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章-第三节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章-第三节电子课件.ppt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第一节 概述:玄学思潮与文论新变 第二节文以气为主 第三节 为文之用心 第四节 诗缘情而绮靡 第五节通变与时序 第三节第三节 为文之用心为文之用心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三节第三节 为文之用心为文之用心 一、“文心”与“情采” 二、“感物”与“神思” 三、“直寻”与“自然英旨” 四、“镕裁”与“总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一、一、“文心文心”与与“情采情采” 葛洪引述司马相如的话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览。”葛洪葛洪西京杂记西京杂
2、记卷卷二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司马相如用“赋家之心”来指称辞赋创作的构思主体,可见汉代辞赋家即已关心文学构思的特点,认为其是上天下地,无所不至的,是一种源于心物交织的创作活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陆机有鉴于文人创作时种种的甘苦与难处,萌生了写作文赋以探讨文学创作规律的想法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文赋赋以述先士
3、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曲尽其妙。陆机陆机文赋文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南朝齐代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的序志篇中正式提出“文心说”: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琴心,王孙,王孙巧巧心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有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有肖貌天
4、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刘勰刘勰文心文心雕龙雕龙序志序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刘勰强调,古来士人重视心灵之美,但古来文章用雕缛成体,并非仅仅是重视文章的文采与雕缛,而是强调心灵作为树德建言的主体。刘勰以“文心雕龙”命名本书,意在追根溯源,全面深入地探讨“为文之用心”,将文心说与原道精神相结合,以纠正当时华靡的文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情采说”
5、与“文心说”有内在的联系。作家的文心即构思活动需要通过相应的内容与形式而加以表现。 “且夫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且夫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也。也。”葛洪葛洪抱朴子抱朴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对于情采问题进行全面论述,并且作为重要的文论范畴的,当推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
6、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情”与“采”,都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要素,刘勰称之为“情文”,乃是“五情发而为辞章”。“五情”,泛指人的性情,“辞章”则指富于文采的作品。“情文”正是由“情”与“采”结合而成的,二者的关
7、系正如“质”与“文”的关系,都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情采篇情采篇 作为“文之经”的“情”和“理”才是根本,不能忽略了这个根本而片面地追求辞采,否则,“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华丽的辞采不能用来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
8、其上,此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刘勰刘勰文心雕文心雕龙龙情采情采中国文学理论
9、批评史二、二、“感物感物”与与“神思神思” “感物”与“神思”是魏晋南北朝文论关于文学创作发生与构思环节的重要理论范畴,意在揭示文学创作构思缘起与具体的构思问题,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先秦时代,一般用物感说来解释创作活动。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也。”礼记礼记乐记乐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自然界万物对于人的性情的感应激发是不可抗拒的。 “且人之情,耳目应感动,心志且人之情,耳目应感动,心志知忧乐知忧乐今万物之来,擢拔吾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其可得邪!勿禀,其
10、可得邪!”淮南淮南子子 俶真训俶真训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陆机文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吾少好斯文,迄兹无倦。谭经之暇,吾少好斯文,迄兹无倦。谭经之暇,断务之余,陟龙楼而静棋,掩鹤关断务之余,陟龙楼而静棋,掩鹤关而高卧。与其饱食终日,宁游思于而高卧。与其饱食终日,宁游思于文林。或日因春阳,其物韶丽,树文林。或日因春阳,其物韶丽,树花发,莺鸣和,春泉生,暄风至。花发,莺鸣和,春泉生,暄风至。陶嘉月而嬉游,藉芳草而眺瞩。或陶嘉月而嬉游,藉芳草而眺瞩。或朱炎受谢,白
11、藏纪时。玉露夕流,朱炎受谢,白藏纪时。玉露夕流,金风多扇,悟秋山之心,登高而远金风多扇,悟秋山之心,登高而远托,或夏条可结,倦于邑而属词;托,或夏条可结,倦于邑而属词;冬云千里,睹纷霏而兴咏。冬云千里,睹纷霏而兴咏。萧萧统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系统地从诗学高度对物感说作出总结的是梁代的锺嵘。他在诗品序中提出: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辉丽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辉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近于
12、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刘勰的物感说更臻完备,他强调诗人感物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志,莫非自然。”刘勰刘勰文文心雕龙心雕龙明诗明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刘勰强调诗人感物必须以生命的体验来进入境界,写气图貌,贵在随物宛转,与心徘徊。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
