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质量A级语文检测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76098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质量A级语文检测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质量A级语文检测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质量A级语文检测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质量A级语文检测题及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质量A级语文检测题及答案教学质量A级检测题(四)(解析版)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 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 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 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 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 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 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2、按照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 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 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 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 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 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 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 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

3、了许多 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 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 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 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 ”连长点头说。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 “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 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 ”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 ”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

4、断了。”我变 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 ”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 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 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 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 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 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 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 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

5、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 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 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 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 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 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 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 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 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

6、稿纸。他见我 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 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 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 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 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 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 走出了洞子。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 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 我连忙问:“什么东西? ” 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

7、。小 鬼还说“他怎么说? “我打断了她的话。“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 她答道, 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 得怎样? ”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 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 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 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 ”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 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 音很坚决。但是这

8、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 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 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 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 地走回去。(有删改)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 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 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

9、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 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 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 过了 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 说团圆。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 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 情谊。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 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 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C.小说通过写

10、“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 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 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 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 热情的文工团青年。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A.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和“我” 的回忆,塑造了小刘的好战士形象。8 .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 现出勇敢执着、坚强乐观的人物特征。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胆 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D.小说中“我”

11、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 者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情怀。8 .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9 .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 C7. C 8.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 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 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 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 情。9.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

12、的创作冲动, 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 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 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C. “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错误。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 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故选C。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错误。原 文只是说“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 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

13、,还说 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并没有说王芳胆小 懦弱,而是通过王芳的赞扬之语正衬小刘的英勇。故选c。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人称作用的能力。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 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 心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 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有利于故事的展开。“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 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 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出得洞来, 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

14、“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 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我郑重 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 有利于故事的展开。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 那么广阔的心灵”“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 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 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 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 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鬼从医疗所 上

15、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 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通过“我”的视角,直 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 崇敬之情,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9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本二“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 部分”,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 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这也可以从注释“1952年3月, 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 慰问志愿军战土,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 300多天;1961年,巴 金根据在

16、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得到证明。文本二“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小说 中作者以志愿军小刘的故事为一个侧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真挚的 革命友谊与崇高的牺牲的精神,如写小刘真诚地等了“我”几个月, 临回国还把一个笔记本留给了“我”,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 所感写了小刘高大的形象,如“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 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 要打“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 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 总之,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 诉诸读者,体现

17、了“把心交给读者”。文本二“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小说团圆叙述故事时 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如小说中多次写“我”的感 受,“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我心里不好过, 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这些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了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故 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尊贵高大,未必显也,在于用之。桀、 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

18、者,从四方 来者,皆离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 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日:“昔蛛螫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 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 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 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 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 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 20 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 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 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

19、的重 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 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 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 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 收集口头凭证。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 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

20、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 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对我 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 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传承中华民 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周文王使人相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日:“更 葬之。”吏日:“此无主矣。文王日:“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 国者,一国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 “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 之曰:“文王贤矣!泽及藤骨,又况于人乎? “或得宝以危其国,文 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

21、不有恙乎? “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 弟不有恙乎? “枚步而倍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 ”故孔子以 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于以尊位厚禄乎?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今之人贵能射也,以攻战侵 夺也。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夺为务也。仁人之得饴,以养疾 侍老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植也。(取材于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注释:【1】不:此字应是因传写错误而多出来的。【2】拍(hd): 发掘。【3】犍(jiAn):门栓。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 原:根本B.汤见祝网者 祝:祷告C.汤之德及

22、禽兽矣及:推及,延及D.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暴:凶恶,残暴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 孔子荷杖而问之日B.其孰为此也今我非其主也C.吏以闻于文王 又况于人乎D.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以长幼养老也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离吾网飞禽走兽都离开我的网B.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 所以在圣人看来,物没有没用的C.杖步而倍之拖着手杖背转过身去D.以遏夺为务也把拦路抢劫当作职业1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手里有不同的用途,产生不同的结 果。B.商汤教捕猎的人网开一面,其仁德吸引了四十个国家

23、归 附。C.文王认为自己作为一国之主,有责任重新安葬无主的尸 骸。D.孔子用一根手杖持不同的问候礼仪来区分等级、辨明关14.文章认为,万物对于任何人都一样,而人们对它们的使用 却有区别,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们。请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逐层阐明这一观点的。【答案】10. D 11. D 12. A 13. A 14.首先,以汤 网收三面而得四十国、文王葬朽骨显仁德为例,阐明用物在于仁德;接着,以孔子用手杖分等级、辨关系为例,阐明用物在于礼 义;然后,以用射艺和饴糖的不同作对比收束全文,呼应开篇的 观点主张。【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4、 的能力。D.暴:欺侮。句意:那卑微的小人凭借善射的技艺掠夺弱小的 人,欺侮势孤力单的人。故选D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而”是表顺承的连词;第二个“而”表示修饰关系。句 意:夏桀、商纣使用那些物品材料,造成了他们的灭亡/孔子就扛着 手杖问候他说。B.第一个“其”是难道的意思,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其”意为它 的,代词。句意:难道谁还会做这种事呢/现在难道我不是它的主人 吗?C.第一个“于”意思是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第二个“于”意思是 介词,对、对于。句意:官吏把此事禀告文王/又何况对于活着的人 呢?D.“以”的意思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句意:文王

