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总复习历史教案-: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三总复习历史教案-: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责编:陈敏 审稿:翟秀红考情分析专题概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对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具有重大意义。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首先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界转向了人类,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由此兴起。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神学一统天下,人文精神受到压制。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复兴并发展。17-18世纪,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在人类思想解放的大潮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近代的明确成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实现政治理想的强大思想武器。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人文主义
2、的内涵、兴起的条件、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等主干知识是每一年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应熟练掌握。2、基本概念:“人文主义”、“理性”、“因信称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等重要概念是统领本专题考点的核心,应准确理解。3、史观:人文主义是人类精神文明演进史上的共同财富,其精神、主张、观点经常被命题人引用,学习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备考复习的关键。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我国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西方的一些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是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核心知识聚焦核心知识 人文主义的内涵、在不同
3、时期的发展及影响知识结构时间地域人物主要内容核心实质意义人的学问兴起前5-前4世纪古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精神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从研究自然和“神”到研究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理念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文艺复兴14-17世纪意大利西欧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莎士比亚提倡“人文主义”追求自由幸福人文主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思想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宗教改革16世纪德意志瑞士英国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基督教人文主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动摇罗马教会统治。加尔文先定论亨利八世至尊法案启蒙运动17
4、-18世纪英国法国德意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提倡理性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理性主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思想发展完善;批判封建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为革命做舆论动员;为新社会制度提供理论和制度基础。重点强调一、人文主义的内涵人文主义(humanism):与“物本”(自然哲学)和“神本”(宗教)相对,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二、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 第十讲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ID:356439 接入点:古代希腊的人
5、文主义思想】1.智者学派背景前5世纪,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每个公民都有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的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否定绝对的真理和永恒不变的正确标准。评价具有明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但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2.苏格拉底观点: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认为,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意义: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苏格拉底与中
6、国孔子生活的时代很接近,他们都重视道德的作用;苏格拉底与孟子都认为人性本善。3.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前者真实、完美而永恒,是世界的本质,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著有理想国,其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哲学王”担任。4.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术活动涉及许多学科领域。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
7、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创建被称为工具科学的逻辑学,研究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开设伦理学课程,讲述“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典型例题】1、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及材料解读能力。“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强调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和哲学地位一致,因此答案选择B项。答案:B2、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
8、,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唤醒、说服、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答案:B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比较性质: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
9、动,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不同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相比,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仅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所反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所代表的阶层远较文艺复兴广泛,因为具有反对天主教会要求的不仅是资产阶级,还包括农民和部分封建主,因此是一场社会运动。共同点:都反对天主教神学,都首先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先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从结果上看,二者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推动人文主义在欧洲传播。四、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推动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诞生了很多新的宗教思想和教派。这从根本上撼动了此前罗马教会及其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人们开始摆脱旧有的神学思想束缚,并最
