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翻译-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句子翻译-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15文言文翻译若想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首先要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特殊难解词语等进行准确判定,继而才能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 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文言文翻译步骤第一步:字字落实一直译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官名、 物名、地名,度量街单位等及古今京 义相同的词保苗不详用现代汉语的词汇或说法来替 换句中*晨实词及有实际京义 的虚词。句中没有实
2、际毒义的文玄虚词.不必译出.直接制去。永和九年无突义.射去水和九年i.罗在癸丑.和存之初;I会于会稽山阴之兰回j回禊省为了做楔事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1通. 使译句达到文从字值的效果(我们)林出省成分成关些必要的弼句.使 译文的启思更准碉、更无签.状语后皆句:于会稽山阴之,之亭会 将构殊文言句式(定语后直、介词结构 后冠、主调倒装.宾语材五等)的语序 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_等。第二步:文从字顺意译邕翳南一词多义,依据语境确定。如“坐”,据语 境判断是“犯罪”还是“判罪”。考虑实词词类活用,借助语法判断。两名词或名 词和代词连用,名词用作动词;“而”前 或“而”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之”前、 “所
3、”后,副词后的名词用作动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古今异义的单音 节区分、双音节拆分。如“走”“祖父”等。 偏义复词偏指一方O文言通假,依据音、形、义和语境判断。文言文翻译实词推断方法与技巧 1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2、农人告余以春及,彳当有事于西畴。【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 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 U (刀)、弓、矛、戈、斤(斧)、殳(shU) ” 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
4、、羊、豕、才、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 i, (走)、iJ (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一五谷、贝 一金钱、皿一器具、名一丝麻、一房舍、求一毛皮、隹 (zhui) 一鸟雀、一 一笼罩、歹一死亡、月一肉、页一首、自一鼻、目眼、尸一身体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汆。【解析】其中“汆”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泉”意思是卖出粮食,“汆”与“祟”相 对,意思是买进粮食。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 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 旁的字如“版” “牌” “牍”等都有“文件
5、、文书”的意思。 2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 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解析】弥:愈,越4、据崂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族:族灭6、不积注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析】“蹉”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7、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 义相近
6、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课外实例: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解析】“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 偏私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祸之。【解析】“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 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自可赏 爱”构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 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3课内实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解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
7、是动词“会水” 即“游泳”的意思。2、范增数目项王【解析】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 “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解析】促织“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4、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解析】“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5,视之,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解析】“意”作主语,为名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利用语法结构)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 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
8、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 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课外实例:1、文过饰非(掩饰)严惩不贷(宽恕)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解析】“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宾语“门”和“之”,所以就 能感知它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3、自放驴,取樵炊爨【解析】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一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 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 柴”是动词,明显不当。4、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解析】“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
9、或“心意”。4课内实例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解析】“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 可释为“随着,和着”。2、烟涛微茫信难求【解析】“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 “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 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利用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 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课外实例:1、又以遹去,意不自得。【解析】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遹”同“谪”,“又以遹去”,是“又因为被贬 而离开”。2、(郭)永以书抵幕府【
