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pdf

上传人:mengk****6310 文档编号:98027506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70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ZT 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清版)DZT 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清版)DZT 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pdf(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07.060A4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572014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Technical standard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cale:1:250000)(Scale:1:250000)2014-09-28发布2014-09-28发布2014-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 布IDZ/T 02572014目次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4.1目的任务.24.2

2、总体部署.24.3主要方法.24.4工作底图和地理底图.24.5成果提交.34.6工作程序.34.7组队要求.35资料收集.35.1资料收集的目的.35.2资料收集的内容及要求.36野外踏勘.36.1踏勘目的.36.2踏勘内容及要求.47设计书编审.48地质调查.58.1调查内容.58.2剖面测制.108.3地质路线.138.4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158.5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179资料整理.189.1野外调查阶段资料整理.189.2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189.3野外资料验收前的综合整理.1910野外验收.1910.1总体要求.1910.2提交野外验收的资料要求.2010.3野

3、外实地检查要求.2010.4野外验收决议书.2010.5野外补充调查工作.2011最终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20DZ/T 0257201412地质图编制.2113报告编写.2114成果验收.2215成果登记与出版.2216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22附录 A(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23附 录B(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编写提纲.25附 录C(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28附录 D(资料性附录)特殊区域和特殊类型的调查内容和要求.30附 录E(资料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中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应用.50附录 F(资料性附录)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53DZ

4、/T02572014DZ/T02572014前言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国土资源部标准化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庆文、张克信、何晓华、曲 关 生、李长安、王义昭、张雪亭、古凤宝、庄文明,1DZ/T02572014DZ/T02572014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1范围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目的任务、资料收集、

5、野外踏勘、设计书编写、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质量监控、成果验收与出版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9581989区域地质图图例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91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D2006-6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3术语和定义

6、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实测区3.1实测区the region to be survey entirety未进行过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或仅进行过中比例尺地质填图,但原填图资料已十分陈旧的地区。3.2青藏高原艰险区the hardships reg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我国西藏大部、青海西部和新疆西昆仑-阿尔金高寒缺氧,穿越条件困难地区。3.3修测区3.3修测区the region to be survey by mending已有少部分1:50000填图成果(一 幅1:250000图幅中已完成约1/2以下1:50000填图面积)的地区

7、。3.4片区总结-修测区the region to be survey by mending and sum-up3.4片区总结-修测区the region to be survey by mending and sum-up一 幅1:250000图幅中已完成约1/2以上1:50000填图面积,并作过1:50000片区总结工作的地区。2DZ/T025720144总则4.1目的任务DZ/T025720144总则4.1目的任务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 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

8、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4.2总体部署4.2总体部署4.2.1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发展和攻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难关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和似性和经济-自然地理区划的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1:250000国际分幅测制。4.2.2地质填图应写专题研究相结合。

9、按照大地构造单元、重要成矿区带和重要的经济区,面向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类注的区域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等间题,合理部署地质填图工作;在填图过程中围绕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相结合,提高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水平。4.2.34.2.3不同地质条件、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的地区,工作内容和要求充许有所侧重和区别,但应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结合调查区地质构造特征、自然地理情况、季 节 的 特点和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科学地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部署填图工作 量,突出重点,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合理地安排室内及野外工作任务。4.3主要方法4.3主要方法4.3.1

10、地质填图以野外观察为 主要方法,以野外观察取得的资料为基础资料,应实事求是地准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地质填图人员应亲自进行室内常规的镜下岩矿鉴定工作。取全、取准野外和室内分析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同时应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和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不断提高地质填图质量和研究程度。4.3.2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尤其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艰险区填图工作中的先导与重要作用。4.3.3充分收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地学数据,配合地质填图提取与区域地质构造、深部地质构造、矿产、环境等相关联的多源信息,注重隐伏地质信

11、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高图幅整体调查水平。4.3.4推广应用GIS、GPS等高新技术,提高区域地质调查的高科技含量和调查的效率。在计算机和全球定位系统辅助下,通过野外观测路线的调查,对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制图。4.4工作底图和地理底图4.4.14.4工作底图和地理底图4.4.1实测区(含青藏高原艰险区)和修测区的填图工作,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1:10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对片区总结-修测区的填图工作,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1:5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4.4.24.4.21:250000比例尺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用国

