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总复习历史教案-:图形图表题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三总复习历史教案-:图形图表题专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图形图表题专题【考情分析】一、图形图表题能力要求的考查常见的政治学科图表题是以图、表、文字等材料呈现给考生,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或对材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原理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图表型试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表格题,可以通过比较思考的方法,即通过横向比变化,纵向找差距,动态把握表格中数字的变化。一种是图题,主要分为坐标(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三类。图表型试题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可比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能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是近年来高考的常考题型。图形图表题的材料,往往是以本年度国内重大社会热点为背
2、景来创设,突出体现重大社会热点与经济知识重点的有机契合,在二者的兴奋点、交叉点和最佳结合点上精选材料,巧妙设问,通常是通过图表材料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定的政治学科道理。一般来说,题目图表材料既要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实际,又要反映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矛盾和问题。而设问则要求调用有关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一定要熟悉当年的重要经济热点,并联系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争取做到烂熟于心,胸有成竹。二、图形图表题题目结构 图形图表主观题和其他类型主观题一样,也是由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构成的。而图表材料一般包括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设问通
3、常由二至三个小问题组成。三、图形图表题的设问方式图形图表题常见的设问方式是:第一问,表1、表2分别(或共同)反映了(或显示)什么经济现象(信息)?第二问,表1、表2有何经济联系?第三问,请你谈谈对图表所反映的问题的认识,或者根据图表材料设置诸如意义、措施或研究探讨类型的设问。【方法点拨】一、图形图表题一般审题与答题方法【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图形图表题专题 411579 图形图表题高考能力要求】1. 图形图表题的解答建立在正确把握设问信息的基础上。图表题往往是一题多问,设问之间或是一种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 或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
4、对第一问,一般是问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这实际上是属于“是什么”的问题。这里尤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分别反映”,还是“共同反映”什么经济现象。对图表“是什么”的问题,学生不仅要写出图表所反映的表面现象,更要指出这一经济现象所昭示的深层信息或本质问题。关于第二问,两个图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高考试题比较常见的是因果联系和一分为二的关系两种情况,而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前后相继的联系较为少见,到底是何种联系,学生一定要结合图表材料具体判断清楚。至于第三问,一般要求要结合材料谈对所反映问题的认识,通常用“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等关键词,学生应注意识别。答题时必须把图表材料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注
5、意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归纳整理答案。2.细读图形图表,提取信息(读标题、读数据、读表注);(1)程序很重要。信息解读的程序:看标题看图表(横比、纵比、看变化、看趋势、看突变)看注解看关键年份。具体而言:先审图表标题,明确答题方向。表格名称,即标题。它反映着图表的中心和主题。抓住图表的标题,就从总体上明确了图表材料的主要内容,对答题有着重要而正确的导向作用。抓住图表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图表的项目和数据是图表材料的主体部分,是答案的主要来源之所在。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审读图表内容,要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
6、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弄清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弄清事物增长或减少,提高或降低的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明确揭示蕴涵其中的某些经济学观点和道理。重视图表注释,完善答案链条。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 忽略附注,则不能全面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容易丢失要点。 关注特定年份的标志性意义。有些图表材料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性年份,如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年,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底或者2002年初(我
7、国入世)等,它对于图表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是试题答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忽视,那么我们的答案就会因为不完整、不准确而导致丢分。(2)不同类型图形图表解读方法略有不同。不同类型图表解读方法略有不同。表格一般由时间、项目和各数据构成,可按时间顺序纵向比较变化的趋势,按项目类别横向比较不同项目的地位和比重等。饼状图主要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表示什么,部分分别表示什么,结构有无变化,分析现象,揭示原因。曲线型应把握曲线变化的情况,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如果是柱状型,应分析纵横两轴所代表的变量变化情况,比较异同,而且建议注意较长或较短柱状体所代表的信息。3.迁移知识,形成答案(依据教材、结合背
8、景、运用术语)。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二、柱状图类【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图形图表题专题 411579 柱状题】【方法提升】柱状图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直观的反映出对象的变化状况,其最大的优点是能把试题信息非常简洁明了地传递给考生。柱状图应分析纵横两轴所代表的变量变化情况,比较异同,而且建议注意较长或较短柱状体所代表的信息。【典型例题】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
9、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11分)解析:本题是一道简单的柱状图分析题。从设问来看,该题从是什么和意义层面考查。关于第一小问,问“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一步,看标题,“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的变化”,注意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变化”;第二步,看内容,纵横比较,纵比比变化、横比比差距。从2000-2006年,财政支出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都有所增加。横向看差距,两相比较,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
10、。最后,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更加重视社会公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巨大作用。注意组织答案必须做到现象和本质,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分别阐述材料中支出的对象对经济建设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教育、就业、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答案具有开放性。参考答案: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11、,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饼状图【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图形图表题专题 411579 饼状图】【方法提升】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不同面积的扇形图,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出事物的结构状况。饼状图主要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表示什么,部分分别表示什么,结构有无变化,分析现象,揭示原因。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常用饼状图表示【典型例题】某年我国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情况注:该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80%,世界平均水平为60%。上述材料主要反
12、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解析:通过读图,该图反映的是我国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情况,总的来说,投资、消费、出口都有所贡献。但占比例最多的是投资,这需要我们同学读出该图背后所隐含的经济信息,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投资,再注意标注:“2007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80%,世界平均水平为60%。”我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有3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意味着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答案:材料反映了投资、消费、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