25、得具朽骨 却能借它来表明自己的心愿/用来抚养幼者,赡养老人。故选D。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离,通“罹”,遭遇、遭受。选项翻译为“离开”是错误的。皆 离吾网,意思是“(飞禽走兽)都撞到我的网上”。故选A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手里有不同的用途,产生不同的结果” 错误。根据原文“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 之原”可知,文章意思是:万物对任何人都是同样的,但人们使用它 们却各有不同,最后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故选Ao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一段,提出“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

26、亡、 死生之原”;第二段,写商汤教给祝网者“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 结果“四十国归之”;第三段写文王得了一具朽骨“令吏以衣棺更葬 之”,“天下闻之日:文王贤矣!泽及髅骨,又况于人乎?”可知, 以汤网收三面而得四十国、文王葬朽骨显仁德为例,阐明用物在于 仁德;第五段写“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孔子 用手杖分等级、辨关系为例,阐明用物在于礼义;第五段“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今之人贵能射也,以 攻战侵夺也。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夺为务也。仁人之得饴, 以养疾侍老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犍也”可知,以古之善射与 今之善射对比,仁者的饴与跖与企足得饴的对比,收束全文,呼应

27、 开篇提出的观点主张。参考译文:万物(对任何人)都是同样的,但人们使用它们却各有不同, 这是治乱、存亡、死生的根本所在。所以国土广大,兵力强盛,未 必安定;尊贵富有,未必显赫;(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们。夏桀、 商纣使用那些物品材料,造成了他们的灭亡,商汤、周武王使用那 些物品材料,成就了他们的王业。商汤在郊外看见对网祷告的人,(这人)四面设网,祷告说: “从天上落下来的,从地上钻出来的,从四方过来的,都撞到我的 网上。”汤说:“嘻!(真那样的话)禽兽就被杀光了。除了桀那 样的暴君,谁还会做这种事呢? ”商汤收起三面的网,(只)在一 面设网,重新教那人祷告说:“从前蜘蛛结网,现在人们(也)学 着

28、织。禽兽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处 去的就向高处去,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去,我(只)捕取那些触 犯天命的。”汉水以南的国家闻知这件事说:“商汤的仁德延及禽 兽了。” (于是)四十个国家归附了汤。别人在四面设网,未必能 捕获到鸟;汤撤去三面的网,(只)在一面设网,(却)由此网得 了四十个国家,不仅仅是网鸟啊!周文王派人挖掘池塘,挖出个死人的尸骨,官吏把此事禀告文 王,文王说:“重新安葬他。”官吏说:“这具尸骨是没有主的。” 文王说:“抚有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抚有一国的人是一国之主。 现在难道我不是它的主人吗? ”于是让官吏用衣棺把那具尸骨重新 埋葬。天下人闻知这件事说:“文

29、王真贤明啊!他的恩泽延及死 人的尸骨了,又何况活着的人呢? ”有的人得到宝物却使自己的国 家陷入危难,文王得具朽骨却能借它表明自己的心愿,所以在圣人 看来,物没有没用的。孔子的弟子凡是从远方来的,孔子就扛着手杖问候他说:“你 的祖父没有灾病吧? ”然后持杖拱手行礼,问候说:“你的父母没 有灾病吧? ”然后拄着手杖问候说:“你的哥哥弟弟没有灾病吧?” 最后拖着手杖转过身去,问候说:“你的妻子、孩子没有灾病吧?”所以孔子用六尺长的手杖,就让人知道了贵贱的等级,辨明了亲疏的关系,又何况用尊贵的地位、丰厚的俸禄呢?古代的人重视善射的技艺,用来抚养幼者,赡养老人。现在的 人重视善射的技艺,(却)用来攻战

30、侵夺。那卑微的小人凭借善射 的技艺掠夺弱小的人,欺侮势孤力单的人,把拦路抢劫当作职业。仁爱的人得到饴糖,用来保养病人,奉养老人。盗跖与企足弄到饴 糖,(却)用来粘门闩开门(来盗窃他人财物)。评得 卷四、古代诗歌阅读分 人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答望之何景明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饥箧饶群盗,征求及寡妻。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注】望之:南京大理寺卿,诗人内弟。饶:多。征求: 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江湖:宦海。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笔突兀,诗题写“答”,这里却写书信难到,又写 诗人求信心理急切难捺,“望”“迷”二字集中体现