12、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50000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数据,以数值形式存储,为建立我国1:250000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奠定基础。3DZ/T025720144.5成果提交4.5成果提交实测区、青藏高原艰险区、修测区和片区总结-修测区均应按照本标准,按1:250000 国际分幅进行测制,编写和提交正规报告和图件。4.6工作程序4.6工作程序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一般包括组队、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图件编制、野外验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成果出版、资料归档与汇交等程序。4.7组队要求4.7组队要求4.7.1应根据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肉

13、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 一 个单幅的项目组由6名8名地质技术人员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4.7.2项目组一般由地层、岩矿、构造、遥感地质、第四纪与环境地质等不同学科专业的人员组成,视情况可包含有关矿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人员。4.7.3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一般应具备地质专业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除具备野外地质调查能力外,还应具备计算机操作、遥感解译和室内普通岩矿薄片鉴定能力。4.7.4项目食责人应由具地质专业高级职称并具奋熟练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全面工作。组内人员应明确分工,安排好资料保管、安全管理、生活管理、野外救护等铺助性工作。5

14、资料收集5.1资料收集的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水受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方币的调查和研究状况,总结前人的工信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 作的主攻方向,为设计编写和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5.2资料收集的内容及要求5.2.1搜集和综合分析调查区以往1:50000、1:200000 等区域地质惆查报居、地质图及说明书,以及野外记录本、手图、实际材料图、剖面图、剖面测量记录等,详细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情况和特征。5.2.25.2.2详细查阅调查区已有的遥感图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区大比

15、例尺填图等能提供全局总貌和揭示隐伏信息的各种资料。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研究,丛总体上了解调查区的重要地质问题。5.2.3详细查阅调查区综合调查、专项调查报告和科研报告、专著(如“地质志”“地层典”等)、研究论文、片区总结资料等。5.2.4尽可能地收集、观察和熟悉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和测试鉴定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薄片鉴定、岩矿测试、地质测年、古生物鉴定等。5.2.5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时,需对前人工作成果的质量及其资料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提取有用信息,并在数字填图系统(RGMAP)中填写卡片,作相应的批注;应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出新的突破点。6野外踏勘6.1

16、踏勘目的6野外踏勘6.1踏勘目的编写设计书之前应进行野外踏勘。目的是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情况(如区内各岩类发育以及分4DZ/T02572014布概况、地质构造发育类型、样式及复杂程度等)进行概略了解,并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验证。同时还应了解调查区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工作条件概况,为编制设计以及经费预算提供充分依据。6.2踏勘内容及要求6.2.1踏勘的室内准备6.2.1.16.2踏勘内容及要求6.2.1踏勘的室内准备6.2.1.1分析调查区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和重点调查内容。根据收集调查区以往工作有关资料,提出图幅以往工作评述分析意见,明确图幅存在的主要

17、地质问题以及本次调查工作解决的主要问题。6.2.1.26.2.1.2编制遥感地质解译草图。参考已有地质资料,初步拟定工作区岩性和构造地质解译标志。6.2.1.36.2.1.3全面收集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6.2.2踏勘技术路线类型6.2.2.16.2.2踏勘技术路线类型6.2.2.1修测区和片区总结-修测区野外踏勘,以重点片区的踏勘为主,观察典型剖面、关键性地段,特别是对前人工作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研究。6.2.2.2实测区(含青藏高原艰险区)可参照遥感地质解译草图进行全面的路线地质踏勘。应重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质体和自然景观区以穿越路线进行踏勘

18、。选择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最复杂的路线为重点路线。每一个调查区有一至两条贯穿全区的踏勘路线;同时应在一些关键部位适当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矿等标本,进行一些必要的切片观察和快速测试分析。实测区在全面踏勘的基础上对各岩类区应进行大、中比例尺的实测剖面,建立各岩类的填图单位。6.2.3踏勘遥感技术应用6.2.3踏勘遥感技术应用通过野外踏勘,初步建立测区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和地层序列。初步建立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并编制测区的遥感地质解译图和地质草图以及工作程度图。6.2.4踏勘对成矿背景的要求6.2.4踏勘对成矿背景的要求若调查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矿点较多时,对实测区应组织人员对矿(化)点进行全面踏勘

