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 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瑁布衣时与甫善,时 瑁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 宜罢免。肃宗怒,贬瑁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 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
2、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 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r武 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 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 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 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3、,时年五十九。(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骏野老相狎荡/无拘检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骏野老/相狎荡无拘检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2.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C.绯鱼
4、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绯衣指紫色衣服,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D .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的功能。此处的“床”指的是坐具。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 B.杜甫自幼同房瑁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瑁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他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不太在意杜甫的放肆行为。D .由于没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4、下列对文中相关语
5、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译文:当时函谷关京畿一带战乱流离,粮食价格猛涨。B,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译文:杜甫性情偏狭急躁,没有风度,依恃恩遇而放纵。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译文:严武经过他那里,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如此傲慢放诞。D.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译文:杜甫曾游览衡山庙宇,被暴雨洪水所阻隔,十多天没能进食。【参考答案】1 .A (此句的意思是: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里,种植竹子、树木,靠着江水造了间草屋,开始了嗜酒狂歌 的生活。经常和田间的农夫、老人们一起放纵玩耍,一点也不约束行为。)2 . D (此处的“床”指的是卧具,前
6、文“登”是登上、踏上的意思)3.B(杜甫自幼同房瑁就有深交”错,是房瑁“布衣”时,“兵败于严武”错,是兵败于陈涛斜)4.C (应为:严武去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如此傲慢放诞。)【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原来是襄阳人,后来搬家到了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老死在巩县县令任上,祖父杜审 言,老死在膳部员外郎任上,单独有传记。父亲杜闲,终老在奉天县令的任上。刚天宝年初,考进士,落榜。天宝末年,向唐玄宗进献了三大礼赋。玄宗觉得这个人是个奇才,就召他 进宫考察他的文笔,然后授予了他京兆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 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
7、为右拾遗。房瑁还是个平民时,和杜甫交情较深。 当时房瑁做宰相,请求亲自带兵平定叛乱。唐肃宗应允了。那年十月,房瑁在陈涛斜这个地方吃了败仗。 第二年春天,房瑁的宰相职务就被免去了。杜甫上疏给肃宗说房瑁有才,罢相这个处罚不合适。肃宗很生 气,把房瑁贬为了刺史,把杜甫贬为了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关中百姓流离失所,谷等粮食的价格很高。杜 甫寄居在成州同谷县,亲自砍柴。他的儿女们之中,有很多都饿死了。很久以后,朝廷召杜甫补做京兆府 功曹。上元二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上奏朝廷,请求录用杜甫做自己的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 部员外郎,并赏赐给杜甫绯鱼袋。严武和杜甫两家交往了好几代了,对他的待遇也非常优
8、厚。可是杜甫性 情乖张暴躁,没有什么器量,仗着自己受到优厚待遇,就放纵起来。曾经喝醉了,爬到严武的踏床上,瞪 着眼睛盯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r严武虽然脾气暴躁性子急,却不把这个当做违背道义、 忤逆的举动。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里,种植竹子、树木,靠着江水造了间草屋,开始了嗜酒狂歌的生活。 经常和田间的农夫、老人们一起放纵玩耍,一点也不约束行为。严武拜访过他,有时候杜甫连帽子都不带。 杜甫的傲慢荒诞,大抵就是这个样子。永泰元年夏天,严武逝世。杜甫就失去了依赖。后来郭某人代理成 都地区的节度使。这是个武夫,粗人,很粗暴。杜甫没能投名拜见他,就出游东川,投奔高适。杜甫刚到 那里,高适正好逝世
9、。那年,崔宁杀了郭某人,杨子琳攻陷了西川,四川地区就大乱了。杜甫就搬家到荆 楚大地避难。当时是驾着小船走三峡这条道的。还没靠岸,江陵就发生了战乱。于是杜甫驾着小船逆湘江 而上,寄居在耒阳。杜甫曾经想游览岳庙,结果洪水爆发,没能成功,十几天没有东西吃。耒阳县令听说 后,亲自驾小船把杜甫接回来。永泰二年,在耒阳吃牛肉喝白酒时,突然就逝世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镣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 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绦(
10、均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镣(xu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 属环。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L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思想。2.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1 . c2 .
