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_汤坤.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78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6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_汤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_汤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_汤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_汤坤.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 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妫钟 日期: 斗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 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2、阅;本人 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 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 口可以公开 不宜公开,己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一项打 “ V”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曰 期: 曰 期: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中文摘要 姓名是指称具体某个人并且与其他人相区分的语言标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 的现象,

3、姓名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 由于汉英民族的社会历史与风俗习惯的不同,其姓名结构、姓氏来源、命名方式 等也必然有所差异。而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姓名既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部分, 也是各个民族社会与文明的缩影,承载着复杂的内在文化。因此,姓名文化在对 外汉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如何教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汉英姓名 基本知识的介绍,阐述了汉英姓名的命名原则和方式,揭示汉英姓名所体现民族 文化的异同 ,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对外汉语姓名文化教学策略、原则、方法与留 学生取名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对外汉语姓名文化教学和留学生取名等提供参 考资料。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

4、章绪论主要对汉英姓名文化对比及姓名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 的体现两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问题和研究方向;第二章汉英姓名概述主要对 汉英姓名基本知识做较为详尽的论述 ;第三章汉英姓名文化异同对比主要对汉英 姓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异同进行分析和阐述;第四章汉英姓名文化对比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启示主要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调查问卷等,对留学生取名方法和主义 事项以及姓名文化教学的教案设计进行探讨和总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主要对本 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汉英姓名,姓名文化异同,对外汉语教学 I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Cultural comparis

5、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bstract Name is a language sign which can distinguish specific person .As is the peculiar phenomenon to human beings ,name ,to a certain extend ?is the expression of social history、 language 沿 id cu

6、lture、 customs and religious belief of a nation .The structure、 origin of surname and naming metho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 are different due to its different social history and customs .From the point of language teaching, name, which embodies its culture, is a small portion of human language .

7、However ,the question we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is how name embody and how to teach Chinese name cultur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Based on the analyses and study abov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for n咖 ing foreigners and few notes when n細 ing .As for teaching name a

8、nd its connotations, the author presents two periods of teaching plan for reference. The paper mainly contains five chapters.For chapter oneautho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in this area in order to know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s area .Together with the author 5s exp

9、erience and real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the author explores and deliberately think about the main topic of the research .For chapter two, the author talks about the structure、 origin of surname、 naming principle and naming metho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in detail .For chapter three, the auth

10、or analyses both its differences and it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types of name .For chapter four?the author gets to know how much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recognize Chinese name ,and the factors they consider when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

11、1 1.1研究意义 . 1 1.2研究现状 . 2 1.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4 1.3.1研究方法 . 4 1.3.2研究内容 . 5 第二章汉英姓名概述 . 5 2.1汉语姓名概述 . 6 2.1.1汉语姓名的结构方式 . 6 2.1.2汉语人名命名的原则和方式 . 10 2.2英语姓名概述 . 13 2.2.1英语姓名的结构方式 . 13 2.2.2英语人名命名的原则和方式 . 16 第三章汉英姓名的文化对比 . 18 3.1姓名与文化的关系 . 19 3.2汉英姓名文化内涵相同之处 . 19 3.2.1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 19 3.2.2具有一定的性别意识 . 20 3.2.3

12、具有追求真、善、美、聪明、智慧、幸福等意愿 . 20 3.3汉英姓名文化内涵不同之处 . 20 3.3.1儒家观念和宗教色彩的不同 . 20 3.3.2 “ 重姓氏,轻名字 ” 与 “ 重名字,轻姓氏 ” 的不同民族心理 .21 3.3.3 “ 男女各姓 ” 与 “ 婚后改姓 ” 的不同尊卑观念 . 21 第四章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 . 22 4.1姓名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 23 4.2姓名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 留学生取汉语名字 . 23 4.2.1调查问卷介绍与总结 . 23 4.2.2留学生取汉语名字的方法 . 26 4.2.3留学生取汉语名字注意事项 .