31、了这一心理。B.颔联“天寒”点出望之来信的时间为秋末冬初,“日暮”句 对应上句,也为下句起了过渡作用,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寒的氛围。C.尾联诗人感叹自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 所处的时代动荡骚乱,诗人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 感慨。D.这是一首酬寄友人的诗作,其中却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忧 患。政乱民困,零落漂泊,诗人为之感叹。全诗气韵流畅,深沉 含蓄。16.这首诗既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也有对社会贫困认 识的局限性,请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诗人关心民生,同情百姓的不幸遭遇,指 责官府遇饥荒之年非但不开仓娠济,反而报刮民财,这些都是诗人 儒家信治思想的表现。(2)诗

32、人对“群盗”的指责局限之所在:统治 阶级的严酷盘剥,造成了百姓难以为生的局面,引发了百姓的反抗, 并非百姓的抗争导致了社会的贫困。【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诗人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感慨”错误,曲解 诗意。尾联写社会凋敝动荡不安,到何处安栖呢?尾联诗人感叹自 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动荡骚乱。诗人 由百姓苦难联想到自身遭际,把自己和对方比作飘荡四方的落叶, 寻觅不到一块可以安身立命一展宏图之地。不是“为百姓”。故选C。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诗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仁治”以宽厚仁爱为主旨, 其

33、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关爱人民,关心人民疾苦等。比如颈 联写“饥僮饶群盗,征求及寡妻”,写出饥民流离,盗贼猖獗,官府 苛捐暴敛,即使孤苦无依的贫妇也在所难免。“饥馍”是指由于粮食 歉收等原因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从中看出,诗人关心民生, 同情百姓的不幸遭遇。“征求及寡妻”中“征求”意思是聚敛搜刮,指 苛捐重税。作者指责官府遇饥荒之年非但不开仓赈济,反而搜刮民 财,横征暴敛。对社会贫困认识的局限性体现在:根据“饥馍饶群盗”可以看出, 诗人对“群盗”的指责是其局限之所在。根据“征求及寡妻”可以看出, 统治阶级的严酷盘剥,贫妇也在所难免,造成了百姓难以为生的局 面,引发了百姓的反抗,才会“群

34、盗”并起,并非百姓的抗争导致了 社会的贫困。评得卷五、情景默写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荀子论述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时指出,君子 的本性天赋与常人差别不大,但是却能够借助外力来超出常人的句 子是“, ”。(2)韩愈师说中的“, ”与劝学中“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一致。(3)蜀道难中“, ,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 块冲击山崖的情景。【答案】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飞湍瀑流争喧眩破崖转石万壑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生”“善”“贤”“湍”“喧”“肠”“冰”“壑” o评卷人得分阅读下面的文

35、字,完成下面小题。(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 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 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 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 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 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 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

36、来看,他所 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 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 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 代。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 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 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 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基于这一点,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 的回忆也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 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敦煌

37、艺术就其品类而言,包括壁画、彩塑、石窟建筑等,内容 十分丰富,数量极其巨大。比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经过不断地交 融发展、艺术创新,完全摆脱了印度石雕飞天原来的样式,以全新 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美不胜收,与印度的石雕飞天已非 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曾评:“敦煌千壁万塑,至今仍能无一躯一壁不是中国流传的最古的宝迹。一幅顾恺之的女史箴引得 艺术界数十躯杨惠之的塑像,使人赞叹欣赏,这样大的场面,这样多的种色,这样丰富的画派,安能不令世人惊赏!它是 世界第一座壁画塑像的宝库,是中国人骄傲的遗产,也是艺术界的 宝典,史学上的第一等活材料。”敦煌文化在其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形 成了极强的包

38、容性。根据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 路虽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之路,但也是一条简单的东西 方之间的通道。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同日而语懿范长存如沐春风不言自明B.同日而语巍然独存如痴如醉不可名状C.等量齐观懿范长存如痴如醉不言自明D.等量齐观巍然独存如沐春风不可名状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根据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虽然是 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但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 新之路。B.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虽然是一条 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但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

39、汇的创新之 路。C.根据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并非仅 仅是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 创新之路。D.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并非仅仅是 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 之路。【答案】18. B 19. D【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 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此处用于否定句,“全 新的面貌”强调变化大,应用“同日而语”。巍然独存:巍然:高峻独立的样子。形容经过变乱而惟一幸存 的事物。懿范长存:懿范,美好的风范;美好的风范永远留存

