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分数的初步相识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相识几分之一,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数字王国里,孩子们始终接触的是整数,对整数很熟识,但是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本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起先,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
2、苹果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人一半。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觉问题(半个苹果怎样表示),放手让学生大胆想想,并让学生写出自己表示一半的方法,让学生经验分数的形成过程。设计这个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告知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字王国里除了整数之外还有分数。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在教学新学问1/2时,我组织学生看课件、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从看、折、涂的过程中形成1/2的表象,培育良好的数感。然后,让学生表述过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形成是从生活当中用整数不能表述时才产生的。在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明白在“平均分”的状况下才能得到分数。用课件演示圆的1
3、/2的动态形成,让学生发觉它表示的含义,自己说一说。再让学生折出长方形纸的1/2,学生相识了1/2,紧接着是关于1/2的习题,刚好加强巩固。在相识1/2的基础上,我接着让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折出自己想相识的几分之一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让他们自己想、自己折、自主沟通、合作。并抽学生上台汇报。在练习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题型,让学生从多角度巩固新知,培育学生分数的数感。教学中有收获也有失落和意外。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我教学中的几点不足:1、替学生说的太多学生是主体,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视察,去思索,去说,去做。在习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肯定
4、是它的1/2吗?)中,没有让学生自己说明这句话为什么不对:而是我替学生说明。这点我觉得很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肯定专心去改正。2、课堂教学没有顾全全部学生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没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一点激情,多一些激励学生的话语,多一些关注学生的目光,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2分数的初步相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先,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相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相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不足: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
5、阅历动身。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起先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识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2、注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学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学问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
6、构有着主动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供应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相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纳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详细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4、存在的不足。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还不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激励学
7、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相识上的飞跃,熊老师首先借助学生熟识的生活引出分数学问,化抽象为详细,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老师为其创设的发觉和探讨之中,爱好盎然,主动主动地参加探讨、质疑、创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思索、沟通、倾听、争辩和发觉中学习数学学问,培育和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擅长表达的实力,整堂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主线绽开教学,并逐步完成对学问的理解和深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1、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阅历
8、中形成的。老师充分留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苹果,从分苹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产生“平均分”的须要,强调“平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其二,体验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改变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由整数两个到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们因为自身的须要而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情感。2、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本课老师比较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
9、念,为学生主动建构供应了丰富素材。老师将对“”理解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支配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悟“”的详细含义:第一层次,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形态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在求异的同时也不忘让学生适时地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张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谓的“求同”。其次层次,每个同学拿出的纸片形态大小都不同,尽管学生折出的也都是这张纸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观性,学生不难理解对不同的单位1,其“”不相等。学生不是简洁地接受指令,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进行数
10、学地思索。金无足赤,没有完备的课堂教学,拖堂五分多钟就是最大的败笔。就教学而言,在这节课中,老师过细、过多、过白的提问,使学生汇报呈一条直线出现,除了应付老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低估了学生的潜能,教学形式单一化与内容的丰富多采形成显明对比。如教学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层次性也不够,还有拓展的空间,老师仅满意于引导出这几个分数,老师就嘎然停止。假如老师再问:“请同学们视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发觉。”有肯定思维实力的同学肯定能发觉可以看成是,是整张纸,就是单位1,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再如:在分蛋糕这个环节中,没有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方面的收获,更多的只关
11、注了学问与技能。已经到下课时间,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只是讲解完用几分之几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实,在分完蛋糕时可以提问:“假如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给别人,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到与人交往中,应学会如何待人,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把简洁的学问传授上升到人文的关怀。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4分数的初步相识是在学生驾驭了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绽开的学习,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意义上,在读、写方法或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相识分数是本单元的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它的学习干脆影响分数计算的学习质量。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感受。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12、)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学问原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送纸同学的活动,在送纸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验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明显感到,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学生还未能在活动中未能形成“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尤其是在练习第3题时,部分学生第一次完成没有留意到第一、二幅是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老师提示后,才茅塞顿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验学习的过
13、程,加强了对学问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主动的学习看法,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实践实力。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折纸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折出1/2、1/4、1/8等分数,并在其中找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主动动脑探究,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调动学生参加的主动性,让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加度。在练习中,发觉学生用分数表示图形和涂色表示已知分数做得比较好。在教学中,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还不好,不能依据学生的状况,适时的调整教学。在设计中,采纳了更多的文字叙述,而不是采有形象的图例出示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形象的图例比抽象的
14、文字理解得更简单,而要将文字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的确有些难度,我却忽视了这个问题。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方面,也做得不够。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学生在举例上,也比较窄,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实学生每天写字的“田”字格就是平均分最好的例子。在问题设计时,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也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意对教材的理解,利用好教材里有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把握好编者的意图。并时刻留意敬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探讨,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慧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
15、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学问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学问。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奇迹,课堂就会呈现别样的精彩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5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册教材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相识分数。支配简洁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分数的含义。支配分数的简洁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沟通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胜利之处:1、