13、 27 4.3对外汉语中的 “ 姓名文化教学 ” . 29 4.3.1 “ 姓名文化教学 ” 的教学原则 . 29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4.3.2 “ 姓名文化教学 ” 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 30 4.3_3 “ 姓名文化教学 ” 教案 . 30 4.4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 33 4.4.1姓名文化教学可以提高留学生的认知水平 . 33 4.4.2姓名文化教学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 . 34 第五章结语 . ! . 35 参考文献 .36 . 38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41 WU .42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

14、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意义 以汉英姓名文化对比为基础,探索姓名文化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实 现路径和价值,对对外汉语教学及国家间语言和文化交流有着特殊的理论意义。 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教育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增多,如 何在国家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更具有竞争力,更好地推广本国的语言文化,就不 仅要求对本国语言文化有全面的认知,也要从对比中发掘高效且能够让人认可的 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现实途径。首先准确地把握汉民族语言文化与其他民族语言 文化的差异是第一步,这样才能在明确的定位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文化输 入的教学,进而传播汉语和中华文明。 从实践中探

15、求理论,进而以理论指导具体的实践活 动。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 是语言教育,就使得它必然以语言教学为首要任务,文化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如 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点、有方法地输入姓名所体现的文化就需要实践和理论 的指导,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有成熟理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已有 两百多年的历史,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仅仅六十余年,还处于起步阶 段,教学法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尚且不足。 1980年后,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学界普 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首要任务,文化教学辅助语言教学。随着学 习者学习水平的提升,对相关文化学习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 掌握越多的目的语 文化知识就越有利于其言语交际能

16、力的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现实依据。姓名是指称具体某个人 并且与其他人相区分的语言标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姓名反映了一个民 族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从汉英两个民族的姓名着 手,对其基本结构、姓氏起源、命名方法等做全面的介绍,进一步从汉英姓名包 含的文化内在之异同进行比较,从而展现汉英姓名所隐含的两种不同文化特质。 而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姓名既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部分,也是各个民族社会与 文明的缩影,承载着复杂的内在文化。因此,姓名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体 现、如何教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在目的 语文化环境中运用

17、语言的能力,因此,其教学自身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在 这种跨文化行为交际中,我们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交际双方的称呼问题,因 此,为了教学中便于交际,为了营造目的语及其文化的良好环境,教师一般要给 汉语学习者取一个汉语名字。要取一个音形义具佳的中文姓名并非易事,要考虑 到汉语独特的社会文化、语言文字体系以及汉民族的历史风俗等,一个好的汉语 名字应当展现汉语的优美与中华文化 的特质。笔者以对外汉语课堂中留学生取中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文姓名这一文化体验为实例,通过分析取名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一步说明两 个民族姓名文化比较和取名在对外汉语姓名文化教

18、学中的实际意义。 因此,选取汉英姓名文化对比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为研究内容,是想以汉 英姓名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剖析为根据,探究汉语姓名文化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 学中的实现路径和价值,以姓名文化教学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进而增进国家间语 言和文化交流。 1.2研究现状: 对于汉英姓名对比研究,国内的研究大多以语言学为基础,剖析姓名在语言 上的不同,包括姓名基本结构、姓氏来源以及命名方式等,亦或是笼统概括姓名 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质。 在姓名文化对比上,早在 198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楼光庆发表的从姓名看 社会和文化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汉英姓名的基本结构和姓氏,并 以汉英姓名中常用 “ 字 ”

19、与 “ 词 ” 解释了汉英姓名所反映的文化因素,本文也为 后来的姓名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邵伟国、黎昌抱在汉、英姓名的国俗差异 (1997) 文中从汉英姓名基本结构、汉英姓氏来源、汉英名字的种类和来源等 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而且此文在分析汉英命名方式和原则上是比较早的。付国 伟在英汉姓名比较及其文化内涵 ( 2006)中从英汉姓名结构特点以及英汉姓 氏与名起源进行分析,主要剖析了汉英传统文化在姓名上的表现。陈燕燕在中 英姓名的跨文化研究 ( 2009)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对汉英姓名展开对比, 并且以具体的理论和实际的建议来提高跨文化交际中姓名使用的得体性 ,这也是 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曹润宇