10、解析】“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 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 “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5课内实例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解析】言听计从:听从2、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出类拔萃,超出(利用成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 逢生”。课外实例: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解析】不速之客:招致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解析】日薄西山:接近3、在官清恪,未尝闻私。【解析】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4、吾亦望汝副其心【解析】名
11、副其实:符合6课内实例1、“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2、“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3、“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高考重点文言实词(20个)字 词解 释例句翻译字 词解释健粤土多健讼,檄通省籍 诸生之干讼者。广东读书人大多打官司,星沅 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 书生。健擅长渐幼时,无争夺之心,及 长,或渐利色。年幼时没有争夺之心,等到长大之后,有 的就受到利益的。渐浸染僭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 聘不诣。以后公孙述在蜀天子名号,连续聘他去做官,他都不去。僭超越、 职位僭立明年,张邦
12、昌僭立,命 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第二年,张邦昌,命令王渊率领三千人入城,保卫宗庙。僭 立超越臣 子本分 自立为僭 乱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当时国家之后,国库出现赤字。僭乱动乱将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 之。查获了汉王造反的证据,便请求去攻打他。将率领、 带领交 驰会使辙交驰,帝欲亲往 见之。恰逢双方使者的车辆,皇帝想要亲自前去见他。交 驰往来、频繁交 欢尝过高攀龙,请与交 欢。丁元荐曾拜访高攀龙,高攀龙请求与他。交 欢结交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 门下,交口荐誉之。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 的门下,地赞誉举荐他。交 异口同 声地交 通擅理公事,贼杀不辜, 交通士官为奸利。擅自处理公事,杀
13、害无辜,地方官干坏事谋利益。交 通(暗 中)勾 结交 通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 与交通。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曷都不与他们O交 通结交、 交往交 游恒闭门却扫,无所交 游。沈炯总是闭门谢客,与外界无任何O交 游交往、 往来郊次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 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 义。大王应该穿上素服在,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天下。郊 次郊外、 驻扎骄侈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 侈。他考虑百姓私自贮蓄殷实,容易生发 之心。骄 侈骄逸、 奢侈胶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 遁。朱宸濠的船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胶搁浅焦寒暑杂至,五谷焦死。寒暑杂乱而至,五谷而死。焦干燥、 枯萎角拥兵据险,角立群雄 间,非真主不屈。
14、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角立于矫思恭下车,矫继业之 失。段思恭到任后,冯继业的错误。矫纠正矫饰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 饰。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矫 饰虚假、 掩饰矫 制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 贼状,自劾待罪。安丙陈述吴曦反叛的原因以及平定叛贼的情况,自我弹劾等待治罪。矫 制假托、 圣命徼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异族,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徼边境徼恣蚊蛾嗜其肤,冀以徼 福。沈伦任凭蚊虫叮咬皮肤,希望以此来一 福分。徼求取、 取得觉会妻受囚金事觉,宗尹 不自安。适逢妻子收受囚犯贿金的事情,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觉败露、 发觉教 训交趾生聚教训数年矣, 谓之“兵不满万”,妄
15、 也。交耻人繁殖人口,积聚物力,兵很多年了,说“士兵不足一万”,是没 有根据的。教训教导、 训练晦 类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 瞧类矣。不要让士兵放任,如果不这样,城中恐怕就没有7.噫类活人阶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 仕。他的官位已经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阶升到、 升任节 用宜宽赋节用,以培苍生 大命。应该减轻赋税,来保护百姓性命。节 用节省开 支讦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 讦侃。李侃上奏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讦揭发诘帝诘吏由趣,吏不肯 服。皇上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诘责问、 追问、 诘问诘 旦诘旦,道济引兵居前, 羡之等继其后。天,檀道济引兵开路,徐羡之等随后继进。诘旦清晨、 平明拮
16、据弹力图民,昕夕拮据。尽力为百姓做事,从早到晚。拮据劳苦操 作、辛 劳操持结欢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 人。没有用来朝中执掌权力重臣的方法。结欢交好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庆元,求土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 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 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赎,请于鼎。持不可,日:“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 , 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不许。妻怒,谐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 屡违约。鼎会众于庭
17、,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 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 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蓑为计,鼎为 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日:“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参考译文:元末,方国珍在海上起兵,朝廷不能控制他,不得不授予他很高的官位。方国珍成立庆 元府府署,寻找人才为自己所用。他听说詹鼎有才干,就用计把他捉来。詹鼎被俘获后,没 有办法,因此为他尽心尽力做事,担任庆元府都事一职
18、,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 平章事时,有人犯法,(方国珍的弟弟)交给詹鼎惩办此事,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事的妻 子收受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许可,说:“现在方国珍想发动起义,应当任用天下 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律,怎么能让妇人来干预政事呢? ”没有应允。平章事的妻子大 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狱,半年后才释放出来。詹鼎再次被起用,担任上虞制。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 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边防军事,屡次违反规约。詹鼎在庭内会见众官员,拉来一个 驿丞,因不奉行公事而责备他,并杀了他。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发抖,跪着行走请罪, 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
