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征的新变化_王生.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49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征的新变化_王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征的新变化_王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征的新变化_王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征的新变化_王生.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6年第 13期  No.13,2016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总第 746期  Sum No.746 全国卷 M论謂考查龍随变化  王生  (镇江第一中学,江苏镇江 212016) 关键词 历史论证,历史解释能力,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X 2016)13 0009-04 第 41题: “ 历史论证题 ” )是全国卷的一大  证题不断出新,每年都有新变化。今年的题目,  看点 ” ,在某种意义上,堪称高考试题时风向  更是向前

2、迈了一大步 ” 。为便于分析和说明,先  标 ” 和晴雨表 ” 。自 2013年起,全国卷的历史论  将这几年的试题做一简要梳理:  年份  试题内容(素材 )  试题设问  2010 年  明清时期中国与中世纪晚期英国纺织业生产状况  的比较。  阐述对恩格斯所说 “ 历史前提 ” 的认识。  2011 年  欧洲崛起的方式。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2 年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  评析 “ 冲击一反应,模式 .。  

3、2013 年  东汉、唐代地方行政区划方式的比较。  (在两幅图片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  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太和殿与英国王宫、首相官邸建筑风格之间的比  较。  提取(图片 ) 材料中的信息,从職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  英比较。  2014 年  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 “ 教材目录 ” 。  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关于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的两幅 “ 教材目录 ” 。  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4、2015 年  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 “ 公式 ”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1950 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状况。  指出其中 ( 我国节假日的 )一 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  因。  2016 年  卢梭的思想。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 制度构想与实践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路线示意图及文字解说。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  实,加以论

5、述。  晚清自开商埠分布图及文字解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通过分析可看出,今年的历史论证题发生  了一些新变化,具体表现在:  第一,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层次有了新的  提升。经过 2013至 2015年的调整和铺垫,今年  的考题又重焕 2012年以前的特征,回归到历  史论证 ” 时本义 ” 上 ,并有了新的提升和发展。  纵观这些年的试题,我们会发现,在 2012年及  以前,试题是比较典型的历史论证题 ” ,要求对  特定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评

6、拆评价 )。从 2013年  开始,或是出于降低难度的考虑,题目的论证 ” 味道式微,取而代之的大多是提取信息并进行  【收稿日期】 2016-06-12 说明 ” ,近乎历史简答题。经过豆年的调整,今年  的题目不仅重回历史论证 ” 的轨道,还有了新的  发展:  1.明确提出了 观 点 ” 和逻辑论证 ” 的作答  要求。今年全国卷的三套题目均从 “ 观点 "史  实 ” 和逻辑论证过程 ” 三个维度进行了赋分,这  体现了论证题应有的味道 ” 。 I卷的第 41题要  求明确写出所拟的论题

7、,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II卷的第 41题要求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在  评分标准上,三套卷子都要求论点:观点)明确,  论据准确、史实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  清楚,这是历史论证题的典型作答要求。相较此  前三年的题目来说,这是巨大的变化。 2013、  2014和 2015年 II卷的 41题,只要提取出相应  的信息,并进行说明即可,对于观点 ” 和逻辑  论证 ”不作要求; 2015年 I卷及 2012年以前的  论证题的评分标准也只是笼统地规定 “ 观点明  确,史实充分,逻

8、辑严密 ” ,并未分列为观点 ” 史实 ” 和逻辑论证过程 ” 三个维度进行赋分。  从表面上看,今年论证题的评分标准被分解成  三个片段 ” ,其实不然,这样的要求更凸显出对  论证能力和素养的整体考查,如果考生再按照  简述题的样式进行作答,不关注逻辑论证过程  的话,就会被扣分。做出这样明确而具体的要  求,保证了考生按照历史论证题的样式进行作  答和解释 。  2.突出考查自行建构和解释观点:论题、论  点 ) ”的能力,这是历史解释能力的最高层次。这  里有两个关键词自行建构 ” 和观

9、点 ' 近三年  的试题几乎都要求从材料中 '提取信息 ” ,而不  是提炼观点 ” :提取 ” 与提炼 ” 是有明显区别  的,同时 , 信息 ”与观点 ” 也是不同层次的概  念。 2013年的两道题目均要求从题目图片中提  取历史信息,并进行对比说明; 2014年的两道题  目要求对教材目录内容进行对比和修改; 2015 年 II卷的题目要求找出我国节假日的变化趋势  并说明成因。这些信息均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  出来,不需要进行凝 练、抽象、升华出理性的认  识和深刻的观点 ” 。