19、,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对修测区应在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矿(化)点类型选择踏勘。踏勘数量应不少于总数的1/3;片区总结-修测区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踏勘;凡经过踏勘的矿点都要拣块取样,采集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6.2.5踏勘对调查区工作条件的了解要求6.2.5踏勘对调查区工作条件的了解要求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资供应、民俗、营地设置、安全保障等背景资料。7设计书编审7设计书编审7.1通过野外踏勘、遥感解译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调查区实际情况,根据项目主管单位下达的任务书要求和地质、自然地理条件编写设计书。7.2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目的任务、研

20、究现状、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地理概貌、填图单位初步划分、调查内容、精度要求、填图方法、技术路线、队伍组织、实施步骤、质量管理、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设计书内容应简明扼要。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A。7.3设计书的理论技术方法应做到先进可行。对工作的安排应做到从实际出发、任务明确,部署得当,5DZ/T02572014措施有力。7.4设计书一般要求在任务书下达后的46个月内完成,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监控及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7.5工作过程中,因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8地质调查8地质调查8.1调查

21、内容8.1.1地层单位1调查内容8.1.1地层单位8.1.1.1以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划分为基础。地层分区应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基础,其岩石地层序列以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在填图工作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8.1.1.2在岩石、生物、年代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视情况进行层序、事件、化学、磁性、构造地层单位等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对比,并且结合接触界面性质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系统建立调查区岩石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格架。探讨海(湖)平面变化规律。总结沉积岩岩性岩相变化和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化规律。8.1.1.38.1.1.3对调查区所有正式命名的沉积岩石地层单位(

22、群、组、段)进行地质时代归属确定,凡显生宙以来未变质或低级变质的沉积地层或火山-沉积地层,均应收集有关古生物化石(包括各类微体化石),利用化石带或化石组合进行定年;对前显生宙或经中高级变质改造的“哑地层”,应尽可能利用同位素测年等方法确定其地质时代。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的确定须有充足的依据(古生物、同位素测年或古地磁证据)。8.1.1.48.1.1.4各图幅的年代地层格架参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最新发布的国际年代地层表执行。8.1.1.58.1.1.5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单位划分与命名的有关规范和术语等参照最新发

23、布的中国地层指南和国际地层指南。8.1.2沉积岩8.1.2.18.1.2沉积岩8.1.2.1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构成(内部结构、层厚、类型、数量等)、厚度、实体化石与遗迹化石、接触关系性质、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特点,并注意收集沉积相(原生及成岩构造特点,古生态、古环境、古流向等)资料,划分沉积体系和盆地类型。8.1.2.28.1.2.2对盆地形成发展中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构造环境、盆山转变演化等综合关系进行调查,探讨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历程。8.1.2.3对巨厚且广泛分布的复理石沉积,除按8.1.2.18.1.2.2有关要求执行外,还应调查以下内

24、容:a)识别复理石沉积中的鲍玛序列;b)识别复理石沉积中的标志层,如较厚的砾岩层、远洋极细粒的凝缩沉积、火山岩夹层等,借助标志层进行复理石岩石地层单位的细划与对比。c)复理石沉积中所含的各种类型的岩块,如碳酸盐岩岩块、基性超基性岩岩块、变质岩岩块等,应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单独勾绘。d)视情况对复理石沉积进行有关扇体组构调查,包括单个扇体的解剖和扇体群恢复。8.1.2.4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产状规模以外,还应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岩相古地理和构造等资料,研究有关沉积矿产形成分布的地质背景。8.1.2.5对具特殊意义或对地质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代、现代沉积,应视需要

