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 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解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新高考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6 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解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新高考专用).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16文言文翻译若想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首先要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 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特殊难解词语等进行准确 判定,继而才能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 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 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等。文言文翻译步骤第一步:字字落实一直译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官名、 物名、地名、度量衡单位等及古今意 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永和九年用现代汉语的词汇或说法来替 换句中重点实词及有实际意义
2、 的虚词。做1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文言虚词. 不必译出,直接删去。无实义,删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Y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我们)补出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 译文的意思更准确、更完整。状语后置句: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将特殊文言句式(定语后置、介词结构 后置、主谓倒装、宾语前遑等)的语序 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为了做禊事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 使译句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第二步:文从字顺一意译一词多义,依据语境确定。如“坐:据语 境判断是“犯罪”还是“判罪”。考虑实词词类活用,借助语法判断。两名词或名 词和代词连用,名词用作动词;“而”前 或“而”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之”前、 “
3、所”后,副词后的名词用作动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古今异义的单音 一节区分、双音节拆分。如“走”“祖父”等。偏义复词偏指一方。文言通假,依据音、形、义和语境判断。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 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 *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日:“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参考译文:元末,方国珍在海上起兵,朝廷不能控制他,不得不授予他很高的官位。方国珍成立庆 元府府署,寻找人才为自己所用
4、。他听说詹鼎有才干,就用计把他捉来。詹鼎被俘获后,没 有办法,因此为他尽心尽力做事,担任庆元府都事一职,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 平章事时,有人犯法,(方国珍的弟弟)交给詹鼎惩办此事,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事的妻 子收受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许可,说:“现在方国珍想发动起义,应当任用天 下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律,怎么能让妇人来干预政事呢? “没有应允。平章事的妻子 大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狱,半年后才释放出来。詹鼎再次被起用,担任上虞制。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 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边防军事,屡次违反规约。詹鼎在庭内会见众官员,拉来一个
5、 驿丞,因不奉行公事而责备他,并杀了他。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发抖,跪着行走请罪, 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站不起来,才算完。后来即使是元师、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 直身跪着禀报,不敢抬头看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堆满了面前的公案, 一会儿就判决完了。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皇上 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没有谁为他谋划,詹鼎就替他草拟奏表谢罪,言辞谦恭、巧妙。皇 上读完奏表后,说:“谁说方氏手下没有人才啊?这样的人可以用来使他活命了。”于是赦免 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又召方国珍为右丞,詹鼎也被传召到京师。1 .掌握实词举、习、莫
6、(1)(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今方氏欲举大谋举:不习边事习:莫为计莫:答案:发动 通晓,熟悉 没有谁(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语境可知,方国珍是想起义, “大谋”在这里指“起义”,“举”与“起义”搭配,故“举”解释为“发动”。可联想 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习”,“习”意为“熟悉,通晓”,代入题中,句子可译为“不熟悉边防军事”,语意通顺,符合语境。“莫为计”中的“为计”可理解为 “出谋划策”,“莫”作主语,应译为“没有谁”。2 .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鼎为所获,无奈,因为