10、2012甩含)以前的题目,均  要求考生解释他人对史实的解释 ” ,即阐释题  目中虽现出的信息和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  建构新的认知。这些题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  了固定的观点 ” ,如 2011年的评材料中关于  西方崛起的观点 ”和 2012年的评析冲击一反  应 模式 ” 两道题目,考生的作答基本上围绕着  '赞成 "反对 "赞成兼反对 ”这三种观点 ” 进行  评价,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或变相预定好的 “ 观  点 ” , 2010年的题目更是如此。而今年的题目则 &n

11、bsp;明显不同, 1卷要求考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论题 ” , II卷要求考生提炼出一个观点 ” ,不仅  要有观点 ” ,更要自行拟定 ” 或提炼 ” 这个观  点:论题 ) ” , 这就是自我构建的要求。在解决这  类题目时,没有可资参考和直接移植的观点 ” ,  而是要在深刻解读材料信息和题目情境的基础  上,与所学知识进行嫁接,运用联系、对比、想象  等多样化方式,得出理性认识,提炼出深刻的  “ 观点如今年 I卷的题目,要求拟定的论题  (观点 ) ” ,就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卢梭的社会 &

12、nbsp;契约、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反对权力分割分  立)等思想信息,而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刻解  读,并与相关的史实进行联系,提炼出 自己的观  点,比如可以拟定卢梭社会契约理论为美国的  宪政治理提供了思想武器 ”;' 卢梭直接民主制  的构想及其操作中的困境 ” 等等这样的观点,这  就是自我建构的结果; II卷题目中的观点 ” ,也  不能从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信息本身进行提  取,而要提炼出更为深刻的观点,如中外文化  交流促进社会发展 ”;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  做出重大贡

13、献 ” :国力强大、文化昌明与外交繁  盛之间的良性互动 ” ,等等。这些论题 ” 和观  点 ” 的提炼和拟定,都需要发动思维机器,对信  息进行深刻的解读、联想,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  感悟。  历史解释有两 个层次 : 解释他人的解释 ” 和建构自己的解释 ” 。其中解释他人的解释 ” 主要体现在:他人为何会有如此的解释?对同一  事件,为何会有不同的解释?对同一事件的历  史解释为何会发生变化?应如何看待这些解  释?而建构自己的解释 ” ,则首先要建构 ” ,然  后再解释 ”: 今年全国卷中的三

14、道论证题,有  两道题目都要求考生建构自己的解释 ” ,将史  料和题目情境信息相关史实建立联系,进行  思维加工,提出合乎事实和科学规律的“ 历史  假说 ” ,再对这个 假说 ” 进行验证、佐证和论  证,进而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水平和历史价值  观,这是历史解释 能力的最高层次要求。总体  看来,全国卷中的 1、 11两卷的 41题释放出的  “ 信号 ” 就是,历史论证题开始考查更髙层次的  历史解释能力。  第二,作答空间和思维视阈进一步开放。今  年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解答不再

15、局限于某一特  定的论题 ” 内容和思维方向,而只是提供了一  个背景平台,让考生在此基础上自主确定 “ 论  题 ”进行阐述,相较前几年而言,思维的自由度  更为扩大。以前的考题,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  考生划定了信息提取的边界和 “ 落脚点 ” 。如  2012年的考题要求评析费正清的冲击一反 应 ” 模式,考生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这个观点,即便  自行提出一个新观点,但思维的最终落脚点 ” 还是要被限定在中国近代化的动力源是 “ 内源  型 ” 还是外塑型 ” 这个特定的视阈内;自 2013 年开始,考题走向了

16、  一定程度上的开放,考生可  以从材料中有选择地提取信息,确立观点和假  说,但在作答时,还是要回归到题目设定时落  脚点 ” ,如 2013年的汉唐间的变迀 ” 、中英建筑  和政治统治特征的 “ 差异 ” , 2014年教材目录的  不同 ” 和错误 ” , 2015年 II卷我国节假日的变  化趋势 ” 和成因 ” 。 2015年 I卷的题目尽管也很  开放,考 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  但却在无形中为考生的作答提供了一个可参考  的范式,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从公式中选 &

17、nbsp;取一个或几个要素进行论证,这其实就是半开  放或有限度的开放。  今年的考题更为开放 ” 。 I卷的题目要求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 ” 这一话题,自行拟定一  个具体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这是一个很宽泛  的领域,不再细化和进一步明确论题 ” 的具体  内容,考生可从卢梭具有激进和浪漫色彩的直  接民主制反对英国代议制)的国家体制及其操  作中的困境,人民主权和公意 ” 理论对法国政  治建构及 1793年宪法的影响,社会契约理论、  主权不可分割理论(反对孟德斯鸠等人的三权  

18、;分立和相互制衡思想 ) 以及法治理论: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人民直接制定法律、法律具有普遍约  束力)等方面的构想与实践中任选其一作为论  题 ” 进行论证; II卷题目的设问内容更加开放,  要求从材料中自行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  也不限定作答的落脚点,考生既可从宗教人士  的素养与理想、高僧与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与社  会发展、唐朝综合国力与外交、宗教开明与文化  繁荣等角度进行提炼,也可从中国对世界发展  的贡献、文化交流与创新、文化的民族 性与世界  性、封闭与开放等等角度进行提炼,

