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庭中有奇树(一)文学常识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 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 首。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 郁闷的心情。(二)课文分析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描写在春天的庭院里,女主人公攀折花枝,想把它送给自 已所思念的亲人。首起两句是对思妇居处环境景物的描写。春天来了,庭院中一 棵奇异珍贵美丽的花树,在雨水阳光的滋润下生长得花繁叶茂,充满着无限的生 机和活力。后两句主要描写女主
2、人看见庭院中美丽的花树,引发对远客他乡的游 子的思念,于是折下一枝花开最盛最美的花枝,想送给自已日夜思念的亲人。后四句为第二层。描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感慨。“馨香盈怀袖”句,是承前对首句“庭中有奇树”的具体描写。这株花树果 然非同寻常,女主人公刚攀折一枝在手,便顿时感到花的芳香充盈浸染了自已的 衣襟和衣袖。花是这样的美丽和珍贵,但遗憾的是自已所思念的人与自已相距是 太遥远了,是根本无法送到亲人手中的。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庭院中这种奇树及其所开的珍奇美丽的花,本来 是极力赞扬的。可是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 诗人是借女主人公之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
3、经时”这一 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 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本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 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送达,反而平白又添了一层苦 恼;相思怀念之情更加无法解脱。二、龟虽寿(一)作者简介曹操(155年一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 (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 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
4、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富,史称建安风骨。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 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二)写作背景此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 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 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滕蛇乘雾,终为土灰J庄子秋 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 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媵蛇游
5、雾, 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媵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 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 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 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 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老骥伏才历,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 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才历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三)课文分析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 种真挚而
6、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 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 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 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犹有”和“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 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 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老骥伏才历,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 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 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
7、取精神,永远乐观奋 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 的重要意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 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 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 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 “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 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 乐观主义精神,抒
8、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 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 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 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 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 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 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 “建安七子” 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 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
9、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 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 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 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 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 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噪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 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噪六朝时人,当时文学 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10、钟噪对曹操的评 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一一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 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 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 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三、赠从弟(其二)(一)作者简介刘桢(186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 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 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 小吏。与陈琳、徐干、应场等同染疾疫而亡。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 是五言诗创作
11、方面。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 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与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合称建安七子,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 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二)写作背景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薪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 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 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此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 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三)课文分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荤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
12、 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 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 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 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 的强烈,一 “盛” 一 “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 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
13、有序。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 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 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 出来。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 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四、梁甫行(一)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封陈 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植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很受曹操宠爱, 几立为太子。然任
14、性放诞,后渐失宠。曹丕称帝后,他备受猜忌迫害。多次上书 乞用,皆未如愿,终于忧愤而死。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钟噪称 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五言 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原有集三十卷,已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近人黄节的曹子建诗注是较 好的笺注本。三国志魏书卷19有传。(二)写作背景梁甫行借乐府旧题描写了边海逃民的困苦生活。在曹睿义的时代徭役繁兴, 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呆在家里而窜入山林;诗中写的正是这 种悲惨情景。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生活在草棚里,可以说“象禽兽”。 平时他们不
15、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生活在恐惧中。靠在林 中采集食物而存活,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白天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 逃民们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成为了狐兔们纵情 嬉戏的乐园,真是可悲。(三)课文分析泰山梁甫行亦作梁甫行,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辞。宋郭茂倩 乐府诗集说:“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 歌也。”余冠英三曹诗选说:“古曲泰山梁甫吟,又分泰山吟和梁 甫吟二曲,都是挽歌。”曹植这首诗是拟泰山梁甫吟而作。诗中描绘了 “边 海”农村的贫困景象,表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全诗共八句,开首两句以高度概括的笔力描绘出一幅气候各异
16、,风雨迥殊的 广阔无垠的宇宙图象。这里有诗人青少年时代“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求 自试表)的戎马生涯的体验,但是,更多渗透着诗人后期倍受曹丕父子压抑, “十一年中而三徒都,常汲汲无欢”(三国志曹植传)的沉痛经历。正是 如此,才使诗人出笔不凡,挥写出苍凉浑茫的诗句。下边四句,诗歌的图象又急 剧缩小,与开首两句的大笔勾勒,形成鲜明的二极性。其中“剧哉边海民”之“边 海”,丁晏曹集诠评注为“海岛”;“寄身于草墅”之“壁”,宋刊本曹子建 文集作“野二 今人多以作“野”更符合全诗的意境。这样以来,诗歌的画面 由无限大的空间,就具体到海岛民居住的荒野中,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禽兽一样, 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与海岛上的岩石和森林相伴为伍,此情此景已经和人间地狱 合二而一了。但是,诗人并没就此止笔,而是在诗的结尾处,借海岛民的自泣自 诉,进一步描绘其“家”中情景:那里柴门萧条,成了狐兔出没奔跑的乐园。据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说,这首诗反映了 “曹睿时代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 为了逃避征调,不敢家居的惨酷情景J这样,最后两句是描写流亡“海岛”人民的原来的“家”,与前面四句联系起来, 自然地构成了当时人民为“逃避征调”的惨不忍睹的连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