7、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答案:(詹)鼎被俘获后,没有办法,因此为他尽心尽力做事,担任庆元府都事一职,有 廉洁的名声。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答案:詹鼎在庭内会见众官员,拉来一个驿丞,因不奉行公事而责备他,并杀了他。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答案:皇上读完奏表,说:“谁说方氏手下没有人才啊?这样的人可以用来使他活命 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句采分点:“为所”,表被动,翻译时要译出 “被”字;“因”后省略了宾语“此”,翻译时要补出;”之,“其,都是代词,指方国珍; “廉”,译为“廉洁”;“名”,译为“名声”。每点1分。句采分点:“会众于庭”
8、为 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于庭会众”,译为“在庭内会见众人”;“引”,译为 “拉”;“责以不奉公”为状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为“以不奉公责”,译为“以不奉行公 事而责备他&“斩”,译为“杀”;“之”,代词,译为“他”。每点1分。句采分点:“上”, 译为“皇上”;“是”,译为“这样的人”;“可以”,古今异义词,译为“可以用来”; “活”,使动用法,译为“使活”;孰谓哉? ”应译出疑问语气。每点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6)题。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 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
9、上甚 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日:“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 公目:“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 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日:“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日:“齐 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参考译文:景公把平阴和藁邑赐给晏子。晏子推辞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人力已经 十分困乏了;(国君)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
10、,以及打扮宫中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国君) 还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百姓的人力困乏,使他们的财富用尽,使他们接近 死亡,下面的百姓非常痛恨上面的官吏!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J景公说:“这样就算了。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先考虑国君,后考虑自身,先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 尊奉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不想富有和显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 ”晏子回答说:“国君促进渔业、盐业的买卖,对关市盘查但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 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人就处罚,如果是该 处罚的人就免去处罚。像
11、这样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也是国君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J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之后,派人去问大国,大国的国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去问小 国,小国的国君说:“齐国不会欺凌我们了。”3 .掌握实词辞、治、度(3)(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晏子辞日辞:吾君好治宫室治:*安国而度家度: *答案:推辞 修筑 考虑(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语境,晏子“不接受”景公的 赏赐,这里的“辞”应理解为“推辞,拒绝。“治”与“宫室”连用,应为动词,“宫 室”是建筑,“治”在这里译为“修筑”。结合语境,晏子的这段话是在说身为臣
12、子,应 该以君王、国家为先,先考虑君王、国家,再考虑自己。“安国而度家”说的是“国家安定 T,再考虑自己的家庭”。“度”在这里应读作duo,译为“考虑”。4 .掌握虚词以、焉(4)(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以:词(把 依照,按照)寡人无事焉*焉:词(不译 的样子)答案:介 把 语气 不译(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 为“景公以平阴与藁邑禄晏子”,“禄”是动词,有“赏赐”之意,“以”在这里是介词, 译为“把”。“寡人无事”句子结构完整,“焉”位于句尾,是语气词,没有实义。5 .
13、明确文言翻译要点(5)(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以及打扮宫中女子8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C.然则曷以禄夫子那么我用什么赏赐你呢D.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像这样三条,我的赏赐,国君的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A项翻译正确。其中,“好”替换为“喜欢”; “饬”为通假字,同“饰”,译为“装饰,打扮”。B项翻译正确。注意“虽然”为古今异 义词,译为“即使这样”。“独乎”替换为“难道吗”。C项翻译正确。“以”在 此处为介词“用”;“然则”连词,译为“既然
14、这样,那么;“曷以”,为宾语前置,应 调整语序,将“以曷”,译为“用什么”。D项翻译有误。通过句式”者,也”可 知,该句为判断句,翻译时应译出判断词“是”,即“像这样三条,是对我的赏赐,也是国 君的利益”。故答案为D项。9 .掌握文言翻译流程(6)(2023新编,5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答案:使百姓的人力困乏,使他们的财富用尽,使他们接近死亡,下面的百姓非常痛恨 上面的官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本句采分点:“敝”“竭”“近”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困乏”“使耗尽”“使接近”;根据前三个短句,可推断“疾” 为“痛恨”之意。每点1分