20、在对比语言学理论下的英汉姓名多维对比 (2009) 中以对比语言学为基础,通过多维对比,从语言结构、思维意识和文化心理三个 方面进行英汉姓名的对比研究。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姓名研究一方面是语言学的 一个分支,在研究初期,研究者主要把它看成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来研究,另一 方面作者试图打破传统研究的局限性,采取多维对比方法从单纯语言学研究扩大 到社会历史、文学、文化、宗教等方面,这便使姓名文化研究的范围扩展了许多, 对姓名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命名方式的研究上,潘文国在汉英命名方式差异的语言学考察 ( 2001) 中以语言学为基础,探寻汉英姓名命 名的本质,进而说明两种命名方法所代表

21、的 不同语言类型。此文最大的意义在于作者把汉英两大民族命名的过程分别归纳为 “ 取名 ” 和“ 给名 ” ,并说明了汉英命名所寄托的不同意义,即汉英在命名时不 同文化心态,文章对于给留学生取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张明娟在汉英命名方 式的国俗差异 ( 2004)中从汉英姓氏来源、命名顺序、命名原则以及名字所蕴 2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阐明了汉语姓名体现着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宗族观念 和伦理意识,而英语姓名则体现崇尚自我,强调个性的特点,且姓名深受基督教 等思想的影响。 在姓名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上,王瑞华在姓名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

22、教 学中的运用 ( 2011)中以大量篇幅叙述了中国姓名的产生与文化意蕴,再以调 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留学生对中国姓名文化的兴趣点,并据此提出了姓名文化的教 学实验与策略。文章的重点是中国姓名文化,而不在姓名文化教学上,在对外汉 语文化教学中如何安排姓名文化的讲授与体验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发掘。 此外, 白朝霞在姓名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 2006)中对汉语姓名的知识做了简要的 介绍,并笼统地从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的角度谈了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给留学 生取名要注意的问题。文章虽然涉及到取名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但只是简单笼统 的说明,对于汉英两种姓名文化对比和取名细则还有待加强研究。关于姓名文 化的教学,

23、欧阳银燕在 “ 姓名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 2013) 文中以教学 设计为研究对象,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以 “ 姓名与传统文 化 ” 为主题,通过创新教学设计的理念与过程,探寻跨文化语言教学的 规律,激发 学生学习语言与文化的热情,充分发掘姓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文章仅是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由于学生 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有限,作者提供的材料对外国学生来说是 “ 生硬晦涩 ” 的,学 生在听老师讲解一些比较有寓意的姓名文化解释时必然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 理,何谈去理解姓名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因此,其教学设计应该得到教学实践的 考量

24、并提出解决办法,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和实际效应。除此之外,李扬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思考 ( 2012) 文中提出了六种文化教学 原则和 教学策略,并以教学的不同阶段把文化教学划分为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与专题文 化教学;徐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 2012)文章中把我国的文化分 为:生活文化,习俗文化,精粹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根据语言教学不同 的阶段,不同特征,导入相应的文化。 国外对于姓名文化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但是大多数是仅限于对本民族的姓名 文化研究。比如, ReaneyJP.H在 The Origin of English Surnames( 1967) 书 从历史文

25、化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英语姓氏的来源以及发展。 Ddan,J.R.在其 English Ancestral Names( 1972) 书从中世纪源于职业的姓氏说起,并详 细分析了其发展轨迹。 Stewart, George R.在 American Given Names:Their Origin and History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Language( 1979 ) 书探讨 了美国人名的 来源和历史。到了 80年代,关于英语姓名的著述出现才填补了英语姓名研究的 空缺,代表著述有 Percy H.Reaney 1987 年出版的 A Dictionary o

26、f English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牛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surname 以及 Klein,Shelley 1990 年出版的 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Surname。 对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研究,可以说西方国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著名的语 言学家拉多曾经提出 “ 对比语言学 ” ,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且强调背景 文化知识对语言学习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确实,背景知 识在阅读和使用语言时是 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些文化知识是某个语言文字所展现出来关于某个民族社会 历史、经济外交、地理政治、宗教信仰以及民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拉多的对比 语言