19、站不起来,才算完。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 直身跪着禀报,不敢抬头看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堆满了面前的公案, 一会儿就判决完了。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皇上 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没有谁为他谋划,詹鼎就替他草拟奏表谢罪,言辞谦恭、巧妙。皇 上读完奏表后,说:“谁说方氏手下没有人才啊?这样的人可以用来使他活命了。”于是赦免 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又召方国珍为右丞,詹鼎也被传召到京师。1 .掌握实词举、 习、莫(1)(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今方氏欲举大谋举:不习边事习:塞为计莫:答案:发动
20、 通晓,熟悉 没有谁(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语境可知,方国珍是想起义, “大谋”在这里指“起义”,“举”与“起义”搭配,故“举”解释为“发动”。可联想 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习”,习”意为“熟悉,通晓”,代入题中,句 子可译为“不熟悉边防军事”,语意通顺,符合语境。“莫为计”中的“为计”可理解为 “出谋划策”,“莫”作主语,应译为“没有谁”.2 .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答案:(詹)鼎被俘获后,没有办法,因此为他尽心尽力做事,担任庆元府都事一职
21、,有 廉洁的名声。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答案:詹鼎在庭内会见众官员,拉来一个驿丞,因不奉行公事而责备他,并杀了他。上读表,日:“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答案:皇上读完奏表,说:“谁说方氏手下没有人才啊?这样的人可以用来使他活命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句采分点:“为所”,表被动,翻译时要译出 “被”字:“因”后省略了宾语“此”,翻译时要补出;“之” “其”都是代词,指方国珍; “廉”,译为“廉洁”:“名”,译为“名声”。每点1分。句采分点:“会众于庭”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于庭会众”,译为“在庭内会见众人”:“引”,译为 “拉“责以不奉公
22、”为状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为“以不奉公责”,译为“以不奉行公事 而责备他:“斩”,译为“杀”;“之”,代词,译为“他每点1分。句采分点:“上”, 译为“皇上:“是,译为“这样的人;可以,古今异义词,译为“可以用来”;“活”,使动用法,译为“使活”:孰谓哉? ”应译出疑问语气。每点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群日:吾君好检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 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 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日:”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日: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
23、廖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日:“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日:“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 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日:”此三言者,寡人无事寿,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日:“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日:“齐 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参考译文:景公把平阴和藁邑赐给晏子。晏子推辞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人力已经 十分困乏了;(国君)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以及打扮宫中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国君) 还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百姓的人力困乏,使他们的财富用尽,
24、使他们接近 死亡,下面的百姓非常痛恨上面的官吏!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就算了。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先考虑国君,后考虑自身,先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 尊奉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不想富有和显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 ”晏子回答说:“国君促进渔业、盐业的买卖,对关市盘查但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 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人就处罚,如果是该处 罚的人就免去处罚。像这样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也是国君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之后
25、,派人去问大国,大国的国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去问小 国,小国的国君说:“齐国不会欺凌我们了。”3 .掌握实词辞、 治、度(3)(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晏子群日辞:吾君好沮宫室治:安国而虐家度:答案:推辞 修筑 考虑(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语境,晏子“不接受”景公的 赏赐,这里的“辞”应理解为“推辞,拒绝。“治与“宫室”连用,应为动词,“宫 室”是建筑,“治”在这里译为“修筑” o结合语境,晏子的这段话是在说身为臣子,应 该以君王、国家为先,先考虑君王、国家,再考虑自己。“安国而度家”说的是“国家安定 了,再考虑自己的家庭:“度”在这
26、里应读作“du6”,译为“考虑”。4 .掌握虚词以、焉(4)(2023新编,2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释义。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以:词(把依照,按照)寡人无事帚焉:词(不译的样子)答案:介把语气不译(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 为“景公以平阴与藁邑禄晏子”,“禄”是动词,有“赏赐”之意,“以”在这里是介词, 译为“把”。“寡人无事”句子结构完整,“焉位于句尾,是语气词,没有实义。5 .明确文言翻译要点(5)(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以
27、及打扮宫中女子8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C.然则曷以禄夫子那么我用什么赏赐你呢D.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像这样三条,我的赏赐,国君的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A项翻译正确。其中,“好”替换为“喜欢”; “饬”为通假字,同“饰”,译为“装饰,打扮”。B项翻译正确。注意“虽然”为古今异 义词,译为“即使这样”。“独乎”替换为“难道吗”。C项翻译正确。“以”在 此处为介词“用”;“然则”连词,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曷以”,为宾语前置,应 调整语序,将“以曷”,译为“用什么”。D项翻译有误。通过句式“者,也”可 知,该句为判断句,翻
