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7分)1.12022 *重庆丰都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11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 切。”我曾想象过自己登临碣()石山时是否会有“星汉灿烂”的咏叹;也 曾想象过自己徘徊()于窗外时是否会有歌颂母亲的赞语这些想法也许怪da n(),也许滑j(),也许狭di (),但想象确实丰富了我的内心活 动,满足了我的心理期待,更调节了我的负面情绪。想象就像是林间小花,二 朵便馨香满园;想象就像是,o请给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2分)碣()石山徘徊() 请根据拼音
2、写汉字。(3分)怪dM()滑和()狭出()(3)对上面文段中画线词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4分)A.第处,“灿烂”是一个形容词。B.第处,“滑ji”是一个动词。C.第处,“满足”是一个动词。D.第处,“一朵”是一个数量词。(4)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语句,仿写句子。(2分)想象就像是林间小花,一朵便馨香满园;想象就像是,O2. 2021 山东济南中区七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大秦雄风一一秦始皇兵马俑展”开始后,参观的人便接踵而至地到来。 B.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
3、教。 D.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这使得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 展其长。期末综合素质评价一、1. (1) jie huai诞稽隘(3)B(4)示例:园中小草 一棵便绿意盎然点拨: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可根据语境,写出主题一致,结构 相同,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想象就像是林间小花,一朵便馨香满园” 是一个比喻句,强调“想象”的作用,据此仿写即可。2. D点拨:A. “接踵而至”中已包含“到来”的意思,不妥;B. “抑扬顿挫”形 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来形容小说情节,不妥;C. “不耻下 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处用来形容 向老师请教,
4、不妥。D.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用 在此处合适。故选Do3. C点拨:A.比喻,把“被落日的余晖照着的苹果”比作“小姑娘羞红的脸”;B.比 喻,把“我四周的人”比作“石头”;C.这里的“好像”表示一种推测,本 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比喻,把鹦鹉咬住活线头飞到空中的情景比作“一 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故选C。4. D5. A点拨:A. “垂爱”是敬辞,不是谦辞。故选A。6. (1)落花时节又逢君(2)思君不见下渝州(3)何当共剪西窗烛(4)铁马冰河入梦来(5)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7. (1)扇
5、灭火焰山的火。点拨: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的火很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只有芭蕉扇可以扇灭。据此可知,借扇的 原因是扇灭火焰山的火。(2)猴脸人身;头戴金箍;颈佩佛珠;出家人(行者)打扮。(3)三味书屋。二、()8. D点拨:本题考查对古诗格律的理解。【甲】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讲究合辙押 韵。依据韵脚“鸦”“家”可知,这首诗押的是%”韵,由此可知,填写“花” 字最恰当。故选D。9.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思念(望月怀人)(意思接近即可)游子漂泊 在外的凄苦之情(意思接近即可)点拨:【甲】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了中秋月夜的景 色,“今
6、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写出了诗人望月怀人的情感。【甲】 诗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寂静、冷清 的中秋月夜图,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乙】曲,多种景物并置,组 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景色中,透出令人 哀愁的情调。【乙】曲也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二)10. (1)应答,回答待,等到到(4)军队n. (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便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2)有很多话像是错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的;有很多话像是对的,而实际上
7、 却是错的。12. C点拨:根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分析,宋君是一个不轻信传闻,积极 考察验证传闻的君主。故选C。【参考译文】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入研究、考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他的家里没有井,需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 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我家挖井 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便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 派人向姓丁的人询问情况,姓丁的人回答道:“(家里打
8、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 去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 不如不知道。子夏到晋国去,途经卫国,听到在读史书的人说:“晋国的军队三 豕渡河。”子夏说:“不对,应该是己亥渡河。己字和三字字形相近,豕 字和亥字相似。”那人到了晋国一问,果然说是晋国的军队己亥渡河。有很多话像是错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的;有很多话像是对的,而实际上却是 错的。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不可不分辨清楚。(三)1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端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端午的美好, 开门见山,总领全篇。14 .时间长,从农历五月初一就开始了;程序多,内容丰富;每天的庆祝 活动都不同。点拨:本题考查