10、终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如学者所言:它(指宗教改革)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人都须信仰同一上帝,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须在同一方式下信仰上帝。相反的,它意味着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如果良知不让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还根本有不信神的自由。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人文主义复兴的开端,但文艺复兴的影响基本是在知识分子中。而西欧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是基督徒,宗教改革是一件人人都必须参与的事情。因此,宗教改革的影响及其对人文主义的推动是全社会性的。【典型例题】1、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
11、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5世纪”“佛罗伦萨”“复活”可以判断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文艺作品是对古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故选B项。A、C、D项分别对应的是古代希腊罗马、16世纪的德意志宗教改革、17-18世纪。答案:B2、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
12、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答案:D3、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可知教皇代表认为在信仰圣经的同时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只有这样信仰才能稳固,故C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根据所学可知两者都没有否认信仰的必要,故B项说错误;D项只是材
13、料反映信息的一面。答案:C五、启蒙运动的兴起与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 16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开普勒天文学和伽利略物理学的成就,将科学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终于,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伟大科学家牛顿对以往数学和力学的成就进行了第一次大综合。他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中,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该体系从两个方面给人类以伟大的启示:其一,“宇宙万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种自然规律是完全可以认识的;人类社会也有支配其发展进步的永恒法则;”其二,“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进程中不需要上帝,只需要理性。人们只要
14、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理性主义的方法,同样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而启蒙运动则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思想家们受到牛顿成就的巨大鼓舞,用牛顿提供的武器理性去破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科学促使法国启蒙运动洋溢着崇尚理性、确信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精神。杰出的科学成果及其广泛应用,推动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这使启蒙思想家们深信:人只要从屈服于神转而面向自然、征服自然,就能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获得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科学的本质就是启蒙,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实际上,牛顿可以说是的启蒙运动之父。正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催
15、生了启蒙运动,而非启蒙运动孕育了牛顿。六、启蒙思想的理论逻辑【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 第十讲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ID:356439 接入点:启蒙运动】 启蒙理论的第一层次为人性论,由此可引申出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然法则。关于人性,西方思想家们他们大都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共性,而人必然追求自我保存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斯宾诺莎所说,“每个人都爱他自己,都寻求自己的利益寻求对自己真正有利益的东西,并且人人都力求一切足以引导人达到较大圆满性的东西。并且一般讲来,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保持他自己的存在。这些全是有必然性的真理,正如全体大于部分这一命题是必然性的真理一样。”这便是人之所以为人,从大自
16、然那里获得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法则,即自然法则。而人类社会后天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均不能和自然法相抵触,即不能侵犯人的自然权利,否则,即为“非法之法”。有关人性、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学说,在启蒙运动中,甚至于在近代西方社会科学体系中,均处于类似于自然科学体系中“公理”的地位,即已由实践反复证实,其真实性已经得到公认,无须再加以证明的命题。 然而,人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一定会发生争斗,其结果必然是出现一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社会,从而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危害。于是,人们必须建立一种足以慑服所有人、使每个人都服从其命令的共同权力。但是,这样的权力不是神授的,它只能由人们在一起相互订立“契约
17、”,自愿而无条件地放弃并让渡一部分“自然权利”,交付给作为“第三者”的某个人或一些人,使他们具有权威以进行统一的治理。这样,国家就诞生了,人类也就从无政府状态进入了有政府的和平与安全状态。这便是“社会契约”理论。在此基础上,卢梭等人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即认为契约的主体是人民而非政府。在启蒙思想的理论逻辑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构成了极为关键的环节,进而成为近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因为该理论揭示了政府权力的来源,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谁负责的问题。“契约论就是宪政的思想渊源,民主政治的前奏。契约论的出现让君权神授论开始站不住脚。契约的订立是双向的、自愿的,在契约之下,统治者的权力以被统治者
18、的同意为前提,来自于被统治者而非全能的神。在没有契约论的年代,有民主,却无宪政。但在契约论的基础上,人民成为权力的最终所有者便成为可能,当国家权力成为全民共有之物时,人民就成了签订契约的主体,从而不再单向被动地为契约约束,这样一个真正意义的宪政也就产生了。” 如何在政府与人民之间保持权力的平衡?如果政府恣意侵夺侵犯了人民的自然权利,岂不与订立契约的初衷相违背?如何防止政府变成一个暴政的机构?启蒙思想家们根据英国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提出了分权的思想。孟德斯鸠将其进一步阐发为著名的“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而法制则是保证这一原则得以实现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法律既可以作为政府的工具以协调各种社会
19、关系从而使公众利益得以保全,更可以作为人民防止政府暴政的有力武器。而人民与政府订立的那份契约,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综上所述,启蒙思想的理论逻辑如下:人性论人的自然权利、自然法则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学说法制原则。当然,在这一理论逻辑的纽带上,每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有差异的。【典型例题】1、“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20、 D伏尔泰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强调理性、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因此选择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答案:D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
21、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材料解读、综合比较分析和论证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条件。第2问,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抓住关键信息“财富的日益增长”“经济生活的需要”“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概括即可。三次运动的共同精神实际上是比较归纳其共同点。答案:(1)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共同精神: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