16、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分一个物体,如一块月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理解不管是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整个例1和例2的教学中,学生发觉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初步相识分数的含义。其次,对于平均分的教学要尤为重视,分数必需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分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线事实上就是表示平均分的含义。2、注意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饼的现实情境,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后用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过
17、这样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实现由平均分物体到图形表征,最终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体现了“行为”“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做到了顺向思维的引导;最终又通过折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1/4,这是依据给出的分数符号进行的回溯操作活动。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经验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建立起“行为”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对于平均分还是存在推断上的问题,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再教设计:留意强调“平均分”。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6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分数的学问,它也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
18、对我们所学的数的概念补充和扩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所以本单元的关键就是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驾驭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在相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老师首先通过创设一个猴子分桃的场景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相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充分直观的理解分数的概念,加强平均分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注意启发引导,希望学生能够开心的学习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图片,并找其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也使一些胆怯学数学的同学漫漫的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充分地信任
19、学生,信任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给学生供应了很多动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主动动脑,独立思索,给学生充分思索和探究的余地。但这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老师虽然是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但是没有刚好地留意对差生的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留意对教材的活学活用,更要注意对一些基础学问的加深巩固和练习,在课上解决一部分的差生。而另一课时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供应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熬炼、培育学生运用分数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意识。整堂课设计与教学
20、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1、从生活情景动身,以嬉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2、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赐予刚好的指导。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7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相识,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内容看起来简洁,但因为是新学问,所以同学们学起来有点困难。我在设计教学是先从一个小推断入手,意图是引起同学对平均分的留意。另一个意图是创设冲突引起同学们的思索,从而导入课题分数。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驾驭状况是不错的,课堂练习也不错,但是当质疑、释疑时,一个同学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时,而我
21、认为简洁,也是因为打算不充分,没有刚好抓住这一闪光点儿给与激励,并刚好发动同学们开动脑筋帮助她,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发扬教化,这是我的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全力打算,做好预设,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出全面的估计,从而上好每一节课。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8分数的初步相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相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将分数应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依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驾驭,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结合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去发觉数学学问。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从中也发觉了不少问题:1、由于分数
22、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当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爱好,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常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沟通,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缄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实力。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
23、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志向,导致新学问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从以上的问题中,我思索到:学习肯定要有肯定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所以后阶段也为学生打算一些相对应的复习资料,保证每天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9本节课从本班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与生活阅历动身,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活动编排。在教学中充分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先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迫切地感到已有学问不能解决新的问题,产生学新学问的必要性。但在这
24、节课中,我所设计的情境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学生已有分东西的阅历,感觉这个情境没有出现的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分数这一数学符号产生的必要性没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相识也能表示简洁分数。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仿照。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本节课的小组活动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有序的进行,并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能相互沟通,做到人人参加。在活动中给学生“活动小秘决”让学生都能明确自己活动目的与步骤,我认为这个方式是小组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小组长在本次
25、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说明我们班采纳不频繁换组长,让每个组长都以半个学期为一任,并进行小组长培训工作有了肯定的成效。但对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还存在肯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课题试验的下一个试点。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02.拓展相识几分之一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打算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师:细致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形态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
26、张纸的1/4.老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态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学生对于1/2相识深刻了,相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3.相识几分之几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生:(2/4 3/4 4/4)师:涂出你喜爱的分数.学生涂,老师巡察.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充分的说)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
27、什么,3叫做什么?2/4?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2、课本P100 、 T1(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3、课本P100 、 T2(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4、出示课件推断师:考考你的视力和推断力(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晰为什么错)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长师:通过今日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学生发言。老师简要总结。【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化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
28、数的探究热忱,将学习引向深化。】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1平均分二分之一 1/21/2 1/4、2/4、3/4、1/8、3/8叫做分数【李聪老师反思说课】通过执教这节课,我觉得主要体现以下两点: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阅历。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学问原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肯德基吃饭。在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验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
29、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须要,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情感,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阅历。2.在做中学,积累学生数学活动阅历。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验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学问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主动的学习看法,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实践实力。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假如没有调动学生的参加热忱,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相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加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相识几分之几时,
30、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建出一个分数,并相互说说创建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主动动脑探究,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大家的帮助下,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我认为个别教学环节设计还不够细致,驾于课堂实力仍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努力,力求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2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