25、重点开展以专项内6DZ/T02572014容为主的调查。8.1.3火山岩8.1.3.1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采用岩石地层-火山岩相双重填图法。8.1.3.2参照8.1.2中的有关要求,根据沉积或喷发叠复或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等特点综合集成,正确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注意寻找沉积岩夹层中的化石,为地层时代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8.1.3.3查明火山岩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和次生构造)、矿化蚀变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应注意观察火山岩中的各种接

26、触关系和火山作用现象。重要现象要在图上夸大表示8.1.3.4依据岩石矿物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岩地质体产出分布状态,详细划分火山岩相,查明原生和次生构造特点,火山构造特征,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古火山机构特点等,研究古火山机构的活动历史。8.1.3.5根据火山岩岩石将征及产出分布特点,划分与研究火山岩相组合类型和火山盆地类型,研究各种火山岩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探讨火山作用的规律。8.1.3.6调查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查明区内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火山卷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值素地绿化学特征以及与岩浆活动相关的其他资料。揭示岩浆起源、演化和成岩的物理化学和构造条件。操讨火由

27、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用。8.1.3.78.1.3.7收集新生代岩浆活动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反映新生代岩石圈深部的岩浆活动的相关证据(如深源岩石包体、表山蓿的同位素组成测试等),探讨新生代以 来的君浆活动与岩石圈深部过程。8.1.3.88.1.3.8 火山岩区应编制火山岩 相 构造图,图面 应表示;岩性、岩相、署层产状,流向、人山机构、火山断裂、潜火山岩、蚀变矿化、火山沉积夹层中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值等8.1.4侵入岩8.1.4.18.1.4侵入岩8.1.4.1对花置岩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翔实的野处、室内工作,区分同源、君聚混 合(magmamixing)(可简称浆混或混浆)花岗岩类等

28、类型,按时代于君性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花岗岩进行填图单元的划分和填绘。视情况司开展墙系演化研究。8.1.4.28.1.4.2查明不同类型侵入岩体的产状、规模、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岩体原生和变形构造;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与产状;复或若基使人体间以及不同单元间接触关系性质和产状。脉岩和岩体中捕虏体、残留体及深源岩石包体(成分、形态、分布、含量等)特征。8.1.4.38.1.4.3查明不同类型侵入岩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和侵入时代。对侵入君时代可按有关地层和岩体的相互关系加以确定,没有直接地质时代证据的岩体,应采集同位素测年样,测定其时代。侵入岩体的各个填图单元

29、有较确切的定年依据。8.1.4.48.1.4.4调查不同类型侵入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剥蚀情况。调查岩体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在综合研究不同类型侵入岩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其就位机制。8.1.4.58.1.4.5调查侵入岩体的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内外接触带的变质、蚀变及变形作用,以及岩体相带划分及其成矿作用特点等。8.1.4.68.1.4.6在综合研究不同类型侵入体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其就位机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各类侵入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岩浆演化旋回或序列,探讨岩浆活动演化历史。8.1.4.78.1.4.7对于基性和超基性岩(镁铁-超镁铁岩)的调查研究,除按上述侵入岩调查的有关内容外,还应

30、对岩体周围沉积岩的沉积岩相特征和岩体与其关系进行调查,以便获取岩体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的某些证据。7DZ/T025720148.1.5变质岩8.1.5.18.1.5变质岩8.1.5.1变质岩区应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或构造-岩石-事件法,建立变质岩构造-地(岩)层或构造一岩石填图单元,查明不同变质岩系的空间分布以及接触关系,建立序次关系8.1.5.28.1.5.2查明不同变质岩系的变质岩的原岩成分、建造类型及其后期变质、变形叠加改造的特点,单元间界面性质及叠置关系,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8.1.5.38.1.5.3建

31、立地(岩)层序列以及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以及与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等,为建立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依据。8.1.5.48.1.5.4低级、极低级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区原则上按8.1.1、8.1.2和8.1.3的要求进行。调查变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观察和总结变质带与地层、岩层界线、构造走向线的关系。8.1.5.58.1.5.5对中高级变质岩系,应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的岩有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研究变质卷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8.1