15、,句意通顺1分。随堂普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闰,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纪。承命为征君作传,此吾文所 托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 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 志事隐矣。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 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 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J此明示 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
16、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 耳。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辨。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 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者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惟足 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 喻之。(节选自方苞与孙以宁书,有删改)【注】里闰(脸n):乡里。萧、曹世家:指萧相国世家和曹相国世家。参考译文:以前归有光遗憾自己的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和所听说的人物中没有高尚节操、伟大 行为可记述。我承蒙您嘱托为征
17、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述的人物来增加分量的机缘, 岂敢不竭尽自己愚拙的心力!您给我看的那些各家(给孙征君写的)传记评论,都没有抓住最精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 大致不超过三个方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的渊源关系;有 的逐条列举他一生行侠仗义的事迹;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 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功绩。这三个方面写得详细,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湮没 了。古代明了写作规律的人,(为人作传时)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 业格局相称。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碎的事情都写上去 了。如果萧相国世家曹相国
18、世家中也逐条列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 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所以(司马迁)曾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说:“留侯(生 平)随口和高祖谈论天下的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就不记载。”这就 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宋、元两代各类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 的流水账簿,使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明白这一道理。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志铭, 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而表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 不显著,而铭辞中已说道:“才高于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
19、什么可说的 呢?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批评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 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意蕴反而越窄。只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 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 确告诉我。1.(2023改编,3分)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举:列举B.太史公传陆贾 传:为作传C.不可得而备矣备:具备 *D.而铭辞有曰 铭:古代的一种文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条”的意思为“分条,逐条”,再 将“列举”代入句中,句子可译为“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行侠
20、仗义的事迹”,句子通顺,符 合语境。A项正确。B项,将“为作传”代入句中,句子可译为“司马迁为陆贾作传”, 句意通顺,符合语境。B项正确。C项,结合前文“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 增十倍”可知,“不可得而备矣”的意思是“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由此可推知“备”的 意思为“完备、齐全”。C项错误。D项,“铭”指“铭文”,一种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 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与上文“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的语境相符。D项正确。故 答案为C项。2.(2023改编,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此吾文所托以增重也以有尺寸之地 B.三者详而征君之志事隐矣人不知而不愠 C.
21、而退之之志李元宾句读之不知 D.无惑于群言月出于东山之上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意为“来”;第二个“以”是连词,意为“才”。两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两个“而”均 为连词,表示转折。C项,第一个“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两者的用法不同。D项,第一个“于”是介 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行为的主体;第二个“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意为“从”。 两者的意义不同。故答案为B项。3 .(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不竭其愚心岂敢不竭尽我愚
