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张孝祥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张孝祥专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诗文阅读张孝祥专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于湖怀古张孝祥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旅连江 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边书静,烽烟息。通轮传,销锋铺。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 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注于湖:县名,今安徽当涂南。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宋金议和而被弹劾罢归期间。巴滇绿骏:晋 明帝所乘的骏马。晋明帝曾暗中骑马探查叛臣王敦的军营。老奸: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轮: 使者所乘之车。渡江天马: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建立南宋王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2、项是()A.上阕首句中的“千古” “兴亡” “陈迹”等词语紧扣标题“怀古”二字,统领全词。B . “笑老奸、遗臭到如今”既刻画了反叛者的形象,又直接表达了对反叛者的嘲讽之意。C. “边书静,烽烟息。通貂传,销锋镉”这几句话很有画面感,且动静结合,含意丰富。D.这首词运用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没有运用叙事,感情深沉,语言奇丽。2 .有人说,张孝祥的作品“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D2.开篇直抒胸臆,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担忧。直言自古以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运用晋明帝 平反的典故,表达了对晋明帝的赞扬,意在提醒当今朝廷要对敌人保持高度的警惕。“销锋镐”意
3、味 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表达了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词人期望当今天 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的中兴,而不要只图一时的苟安。词人盛赞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 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能重振基业的期待。【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没有运用叙事”错误,下阕前两句“边书静,烽烟息。通轮传,销锋镐”运用了叙事。故选Do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开篇“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千百年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只是因为人们为历史陈 迹已经消失而感到悲伤。直抒胸臆,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巴滇绿
4、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运用晋 明帝平反的典故,意在提醒当今朝廷要对敌人保持高度的警惕。“通招传,销锋镐是说使者乘着马车传递皇帝的诏令,要求南宋军队放下兵器。也就是说朝廷放弃 了抵抗,选择和金国议和来换取安宁。“销锋镐”意味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表达了对投 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 廷中兴。“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 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词人盛赞东南一带佳气葱郁,表达了
5、对南宋朝廷能重振基业的期待。二、(2023秋山东滨州,高三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泛湘江【注】张孝祥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 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 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注: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道谗言落职,他从桂林北归,泛舟湘江,写下这首词。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用“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这两句自况,抒发了高洁、闲远的情致。B.词的上片写词人舟行过湘江的情景,写出
6、了词人的活动、心境及舟行的路程。C.词的下片,运用典故,巧妙化用楚辞的诗句,落笔灵活自然,别开生面。D.这首词变换奇妙,富有浪漫色彩,表达直接而坦率,营造了优美绵邈的意境。2 .有学者认为,词人用诙谐幽默掩盖人生苦涩,将满腔忠愤寓于欢乐之中。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D2 .词中说“天公付我”,表面上是写天公为“我”作美,使我得以泛舟于向往已久的湘江之上,而事 实是词人罢官北归途经此处。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词语掩盖人生的苦涩。词人颂扬屈原作品及其人品, 借以寄托自己的忠愤之情;但结尾却说纵情山水有无穷的乐趣,寓忠愤于欢乐的氛围中,余韵不尽。【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
7、特色的能力。D. “表达直接而坦率”错,全篇运化屈赋诗句和意象,将湘水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与屈原文字融为一体, 浑化组合,构成虚幻、空灵、高洁、纯美的意境,寄寓词人由忠愤而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表达 宛转曲折。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买得扁舟”三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机遇。“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 与上文潇湘呼应。“天公付我”,从表象上看,大概是写天公为我作美,使我得以泛舟于向往已久的湘江 之上。其实,根据注释“张孝祥道谗言落职,他从桂林北归,泛舟湘江,写下这首词”可知,词人罢官 北归途经此处,心绪是异常复杂的,透过这幽默诙谐的词语,读者可
8、以体察到词人埋藏于内心的人生苦 涩滋味。“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词人转换视角,采用两个不同层次景色来展现蕴含着的奥秘。前句用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的,嚼然泥而不滓者也J后者运用庄 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J水云乡为隐者所居。这种多视角的审美情趣既是对屈 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作者荡舟湘江, 脑海里浮现出屈原的形象。屈原那种忠愤忧国的情操,精美多姿的诗句,撼动着词人的心扉。于是词人 情不自禁地运用楚辞中的诗句注入渊篇,而落笔灵活自然,别开生面。“湘妃起舞一笑”二句,由撷 取成句到感情升华
9、,由丰富的联想而产生飞动的意象。这里既写“湘妃起舞”的场面,又有“抚瑟奏清 商”的舞曲。紧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艺术价值。结末“莫遣”二句用典,写纵情山水有无穷的乐趣。这里词人从幻想的画面中返回到现实的境界,寓怨愤于 欢乐中,余韵不尽。三、(2023年上学期,浙江嘉兴高三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 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 离忧。回首叫虞舜,
