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设讨一、课题名称 (学习任务名 称)劝学课时(或上课 用时分钟)2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能力目标: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熟知议论文的三要素并找出本文三要素的具体内容。素质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提问、思考、讨论、练习、诵读法等。(1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刖:早晚读完成背诵默写任务,通过自主练习册完成翻译任务。课中:教学环节与时 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5分钟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要 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因 为议论文能考察学生活 跃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 能力,清晰而严谨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锋利而雄辩 的论辩驳诘能力。那么怎 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议 论文呢?今天我们就继 续通过分析荀子的劝 学来领悟议论文的写作 技巧。分析近几年高 考作文
3、的题目 和要求学生回答对 议论文的认 知,谈谈什 么是议论文了解议论 文,熟悉议 论文的写作 要求,为写 作做好积 累,打好基 础听朗读,理清文 章结构5分钟指名说说议论文论证角 度有哪些?指名说说议论文的三要 素是什么?教师解析并帮 助学生明确: 论点、论据、 论证方法回答并明 确:是什么、 为什么、怎 么样了解并掌握 议论文的论 证方法和论 证三要素第1段课文分析10分钟明确:学不可以已。(荀 子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论点)明确:用“君子日引出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使观点更具权威性。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 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5、中心
4、论点明确了以后, 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 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 谈什么?提问:本文的 中心论点是什 么?(补充解释: 这个观点包括 两个方面的意 思,学生根据自 己掌握的情 况回答帮助学生更 好地明确中 心论点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 段的分说,即是全文的分 论点:第二段:学习具 有重大的意义;第三段:学习具有 重要的作用;第四段:学习要采 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第2段课文互动探讨分析10分钟1、作者以青胜于蓝、冰 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 什么道理?明确:蓝青水冰胜于寒于生: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 过程会发生变化。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发展。成语溯源: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
5、糅绳砺直木一一一一轮木直 金利教师请学生来 回答(展不 PPT表格) 本段一共用了 5个比 喻,学生自读, 找出本段的 比喻句,教 师请学生来 回答(展示 PPT表格) 本段一共用 了 5个比 喻帮助学生明确作者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2、作者又以“直木为 轮”、“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三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3、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 引出什么结论?4、这一段,主要运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正面设喻论证,把道理隐含在比喻中需要 推论出来。第3段课文互 动探讨分析10分钟(1)第1句话的前半部 分通过“终日思”和“须 臾学”的对比,强调了什 么?(2)接着,后半部分
6、又 用了 “吾尝践而望矣,不 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 喻来进一步论证,说明了 什么?2、“登高而招” “顺风 而呼,“假舆马,“假舟 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 强调“臂非加长” “声非 加疾”“非利足” “非能 水”?3、第3段作者又运用了 什么的论证方法?教师展示PPT 表格并请学生 回答学生自读, 找出本段的 比喻句,教 师请学生来 回答第4段作者 运用了 10 个比喻,这 些比喻句可 以分为几个 层次?分别 论述了学习 的哪些方 面?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 探究和分析 能力、让学 生学会思考 学会分析, 深刻理解该 论述文的学 习目的,解 决重点、难 点问题。课后:1、熟背劝学全文(必做)2、完成导与练练习题(必做)七、教学反思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 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 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 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