32、.5.6构造变形调查应遵循先低级变质区后中高级变质区,先简后繁,先弱后强。选择变质岩区的标志层或具标志的岩石组合,确定变质岩层展布标志,结合遥感资料的解释和应甩追索法与穿越法,确立岩层空间展布特点和构造形态。查明不同变质、变形阶段中产生的脉体矿物组合组构、地球化学特点,作为野外划骨变质变形期次,阶段的佐证。8.1.5.78.1.5.7以庄期构造变形产生的片理以及变质硫物组合为计时标,结合变质构造叠加关系的调查和显微组构的研究,确定变质、变形序列及其相应的 零质带形 成的时空变 化 关 系。野外应采集不同幕次、同幕次不同阶段变质岩石样品,以备变质作用应 物对温压计研究。8.1.5.8中高级变质岩

33、区的调查中,需对混合会化作用进行调查。应查明混合岩化范围,基体与脉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合岩化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化岩石,查明产生混备岩化的构造环境,收集有关变质地质体的变质委形特点以及脉体流变特征,确定混合暑化范围所处的构造层次及形成深度的温压条件。8.1.5.9同位素测年资料是地质事件研究中上分关键的数据,应保证测年样品的取样测试的可靠性。8.1.6蛇绿岩和混杂岩8.1.6.1在造山带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特别注意对混杂岩(Melange)和蛇绿岩(Ophiolite)的调查和研究,应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填图。8.1.6.2蛇绿岩分布地区,应查明蛇绿岩君石类型、结构、矿物成分、

34、规模、产状、原生和变形构造、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建立系统完整的蛇绿岩序列。将蛇绿岩与一般的镁铁-超镁铁岩区分开来8.1.6.38.1.6.3调查蛇绿岩上覆沉积单元的沉积岩相特征,注意采集古生物化石,并结合蛇绿岩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蛇绿岩形成时代。8.1.6.4调查蛇绿岩与其他相关岩石(如蛇绿岩与蓝片岩、蛇绿岩与榴辉岩等)的关系,应以造山带整体为研究对象,查明各个蛇绿岩及其相关岩石的关系、时代、性质,探讨其成因、就位机制和演化模式。8.1.6.5调查研究蛇绿岩的多样性。视情况探讨蛇绿岩与板块运动学、动力学及其与地幔过程的关系。8.1.6.6在蛇绿混杂岩或混杂岩地区,在整体上查明混

35、杂岩或蛇绿混杂岩分布延伸范围的基础上,重点对内部构成进行观察记录,分别收集混杂岩的岩片(块)和基质两者各自的岩性、岩相和时代依据。要从构成混杂岩的基本构件之各类岩块(片)的物态(物质组成)、时态(时代依据)、相态(岩相特征)、位态(原始生成部位)和变形、变质调查入手,追寻其原始生成环境、时空结构和变位、变形、变质历程,为恢复其造山带三维结构和揭示造山带形成机制及大地构造演化历程提供有关基础资料。8DZ/T025720148.1.6.78.1.6.7对混杂岩岩块(片)赋存的“基质”进行物质成分、时代、变形变质特点调查。8.1.6.88.1.6.8在混杂岩地层剖面或主干调查路线上要按基质和岩块(片

36、)对内部物质组成进行详细描述,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相、构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等样品,选择代表性岩块(片)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特别应注意岩块(片)与基质之间、岩块(片)与岩块(片)之间接触关系特征性质的调查。8.1.6.98.1.6.9对混杂岩中不同类型的岩块或岩片,需详细圈定和填制。在测区内的混杂岩区,应选择关键地段加密路线填绘大比例尺(1:50000或1:25000)的混杂岩地质图,表达不同时空尺度的岩块(片)与岩块(片)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的岩块(片)与混杂岩基质之间的关系。8.1.7第四纪地质8.1.7.18.1.7第四纪地质8.1.7.1第四纪地层填图单位划分,应以成因地层单