10、杜若满芳洲。【注】沅湘:爱国诗人屈原曾被流放湘江,在江边对渔父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沉累: 指沉江的屈原。虞舜:即舜帝。此句出自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抒发了游兴已尽渴望回归故里的思乡之情。B .“徒倚”二句,从傍晚到月夜,长时间倚栏,思绪万千,为下文抒情蓄势。C .下片连用“雄” “吞” “隘”三个词,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D.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运用了反问,反问中不掩悲喜感叹之情。2 .简析“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结句的妙处。LA项。“倦游”是指仕途不得意而思归隐,“湖海”二
11、句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2.(6分)化用诗句,“回首叫虞舜”引用了杜甫诸公登慈思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借渴望清明政 治,表达渴求被遇而不得的忧愤(2分):“杜若满芳洲”以景作结,洁白的杜若花,暗指了高尚的节操, 余韵无穷(2分):以乐景衬哀情,用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词人心境的悲凉(2分)。【评分标准】按点给分。四、(2022山东德州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重九张孝祥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与君相遇更天涯,拼了茱萸醉把。注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落职东归,重九日应湖北薪州知州仲弥性之邀
12、来薪州 逗留。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茱萸制成的酒。1 .下到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重阳秋景图。“冉冉” “盈盈”分别写出了枝条的柔弱低垂、菊花的鲜润秀丽。B . “故人”两句写出了宴会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 彩四溢。C.下阕由上阕对情境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刻画,“此身到处为家” 一句,信手拈来,语言朴实无华,包含 无限思绪。D.天涯沦落,故人相遇,把彼此的感情寄托在酒上,下阕后二句喝茱萸酒照应题目,将抒怀推向了高潮。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简要分析。1.B【解析】B.入玉节有光华 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
13、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错。“玉节有光华”是词人 在称颂友人的高尚的节操。2 .清高自持。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壮志难酬。 词人因谗言落职,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豪迈豁达。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 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解析】乾道二年(1166)六月,三十五岁的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而落职东归,应湖北薪州仲 弥性之邀于重九日来此逗留。是词冠题“重九”,作于知州仲弥性宴席上,上片写途经薪州聚会重九的情 景,下片借题发挥以抒怀达意。开头二句中,“碧树”是“绿树 在重阳到来的秋季,树还能保持自己的绿色,不畏严寒侵袭,这是难 能可
14、贵的;“黄花”,谓菊花;“冉冉”和“盈盈”都是形容词,形容菊花枝条柔弱低垂、花瓣清澈端庄。“菊花”自古就是高洁君子的象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处的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 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见词人清高自持。“世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吐出入官场以来的满腔郁愤,真诚地向世人表白,词人在经历了世俗 的坎坷之后,对所有世事、世路早已看惯,不过如梦一场。也就是说,词人现今对世间功名富贵早已看 得很淡薄。作者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政治才干的人,他积极支持收复中原的主张,由于南宋政权 腐败,他却两次无端被贬谪,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所以,深谙世态
15、炎凉的他,也就难 免产生超脱尘世、返归自然的思想。可见词人壮志难酬。虽然被贬,但词人并未过于伤感,“世事只今如梦、带着一种看透尘世的洒脱。“高会仍逢戏马”,遇到 友人,词人可以与之开怀畅饮,此句写宴会上大家一边饮酒,一边驰马取乐或观看操练。“与君相遇更天 涯,拚了茱萸醉把”,词人与故人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是英雄惜英雄,就冲这能辟除邪恶之气的茱 萸酒,拚了大醉一场又何妨!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可见其豪迈豁达。五、(2022山东荷泽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张孝祥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16、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1 .下到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运用叠词“翻翻”,写出了庭前树叶,上下飘飞的姿态,描绘出晚秋光景。B . “凉砧敲月”中“敲”字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C .不堪频倚栏” 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深秋之夜孤独、落寞的情怀。D.下阕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和词人陶然而醉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2 .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 要分析。【答案】1. C3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表现邻里 之间
17、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 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直抒胸臆”错,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故选C。2题详解】从景物的描写角度来看: 象清幽;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的景物“庭叶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描写晚秋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境恢宏。从情感的表达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摘取日常生活场景“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 意,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富有生活气息;
18、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 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 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等,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从语言风格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中“邻翁开社瓮”“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等句,语 言平实、朴素。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尽挹 西江,细斟北斗”等语言华丽、典雅。六、(2022,山东枣庄,高一期末)阅读下面张孝祥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