27、学拉开了语言教学界对文化教学重要性的探讨 ,并指导后来的语言文化教学 的研究。随着西方第二语言习得探究的不断深入,关于第二语言文化教学的研究 越来越多,当前国外较为成熟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认可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培 养跨文化的语言使用技能,就语言教学的本质而言,其属于文化教学,因此,从 这一点来看,语言学习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怎样在语言教学过程中 实现文化输入。 总而观之,对于姓名文化对比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比较有限,研究的绝 大部分仅限于对某一个民族的姓名文化的探讨,且没有深入对某两个(或多个) 民族姓名及其体现的文化对比研究,对两种或多个姓名文化对比对对外汉语文化 教学的启示及方法策略的研究,

28、尚且不多。本文以对汉英姓名及其体现的文化异 同研究为基础,探寻汉英姓名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以期为对外汉语文 化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实际的理论指导。 1.3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以下五种研究方法 : 第一,文献检索法。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阅读相当数量的相关文献为基础的, 在初期,进行收集资料、整理观点、剖析课题相关问题等工作,明确课题领域现 有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论文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第二,对比分析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汉英姓名的结构、姓氏来源与姓名命 名的原则和方式,对比汉英姓名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意蕴的不同,为姓名文 化

29、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启示以及姓名文化教学策略打牢基础。 第三,考据考证法。考据考证就是对要研究的事物找出可靠性的依据和证明。 本文在叙述汉英姓名基本知识的时候 ,主要是通过考据考证书籍,根据相关书籍 对姓名的基本知识做出解释和分析。 第四,案例分析法。通过姓名文化教学的教案设计与试教,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 第五,调查分析法。根据教学实践中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到系 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牛学份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统化和理论化的结论,为真实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经验。本文主要调查分析前 人在文化教学上的成熟经验和笔者本人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以期为

30、后来者参考 与借鉴。 1.3. 2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汉英姓名文化对比及姓名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的体现两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问题和研究方向;第二章汉英姓名概述主要对 汉英姓名基本知识做较为详尽的论述 ;第三章汉英姓名文化异同对比主要对汉英 姓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异同进行分析和阐述 ;第四章汉英姓名文化对比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启示主要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调查问卷等,对留学生取名方法和主义 事项以及姓名文化教学的教案设计进行探讨和总结;第五章结论与展望主要对本 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5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章汉英姓名概述

31、2.1汉语姓名概述 姓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并通过语言文字而给每个人的特定称谓。姓名出现在 语言之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命名习惯,这种习惯也受到特定的历史、社 会、民族信仰以及语言文字等不同因素的制约。汉语姓名 ( 主要指以汉族为主体 的姓名 ) 是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构成,汉语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这 个时候的人是依据母系血统分为不同的氏族,各个氏族都以图腾或所居之地形成 相互区分的不同族号,这个族号便是最早的 “ 姓 ” 。纵观汉语姓氏,其发展变化 不大。中国人注重姓氏,因为姓氏是每个人根基与归属;中国人同时也重视 “ 名 ” , 因为 “ 名 ” 是自我存在的标志。中国人自古很讲究

32、命名,命名的出发点也与社会 生活息息相关。名字或是隐含着理想与愿望,或是歌颂贤良淑德,或是祝福吉祥 如意,或是流露着时代的印记,亦或是追逐新意。与姓氏的发展略有不同,汉语 名字发展较迅速,且更体现时代感。 2.1.1汉语姓名的结构方式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何时? 一般认为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如前所说,这 个时候的人是依 据母系血统分为不同的氏族,各个氏族都以图腾或所居之地形成 相互区分的不同族号,这个族号就是最早的 “ 姓 ” 。说文解字 : “ 姓,人所 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 1 “ 姓 ” 为什么以 “ 女 ” 为形旁?传说商祖先契是 其母亲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周的祖先后稷是其母亲