9、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作者的故乡的端午与别处不同 的内容出现在第段,“故乡的端午,要从农历五月初一算起,按照初一 尝糕,初二吃粽,初三吸螺,初四挂艾,初五划龙舟的程序进行”等体现 了作者的故乡的端午时间长、内容丰富、每天的庆祝活动都不同等特点。15 .表达了对故乡端午和故乡人民的喜爱,对故乡民俗的赞叹之情。点拨: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端午便盈盈含笑而来了 ”“这一年一度 的端午节,是故乡闽中极富色彩与诗意的日子”等句子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端 午和故乡人民的喜爱,文中还描写了故乡过端午的一些民俗,表现出作者对 故乡民俗的赞叹。(四)16. D17 .“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全班只有崔
10、安然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特 殊作业”一一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崔安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但她的背诵默写情况总是不尽人意;别人整理近代史的笔记只需要两三张纸,崔安然却写了 56页;中考前她问“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稍加鼓励, 她便激情满满地去奋斗了。18 .示例: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现在要认真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踏实学习,夯实基础,课外可以阅读一些医学类书籍,我相信, 经过不懈努力,我也终将圆梦!三、19.思路点拨:本题是命题作文。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告诉自己要学 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教养能让一个人拥有自信,获得 他人的尊重。当教养成为习惯,就化
11、为了性格。习惯决定成败,性格决 定命运。抓住题目中利哈乔夫的话的含义,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来写作。例文:教养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思绪微微地一恍。很多年前,有个人闯入了我的世界,用体谅和宽容教会了我什么叫教养。初见她时,她手上拿了本厚厚的书,正安静地坐在墙角认真阅读。她因为营 养不良而微微下陷的脸颊上有着星星点点的雀斑,有点像我最讨厌吃的撒了芝麻 的大饼,我只是看了一眼,便一脸嫌弃地扭开头。班里的座位不多,大家挑完座位后就只剩下一个空位,也许是因为她的士气, 班里没人愿意与她坐一起,姗姗来迟的我只能一脸不情愿地与她成了同桌。夏日炎炎,暗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几乎是隔四五天才洗一次澡,尽 管白天
12、活动少,但也耐不住时间长,自然一身汗臭。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也有些 过于顽劣,明知道臭气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向别人抱怨 哪儿传来的一股味道。虽然我每次抱怨都刻意放低音量,尽量不让她听到,但说得多了,这话还是 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我以为她会站起身大声质问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她,但她没有。 她只是抬起头,用她那干净的双眸望向我,嘴唇微抿,神情如往常般平淡。只是 一眼,她便又低下头去认真地看书。见她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那时只觉得一腔热 血涌了上来,这么尴尬的时候居然还装不在乎,你装给谁看啊!于是,我一把夺 过她桌上的书本,随手扔到一旁,张嘴尖利地讥讽:“那话是我说的,我本来就 没说错,你敢
13、说你身上没有一股臭味”我的话还没说完,她突然站起身,绕 过我,弯腰捡起被我随手扔到地上的书本,回到座位上又继续看了起来。后来,我依稀记得那时的我好像被她的举动镇住了,于是木讷地坐下,一场 闹剧就这样结束了。傍晚,老师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事,叫我去办公室谈了很久。此后我再也没 找过她的麻烦。兴趣班课程结束那天,我拉住了她,向她嗫嚅了一句对不起。老师那天其实 没有批评我,只是告诉了我很多很多关于她的事,比如她的父亲很早就死了,母 亲又嫁了一个男人,她的继父也是二婚,有个读大学的儿子,大学学费贵,为了 给儿子筹钱,她的继父对她十分苛责。她不经常洗澡也是因为继父认为应该省下 些水费好给远方的儿子多转些生
14、活费。知道这些的我对她只剩下同情,生活在这 样的家庭中,她真的很可怜。我问她:“你是不是很恨你的继父? ”她微微扬起唇角:“我并没有恨过他,他这么做也是为了他的儿子,毕竟我 和他并没有血缘关系,他对我严厉些也是应该的。我应该像原谅你那样原谅他。”那一刻,阳光洒在她恬淡的面庞上,我看到她的眸子中熠熠生辉。一片寡淡的湖水未尝没有奥秘,只是无人探索。她沉默寡言的外表下却有一 颗博大的心,她用这颗心包容着别人,体谅着别人。那一刻,因为她,我懂了什 么叫教养。总评:本文作者主要借助与同桌相处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我”极不情愿地与一 个长相士气、身上散发臭气的同学做了同桌,而后“我”对她有诸多抱怨,还对 她
15、做了一些无理的事,她的容忍更激起了 “我”对她的不满。与老师的一次谈话 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她的事,从而对她心生愧疚。“我”向她道歉后,她的 一席话让“我”感受到了包容、体谅的可贵。本文行文流畅,语言简洁,是一篇 佳作。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诗文默写(1)潮平两岸阔,O (王湾次北固山下)子夏日:“,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曹操的观沧海中描写草木茂盛的句子是,O(6),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7)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8),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6、不知何处吹芦管,o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0),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11)水何澹澹,o (曹操观沧海)(12)夕阳西下,o(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3),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14),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5)夜发清溪向三峡,o (李白峨眉山月歌)(16)河流大野犹嫌束,o (谭嗣同潼关)(17)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18)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句子:(19)终古高云簇此城,o谭嗣同潼关)(2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21),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22)何当共剪西窗烛,o (李商隐
