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3识记重点文言词意思,了解相关文学常识。4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重点聚焦】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难点突破】课文怎样运用类比和引用论证的?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篇
2、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走进作者】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拓展链接】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
3、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板书设计】虽有嘉肴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和学学知不足教知困互相促进自反自强结论:教学相长【自主学习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嘉肴(jiyo)弗食(f)旨(zh)自强(qing)兑命(yu)学学半(xio)2.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3.一词多义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4.古今异义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 古
4、义:促进。 今义:增长。5.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6.特殊句式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7.走进文本(1)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5、?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合作探究案】1.探究点一:论证方式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答: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2.探究点二:论证思路作者是怎么论述的?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
6、“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3.探究点三:迁移拓展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事例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平时教你们知识,不过有时候同学们的精妙回答也会提醒老师,让老师拓宽思路,这就是老师在教你们的同时也学到了方法。事例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读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
7、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学法指导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通常是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如“不知其旨也”中的“旨”,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形容词,意思是甘美。“不知其善也”中的“善”原本是形容词,这里是名词,意思是“好,好处”。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
8、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虽有佳肴(即使)不知其旨也(甘美)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反省)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学学半(教人)教学相长也(增长)不知其旨也(它的)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样以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答: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答: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答:所以学习以后就
9、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5.填空。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朝代)戴圣(人名)编撰。“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或教育、教学活动)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
10、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二、课内阅读阅读虽有佳肴,完成第610题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A.虽有佳肴(虽然) B.不知其旨也(主旨)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D.然后能自强也(强大)解析:A选项应该解释为“即使”;B选项应该解释为“味美”;D.选项应该解释为“”然后能自强也(竭力,尽力)。故选C。7.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
11、教学相长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兑命曰:“学学半。”答: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9.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0.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答: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课后提升案】一、综合运用1.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答:晓雨同学,你好!
12、老师安排你帮扶若冰的语文学习对你对她都有好处,虽有嘉肴中说教然后知困,就是这个道理,你说呢?2.班上开展“走进学记综合实践学习”,组长安排你负责收集中学记中的名句。请你展示出来。答: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第35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本节选自学礼。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兌(yue)命:古文尚
13、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念终:始终想着。3.解释加点的词意思不知道(明白道理)是故古之王者(所以)教学为先(首先)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语气,大概)(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答: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念终始典于学。答: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5.此文告诉我什么道理?答: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 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