“诗佛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援佛入儒入儒”的思想历程。的思想历程。上

11、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冲击。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冲击。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魏晋至隋唐,三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融合,为理魏晋至隋唐,三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融合,为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借鉴。学的形成提供了借鉴。儒学理论本身儒学理论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2、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较少干涉,学术活跃。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探究:理学兴起的深层原因探究:理学兴起的深层原因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形成程朱理学的形成 理学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以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以“理理”( (或或“天理天理”) )为核心,是既贯通为核心,是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人生命运生命运,又继承,又继承孔孟

13、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的新儒学新儒学。 什么是理学?什么是理学?理学的创立者是哪些人?理学的创立者是哪些人?北宋五子北宋五子 (1032-1085)()(1033-1107)朱熹(朱熹(1130-1200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理学集大成者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南宋朱熹南宋朱熹 (1032-1085)()(1033-1107)人物人物 主要思想和影响主要思想和影响 周敦颐周敦颐 建构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建构了万事万物的

14、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而为一,为物的本原和而为一,为“理理”生万物的理论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提供依据。 邵雍邵雍 重新排列重新排列周易周易的六十四挂卦,试图揭示的六十四挂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张载 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严格区分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天、道、性、心等概念,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颢、程颐程颐 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天理天理”,天理的核,天理的核心是心是“仁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仁”。 北

15、宋五子及其成就和影响北宋五子及其成就和影响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形成程朱理学的形成什么是理学?什么是理学?理学的创立者是哪些人?理学的创立者是哪些人?理学是新儒学体系,主要理学是新儒学体系,主要“新新”在哪儿?在哪儿?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形

16、成程朱理学的形成什么是理学?什么是理学?理学的创立者是哪些人?理学的创立者是哪些人?理学是新儒学体系,主要理学是新儒学体系,主要“新新”在哪儿?在哪儿?如何得如何得“理理”?“目的目的”“”“特点特点”?“实质实质”?材料四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材料四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二程遗书语录材料五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材料五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未有天理人欲

17、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朱子语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南宋朱熹朱熹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 “理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即天理就是是人性。即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要把握要把握“理理”,就要,就要“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才能明“理理”)当人的私欲与天是发生冲突时,就要当人的私欲与天是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存天理,灭

18、人欲人欲”特点: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实质:实质:是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形成程朱理学的形成3.程朱理学的发展程朱理学的发展朱熹编著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依据的教科书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

19、成为官方哲学学术思想影响海外学术思想影响海外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形成程朱理学的形成3.程朱理学的发展程朱理学的发展4.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长期居居于统治地位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官方哲学;有力地有力地维护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了封建专制统治;纲常名教,纲常名教,束缚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了人们的思想,扼杀扼杀了人的自然了人的自然需求;需求;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科举(朱熹编),成为后世科举考考试依据试依据的教科书;的教科

20、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日本、朝鲜乃至欧洲。4.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 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号,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称“朱陆朱陆”。陆九渊是中国。陆九渊是中国“心学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陆王学派派”。1.陆九渊思想:陆九渊思想:三、陆王心学三、陆王心学 1 1、陆九渊(南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学(1

21、 1)心学产生的背景)心学产生的背景 南宋时一些理学家对程朱理学探究真理的南宋时一些理学家对程朱理学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繁琐方式表示不满。表示不满。(2 2)主要观点)主要观点把把“心心”作为宇宙万物的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本原,主张主张“心心” ” 即是即是“理理”;“宇宙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天地万,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反省内心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方法论)就可得到天理。(方法论)与与“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发生分歧发生分歧三、陆王心学三、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思想:王阳明的思想: 王守仁(王守仁(1472

2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心学”集大集大成者。成者。 (1 1)背景)背景(2 2)主张)主张明中期以后,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日益尖锐,社会动动荡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人心破坏所致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

23、治。2 2、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文成公全书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文成公全书致良知知行合一材料一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24、物理矣。 王守仁王守仁答顾东桥书答顾东桥书 “心”即“理”,“心外无物(理)”(1 1)背景)背景(2 2)主张)主张(3 3)地位)地位心学的心学的集大成集大成者。者。2 2、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的命题的命题吸取佛教的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心即是佛心外无佛,心即是佛”思想;思想;提出提出“致良知致良知”和和“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学说的学说明中期以后,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日益尖锐,社会动动荡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

25、坏人心破坏所致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致良知致良知良知是良知是天理天理。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恢复良知的本性。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良知支配自己的行自己的行为实践。为实践。形成形成“心学心学”,完全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完全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P14P14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6、。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P144 4、心学的特点:、心学的特点:在进一步发挥儒家在进一步发挥儒家“仁仁”的思想的基础上,更多地的思想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吸收佛教禅宗佛教禅宗的思想。的思想。5 5、心学的实质:、心学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强调恢复内心固有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强调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封建道德观,忍受,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反映出理学已走向封建统治的压迫,反映出理学已走向极端极端。3 3、心学的影响:、心学的影响:2 2、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的心学:1 1、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的心学: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范仲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27、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责。”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但愿牺牲报国家。清清秋瑾秋瑾革命尚未成功,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孙中山“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汗青。照汗青。” (宋)文天祥(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间。在人间。” (明)于谦(明)于谦海纳百川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壁立千仞, ,无欲则无欲则刚刚. .(清)林则徐(清)林则徐 民族气节民族气节塑造民族精神塑造民族精神明德修身明德修

28、身强调个人修养强调个人修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北宋北宋周敦颐周敦颐爱莲说爱莲说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崇尚道德、重义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讲求以理统情、自我约束、发奋立轻利;讲求以理统情、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人性的庄