17、夜雨寄北)(2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24)银烛秋光冷画屏,o (杜牧秋夕)(25),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26)鸾扇斜分凤幄开,o (李商隐七夕)(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o (论语十二章) (28)诫子书中,作者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儿子的句子是:夫君子之行,O(29)潼关中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o(3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把现实与梦境相结合,以梦述志的句子(31)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朱自清春)(3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18、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3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o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34)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35)杨花落尽子规啼,o(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6)兄子胡儿曰:“(世说新语咏雪)(37),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8),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9),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0)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o (鲁迅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41)夕阳西下,o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2)海日生残夜,o (王湾次北固山下)(4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 沧海)(4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o (论语
19、十二章)(45),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 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o(47)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交 友的句子,请你写出一个:, (48)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9)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0)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 一层薄烟。(朱自清春)(51)峨眉山月半轮秋,o (李白峨眉山月歌)(52),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53)有撑起伞
20、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 o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54),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55)论语为政中孔子用“, ”指出学 和思的辩证关系。(56)遥怜故园菊,o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园)(57),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58)缺少思考的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而不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这个意思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表达即“, (5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积极、乐观、 鼓舞的句子是:,O(60)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的 句子是:“, (6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1、(62)不义而富且贵,o (论语十二章)(63)乡书何处达? o (王湾次北固山下)(6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5)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66)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67)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8),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9)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0)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71)夕阳西下,o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2)海日生残夜,o (王湾次北固山下)(73), o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2、曹操观沧海) (7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o (论语十二章) (75),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 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 o(77)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交 友的句子,请你写出一个:(78)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拥 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9)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柩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0)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 一层薄烟。(朱自清春)参考答案(1)风正一帆悬博学而笃志非淡
23、泊无以明志却话巴山夜雨时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6)我寄愁心与明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8)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夜征人尽望乡(10)晴空一鹤排云上(11)山岛竦峙(12)断肠人在天涯(13)自古逢秋悲寂寥(14)夜阑卧听风吹雨(15)思君不见下渝州(16)山入潼关不解平(17)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18)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19)秋风吹散马蹄声(20)博学而笃志(21)非淡泊无以明志(22)却话巴山夜雨时(2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24)轻罗小扇扑流萤(25)两情若是久长时(26)星桥横过鹊飞回(27)乐亦在其中矣(28)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29)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30)夜