28、译时应译出判断词“是”,即“像这样三条,是对我的赏赐,也是国 君的利益” o故答案为D项。9 .掌握文言翻译流程(6)(2023新编,5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答案:使百姓的人力困乏,使他们的财富用尽,使他们接近死亡,下面的百姓非常痛恨 上面的官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本句采分点:“敝”“竭”“近”均为使动用法, 分别译为“使困乏” ”使耗尽”“使接近”;根据前三个短句,可推断“疾” 为“痛恨”之意。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随堂普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闰巴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纪。承命为征君作传,此吾文
29、所 托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 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则征君之 志事隐矣。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悻陆贾,其分奴婢、装资, 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 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 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 耳。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辨。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 宾
30、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第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 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者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惟足 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 喻之。(节选自方苞与孙以宁书,有删改)【注】里闰(hAn):乡里。萧、曹世家:指萧相国世家和曹相国世家。参考译文:以前归有光遗憾自己的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和所听说的人物中没有高尚节操、伟大 行为可记述。我承蒙您嘱托为征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述的人物来增加分量的机缘, 岂敢不竭尽自己愚拙的心力!您给我看的那些各家(给孙征君写的)传记评论
31、,都没有抓住最精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 大致不超过三个方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的渊源关系;有 的逐条列举他一生行侠仗义的事迹;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 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功绩。这三个方面写得详细,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湮没 了。古代明了写作规律的人,(为人作传时)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 业格局相称。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碎的事情都写上去 了。如果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中也逐条列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 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所以(司马迁)曾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说:“
32、留侯(生平) 随口和高祖谈论天下的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就不记载。”这就明确 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宋、元两代各类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 水账簿,使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明白这一道理。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志铭,至 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而表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不 显著,而铭辞中已说道:“才高于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批评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 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意蕴反
33、而越窄。只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 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 确告诉我。1. (2023改编,3分)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举:列举B.太史公传陆贾传:为作传C.不可得而备矣备:具备D.而领辞有日铭:古代的一种文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条”的意思为“分条,逐条”,再 将“列举”代入句中,句子可译为“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行侠仗义的事迹”,句子通顺,符 合语境。A项正确。B项,将“为作传”代入句中,句子可译为“司马迁为陆贾作传”, 句意通顺,符合语境。B项
34、正确。C项,结合前文”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 增十倍”可知,“不可得而备矣”的意思是“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由此可推知“备”的 意思为“完备、齐全”。C项错误。D项,“铭”指“铭文”,一种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 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与上文“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的语境相符。D项正确。故 答案为C项。2. (2023改编,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此吾文所托以增重也以有尺寸之地B.三者详加征君之志事隐矣人不知画不愠C.而退之之志李元宾句读之不知D.无惑于群言月出于东山之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意
35、为“来”: 第二个“以是连词,意为“才”。两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两个“而”均为连词, 表示转折。C项,第一个“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第二个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两者的用法不同。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在 被动句中引出动作行为的主体;第二个“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意为“从”。两者 的意义不同。故答案为B项。3. (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不竭其愚心岂敢不竭尽我愚拙的心力B.皆未得体要都没有抓住最精要的东西C.或盛称门墙广大有的极力称颂他家门墙高大D.必有病其太略者一定会有人批评我写得太简略答案:C
36、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A项翻译正确。“敢”是副词,用于反问,有“岂 敢”的意思;“竭”是“竭尽”的意思;“愚”是谦辞,译为“愚拙的”。B项翻译正确。 “未得”意为“没有得到”,根据语境,意译为“没有抓住”;“体要”意为“精要”。C 项翻译错误。“或”是“有的人”的意思;“盛称”意为“极力称颂”。“门墙广大”出自论 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即称师门为“门 墙”。“门墙广大”即师门广大,弟子众多。结合前文“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和后文“海 内向仰者多”的语境可知,此处指有的传记着力赞颂孙征君学识渊博、仰慕者众多。如果将 “门墙广大”译为“门