19、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 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沉累:指屈原。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湘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1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
20、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过洞庭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环境。丛丛青草在洞庭湖边盛放,临近中秋时 节,万里无云,水波不兴,天高气爽,玉宇澄清。B.念奴娇过洞庭“玉鉴琼田” 一句,把“湖水”比喻成“玉镜” “玉田” 顷”与“扁舟一叶”对比,显出诗人豪迈气概。C.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 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D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写出水的澄澈。“三万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回首叫虞舜”句,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2 .张孝祥念奴
21、娇过洞庭与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1A(青草指青湖)2,(6 分)“玉是孤(1念奴娇过洞庭侧重于借景抒情,以乐景写乐情,在孤独中抒发豪迈之情。Q分)上片寓情于景, 鉴琼田”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诉说自己的澄澈之心,高洁之向;下片景中见情,“孤光自照” 独的月光,也是自已孤独的坚守。(2分)。七、阅读张孝祥的六州歌头,完成各题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上,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洙泗遣人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22、。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 且休兵。冠盖使,纷驰瞥,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 泪如倾。1 “关塞莽然平” “悄边声”,句中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揭示了怎样的时局?2上阕写宋金隔江对峙的形势。根据词意,简要说明金人在对峙中的情形。3在下阕中,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空怀报国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江淮以北被金人占领,南宋朝廷对此是什么态度?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说明。答案及简析:1 “平”:江淮以南平野莽莽;“悄”:江淮边防静寂无声。揭示了南宋在与金人隔江对峙中只剩下半壁 江山,且无险可守、边防荒凉、岌岌可危的、艰险时局。2金人与南宋仅一水之隔,昔日南宋耕稼之地已
23、沦为金人游牧之乡;金兵哨所纵横,防备严密,猎火照耀 原野,笳鼓凄厉惊心;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对南宋半壁江山虎视眈眈。3下阕由“念”字领起,词人首先感慨空有杀敌利器,却被尘封虫蛀、无用武之地;其次感慨岁月流逝而 徒具雄心,使志士空老;最后感慨京城渺远,收复失地希望渺茫。4朝廷放弃失地,苟且偷安。“渺神京”,不仅指空间距离之遥远,更指光复时间之渺茫;“干羽方怀 远”,借用舜大修礼乐、使远方的有苗族来归顺的典故,讽刺朝廷懦弱无能。八、阅读下面张孝祥的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 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
24、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 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L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无一点风色” 一句,除了写出了没有风外,还写出了空中晴朗、洁净。B.“妙处”句中的“妙处”,不单是指景色,更是物我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C,“肝肺皆冰雪” 一句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相同,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D.整首词即景抒怀,情景交融,气魄雄伟,格调豪放旷达,词风接近苏轼的豪放。2 .词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分别都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品行?(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表达技巧
25、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 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 C,“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错误,两句都是比喻修辞。“肝肺皆冰雪”本体是“肝肺”, 喻体是“冰雪”,比喻自己襟怀的坦荡;“一片冰心在玉壶”,把自己的心比喻成玉壶中的冰心。故选C。(2)上片“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为写景,表里俱澄澈不仅写出景澄澈洁净,而且也是写 人,写自己品格之美,表现了词人纯净高洁的品行。“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秋月下湖水
26、浩 浩汤汤,一碧万顷,景色空旷开阔,在如此开阔的环境中,作者驾一叶扁舟,自在游于其中,该是多么 惬意,表现了词人被免职但具有宽广开阔的胸怀。“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 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 引清冷的月光相照,景色清冷孤寂,表现了词人冷落、孤傲的心境。答案:(1) C(2)澄澈洁净,表现了词人纯净高洁的品行。空旷开阔,表现了词人宽广开阔的胸怀。清冷孤寂,表现 了词人冷落、孤傲的心境。九、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思归寄柳州张孝祥秋满漓源,瘴云净,晓山如簇。动
27、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木。策策西风双鬓底,晖晖斜日朱栏曲。试 侧身、回首望京华,迷南北。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想一年好处,砌红堆绿。罗帕分柑霜 落齿,冰盘剥英珠盈掬。倩春纤、缕缺捣香翁,新籀熟。【注】词人出任静江(今桂林)知府时,作词寄送柳州的朋友。蕉中鹿:春秋时郑国一樵夫打死一只鹿, 成的漉酒具,借指酒。以蕉叶覆鹿藏匿,后来忘记所藏之地,便以为是场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似幻。瞥(chbu):用蔑编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描摹漓江山水,下片叙写南国风物,扣合写作地点及词题中的“寄柳州”之意。 B.词人侧身远眺,望见清朗疏阔的秋日景象,沉醉于南北风光,顿
28、生为国效力的豪情。 C. “砌红堆绿”运用借代修辞,与李清照如梦令中“应是绿肥红瘦”的用法一致。 D. “霜落齿”写出柑橘冰凉的口感,“珠盈掬”写出英实的圆润可爱,凸显咏物之工。2从下阕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1 .(3分)B(“沉醉于南北风光”错误,迷南北”是指景象苍茫,不辨方向:“为国效力 的豪情”于文无据)2(6分)思归不得、宦海如梦的怅然。“思归梦,天边鹄”表达归家不得之意:“游宦事,蕉中鹿”表达了官场失意的意思。享受当下、自我宽慰的旷达。词人珍惜“一年好处 不辜负眼 前的美食和美酒,都有自我宽慰之意。(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十、阅读下面文字