24、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31)花枝招展的(32)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33)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34)江春入旧年(35)闻道龙标过五溪(36)撒盐空中差可拟(37)正是江南好风景(38)遥怜故园菊(39)回乐烽前沙似雪(40)何首乌有拥肿的根(41)断肠人在天涯(42)江春入旧年(43)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44)仁在其中矣(45)岐王宅里寻常见(46)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47)示例: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48)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49)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50)密密地斜织着(51)影入平羌江水流(52)秋风萧瑟(53)披着蓑 戴着笠的(54)不义而富且贵(55)学而不思则
25、罔 思而不学则殆(56)应傍战场开(57)不知何处吹芦管(5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59)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60)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61)山岛竦峙(62)于我如浮云(63)归雁洛阳边(64)枯藤老树昏鸦(65)学而不思则罔(66)人不知而不愠(67)岐王宅里寻常见(68)不知何处吹芦管(69)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70)有的是工夫(71)断肠人在天涯(72)江春入旧年(73)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74)仁在其中矣(75)岐王宅里寻常见(76)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77)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8)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79)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80)密
26、密地斜织着3.2022 四川绵竹七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被落日的余晖照着的苹果,像极了小姑娘羞红的脸。B.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C.我听地理老师说,今天好像要下雨。D.它(鹦鹉)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 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4 .下列几副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2分)A.上联:家传美德传家久B.上联:院大不如志大C.上联:师友肯临容膝地D.上联:少读书,便是低天分下联:世继家风继世长下联:房宽难胜心宽下联:儿孙莫负等身书下联:行刻薄,真乃大糊涂5 .【2022 山东莱芜七年级期末
2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2分)A.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如“贤弟”“高见”是敬辞,“垂爱”是谦 辞。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 书”。C.古诗词中的“鸿雁”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人常把它当作传送书 信的使者。D.在中国古代,人们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称四十岁为“不惑之年”。6 .古诗文填空。(10分)(1)正是江南好风景,o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夜发清溪向三峡,o (李白峨眉山月歌),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夜阑卧听风吹雨,o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诫子书中阐述“才、学、志”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8、两句写出了(6)次北固山下中“ 春天潮水涨满后,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 儿高挂的情景。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 (其一)中与之基调相反的句子是:, O1.1 综合性学习】【2022 福建泉州模拟】清净寺、开元寺探奇。(8分)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取景地之一的清净寺,小明向同学们讲述了 “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请你说说借扇的原因。(2分)小明发现开元寺西塔第四层有一块浮雕(如图),据说这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你认为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4分)看着浮雕,小明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画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的情景,请问这些是鲁迅在哪里求学时画
29、的?(2分)二、阅读理解(33分)(-)【2021 西藏】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完成练习。(5分)【甲】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 O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 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 .填入【甲】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字是()(2分)A.园 B.树 C.子 D.花9 .【甲】诗和【乙】曲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诗侧重表达的是 之情,【乙】曲侧重表达的是 之情。(3分
30、)(二)12021 贵州遵义】文言文阅读。(10分)凡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 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 记者日:“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 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有删改)【注】熟论:深入研究、考察。史记:记载历史的书。经:界限。10 .解释
3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1)丁氏对日对: 及其家穿井及: 子夏之晋之:(4)晋师三豕涉河师: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12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选文意在告诉人们,对传言必须加以辨察,以定其是非,不可轻信。B.讲述者表述不清楚,转述者未经证实就轻易传播,都可能导致讹传。 C.宋君喜欢打听离奇故事,轻信不实传闻,说明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D.选文以具体的事例为论据,生动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三)【2021 吉林铁西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9分) 桨声云影艾