19、 III卷题目要  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掉的信息加以  简要分析即可,并未框定信息提取的具体方向  和内容,考生有着很大的自主选择性,提取的信  息既可涉及自开商埠的地域分布,也可涉及开  埠的背景、目的、特点、实质和影响,还可立足地  图信息,从约开商埠到自开商埠的变化中提取  信息,进而分析自开商埠的实质和客观影响。即  便提取自开商埠的分布地域 ” 这一信息,也可  着眼于整个东部或重点集中在东北地区或南方  分布较少这些多角度的信息,再结合相关知识  分析其成因。对于今

20、年的考题 来说,考生的自由  度有了明显的扩大和开放,为此,阐释和论证的  自由度也随之开放了。  鉴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转变教  学观念和目标定位:教学目标的出口和重心要  后移 ” ,由对史实、史事和史论的复述转移到历  史解释的层面上,为理解和运用而教,而不是记  忆和复述,将知识记忆的陈述式教学转变为知  识获取的程序性教学;由 “ 封闭解释他人的解  释 ” 发展到开放建构自己的解释 ” ,运用联想、  推理、归纳等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他人  解释的基础上,能

21、够建构起自己的假说 ” ,再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验证和阐释这一  假 说 ” ,进而提升为理性的历史认识。教师在授  课过程中,就要多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题目情境,  培养学生自行提取信息、建构观点和有效阐释  的能力,而不要固化和封闭学生的思维。如在学  习 19世纪中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这一  内容时,不仅让学生掌握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  表现、原因、结果和影响,更要在此基础上分析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路径,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  点。可以提供给学生下列材料:  学者罗

22、荣渠认为,近代中国的大变革就是  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网络运动过程,费正清  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是西方冲击、东方反  应的冲击一反 应 ” 模式,没有西方扩张这 j外  生变暈 ” ,古老的中国将一直维持传统的状态。  请解读下列图示中的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  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这就是一道开放式 的历史论证题,就中国  近代化的动因及影响等方面,有多种信息和观  点可以提炼,即可从外部因素 ( 资本主义先进  生产方式的扩张和世界潮流的影响 K 内部因  素 (

23、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经济、政治、文  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等),以及内外因相融合 ” 等  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动因,也可多角度分析  列强经济扩张的影响,如刺激了中国的现代  化 ( 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  瓦解、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思想启  蒙、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  等) , 革命化 ( 外部侵略助推内部压制、激化社  会矛盾、新兴阶级力量产生与成长、社会政治变  革等) , 边缘化 ( 外国资本主义攫取特权、掠夺  经济资源、压制中国的民族工业、

24、中国成为列强  的经济附庸等 ) , 衰败化 ( 传统经济遭到破坏、  贫穷落后、列强勒索、倾销商品、输出资本、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还可以从建设 ” 与破坏 ”两  个角度评价列强侵略的影响,甚至也可从社会  变迁中的 “ 微变 ( 指发生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  或同一生产方式母体之内的积累性渐变)与巨  变 ( 指突破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质的飞  跃)的角度拟定观点进行阐释。  再如,学习抗日战争时,会涉及两个 战场的  评价 ” 这个内容。如果仅让学生掌握两个战场上  发生

25、的主要战役、结果及影响这些知识点,是不  够的。要让学 5运用这些内容,自行建构自己的  理解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阐释和论证。可以创  设这样的题目情境进行训练:  抗战初期,存在着国、共两个不同的战场,  都有着各自的抗战地位和独特功能。阅读下列  两幅图,提取一个信息,并进行合理的阐释。  这两幅图的信息也很丰富,可提取的角度  很多,诸如:两个战场的抗战态势,作战力量分  布区域的特点:大体交错、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  两个战场间的关蔚相互配合、各有侧重),相持  阶段以后两个

26、战场抗战地位和态势的变化(国  率主力调往西南,中共敌后战场前伸为抗战主  战场,两个战场地位相互转化 ), 结合日军侵占  的区域和当时的形势分析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  客观因素,日军侵占地、国民政府和中共的军队  主要作战地以及国、共、日三方的作战态势等  等。在这样的思维训练中,学生所学到的不是一  些瘪的知识点,而是开放建构自己的解释 ” 的意识、独特的历史解释能力和深刻 而理性的  历史认识。唯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才能有效  应对全国卷的历史论证题。  【作者简介】注 :生,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历史特级  教师,江苏省镇江一中教师,江苏省人民教  育家培养对象,康要研究高考命题与课堂  教学。  【责任编辑 :李婷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消防试题 >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