13、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物色物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神思是与物感互相交融的一种心灵活动,表现于文学想象与构思的各个方面。中心环节是要解决文学构思与想象活动中的言意之间的矛盾,形成完美的审美意象,完成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陆机文赋中谈到了思维与创作的关系,将之归为灵感,这是一种来无踪影、去无痕迹的心理现象: 若
14、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泉流于唇齿。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文徽徽以溢目,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于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于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若抽。
15、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陆机陆机文赋文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与陆机文赋相比,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的理论贡献: 一、 重新构建了创作问题的重心所在。 二、刘勰“神思说”强调文学创作构思环节的最后,是要落实到意象的形成方面。 三、刘勰神思说,除了指出创作构思的一般过程与特点外,还结合历史上作家的创作事例,强调神思与作家的个性及写作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16、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三、三、“直寻直寻”与与“自然英旨自然英旨” “直寻”与“自然英旨”是锺嵘诗品所提出的文论观念,强调五言诗创作采用感物缘情、直观感受的方法,达到自然天成的诗学标准,否定过分用典与声律的诗法。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锺嵘提出真正感人的诗歌犹如回味无穷的佳肴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
17、详切者邪。故诗有三义焉: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专用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专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
18、漫之累矣。漫之累矣。锺嵘锺嵘诗品序诗品序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锺嵘将“直寻”与“自然英旨”联系在一起来论述。认为“直寻”是达到“自然英旨”的创作保证。所谓“直寻”,也就是自然感兴,不加雕饰的诗学创作原则。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 ?“思君如流思君如流水水 ” ”,既是即目。,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亦惟所见。“清晨登陇清晨登陇首首”,羌无故实。,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
19、今胜语,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锺嵘锺嵘诗品序诗品序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在当时文风日趋雕华,声律说淹没诗坛真性的情况下,锺嵘将自然英旨与真美做为审美的最高范畴,与刘勰“标自然以为宗”,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可以说切中时弊。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四、四、“镕裁镕裁”与与“总术总术” “熔裁”是文心雕龙的熔裁篇提出的创作论
20、概念,刘勰对此解释道:“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辞谓之裁。”其中,“熔”是对思想内容而言,即“隐括情理”,使之“纲领昭畅”;“裁”是对浮文繁辞而言,即“矫揉文采”,使之“芜秽不生”。因此,“熔裁”主要是论述内容的规范和文辞的剪裁问题。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由于作者的气质性情、谴辞造句因人因时而异,在内容的安排和文辞的运用上可能会出现冗长、繁杂的问题,只有通过“熔裁”,才能使文章“首尾圆合,条贯统序”,“情周而不繁,辞运而不滥”。 “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立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在本有体,意或偏长
21、;趋时无方,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在熔裁。熔裁。”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熔裁熔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熔裁”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即熔意和裁辞。有关如何熔意,刘勰提出了 “三准”说: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刘勰刘勰文心雕文心雕龙龙熔裁熔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总术”乃是对于文章写作的总体规律的把握与运用。刘勰认为,文章写作是有相应的内在规律可循
22、的。 “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落落之玉,或乱乎辞,莫肯研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精者要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精者要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繁;辩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复繁;辩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复隐,诡者亦典。隐,诡者亦典。”刘勰刘勰文心文心雕龙雕龙总术总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刘勰通过对文术的强调,破除了写作中的神秘感。使人们认识到,写作过程中虽然有种种复杂的变化,但毕竟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的,只要掌握了文术,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到时机一成熟,就能够写出韵味无穷、文采斐然的作品。刘勰重视文术,强调“执术驭篇”,反对“弃术任心”,这是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体现。谢谢欣赏!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