22、拙的心力B.皆未得体要都没有抓住最精要的东西C.或盛称门墙广大有的极力称颂他家门墙高大D.必有病其太略者一定会有人批评我写得太简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A项翻译正确。“敢”是副词,用于反问,有“岂 敢”的意思;“竭”是“竭尽”的意思;“愚”是谦辞,译为“愚拙的”。B项翻译正确。 “未得”意为“没有得到”,根据语境,意译为“没有抓住”;“体要”意为“精耍”。C 项翻译错误。“或”是“有的人”的意思;“盛称”意为“极力称颂”。“门墙广大”出自论 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即称师门为“门 墙”。“门墙广大”即师门广大,弟子众多。结合前文”或
23、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和后文“海 内向仰者多”的语境可知,此处指有的传记着力赞颂孙征君学识渊博、仰慕者众多。如果将 “门墙广大”译为“门墙高大”则不符合前后语境。D项翻译正确。“病”意为“弊病,毛 病”,这里活用作动词,为“批评,指摘”的意思;“略”意为“简略”。故答案为C项。4 .(2023新编,10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 故不著。”答案:所以(司马迁)曾在留侯世家中标示写作的道理,说:“留侯(生平)随口和高 祖谈论天下的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就不记载。”(2)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
24、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答案:宋、元两代各类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使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 就是因为(作者)不明白这一道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1)句采分点:尝,曾经;“见义于留侯世家”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留侯世家见义”,见义,指标示写作的道理;从容, 这里是“随口”的意思;著,写作。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句采分点:簿籍,流水 账簿;终,结束,这里是“读完”的意思;坐,因为;讲,本义为“讲解,解释”,这里是 “明白”的意思。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
25、得十良剑,不若得 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受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 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管子束缚在鲁,桓公欲相鲍叔。鲍叔曰:“吾君欲霸王,则管夷吾在彼,臣弗若也。” 桓公日:“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鲍叔日:“夷吾为其君射入者也。君若 得而臣之,则彼亦将为君射人。桓公不听,强相鲍叔。固辞让而相,桓公果听之。于是乎 使人告鲁曰:“管夷吾,寡人之仇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鲁君许诺,乃使吏鞠其拳,胶 *其目,盛之以鹏夷,置之车中。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祓以火,衅以牺狠焉,生 *与之如国,命有司除庙筵几而荐之,曰:“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
26、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因顾而命管子曰:“夷吾佐予! ”管仲还走,再拜稽首,受令而出。*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桓公必先赏鲍叔,曰:“使齐国得管子者,鲍叔也。桓公可谓知 行赏矣。凡行赏欲其本也,本则过无由生矣。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 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 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 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
27、。功无大乎进贤。(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欧冶:欧冶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工。1 .(2023新编,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乃使吏部其拳,胶其目 胶: *(2)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 举:(3)凡行赏欲其本也本:(4)十二年而庄王霸霸:2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子束缚在鲁束缚:约束 B.祓以媲火,衅以牺猬焉衅:祭祀C.因顾而命管子曰 顾:回头看D.耦世接俗,说义调均 接俗:附和世俗 3 .(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者善人以人贤明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仁德B.君若得而臣之您如果得到他,把他
28、作为臣子C.固辞让而相,桓公果听之(鲍叔)坚决辞去相位,齐桓公最终听从了他D.功无大乎进贤没有比举荐贤才更大的功劳了4 .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口宝剑,不如得到一个欧冶子” 来类比得到圣人的重要性。B.桓公想任用鲍叔为相,鲍叔竭力推荐管子,桓公因为与管子有仇,不但不任用管子, 还想亲手把他杀死。C.孙叔敖游于郢三年,人们却不了解他的才华,沈尹茎以退为进举荐了他。在孙叔敖 的辅佐下,楚国称霸诸侯。D.作者用管子、鲍叔、孙叔敖和沈尹茎的例子,有力地佐证了自己“得圣人,岂有里 数哉? ”的观点。5
29、.(2023新编,16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4)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67题。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 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6 .(2023新编,3分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无不有以究极其理 究: (2)即所谓体之充者充: (3)本自浩然,失养故馁 馁: 7 .(2023改编,10分)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 惧(每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五处得3分)将上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3)根据上面的句子,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 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
