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阮伟鹏.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2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阮伟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阮伟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阮伟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阮伟鹏.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区域经济 中国市场 2011年第 14期(总第 625期 ) 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阮伟鹏 (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农村非农就业、产 业结构因素,并辅以实证分析,发现农村非农就业、产业结构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 上,从鼓励非农就业,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提出几点对农民增收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浙江省;回归分析;产业结构;非农就业;农民纯收入 中图分类号 F304.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6432 (2011) 14 -009

2、6 -01 1浙江省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1.1农民收入水平分析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浙江省农民的总体收人水平 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人均纯收人从 1990年的 1099元提 高到 2008年的 9258元,增长了约 8.42倍,年均增长率 为 12. 57%。20世纪 90年代初期,农民人均纯收人处于 髙速增长时期,特别是 1993 1995年,增长速度近 30%; 20世纪 90年代末期,收人增速迅速回落,特别是 1998 年、 1999年两年,伴随着自然灾害和乡镇企业发展出现 “ 瓶颈 ” ,增速落于谷底,仅为 3%左右;进人 21世纪以 来,浙江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逐步恢复,近几年

3、来一 直能保持 10%以上的速度稳定增长,增速大起大落的情 况不再发生。 1.2农民收入结构分析 “ 十五 ” 计划以来,浙江省农民纯收人的来源结构逐 步发生变化,现阶段农民人均纯收人主要来源排序应为: 工资性收人、家庭经营收人、转移性和财产性收人。从农 民纯收人的结构上来看,农民工资性收人比重逐年升高, 是浙江省农民收人的重要来源。同时,家庭经营收人比重 接近 40%,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转移性和财 产性收人相对较低,合计不超过农民纯收人的 10%,转 移性和财产性收人就目前而言,对浙江农民增收的促进作 用非常有限。从农民收人的构成角度观察,农业作为家庭 的 “ 副业 ” 的地位逐渐

4、形成。 2影响浙江省农民收入相关因素分析 2.1农业机械化水平因素 农业投人不足一直以来是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 一个重要因素。在实现规模经营之后,这种局面得到大大 改观,尤其是农业机械的投人。浙江省自 1990年至今, 农业机械总动力呈稳定的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 3.68%。目前浙江省中粮的耕作、排灌、脱粒、运输、开 沟等主要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生产已 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咖 96 | 2011.4 2.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因素 商品化程度一般用商品率指标衡量。商品率与自给率 相对应,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量在农产品总量中所 占的比重,是农业从自给性生产向商品经济转

5、化的重要指 标。农产品的商品率越高,表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越密 切,农业部门生产越发展,专业化程度越高,农业同社会 其他部门关系越紧密。自 1990年开始,浙江省农产品商 品率稳步上升,且商品率一直高于 50%。这表明农户所 产的农产品中,大部分是非自给的商品,同时也反映了浙 江省农业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非常紧密。 2.3农村非农就业因素 浙江农村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从产业上看以 加工业居多,这些产业对工人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不是太 高,且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此外,在浙江农村还存 在大量的兼业农户 ,一 边从事农业一边到附近工厂做工, 这种就地转移的方式,无疑减少了转移的成本。 200

6、8年 浙江省农村经济总收人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一同 构成 97%的比重,而农、林、牧、 副、渔业对农村经济 总收人的贡献仅为 3%。可见,农村人口大量从事非农行 业对农民收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2.4产业结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突出特点表现为:第一,使附加值低 的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 1979年的 42. 8%下降到2008年的 5.1%;第二,第二产业产值所占 比重从 2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持续扩大,在 1998年达 到 54. 8%后开始上升且速度变缓,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 第三,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趋于提高。

7、在浙江产业结 构优化过 程中,农业产值虽然不断下降,农民收人确节节 攀高。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二三 产业发展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二三产业的 发展吸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3浙江省农民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模型构造、变量的选择、数据来源 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农民收人增长的(下转 P98) 区域经济 中国市场 2011年第 14期(总第 625期 ) 体景观的场所等方法加以协调。另外,要提高当地广大群 众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调研时经常能碰到这种情况, 当地群众对举着相机的参观者很是不解 “ 那么多新楼不 拍,拍这破房子干啥 ! ” 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对建