31、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在分数的初步相识一课中,我通过设疑、激趣、猜想、验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设疑、激趣环节-重在有序呈现学习材料新课起先,老师有目的地呈现以下一些学习材料:6支笔、2本故事书、1个苹果。告知学生:老师想把6支笔奖给上周班级口算竞赛得奖的2个同学,那么,每个人应当分得几支?把2本故事书奖给班级演讲竞赛的两位同学,每个人应当分得几本?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的2个小挚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呢?这时老师实际操作一下,学生对这些材料不仅感爱好,而且立刻就会看到三种分法中,只有第三种1个
32、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2个小挚友时,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老师告知学生实际生活中,当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就是分数。二、猜想、沟通环节-重在理解平均分闻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觉、自己去探究,因为这种发觉,理解最深刻,也最简单驾驭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当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平均分时,老师就支配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老师给每个小组发4张长方形纸、一个圆片、一根绳子。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把每一张长方形纸根据自己的宠爱随意分成几份,看看怎样分以后,每一份才相等,分别是总数的几份之几。用分数怎样来表示。
33、这样的合作沟通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平均分以后,才能得到分数。老师趁机让学生完成书上的部分习题,学生很简单看出那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三、验证、实践环节-重在领悟和运用验证、实践环节的创设主要是检验学生驾驭学问、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状况。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为此,在学生基本上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后,老师可以设计了几个层次的练习:1、让学生推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得到分数?2、请你用分数来正确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这要求学生能理解某个图形,是怎么分的?分成了几份?用什么分数表示。3、老师在一个长方形的黑板上贴了许多的大拇指,作为奖品来嘉奖学生
34、,老师要求学生拿走总数中的二分之一、再拿走总数中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这些练习主要是使学生深刻领悟分数是怎么来的、怎么来正确地读写分数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首先,数学活动姓“数”,它肯定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密不行分的。本课的导入,就比较留意这一点,适当的激取、设疑,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情景,对新课的学习是比较有利的。2、其次,数学活动姓“动”,它能唤起学生对学问的渴求,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悟书本上的概念和公式、意义和法则。在本课中,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沟通、同桌沟通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
35、们的创建性极大可能地发挥出来。3、最终,数学活动要“活”,分数的初步相识是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等重要学问的基础学问,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知道平均分,并且要会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或者几份)能用适当的分数表示。所以,老师敏捷地设计一些练习,尤其是最终一个练习,就要求学生比较敏捷地应用今日学习的学问来解决。这样的数学课很有应用味,也留意拓宽了学生的学问面。总之,要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老师以课本为依据,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兴奋地摘果子。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3“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同学已经驾驭一些整数学问的基
36、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同学相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和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分数概念笼统,同学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相识几分之一”。相识几分之一是相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学问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学问与新学问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相识”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起先,我先让同学拍掌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
37、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同学就无法用拍掌回答,就问老师半个怎么拍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拍手使得同学都参加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的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同学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同学的相识推向深化,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又请同学视察老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局部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
38、时机的引导同学分组进行探讨。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态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学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教学之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缺憾的事,在教学四分之三时我把图画成了八分之五,当有同学说老师可以把每个小正方形再平均分成两份,应当是八分之五。我才发觉少图了一半,没有对这个聪慧的同学加以褒扬,而是干脆把少图的地方补了上去,错失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还缺乏肯定的教学机灵。分数
39、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4这次年组教研课由我开课,我上了“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一节课。“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相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相识几分之一”相识几分之一是相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创设情境,嬉戏导入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学问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学问与新学问
40、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相识”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起先,我先让学生用数字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个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数字回答,这时,我请学生到黑板写出你心中的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胜利的,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使得学生都参加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注意老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加相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
41、是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动身,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所以,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加才能学好数学。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老师既敬重学生的人格,也敬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驾驭数学学问。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相识的分数。在中,主动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留有思索和探究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中解决
42、学习中的问题。三、教学既面对全体又敬重学生的特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老师留意面全体学生,使全部学生在数学学问驾驭、数学实力发展、思想品德及特性心理品质养成方面都能有扬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特性素养存在差异,教学中,我也敬重了学生的这种特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又帮助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 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念,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四、加强直
43、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驾驭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相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的的难度。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缺憾的事,如在学生折纸后汇报时,一名学生欲用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表示 1/2,但他在折的时候由于失误没有把纸平均分,我只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了他的错误,并没有刚好指导正确折法错失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44、,说明在教学中还缺乏肯定的教学机灵。另外,由于在时间的把握上过于偏重学生折纸的过程,导致后半部分教学有些急促,在强调“平均分”方面做的还不够。这都 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应留意的方面。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5“分数的初步相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相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相识几分之一”。而相识几分之一是相识
45、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新课起先,我是从旧学问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学问与新学问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相识”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起先,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
46、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揣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知他们用一个新挚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相互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察一周,发觉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相识推向深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
47、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依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讨。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态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接着我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拆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让学生看着四张长方形纸上的阴影部分来说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学生很简单说出12131418,同时再帮助学生理解,我就说同样大小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小红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小明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小刚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小英吃其中的一份,小红吃得最多,因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吃到的一份就多,反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吃到的一份就少。【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3页 共33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