11、本诗风格激昂豪迈,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截然不同。情感豪迈而不伤感。作者借“鹰击凡鸟”表达自己奋发有为的热情和疾恶如仇的性格,情感表达豪迈高 昂,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意象昂扬而不萧瑟。“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的是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负,与登高中选用的 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一系列萧瑟凄冷的意象不同。用词生动而不沉郁。一 “竦” “思”精妙地描绘了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心理,将画中鹰写得富有活力: “击”字更是写出了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语言生动,富有生机。与登高中用到的“多 病” “潦倒”等词表现出来的郁闷低沉是不一样的。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
12、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帆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幌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 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首联: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颔联: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尾联: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解析:B
13、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 柴门老病身” 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 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工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觇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见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 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 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帆首两座山
14、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 的孤独寂寞之情。参考答案: 峨眉山位于蜀地,蝶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蜗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 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
15、项是(3分)()A .“溪行衣自湿” 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诗人冬季出行,蚊蛆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 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 化。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 “沉 郁顿挫”的风格。(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答案】(1) B(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
16、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 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 河中”错,
17、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 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 给人寂寥孤独之感。(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 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
18、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 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 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 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 的忧虑。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在夔
19、州期间写的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B.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D.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凄苦。2 .颔联运用了什么写法,请简要赏析。1.B2 .对比、衬托。人的生命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 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病马【唐】杜甫乘尔亦已久, 尘中老尽力, 毛骨岂殊众, 物微意不浅,天寒关塞深。 岁晚病伤心。 驯良犹至今。 感动一沉吟。【注】
20、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A.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759),当时诗人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于唐朝边境地区)。不正确的一项是()承“久”,“岁晚”承“天寒”,既交代了此马与自己长期患难相依的 关系,又写出了它现在的状态。B.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一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 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C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 情意深厚而沉吟。D.同为“咏物”而视角各异,陆游卜算子,咏梅运用第三人称,杜诗以第二人称抒情达意,把马人格 化,生动而饶有趣味。
21、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杜甫以马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B (“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错,应为马的骨毛与其它的马并无不同。)2 .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 似;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 竹叶于人既无分, 殊方日落玄猿哭, 弟妹萧条各何在,抱病起登江上台。 菊花从此不须开。 旧国霜前白雁来。 干戈衰谢两相催!注
22、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 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 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侯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 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
23、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 七律诗的悲壮风格。2 ,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做具体赏析。(6分)【参考答案】1.B (“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没有依据,酒和菊都是作者难以割舍之爱,它们在诗中起到衬托作者内心 悲苦的作用。)2.对漂泊异地,年老多病,艰难生活的感伤。诗人重阳登高,因病不能饮酒,也无心赏菊;一家人寓居夔 州,生活无着,不由得黯然神伤。思念故乡,忆想亲人的情怀。听着黑猿的哀啼,看白雁南来,适逢重阳 佳节,一家人流落至此,诗人心中油然而生对故乡的思念,对因战争而音信茫然的弟妹的惦念。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担忧。诗人身遭战乱,衰老多病,战争像逼命似地接连发生,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衰亡,
24、伤时忧 国之情强烈萌生。(每条2分)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绝句漫兴九首唐杜甫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注这组绝句是杜甫写在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的第六个年头。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客愁”是第一首诗的诗眼,点明诗人客居成都、心忧国事的愁苦。“愁不醒”表明难以从愁绪中摆脱出 来的心境。B.“无赖春色”以“无赖”写“春色 将春色拟人化,写出了春色多事让人讨厌的特点,带有嗔怪的意味, 领起下文。C .