8、筑遗产 的价值的认识非常不足,而大量存在的建筑遗产多数为群 众所占用,他们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建筑遗产的命运。这些 做法既可提高建筑遗产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同时也使 建筑遗产发挥出了价值作用,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3) 巩义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思路。在对 巩义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时,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 保障体系。一是优先开发;二是重点开发;三是限制开 发;四是禁止开发。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开发要求而把握好 开发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率。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培 育地方文化的特色资源自身的承载力和再生能力,合理有 序的进行,坚决杜绝滥开发、滥利用的现象发生。 (4) 巩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人

9、保护思路。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 存在的,是一种 “ 活态 ” 文化。据了解,巩义市共有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5个门类 , 360余项。全市目前有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老艺人 ) 200多人,掌握了极为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调查中发现也有许多老 技艺老百姓不喜欢,有些传承人的儿子、孙子也不愿意再 (上接 P96)因素众多,本文选择以下四个因素考虑:一 是体现农业机械化水平,选择农用机械总量;二是体现农 产品商品化,选择农产品商品率;三是体现农民非农就业 情况,选择农村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比重;四是考虑经济 社会总体产业结构指标,包括第一产业、

10、第二产业、第三 产业人均产值。鉴于以上考虑,我们选择多元回归线性 模型 : Yt = a + /3lXll + /32X2I + + /34X4t + f35X5t + /36X6t 3.2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1) 模型的参数估计。利用 EVIEWS软件,用 最小 二乘法估计得: F, = - 1838. 16 + 1.09Z, + 20. 86Z2 - 25. 18Z3( + 1. 71Z4, -0. 01Z5, +0. 30Z6, ( 3.07) ( 0.67) ( - 1.46) ( 5.25) (- 0.08) (2. 78) R2 =0.999163 F =2387. 47

11、5 可决系数很高, F检验值 2387. 475,明显显著。括号 内数值为对应变量的 r统计量,解释变量, Z2,、 Z3,、 Z5, 的 *检验均不显著,且; ,、 Z5,的符号预期的相反,表明 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 计量经济检验 。 消 除多重共线性。利用 EVIEWS软件,得到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表。采用逐步回 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异方差性检 验。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 WHITE检验, 利用 EVIEWS软件得到结果。 自相关性的检验。利用 EVIEWS软件,得到德宾一沃森 d统计量 d. w = 0. 627178 , 学习这项技能。对于濒

12、临绝迹的非物质文化地方政府就必 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如,普查建档、资助 保障、宣传、引导等,努力提高这些遗产项目的地位,使 老百姓能够接受这些遗产并重新找到它们的现代价值与 意义。 在对巩义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开发对当 地文化遗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适时制订地方文化资源开 发利用的总体规划,通过这些综合的开发思路来完善中原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局面,达到提升河南文化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t_l张春丽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J.华中 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06. 2肖曾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

13、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6.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 与提升河南文化发展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 SKL - 2010 - 868)。 作者简介 崔营营 ( 1983 ),女,河南巩义人,河南财经政 法大学成功学院教师;孟建 ( 1987 ),男,山东潍坊人,河南财 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教师;崔中田 ( 1949一),女,河南郑州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教授。 对于 19个观测和 3个解释变量(不包括截距),在 5%水 平上,dl = 0. 967, du = 1. 685。这时有 d. w dl,表明存 在正相关,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此处采用科克伦一

14、奥 科特迭代法估计。 (3) 模型小结。这说明,第二产业人均产值、农村 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比重和第一产业人均产值解释了大约 99. 89%的农民的纯收人变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当第一产业人均产值增长 1元,农民人均纯收人增加 1. 41 元;当浙江省第二产业人均产值增长 1元,农民的纯收人 就增加 . 2元。农村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与农民人均 纯收人呈正相关,农村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比重每上升 1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人增加 42. 81元。证实了促进农 村非农就业对提高农民纯收人具有促进作用。 4结论和建议 首先,要把农民真正视同社会劳动者,而不仅仅是农 业劳动者。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 能够促进农民跳出农业、农村找路子,拓宽增收的途径。 其次应当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主要途径包括:第 一,提高劳动力素质。应当通过加强教育普及、针对性地 开展职业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促进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最后,当前 持续稳定地发 展第一产业的同时,继续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以此提高 农民收人。鼓励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发展 农村第三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流,提高农民的非 农业收人。 3P1 20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