33、姜原于郊野践巨人足迹怀孕 而生。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状况在语言文字上的体现, 同时也说明了女性在当时社会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力。 “ 氏 ” 相对于 “ 姓 ” 要出现 得晚一些,一个母系氏族经过长时间的繁衍生息会逐渐出现更多支氏族,为了区 别彼此,每个支氏族 都会有自己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 “ 氏 ” 。由此看来,这时 的姓氏主要功能是区别血统与子孙之用。历史跨入夏、商、周三代,中国随之进 入了奴隶社会,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阶级的产生必然导致礼乐 制度的变化,姓氏制度的变化就表现在其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此时的姓氏除了 保留区别血统和子孙以外,姓氏也是身份贵贱的标

34、志,尤其是 “ 氏 ” ,基本是统 治者赐封而来的,史料中也曾记载周天子把姓作奖品奖赏给有功的部属。夏、商、 周时期贵者皆为男子,所以男子都有氏,如果其封地或者官职或者居住地点发生 变化,其氏也随之而变化, 如商鞅,卫国国君之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 亦或公孙鞅。后因商鞅在河西之战中立功,国君便把商于十五个城市封给商鞅, 为商君,又被称为商鞅。此时的女子在家只可依据孟、仲、叔、季排行称呼,若 1许慎 .说文解字 M.北京沖华书局 ,1978: 258 6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出嫁,则需用姓来表明血统,并于姓前加上孟、仲、叔、季以冠称,如 “ 孟

35、姜女 ” , 并非一般所理解的孟姓姜女,而指的是姜姓之长女,可以看出男子称氏是为区别 身份的贵贱,女子称姓为的是区别婚姻,正如郑樵通志 氏族略云: “ 三代 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 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 1大约在秦汉时期,姓氏已 经合二为一,姓氏的原有区别己经不存在了。如史记 秦始皇本纪第六云: “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2说的是秦始皇名为政,姓氏为赵;史记 项羽 本纪云: “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 3说的是项氏世代为楚将, 封地在项这个地方,所以姓氏为项,古书中的这些文字记载再次坐实了这一点。

36、对于姓 氏的来源,古今研究著作颇多。左传 隐公八年云: “ 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 邑亦如之。 ” 4这里把姓氏的来源归纳为五类。应助风俗通义 氏族篇将姓 氏来源归纳为 9种: “ 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 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 ” 5郑樵通志 氏族略中姓氏 来源有三十二种之多。今人关永礼中国姓氏文化通过区域化分析了中国姓氏 的起源,他认为中国大多数姓氏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并以此向周围 扩展。李吉和王岳红中国姓氏主要从赐姓命氏、氏于职事以及民族融合产生 新姓氏三方面阐述了中国姓

37、氏的来源。这里我们主要根据郑樵的分法把姓氏来源 归为九大类: (1) 远古最早产生的姓氏。这些姓多数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也是姓的原 始意义,如姬、姜、姒、羸、嬗等。如姬姓,据说源自黄帝,因黄帝长期居住在 姬水,便以姬为姓氏。 ( 2)以国邑或居住地为姓氏。以国邑为姓氏,此类多产 生于周朝,周天子建周以后,分封土地给诸侯和异姓功臣,这些得到土地的人便 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如鲁、晋、齐、陈等,诸侯再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卿大夫, 逐渐强大的卿大夫建立自己的国家,如韩、赵、魏等,这些国邑便成了后来的姓 氏。而那些没有资格得到分封的土地的人便直接以自己的居住地为姓氏,即 “ 以 所居而命 ” ,如居于东郭而

38、以东郭为姓氏,居于西门的以西门为姓氏。 ( 3)以 官职、职业或者技艺为姓氏。古代负责各种事物的官较多,官职名称也比较繁杂, 于是这些官员的子嗣即用先人的官职名作为姓氏,如西周时设置的官,有司马、 司空、司徒、等,其后人即以这些官名为姓氏。古代有部分职业,要求从事这些 职业的人技能强,这些从事专门技艺的家族便以此为姓氏,如陶氏、屠氏,便属 郑樵通志M北京7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此类。 ( 4)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根据宗法制度,古帝王之子称王子,王子 之子称王孙,王孙之子则以祖父的名或字作为 姓氏;诸侯之称公子,公子之子称 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