37、位或岩石地层单位为基本单位,系统建立测区第四纪地层层序格架。视情况开展第四纪多重地层填图。8.1.7.28.1.7.2对重要剖面要开展高精度年代地层和综合地层学研究。8.1.7.3查明不同成因类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岩性、物质成分、厚度、接触关系及空间分布、岩相纵横变化。对于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地层对比意义、环境意义的第四纪地质体中的特殊夹层(如生物层、古土壤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磁性层、风化层、含矿层、砾石层、古文化层、古地震层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采集必要的测试样品。8.1.7.4查明区内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特征、描述地貌的形态要素,研究地貌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与发展演化过程。特别注意与

38、现代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古地貌的调查,研究其形成时代。特别对外力作用形成地形地貌景观和堆积物特点(如滑坡、崩塌堆积、钙华堆积、泥石流、倒石堆、冻土层及分布特点等)进行综合调查。对构造地貌(活断层、古地震等)、环境地貌(冰川、风沙、岩溶、夷平面等)、灾害地貌进行调查。8.1.7.5开展河流地貌演化与构造隆升的关系调查。对测区河流阶地的发育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调查不同河段河流阶地级次、高程、形成时代,研究河流的溯源侵蚀过程与构造隆升的关系。8.1.7.6夷平面调查中,应查明存在的证据、级次、海拔高度、保存状况和堆积物的厚度、结构、物质成分与胶结程度等,视情况确定夷平面形成时代。8.1.7.7调查活动断裂

39、的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形态、规模、产状及延伸,调查收集地质灾害的有关资料。8.1.7.8调查第四系中赋存的矿产(如砂金、泥炭等),查明矿产赋存层位。8.1.7.9调查区内的古人类活动特点,加强古文化层的综合研究。8.1.7.10对常年冰雪覆盖区,通过遥感解译采用不同符号和颜色在实际材料图圈定表示出不同期次冰川界线、冰碛垄(丘)、冰斗、坡缘雪堤、雪蚀洼地等,并反映在地质图上。8.1.7.11在滨海冲积平原或内陆大型坳陷盆地以及大片沙漠和黄土堆积区等第四系大面积分布区,应根据需要,以突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的需要,或以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为重点开展特定片(区)的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关于特定片(区)的第

40、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详见附录 E。8.1.8地质构造8.1.8地质构造8.1.8.1与变质岩有关构造的调查,按8.1.5 的有关要求进行。8.1.8.2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测区各种规模大小不等的构造变形形迹(包括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以及各种面理、线理等)的产状、性质、规模、位态及有关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等资料进行详细收集,进行定向薄片组构分析,查明其区域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8.1.8.3中、大型褶皱要通过系统的路线控制在平面上反映出。系统收集与中、大型褶皱有成因联系的从属小构造资料。观察分析褶皱的类型及其组合型式。8.1.8.4中、大型断裂(含韧性剪切带)要在通过遥感解译或实地观察确定断裂

41、存在的基础上,系统收集的各种几何学和运动学要素。如系统记录断裂两盘的地层序列及其产状变化、断裂面产状、断裂带宽9DZ/T02572014度、断层岩类型、断裂带内各种面理和线理类型及产状、断裂带从属小构造资料和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分析断裂的组合型式。8.1.8.5研究调查区各种规模大小不等的构造变形形迹的构造层次及构造变形相,建立区域构造变形序列。8.1.8.6在造山带区,要查清调查区造山带三维空间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研究造山带盆山形成与发展演化的地层层序构筑特征和物源成分特点。同时对各构造单元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各类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为建立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体制的

42、演化转变,探讨造山作用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依据。对造山带基底形成阶段、盆地形成阶段、洋陆转化阶段、后碰撞阶段和造山后隆升-剥蚀阶段的物质建造、变形、变质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其地质构造演化历史。8.1.8.7调查区盆-山的分布格局与地貌特征,分析盆-山组合的三维结构形态;调查控盆构造的性质及特征,分析盆-山组合的构造样式,研究盆-山组合动力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盆-山耦合与高原隆升作用关系,研究盆-山耦合机制。据已有的资料,了解盆-山的地球物理场及界面、地壳形变特征等。8.1.8.8对测区内的活动构造进行调查,对活动性断裂应尽量查明其延伸、规模、性质、产状及运动学特征;查明区内夷平面、多级