32、叶鲜朱谷忠芒种一过,端午便盈盈含笑而来了。清晨,一缕明媚的霞光,照在松软的大地上。刚出门,我就闻到一股清新 的味道,那是草木和泥土混合的一种舒朗气息。每一家窗台,都堆着鲜嫩舒展的 蒲草;每一处门口,都飘着甘甜细腻的粽香;每一排篱笆,都展现着豆荚格外妙 曼的身姿。不用说,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故乡闽中极富色彩与诗意的日子。与别 处不同的是,故乡的端午,要从农历五月初一算起,按照“初一尝糕,初二吃粽, 初三吸螺,初四挂艾,初五划龙舟”的程序进行。这期间,妇女们早早就用五色 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裁新衣裳。初五 一早,人们纷纷上野外,采集“午时草”,如艾草、木香、一
33、点红、木荷连 同大蒜、鸡蛋、鸭蛋,全部洗净,置于屋外吸纳天光,之后,装入大锅烧”午时 水”,以备全家人洗澡,清洁肌肤。一些人家,至今还保留浴后尝一口雄黄酒的 习惯,并将酒喷洒在墙角杀虫;儿童要在腋下、肚脐和耳朵后涂上雄黄粉,以护 身祛病。这一天,在苔痕斑驳的小巷,或阳光朗照的晒场,多见小孩们在脖子上 或衣扣上挂着彩色香袋,有的内装鲜桃子和煮熟的鸡蛋,有的装着小香丸,他们 兴奋得前后追逐玩耍。中午刚过,耳边就会听到好几支啖呐同时吹响,高亢激越的音调,声声在 催促人们快去溪边为龙舟竞渡助威呐喊。记得那时,妇女们听见喷呐声就赶忙收 拾厨房,慌不迭梳头整装,又去邻居家招呼同伴,牵孩子出门。一路上,只听
34、到 人声嘈杂,互为问答:快了吧?快了、快了待赶到溪边,桥头早已站满了人。 于是,有的挤在岸畔,有的下到溪滩,有的索性爬到树上。兴奋中,只见两艘龙 舟,正压着溪面轻轻晃荡。令村人引以为豪的是,村里的龙舟至今保留着两种最 古老的式样:一种是用硬木雕刻成昂起的龙头,加以彩绘,龙尾则用整木刻上鳞 甲,称为“公船”;还有一种船头是平板式的,龙头用青藤编织,蒙布后描出龙 眼,涂上颜色,再抹上厚重的桐油,显得丰满、亮丽,称为“母船”。虽称“公 船”“母船”,比赛时却互不相让,竞相追逐,成了当地有名的一道奇观。其时, 尚未开赛,溪边的荔枝树,微风稍微一碰,便纷纷垂下枝叶,去抚弄一溪的碧波 翠浪。终于,激动人心
35、的时刻到来了。只听一直吹着的喷呐忽地收声,顿时锣鼓 齐鸣,岸上岸下,人头攒动,满溪清波,哗啦扬起。龙舟上,两排木桨在划手整 齐的动作中,搅得浪花迸溅,水藻纷飞。一时间,加油声、呐喊声、桨声、水声 响彻水面。“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 春”“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此时此刻,这些句子会不知不觉地涌现在你的脑海里,融化在眼前的情景里午后三时,龙舟加场赛开始了。放眼四望,日头高照,云烟如缕,红桃溢 香;多少白墙黛瓦,笼在淡墨轻岚中;多少小桥流水,汇入桨声云影里(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选文第段有什么妙处?(3分)
36、14 .作者说故乡的端午与别处不同,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故乡的端午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15 .纵观全文,作者在行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四)【2021 百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9分)追梦笨小孩谢鹤醒刚接手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我还记不清学生名字,可偏偏记住了崔安然。第一次对她刮目相看,是我在某节课讲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时, 随口建议道:“大家周末不妨去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这种“特殊作业”,学生 一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周一刚上课,我试探性检查上周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情况, 全班竟然鸦雀无声,只有崔安然主动站了起来,讲她收集到了哪些小说作品及人 物,并吞吞吐吐地介绍小
37、说的主要内容。我当时愣了一下,才表扬道:“全班只 有崔安然把我的话当回事,其他同学都忘了这项作业。”后来我发现,无论是听讲的专注程度还是写作业的认真程度,崔安然都是 让人挑不出毛病的。然而,辛苦付出并没有换来满意的结果一一背诵默写总是磕 磕绊绊,讲过的题目再做一遍还是错误连篇,每次大考小考,她永远破不了班级 后五名的魔咒。历史老师无奈地说过:“有次我让大家整理近代史的笔记,别人都是两三 张纸就搞定了,你知道崔安然写了多少吗? 56页!唉”数学老师总结道:“崔 安然啊就是单纯的脑子笨。”我还听隔壁班的王梦茹同学说,她俩是发小, 上小学时崔安然在学习方面就认真而吃力,效果总是不理想。我开始格外关注
38、这个“笨小孩”:凌乱的头发,额头上此消彼长的痘痘, 瘦小的肩膀明明是单薄的小姑娘,身体里却像是有使不完的能量,面对大大 小小的挫折时她波澜不惊、一往无前地继续努力,偶有一丝焦虑掠过,也稍纵即 逝。我不知道那压力如山的一天又一天,崔安然究竟是怎么扛下来的这一切, 都令人心疼。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有一天她忧心如焚地来办公室问我:“老师,如何提 高学习效率? ”我心想,这个问题难道不该两年前就解决了吗?而且,影响她成 绩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效率啊!我讲了几句类似“每年都有垫底的学生一鸣惊人” 的话来宽慰她,带她扶一扶摇摇欲坠的自信心。这孩子倒也好劝,稍微一鼓励, 她又能激情满满地奋斗去了,哪怕她的成绩依然
39、徘徊在普高线上下,哪怕班里和 她情况差不多的同学都纷纷另觅他途。只有她根本没有考虑过“上高中”之外的 任何选择,在她的内心世界里,上高中就是唯一的、远大的、最值得追逐的美好 梦想。我最后一次和崔安然单独交谈,是中考前三天。我问崔安然:“你有梦想 吗? ”她脱口而出:“考高中!我就想上高中。”那年中考成绩公布,各高中开始录取。我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期望她有 个好结果。崔安然终于如愿以偿,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了。今年,我这个“毕业班专业户”又开始面对新一届初三年级学子。我偶尔 会在班里讲起崔安然的故事,有学生听完感叹道:“她追梦的心可真执着啊!”是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执着追求梦想比什么都重要。就
40、像15岁的 崔安然,我坚信,她终将成为她想成为的样子。(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段中的两个省略号均表示语意未尽,意在言外,蕴含对崔安然学习 认真但效果不理想的无奈。B.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为外貌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崔安然是一个平凡朴素、 不注重外表、身体瘦小的女孩。C.第段中加点的两个“任何”,体现了 “我”对崔安然的期待,“我”希 望她有个好结果,实现自己的梦想。D.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以“我”的口吻叙述了崔安然经过努力, 最终圆梦的故事。17 .“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方面?请列举出来。(4分)18 .文中“笨小孩追梦、圆梦的过程值得赞扬,在生活中,你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哪些努力?(3分)三、作文(50分)19.12021 德阳】利哈乔夫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 也善于尊重别人。”请以教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确;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