40、下去。 多用于称颂妇女的品德好。此处形容敦煌壁画,应该是“巍然独存”。如沐春风,同“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 并受到熏陶。如痴如醉,好像喝醉了一样,形容对人或事物极为迷 恋或陶醉。此处是“女史箴引得艺术界”的效果,用“如痴如醉” 更恰当。不言自明: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容易理解。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这里是说“塑像”的绘画艺术,用“不可 名状”更切合。故选Bo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根据表明”句式杂糅,不能连用。语序不当,根据文意,后面两句为递进关系的复句,应先说“是 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再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

41、的创 新之路”。不合逻辑,关联词“虽然但也是”是转折关系,应用“并 非(不)仅仅是还是”来表达递进关系。D项修改正确。故选D。I评I得I七、简答题组卷人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 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绿,依旧舒 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 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 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

42、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 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 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 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 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20 .文中反复使用“依旧”“变成”有什么表达效果?21 .文中“生的欢喜”和“绿友”,引号作用是否相同?试分析。【答案】20.“依旧”,写出了绿枝条刚被牵进屋时旺盛的生长状态。三个“依旧”反复使用,突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 对

43、其生命力的赞颂。“变成”,写出了绿枝条被囚禁后逐渐变憔悴的过程。四个“变 成”反复使用,与刚被牵进来时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 者对其变化的疼惜却不肯释放的矛盾心情。21.不相同。“生的欢喜”:表强调,突出绿枝条蓬勃的生机,表达作者对 其生命活力的赞美。“绿友”:是特定称谓,突出与其情感的亲近,表达作者对绿 枝条的喜爱和依恋。【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依旧伸长,依旧攀绿,依旧舒放”,“依旧”表示仍然像从前一 样,写出了绿枝条刚被牵进屋时旺盛的生长状态。三个“依旧”反复 使用,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枝条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其 生命力的赞颂。“变成柔绿,变成嫩

44、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变成”是 从以前的状态或情况转化为现有的状态或情况,写出了绿枝条被囚 禁后逐渐变憔悴的过程。四个“变成”反复使用,表明现在的枝条与 先前的枝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逐渐“柔绿”“嫩黄”“细瘦”“娇弱”, 失去了青苍的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其变化的疼惜却不肯释放的矛盾 心情。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作者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 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绿,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 快”而感到高兴,故“生的欢喜”的引号表强调,突出绿枝条蓬勃的生 机,表达作者对其生命活力的赞美。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作者把绿枝

45、条当作自己的朋 友,“绿友”在这里,是特定称谓,突出与其情感的亲近,表达作者 对绿枝条的喜爱和依恋。评得 卷八、语言表达分 人22 .下面是某校发出的倡议书,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方面的问 题,请指出并修改,使之准确得体。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为此, 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维护大局,服从安排。请勿提前返校,尽量减少出门频率。二、科学认知,坚定信心。了解新冠肺炎的发病情况、传播途 径和防护知识,不要过于恐慌,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疫情。三、做好防护,争做表率。注意科学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增 强自身免疫力。遵守所在社区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为抗击疫

46、情尽绵薄之力。同学们,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因人成事,就能 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XX学校X年X月X日【答案】(1)搭配不当。“减少出门频率改为降低出门频率 或“减少出门次数”。(2)成分残缺。缺少介词“用”,“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疫 情”改为“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疫情”或“要科学、理性地对待 疫情”。(3)“绵薄之力”,不得体,可改为“一己之力”(或“尽心尽力”“倾 尽全力”)。(4) “因人成事”改为“众志成城”或“万众一心”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1) “减少出门频率”搭配不当,“减少”和“频率”不搭配,可以 改为“降低频率或减少次数(

47、2)“要科学、理性的对待疫情”成分残缺,缺少介词“用”或“以”,应加上;或者删去“态度”,同时把“的”改为“地”。(3) “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谦辞,在语境 中是对大家说,不得体,可改为“一己之力”(或“尽心尽力”“倾尽全 力”)。“一己之力”,凭借一个人自己的力量。“尽心尽力”,竭尽心 思、力量。“倾尽全力”,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用 尽了所有的力量。(4)“因人成事”情感色彩不当。“因人成事”形容自己没有能力, 依赖别人的力量把事情办成,贬义。此处是褒义语境,强调大家齐 心协力,改为“众志成城”或“万众一心”等。“众志成城”,比喻众人 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万众一心”,形容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评卷人得分九、话题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祖国卫士,火灾现场勇 敢逆行的消防人员,隐身荒漠毕生奉献的两弹元勋我们感动于 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奔放,喜欢生 活的随性自在,我们不断创造着“小确幸”,制造着“仪式感” 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对“无我”与“有我”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