31、日:“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 ”帝 日:“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日:“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文言文翻译实词推断方法与技巧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后、心、。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 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 U (刀)、弓、矛、戈、斤(斧)、殳
32、(shii) ” 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才、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 L (走)、ij (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一五谷、贝 一金钱、皿一器具、名一丝麻、一房舍、求一毛皮、隹 (zhui)一鸟雀、一 一笼罩、歹一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汆。【解析】其中“汆”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果”意思是卖出粮食,“汆”与“果” 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 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 旁的
33、字如“版” “牌” “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02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 意思是“任用”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 ” 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 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EI:“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上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 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
34、 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碧及保州,复为州若兵所败。挞 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 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 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 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 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 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
35、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8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守以老其师老:使衰竭、疲惫B.劳佚之势佚:安逸C.准遽曰遽:竟然D.若必邀求邀:要求,谋取9 .(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可复保耶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B.非臣子辞难之日不是臣子因困难而推托的时候C.契丹以为然契丹认为他说得对D.帝不许而去皇帝不答应然后离开了10 (2021全国山,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36、。沈作宾字宾王,世为吴兴归安人。以父任入仕,监饶州永平监,冶铸坚致,又承诏造雁 翎刀,称上意,连进两资。中刑法科,历江西提刑司检法官,入为大理评事。改秩,通判绍 兴府。帅守丘寄遇僚吏刚严,作宾从容裨赞,每济以宽。秩满,知台州,首访民疾苦,弛盐 禁,宽租期,均徭役,更酒政,决滞狱,五十日间尽除前政之不便民者,邦人胥悦;而前守 嫉其胜己,巧媒薨之,罢去。民请于朝,借留不遂,为立“留贤碑”。除大理正,亲嫌,改 太府丞,迁刑部郎。庆元初,历官至淮南转运判官,以治办闻。寻除直龙图阁,帅浙东,知 绍兴府。韩件胄方用事,族有居越者,私酿公行,作宾逮捕置于狱,而窜其奴。以言者罢归。 知潭州,奏湖北当储粟,湖南
37、当增兵。未几,除龙图阁待制,知平江府,请得节制许浦水军, 诏可。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 曰“义士”复募郡城内外恶少亦几千人,号曰“壮士”。衣粮器械皆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 Zw/SZXZS/NZXZK/SZXZX/SZSZS/SZSZSZSZSZSZSZXZ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无哗。言者继及之,复召为户部侍郎。军兴之馀,国力警耗,见存 金谷,仅支旬日。作宾考逋负,桐吏奸,阅三月即有半年之储。充馆伴使,兼权工部尚书。 除权户部尚书,以母忧解,服阕,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建宁府。入觐,乞申严诡户之禁。除 宝谟阁学士、江西安抚兼知隆兴府。奏部内南安、南
38、康、龙泉三县,迫近溪耐,宜就委帅、 宪两司择才辟置,量加赏格。又乞诏诸道监司分诣州郡,选禁军,精练阅,改刺其懦弱者为 厢军。除焕章阁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进显谟阁学士致仕,卒于家,赠金紫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沈作宾传)11 (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 统之/号曰义士” /B.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 统之/号曰义士” /C.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