29、严。1 1、积极:、积极:2 2、消极:、消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成为南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维护等级秩序,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维护等级秩序,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宣扬宣扬天理即是天理即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等等理学是否完美无缺?材料二:贞节牌坊材料二:贞节牌坊材料三:材料三:2424孝之埋儿奉母孝之埋儿奉母材料一材料一 “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清戴

30、震戴震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吃人”! 鲁迅鲁迅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崇尚道德、重义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讲求以理统情、自我约束、发奋立轻利;讲求以理统情、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人性的庄严。1 1、积极:、积极:2 2、消极:、消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成为南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

31、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维护等级秩序,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维护等级秩序,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宣扬宣扬天理即是天理即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等等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学生体验七:讨论-理学为什么会有缺陷?其一,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其二,方法论有缺陷, “理学”的“理”不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和谐意识和谐意识 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崇尚道德 强调力行强调力行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尊卑等级 重男轻女重男轻女因循守旧因循守旧 重利轻义重利轻义重礼轻法重礼轻法学习延

32、伸学习延伸思考:宋明理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何启示?无人收银的诚信超市堆积如山的假冒伪劣产品明德修身、重义轻利、讲求诚信心安心安理理得得 蛮不讲蛮不讲理理 天天理理何在何在 理理所当然所当然 天天理理难容难容 理理直气壮直气壮 天天理理昭彰昭彰 强词夺强词夺理理 理理屈词穷屈词穷 知书达知书达理理 通情达通情达理理 伤天害伤天害理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同同心心同德同德 心心领神会领神会 心心想事成想事成 心心有灵犀有灵犀心心心心相映相映 心心不在焉不在焉 一一心心一意一意 心心猿意马猿意马人人心心齐泰山移齐泰山移 眼不见眼不见心心不烦不烦 心心静自然凉静自然凉比一比比一比 传统传统儒学儒

33、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代表代表人物人物世界观世界观 伦理观伦理观 认识论认识论 拓展一:理学如何发展儒家学说?拓展一:理学如何发展儒家学说?孔子、孟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明)天人合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人一理“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仁义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修身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知行合一赏花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二程说:“天生的。天生的。”朱

34、子说:朱子说:“对,天生的。对,天生的。”阳明说: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美丽的。”世界本原世界本原同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理”。异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外在的的“理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内在的的“心心”,认为,认为本心是本心是“理理”。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拓展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拓展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父子关系父子关系二程说: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老爸就是老爸,儿

35、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朱子说: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阳明说: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同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天理”决定的;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异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

36、途径不同。: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共同点:共同点:不同点:不同点: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3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三教三教合一合一程朱程朱理学理学陆王陆王心学心学1、“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3、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1 1、陆九渊、陆九渊 2 2、王守仁、王守仁4、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致良知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即理发明本心发明本心2、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天理就是

37、三纲五常本课小结:本课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1.在在“国学大师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额,匾额上有“正、清、和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关解释正确的是:A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C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D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正、清

38、、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2.“2.“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A、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B B、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C C、致良知、致良知 D D、发明本心、发明本心3.3.程朱理学的共同点是:程朱理学的共同点是: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保持传统思想不变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

39、展自己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压制其他思想发展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关于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关于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宋代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宋代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明代以王阳明为代表明代以王阳明为代表 宋明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宋明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的提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宋明理学的提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宋明理学否定了儒家传统的宋明理学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仁仁”的思想的思想. .朱熹提出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其中的“天天理理”主要指:主要指: 天体运行法则天体运行法则 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

40、秩序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论论. .宋代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宋代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佛教和道教思想佛教和道教思想 法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学说学说 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佛教思想和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学说学说8 8、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其根本原因是A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41、做大官C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9 9、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是( ) A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而形成的要而形成的

42、 D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1010、朱熹说: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地得之(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又各得之以为性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此话主要是( ) A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压制人民的反抗 B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 D、为了

43、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11.11.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A A、本质上是相同的、本质上是相同的B B、内容上是相同的、内容上是相同的C C、观点上是一致的、观点上是一致的D D、存在时间相同、存在时间相同1212、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带有新的特点。、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带有新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 ( ) 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 吸收佛、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所接受 儒学

44、家明确提出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主的主张张A A、 B B、 C C、 D D、13.13.两千多年来两千多年来,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衰, ,主要在于主要在于( )( ) A.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D.其它思想未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其它思想未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C1414、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机的原因是:A A

45、、统治者反对儒学、统治者反对儒学 B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 C、佛教占统治地位、佛教占统治地位 D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材料1 1:程颐: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万物皆是理”;朱;朱熹:熹:“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材料材料2 2:朱熹: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材料3 3:王守仁:王守仁:“心即理心即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46、“致良知为圣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人教人第一义”。材料材料4 4:朱熹: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材料5 5:程颐: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材料6 6:张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 1、材料、材料1 1中的中的“理理”指什么?他们认为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天理”与与“人人欲欲”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

47、 “理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 2、材料、材料2 2和材料和材料3 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异?程、朱:主张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陆、王:主张 “ “致良知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即通过自我3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可取的一面: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宋明理

48、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

49、科学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重礼轻法的观念等。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去伪存真。三教图三教图(明(明丁云鹏)丁云鹏)图中的三教是:图中的三教是: _ 、_、_儒儒 佛佛 道道材料一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炼丹;号称“诗佛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援佛入儒佛入

50、儒”的思想历程。的思想历程。材料二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儒学独尊地位受佛道的冲击,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