25、第二首诗中“隔户杨柳弱袅袅”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门墙外柔弱的柳枝随风摆动、惹人怜爱的情景。D .“恰似十五女儿腰”运用比拟的手法,准确地描绘出柳枝纤弱柔美的特点,寄寓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 热爱之情。2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6分)【参考答案】1、D (解析“比拟”错误,应是“比喻”,“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夸大其词,应为“怜惜”之情。)2、第一首的三、四句运用拟人和直抒胸臆(反衬),嗔怪春天让百花绽放有些草率(冒失),叫黄莺娇啼太过 殷勤(急切),反衬出诗人的愁思深重。(答以乐景衬哀情亦可。技巧1分,解析1分,情感1分)第二首的三、四句运用误会和反转(正衬),使诗歌
26、加入情节,叙说顿生波澜,妙趣横生:“我”说是谁说她 早晨时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误会),原来是狂风摧折了最长的枝条。在叙事和写景中融入对柳枝的 怜惜之情。(技巧1分,解析1分,情感1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注)江浦雷声喧昨夜, 黄鹏并坐交愁湿, 晚节渐于诗律细, 惟君最爱清狂客, 注本诗作于杜甫晚年,诗人辗转漂泊,居无定所,春城雨色动微寒。白鹭群飞大剧干。谁家数去酒杯宽。百遍相看意未阑。生活孤苦。路十九,是杜甫的朋友,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1 .下到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7、.首联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郁闷。B.颔联借助“黄鹏”“愁湿”表达对雷雨夜的厌恶,借“白鹭群飞”的欢快景象抒发见到路十九时的愉悦 心情。C.颈联首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诗作的自信,也透露出诗人的清苦,后句写自己难有知音。D.尾联中的“清狂客”是诗人自称,表现了与路十九的亲近关系,“惟君”既表达感激之情,也有自哀之意。2 .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往往大有用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参考答案】l.C(C项,“也透露出诗人的清苦”错,该句主要是叙述自己晚年耽于写诗,诗作更加老成。颈联写诗人到了晚年,虽对自己的诗非常自信,却又有谁欣赏,能让
28、诗人去他那里一起喝酒呢?此联看似信手拈来,却蕴含着自信、潦倒、心、自嘲等多重情感,其实更是诗人晚年写诗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写照。)2 .“遣闷戏呈”这个标题正是全诗的点题之笔。诗人年华老去,生活潦倒。知音鲜少,苦闷难言,“遣闷” 说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苦闷;“戏呈”则表明杜甫见到故人时的喜悦之情,于戏谑欢欣之中体现了二人志 趣相投,友谊之深。十、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9分)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唐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 此时对雪遥相忆, 幸不折来伤岁暮, 江边一树垂垂发,还如何逊在扬州。 送客逢春可自由? 若为看去乱乡愁。 朝夕催人自白头。注本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
29、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迪到蜀州的东亭送别客人,看到早春梅花开放,怀念杜甫并写了一首诗寄给他。本诗是杜甫就裴迪 之诗的答谢之作。B.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C.颔联写杜甫看到雪想到裴迪送客时的情形,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2 .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 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伯分)【参考答案】1 .C(C项,“看到雪”错误,此处诗人以“雪”比喻梅花,并非真的
30、是看到“雪2 .忆友之情。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暮年之愁。从颈联中的“伤岁暮”可以 看出,诗人因自己上了年岁而伤感。思念故乡之愁。从颈联下句“若为看去乱乡愁”可知,诗人唯恐梅 花会引发思乡之愁,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满怀思乡之愁。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从诗歌的注释来看, 国家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乱世心急如焚。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秋野五首(其一)杜甫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飨老夫食,分减及溪鱼。【注】井络:此处指夔州一带,旧属楚地。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景,秋野
31、萧疏,水天一色,僻静淡远,与下联地处“蛮” “楚”形成呼应。B.颔联记事,流露诗人心绪,“系舟”有结束漂泊之意,“卜宅”显渴求安顿之心。C .从“从人打”到“欲自锄”,诗人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山野生活趣味横生。D.诗歌语言质朴,结构精巧,景、事、情和谐统一,诗人安贫乐居的情怀了然可见。2 .杜诗镜锭认为此诗后四句“有万物一体之意”,请简要分析。(6分)1 .(3分)C (“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错。)2 .(6分)人与人一体,枣子成熟了任由他人扑打,不分你我,表现出人人无别的平等和睦;人与事 一体,葵园荒芜,诗人从事劳作,表现了人事相融的舒适和悦;人与物一体,把自己的饭食分给溪鱼, 人鱼
32、共享,表现了物我一体的融洽和谐。(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进艇杜甫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峡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南京:指当时的成都。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 器。无谢:犹不让,不亚。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写了杜甫躬耕于南亩的乡野生活,表现出诗人对此时平淡日子的自安与满足。B.首联对仗极工,“南”“北”二字迭用对映,以“南京”对“北望”,以“南亩”对“北窗”。
33、音韵和谐, 自然流畅。C.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2.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J请 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参考答案1 . A2 .“不幸”:“南京久客” 一句写诗人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北望伤神” 一句写诗人北望长安,感 伤国势颓败、壮志难酬。于家于国可谓不幸。“幸”:诗歌后三联,写诗人携妻挈子,乘舟出游,虽粗茶淡浆,却也闲适安定。在漂泊流离中暂得一家 团圆安稳,也是人生之幸。十
34、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L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的状态,而是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 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虽然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但是思家、忆弟之情有所舒 缓。D.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 沉郁。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简要赏析。(6分) 1.C解析: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减。2.颔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写诗人“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 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2分)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 围。(1分)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 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