39、以 统之/号曰义士” /D.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 统之/号曰义士” /12 (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法科,诸科之一。宋代科举考试,除进士科外,其他科目统称为诸科,如明经科 等。B.言者,即谏官,他们直言规劝君主的过失并使其改正。不同朝代,谏官的称呼不一样。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古时官员因父母去世需离职回家守丧,期满后可重新做官。D.赠,指在古代官员死后,由皇帝追赐其官爵或荣誉称号。被追赠的只能是官员本人。13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40、项是()A.沈作宾踏实肯干,初入仕途即受好评。他在永平监期间,冶炼铸造的器物颇为坚固 精致,因此连升两级。B.沈作宾性情温良,为人宽厚。他担任绍兴府通判时,因守帅对下属过于严厉,他极 力斡旋,使帅府上下和谐。C.沈作宾刚直不阿,不因贵贱枉法徇私。任职大理寺时,为避嫌,他主动请求改任; 韩倔胄的亲属违法,他秉公处理。D.沈作宾深谋远虑,心系天下。他任职潭州时,奏请在湖北储粮,在湖南增兵;任职 隆兴府时,又奏请就地择贤。14 (2023新编,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衣粮器械皆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无哗。(2)军兴之馀,国力弹耗,见存金谷,仅支旬日。8. (
41、2023新编,3分)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在沈作宾“知台州前,台州这个地方“不便民”的几个方面。考点过关参考译文:贤明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仁德,一般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功业,品行 不好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财富。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把宝剑, 不如得到一个欧冶子;得到千里土地,不如得到一个圣人。舜得到皋陶后就任用他(而治理 好了天下),汤得到伊尹就拥有了夏的民众,周文王得到吕望就征服了殷商。得到了圣人, 能够获得的土地哪里能用里来衡量呢?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齐桓公想任用鲍叔为相。鲍叔说:“您如果想成就王霸之业, 那么有管夷吾在鲁国,我不如他。”齐桓公说:“管夷吾
42、是我的仇敌,是用箭射过我的人,不 能用他。”鲍叔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射别人的人,您如果得到他,任用他为臣,他也会 为您射别人J齐桓公不听,坚持要任用鲍叔为相。鲍叔坚决拒绝为相,最后,齐桓公听从 了鲍叔的意见。于是派人告诉鲁国说:“管夷吾是我的仇敌,希望能得到他,亲手把他杀死。” 鲁君答应了,派官吏用皮革套住管仲的双手,用胶粘上他的眼睛,把他装在大皮口袋里,放 在车上(给齐国送去)。到了齐国边境,齐桓公派人用朝车来迎接管仲,点起火把祛除不祥, 杀了公猪举行血祭,让他自由地跟自己一起回到国都。(齐桓公)命令主管官吏打扫宗庙,设 置座席与几案,把管仲举荐给祖先,说:“自从我听了管夷吾的言论,眼睛
43、越发明亮,耳朵 越发灵敏。我不敢擅自决定(是否任用他为相),冒昧地以此告请先君。”齐桓公说完,就回 过头来命令管仲说:“夷吾辅佐我!“管仲退避了几步,向齐桓公再拜叩头,接受了命令,而 后离开了宗庙。管仲治理齐国,只要做事有功,齐桓公就一定先赏鲍叔,说:“使齐国得到 管子的是鲍叔啊!”齐桓公可以说是知道如何行赏了。凡是行赏,应该赏赐根本,赏赐根本, 过失就无从发生了。孙叔敖和沈尹茎彼此交好。孙叔敖到郢都三年,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所了解。 沈尹茎对孙叔敖说:“陈说道理能使人听从,所提方法策略确实能够实行,能使君主向上称 王天下,向下称霸诸侯,这方面我不如你。随顺社会,附和世俗,陈说道理调和其
44、中,来迎 合君主的心意,这方面你不如我。你为什么不先回去耕田隐居呢?我将为你在这里游说打点。 沈尹茎在郢都奔走了五年,楚王想任用他为令尹。沈尹茎推辞说:“期思有个叫孙叔敖的草 野之民,是个圣人。请您一定要任用他,我比不上他J于是楚王派人用王车去接孙叔敖, 任用他做了令尹,过了十二年楚庄王成就了霸业,这是沈尹茎的功劳啊!没有比举荐贤才更 大的功劳了。答案:(1)用胶粘住 (2)做,行 (3)根本(4)称霸(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解题时,要结合语境综合分析,同时注意词 类活用的现象。(1)句,首先联系语境可知,鲁国把管仲当成犯人送到齐国,并用各种器具 来束缚管仲,且“胶”
45、后有宾语“目”,故这里的“胶”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胶粘住二 句,“举事”是动宾结构,“举”在这里应理解为“做,行”。(3)句,联系上文语境, 管仲一旦有功劳,齐桓公一定会先赏赐鲍叔,因为管仲是鲍叔举荐给齐桓公的,鲍叔可以说 是管仲得以在齐桓公治下立功的“基础,根本”,因此“本”在这里应解释为“根本”。(4) 句,“庄王霸”中,“霸”紧跟主语后,作谓语,“霸”是动词,译为“称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可用语意分析法判断,即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判定某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也可 用联想推断法或语法分析法得出答案。A项可用语法
46、分析法确定词语含义。“管子”是此句 主语,“束缚”如果译为“约束”,后面应该有宾语,但句中没有,所以“束缚”不是“约 束”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这里的“束缚”应是“被囚禁”的意思。A项错误。B 项可用联想推断法。由齐桓晋文之事“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日: 牛何之?对日:将以衅钟。”可知,“衅”有“祭祀”的意思,且“牺”是古代祭 祀用的牲畜,故句中的“衅”也是“祭祀”的意思。B项正确。C项,可联想陈太丘与友 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顾”意为“回头看”。代入此句中,此句意为“齐桓公回头 看着管仲说”,句意通顺。C项正确。D项可以用语意分析法判定。“接”有“交接”的意 思,引
47、申为“附和”,“接俗”即“附和世俗”,符合语境。D项正确。故答案为A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解答此类题应联系语境,注意选项中词义的褒贬、 词类活用是否正确,对特殊句式的翻译是否恰当。A项,“善”有“友好,亲善”的意思, “善人”就是与人亲善。“以”后有宾语,为介词;联系下文“以事”以财”,这里的宾 语“人”同“仁”,指仁德。A项正确。B项,“若”是“如果”的意思,“臣”在这里是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臣,把作为臣子”的意思。B项正确。C项,联系上文 语境,齐桓公“强相鲍叔”,鲍叔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并未接受相位。因此“辞”在这里 应解释为“拒绝”,而非“辞官”。C项错误。D项,“进贤”意为“举荐贤才”,“贤” 在这里形容词作名词。“功无大乎进贤”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无大乎进贤之功”, 选项翻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