39、孙,于是便以祖父的名或字为姓氏。如商汤,姓子名 履,字汤,商汤的子孙之中便有以其字为姓氏的。 ( 5)以次第排行为姓氏。这 也是宗法制度的体现之一,在同姓家族内,长幼有序,有严格的次序,久而久之, 表示次第排行的字或词就演化成了姓氏,孟、伯、仲、叔、季皆属此类姓氏。 以季姓为例,源自吴王姬寿梦的四儿子季札,此人贤明博学且仁德,后世子孙以 其排行次第为姓氏,以区别其他族人,故称季氏。 ( 6)以爵位、谥号为姓氏。 中国古代诸侯贵族,大都是生有爵位,死有谥号,如先 秦时期公、侯、伯、子、 男五等爵位,此外, “ 皇 ” 、 “ 王 ” 等亦属爵位之类。如王、侯二姓,尤其是王 姓来源说法繁多,但无不

40、与先祖封王或称王有关,如虞舜子孙妫姓之王,少数民 族中的王氏及赐姓等。古代帝王或贵族功臣还有谥号,谥号一般以褒贬悲悼性文 字来评价其生前事迹,如武、庄、厉等。如宋武公的后人以武为姓氏。 ( 7)以 德行或以事为姓氏。所谓德行就是道德和品行,古人以善恶为标准,评判一个人 德行的好坏,后人采用与德行有关的字作为姓氏,如西汉淮南王英布,年轻时因 罪被施以黥刑,于是被改掉原来的姓而称为黥氏。以事为姓氏的 不是很多,却很 有意思,如李氏,李姓先祖在尧舜时期掌管刑狱,为理官,后人以官名 “ 理 ” 为 姓氏。到了商朝末,理氏人理征得罪了纣王被杀害,理征的儿子理利真逃亡山中 隐匿,并以李子为食,后人便改为李

41、氏。 ( 8)因避讳而改姓或皇帝赐予姓氏。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国君或长辈的名字不可以直接说出或者写出,要 避其名讳。避讳可以采用同音或者同意字代替原字,也可用原字而缺省笔画,如 为避东汉明帝(名庄 ) 讳,班固在汉书里把 “ 庄子 ” 写为 “ 严子 ” 。封建时 期,统治者为笼络功臣,巩固统治,往往会把自己的 “ 国姓 ” 赏与部属, 如唐代 李粲,原本姓丙,隋时为屯卫大将军,后率众归唐,封应国公,赐李姓。 ( 9) 由少数民族的姓转化及改姓。中国除汉族外,另有满、蒙、壮、回等 55个民族, 因此,像鲜于、尉迟、宇文、慕容等少数民族姓氏也是汉语姓氏的一部分。少数 民族学习汉话、穿汉

42、服、改汉姓时有发生,最著名的莫过于北魏孝文帝实行民族 融化政策,下令鲜卑人改姓,鲜卑拓跋氏该元姓,其他贵族改穆、陆、贺、刘、 尉等。现有的姓氏,如张、王、李、曹、罗、金、关等即是汉族的姓氏,也是少 数民族的姓氏。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分类举例时,仅仅针对每一类来源,并非全面论述某一 姓氏的来源。汉语姓氏的起源较繁杂,有一姓多源,亦有多姓一源,也有在历史 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变化的姓氏,因此,若要了解具体某个姓氏的详细起源,就要 对其进行系统探究与考查。 8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牛学位论文 汉英姓名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名是姓名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不仅有姓氏,还有专属自己的名。许慎 在说文解字中对名的解释是: “ 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 故以口自名。 ” 1由 此可见,名是自己命的。事实上,名并非自命,而是出生后 父母取的。正如仪礼 丧服传记载: “ 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 1 2也就是说 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应该是我们俗称的 “ 小名 ”“ 乳名 ” 。人是存在 社会中的人,需要与社会中其他人进行交往,于是就有了通行于世的 “ 大名 ” 学 名 ” 。从中国人名字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名字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历史资料记 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