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章-第四节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章-第四节电子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第一节 概述:玄学思潮与文论新变 第二节文以气为主 第三节 为文之用心 第四节 诗缘情而绮靡 第五节通变与时序 第四节第四节 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四节第四节 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 一、“文学”“文章”与“文笔”之分 二、“诗缘情” 三、从“诗赋欲丽”到骈偶说、声律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一、一、“文学文学”“”“文章文章”与与“文笔文笔”之分之分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观念的变迁,突出地表现于“文学”“文章”与“文笔”之分。 先秦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著述典籍统称为文学,而“文学”主要指以儒
2、学为主的人文学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文学:子游,子夏。”论语论语先进先进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代,“文学”依然指儒学(即经学),而讲究文采辞藻者则称之为文章,“文”和“文章”意义接近。 “汉之得人,于兹为胜。儒雅则汉之得人,于兹为胜。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文章则司马迁、相如。迁、相如。”班固班固汉汉书书公孙卜贰兒宽赞传公孙卜贰兒宽赞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迄至魏晋南北时期,“文学”“文章”之分逐渐合一,出现了“文笔
3、说”。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也。”刘勰刘勰文心雕文心雕龙龙总术总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宋文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宋文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之曰: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竣得臣笔,测得臣文。文。”南史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
4、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艰)难,适轻重,所禀之分,犹当未思乃无定方,特能济(艰)难,适轻重,所禀之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以此为恨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以此为恨至于循吏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赞自是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知所以称之。” ” 宋书宋书范晔传范晔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在文笔说上代表南朝最高理论成就的,当推梁元帝萧绎。 “古人之学者有二,今人之学者有四。夫子门徒,转相师
5、受,古人之学者有二,今人之学者有四。夫子门徒,转相师受,通圣人之经者,则谓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通圣人之经者,则谓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于辞赋,则谓之文。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总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柏松,其理者,总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柏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谓之文。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谓之文。笔退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至如文者,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须绮縠
6、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而古之文笔,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而古之文笔,今之文笔,其源又异。今之文笔,其源又异。”萧绎萧绎金楼子金楼子立言篇立言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萧绎所说的“文”,已经和今天我们所说的纯文学大致相当。可见,六朝“文笔说”的对于文学观念向着纯文学方向的演进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二、二、“诗缘情诗缘情” “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文赋中的著名观点,与主张“自然英旨”的文论观点相对应,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重视文学自身审美特性。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陆机非常强调文体的情感性和形式美。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
7、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诳。陆机陆机文赋文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三、从三、从“诗赋欲丽诗赋欲丽”到骈偶说、声律论到骈偶说、声律论 曹丕认为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赋,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形式美的因素。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丽。”曹丕曹丕典论典论论文论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对偶是中国文学中固有的一种修辞形式。它与汉语文
8、章的散句单行相对应,骈散对应是中国古代文章的基本格式。汉语的单音独体有利于对偶的运用,对偶如果运用得当,便于抒发情感,增添文采,丰富文章的表现力。 “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刘勰刘勰文心雕文心雕龙龙丽辞丽辞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心雕龙中对丽辞之体的划分: 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
9、文心雕龙心雕龙丽辞丽辞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魏晋以来,文人对文学形式美的要求逐渐加强,汉赋骈文中讲究音律之美的声律之说也得到迅速发展,“永明声律说”集中了魏晋至南朝时人们对声律美的研究成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古代诗歌历来追求声律之美。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声。尚书尚书尧典尧典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后来,诗歌的吟咏逐渐脱离了音乐而获得了独立的发展,诗歌的声律不再依附于音乐的节奏曲调。魏晋时期,人们对文学形式美的追求加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魏时李登著声类,开始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陆机文赋中对于诗歌的声音要素给予了关注:
10、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宣。”陆机陆机文赋文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由于受当时佛经转读经呗讲究声韵之美的启迪,四声理率逐渐臻于完善,并得到广泛推广。四声论的形成,推动了永明声律说的产生。 “永明声律说”的代表人物是沈约。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始可言文。宋书宋书谢灵运谢灵运传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永明声律说”除了在积极方面提出“异音相从”的理论外,还从消极病犯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八病说”。所谓“八病”,也就是指在创作中区别四声,具体运用时应当避免的八种弊病。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傍纽、正纽谢谢欣赏!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