13、中主要靠投资拉动。(材料直接呈现的信息)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贡献率所占比重严重偏低。(由此及彼的信息)四、折线图【方法提升】用有起伏的折线变化,能反映出对象的变化趋势。注意关注变化趋势,尤其是突变部分,在题目中要重点描述和阐述信息。【典型例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图12 为1985-201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读图12,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个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加快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2分)解析:首先,审设问:关键词1:“描述各阶段变化特点”:描述、分阶段、分角度(
14、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说变化看趋势;关键词2:“加快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加快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对经济的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一般从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的意义三个角度回答,此题要求战略意义,应侧重在宏观的国家发展层面,企业与个人角度可以忽略。其次,回图表。理解试题意图后,回归图12,看表头,分三阶段观察两条线(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纵向的时间段的变化,同时观察两条线在的同一时期的对比;三阶段的变化节点分别为1992年、2002年。联系所学,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有了较大发展,2001年底中国入世,我国更深入的参与经济全球化
15、,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互利共赢,不断发展。至此,试题答案基本成型。答案:(1)第一阶段,我国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很少。第二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略有增加。第三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快速增长。(3分)(2)对外直接投资是“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可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9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五、表格类【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图形图表题专题 411579 表格题】【
16、方法提升】即用方框表的形式反映对象,表格可以容纳许多不同对象的纵向横向等多项比较,比较的容量大,比较形式复杂,提供的信息量也大。表格一般由时间、项目和各数据构成,可按时间顺序纵向比较变化的趋势,按项目类别横向比较不同项目的地位和比重等。(发现内在联系)【典型例题】【例题1】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A. B. C. D.解析:本题以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的变化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经济建设
17、的关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图表三大产业,要充分把握第三产业的相关知识点。本题材料反映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两项从图表中是推论不出来的;两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服务业和劳务消费都属于第三产业。答案:D【例题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年份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200712.49.615.85.820088.68.213.25.2200910.18.713.75.4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
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问题: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解析:试题取材社会热点,材料以表格的方式反映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答表格题时,要求对表格元素(标题、表体、注等)充分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设问的要求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本题切入点小,设问指向明确,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否从表格中分析出城镇居民的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 答案: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
19、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六、曲线题类【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图形图表题专题 411579 曲线题】【方法提升】应把握曲线变化的情况,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典型例题】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 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0、和分配政策。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故A表述错误。居民收入水平应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故B表述错误。大力发展经济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故C表述错误。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故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例题2】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
21、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图“十一五”时期我国GDP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动情况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解读材料和该图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并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基本思路(6分)解析: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变动趋势与GDP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再回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材料中心主旨是要促进就业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就业人数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这意味着就业结构矛盾突出。第二问,政府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转换成我们熟悉
22、的教材内容,即为如何促进就业问题,答案就清楚了,根本途径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投入,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等。答案:“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变动趋势与GDP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城镇登记失业率因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而较为稳定;“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4分)政府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带动就业增长;发挥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6分)七、经
23、济模型题【方法提升】经济模型题最关键需要读懂模型图表,搞清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背后的经济学道理。【典型例题】【例题1】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图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为什么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13分)解析:我们可以从该题“钻石模型”(图)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下,分别直接读取“自然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消费需求等”这些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思考:生产要
24、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自然资源的作用?劳动者对生产的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作用?分别阐述。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有哪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调动和运用的知识。答案: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活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消费需求是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
25、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例题2】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预测和应对经济问题。在经济生活中,企业与家庭之间的经济关系如图所示: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图中所示的经济关系对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启示?(6分)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图中所示,企业与家庭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启示我们应该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产品与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启示我们应该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答案:(1)要充分培育和发挥企业、家庭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2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分)完善产品和服务市场,发展生产要素市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