43、河流阶地、岩溶、洪积扇和阶地的变形变位,山脊、水系错断及扭曲特征。广泛收集资料,研究活动构造运动的时期和类型。8.1.8.98.1.8.9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应查明引起灾害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具体构造部位。地震发育地区,应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8.1.9矿产地质8.1.9矿产地质8.1.9.1充分收集分析区内已有矿产资料。8.1.9.2加强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在系统分析区域资料基础上,注意收集找矿标志,总结分析区域成矿规律。8.1.9.3对区内已有的航空和地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要选择找矿意义大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地面检查。查清异常形成的原因和地质条件。8.1.9.4对于新发现或前人研究程度较低

44、矿点进行踏勘和追索,了解矿点(体)及含矿岩系(体)的地表分布范围和地质条件,并提供进一步工作的依据和意见。8.1.9.5对区域成矿特征有代表性的国家急缺矿种的矿点要进行重点检查或评价。重点检查的矿点,视工作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矿体用轻型山地工程进行揭露,了解其延展情况,圈定出露范围,系统采集各类样品,了解矿石质量;图上应详细填绘有关矿产内容。8.1.9.6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应提供下列资料:a)系统的区域地质资料,特别是进一步找矿的地质依据和找矿标志;b)各类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部分验证资料;c)矿点的地表检查资料;d)搜集、整理的区内已经或正在普查、勘探、开采的矿床(点)资料;e)正确圈定成矿有

45、利地段及远景区,指出找矿方向。8.1.10其他调查内容8.1.10其他调查内容8.1.10.1根据任务要求,处理好图幅专项研究与图幅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专题研究应针对国家、社会以及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并起到深入研究、详细解剖的作用。具体调查内容参见附录 F。8.1.10.2对区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普及意义的典型地质现象和地理地貌景观均应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8.1.10.3涉及大、中城市和居民密集区周围的有关生态环境、灾害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的内容,广泛收集资料,对城市环境、重要工业、农业区进行综合评价,以增强区域调查成果全方10DZ/T02572014DZ/T02

46、572014位面向社会服务的功能。在需进行系统的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矿产地质、农业地质等专项调查评价区,应专门立项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并按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开展工作。8.1.10.4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任务书或设计书批复意见书中如专门规定了某类专项地质调查,其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布置,应充分满足专项调查任务的需要。8.1.10.5在地质填图项目实施中,如有重大发现(如新发现的重要的矿化点、古人类遗迹等),应及时上报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核实的基础上,确为重大发现者,视情况立专项进一步开展工作。8.1.10.6专题成果在图幅最终报告中单列一章撰写,如

47、果专题成果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也可以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单独提交。8.2剖面测制8.2.1目的8.2剖面测制8.2.1目的实测或修测区都应按统一规定布置实测剖面,通过地质剖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组合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8.2.2布设原则8.2.2布设原则实测区每属图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条2条卖测剖面控制;修 测 区 对原有的实测剖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 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副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73122;片区感 结-修测 区应在深人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

48、测、补测或新测;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引用,并对原剖面逐层批注和综合批注,在此基础上重新制作剖 面图 和柱状图“几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哪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一般一个1:250000 图幅范围内至少应有1条以上的控制性构造地质剖面,素统全面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8.2.3类型及测制内容8.2.3.1沉积岩部面8.2.3类型及测制内容8.2.3.1沉积岩部面测制沉积岩地层剖面的且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正确建立工作区的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和非正式者石地层填图单位。应在剖面上进行详细分层,逐层进行岩性描述,系统采取岩矿、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逐层寻找和

49、采集大化石和按要求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必要时采集人工重砂、粒度分析、古地磁样等,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中的各种地质特征,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视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应符合最新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的要求,并应提供实测层型剖面资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正式发表文章予以确认。8.2.3.2火山岩剖面8.2.3.2火山岩剖面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

50、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岩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点研究的火山机构测制岩性岩相剖面。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在剖面上应系11DZ/T02572014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样品,在沉积夹层中要注意寻找大化石或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有选择地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8.2.3.3侵入岩剖面8.2.3.3侵入岩剖面测制侵入岩剖面的目的是确定侵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