29、,完成各题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 顷刻数千言。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写成好几千字。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十六岁 时,张孝祥考中乡试,再考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绍兴二十四年,张孝 祥参加廷试获得第一名。考官已定损xun冠多土,孝祥次之。考官已决定秦t员为众多土子中的第一 名,张孝祥第二。高宗读t员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以第三。高宗读了秦城的对策都 是秦桧所说过的话,于是把张孝祥提拔为第一名,而秦t员为第三名。谕宰相日:张孝祥词翰俱美。 皇上告诉宰相说:张孝祥才学、文笔都很美。上之抑t员而擢孝祥也,秦桧已
30、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之前,皇上抑制秦t员而提拔张孝祥,秦桧已经很不高兴了,后来又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张祁 与胡寅关系密切,秦桧一向怨恨胡寅,于是暗示谏官诬陷张祁有造反的企图,(张孝祥被牵连)由皇上下诏关进 监狱。恰逢秦桧死去,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祥解除监禁洗脱罪名,于是任命张孝祥为秘书省正字。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当初,张孝祥考中进土,出自 汤思退的门下,汤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 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
31、陵拂之。而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馆职, 汪澈老成持重,而张孝祥年少气盛,往往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动孝祥奸 不在卢木己下,孝祥遂罢。等到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劾张孝祥奸佞不亚于卢杞,张孝祥于是被 罢官。寻除知抚州。不久(张孝祥)任抚州知府。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他 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当、准确,治理州县很老练的人也比不上他。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孝宗即位后,(张孝祥)担任平江府知府之职。事繁居U ,孝祥剖决,庭无滞讼。事务繁重艰巨,张孝祥加以分析解决,大堂上没有滞留的案件。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平江府所属县中
32、的大姓违法获取暴利,张孝祥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明年, 吴中大饥,迄赖以济。第二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张浚从蜀地回到朝廷,向皇上推荐张孝祥,皇上召张孝 祥前往行在(杭州)。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张孝祥已经被汤思退所赏识, 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高兴。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 之志。”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于是陈述: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 任。上嘉之。皇上赞扬了他。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适逢金人再次入侵边境, 张孝
33、祥陈述金人的目的不过是想结盟约。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宣谕使弹劾张孝祥使之失去职位,被 罢黜。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张孝祥)复职为集英殿修撰、静江 府知府,他治理有声誉功绩,又因为谏官的意见被罢免。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 湖南遂以无事。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府,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威严辅助治理,湖南于是 平安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张孝祥恢复待制职名,改任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 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他组织修筑了寸金堤,从此荆州没有洪水之患,又设 立万盈仓来储备诸路漕司运送的货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张孝祥)在显谟
34、阁直学士职位上退休。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 后因病去世,终年38岁。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宗感到十分惋惜,有任用才能没能到底的叹 息。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日:必将名世。”张孝 祥才智出众,文章水平超过一般的人,尤其擅长书法,曾亲自书写奏札,高宗看了后说:他将来一定会闻名于 世。(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注填:秦桧的孙子秦坂。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L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 B.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
35、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 C.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 D.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 .策,即策论,指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如苏轼教战守策。B. “籍其家得谷粟数万”中“籍”意为“没收”,与鸿门宴“籍吏民”中“籍”词义不同。C.登第,又称登科,特指科举时代考取举人。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第,特指考取 进士。)D.请祠,因祠禄官主管祭祀,充任祠禄官称奉祠,因故自请充任以处闲散之地称请祠。3
3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张孝祥聪慧过人,颇受赏识。他年少时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十六岁时,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 后来高宗称赞他词翰俱美。B .张孝祥年轻气盛,意气用事。考中以后,张孝祥被宰相汤思退大力提拔,因不喜欢同任馆职的汪澈, 往往凌驾于其上不顺从他。(是汤思退不喜欢汪澈。)C.张孝祥处事精确,为政谨严。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违法牟取利益,张孝样派人逮捕他们并将得到的 几万斛粮食用来赈济百姓。D.张孝祥待人中正,一心为国。当二位宰相发生不悦时,张孝祥认为臣子应当同心协力,以共同辅佐皇 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为首要。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4分)不久张孝祥任抚州知府。他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明、准确,州县中很老练的人也比不上他。(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4分)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漳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威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5 .高宗称赞张孝祥“必将名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才智出众;文章过人;为政有道;忠君爱国。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