37、墙高大”则不符合前后语境。D项翻译正确。“病”意为“弊病,毛 病”,这里活用作动词,为“批评,指摘”的意思;“略”意为“简略”。故答案为C项。4. (2023新编,10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 故不著。”答案:所以(司马迁)曾在留侯世家中标示写作的道理,说:“留侯(生平)随口和高祖 谈论天下的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就不记载。”(2)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答案:宋、元两代各类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使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 就是因为(作者)不明白这一道
38、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1)句采分点:尝,曾经;“见义于留侯世家”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留侯世家见义”,见义,指标示写作的道理;从容, 这里是“随口”的意思;著,写作。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句采分点:簿籍,流水账 簿;终,结束,这里是“读完”的意思;坐,因为;讲,本义为“讲解,解释”,这里是“明 白”的意思。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 一欧冶巴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受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 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管子木
39、缪在鲁,桓公欲相鲍叔。鲍叔曰:“吾君欲霸王,则管夷吾在彼,臣弗若也。” 桓公曰:“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鲍叔曰:“夷吾为其君射入者也。君若 得而臣之,则彼亦将为君射入。桓公不听,强相鲍叔。固辞让而相,桓公果听之。于是乎 使人告鲁日:“管夷吾,寡人之仇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鲁君许诺,乃使吏鄢其拳,取其 目,盛之以骋夷,置之车中。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祓以燔火,衅以牺獗焉,生与 之如国,命有司除庙筵几而荐之,曰:“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 敢以告于先君。”因顾而命管子曰:“夷吾佐予! ”管仲还走,再拜稽首,受令而出。管子 治齐国,举事有功,桓公必先赏鲍叔,
40、曰:“使齐国得管子者,鲍叔也。桓公可谓知行赏 矣。凡行赏欲其本也,本则过无由生矣。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 “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谈俗,说义调均, 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 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 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欧冶:欧冶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工。5. (2023新编,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乃
41、使吏尊其拳,瞳其目 胶: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举:(3)凡行赏欲其车也本:(4)十二年而庄王南霸:6.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子皇攀在鲁束缚:约束B.祓以燃火,群以牺猬焉衅:祭祀C.因建而命管子日顾:回头看D.耦世掾俗,说义调均接俗:附和世俗7. (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者善人以人贤明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仁德B.君若得而臣之您如果得到他,把他作为臣子C.固辞让而相,桓公果听之(鲍叔)坚决辞去相位,齐桓公最终听从了他D.功无大乎进贤没有比举荐贤才更大的功劳了8.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42、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口宝剑,不如得到一个欧冶子” 来类比得到圣人的重要性。B.桓公想任用鲍叔为相,鲍叔竭力推荐管子,桓公因为与管子有仇,不但不任用管子, 还想亲手把他杀死。C.孙叔敖游于郢三年,人们却不了解他的才华,沈尹茎以退为进举荐了他。在孙叔敖 的辅佐下,楚国称霸诸侯。D.作者用管子、鲍叔、孙叔敖和沈尹茎的例子,有力地佐证了自己“得圣人,岂有里 数哉? ”的观点。9. (2023新编,16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2)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
43、3)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4)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67题。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为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无者。本自浩然,失养故绿,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 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 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0. (2023新编,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无不有以木极其理究:(2)即所谓体之多者充:(3)本自浩然,失养故绿馁:11. (2023改编,10分)阅读文中画
44、波浪线的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用“片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 (每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五处得3分)(2)将上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3)根据上面的句子,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 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日:“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 ”帝 日:“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日:“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 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
45、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孝其师,劳侏 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 ” 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 为可守? ”准以王钦若荐,且日:“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日: “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 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 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碧及保州,复为州碧兵所败。挞 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 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 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日:“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 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 地。帝日:“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举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 宜许之。”契丹犹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