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487552 上传时间:2021-09-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4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 刘桢,梁甫行.曹植,庭中有奇树,文学常识介绍,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

2、个专题名称。,评价及文学地位,钟嵘给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高度评价;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朗读诗句,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解释诗句,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

3、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发华(hu)滋:花开繁盛。华,同“花”。,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赠送,赠与,香气。盈:充盈,充积,送到,珍贵,感受,感动,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

4、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翻译诗歌,首联:庭中奇树,花繁叶茂; 颔联:攀折鲜花,欲送亲人。 颈联:亲人远离,无法送达; 尾联: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第一层:前四句,用花枝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第二层:后四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诗句赏析,深入探讨,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

5、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3、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4、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

6、,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5、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什么情感?不矛盾),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

7、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艺术特色,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

8、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上;,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理解性默写,诗歌主题,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此诗以乐景写哀情,全篇围绕“奇树”,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繁荣旺盛的意象,写出女子的孤单寂寞,以及

9、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哀怨伤感。,龟虽寿.曹操,写作背景,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组诗,抒写胸怀,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朗读诗歌,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

10、/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解释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曹操,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长寿,终结,这里指死亡,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良马,千里马,趴,卧,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晚年,停止,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仅,只,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长久,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翻译诗歌

1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

12、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整体感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

13、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擅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

14、一生。,1、这四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诗句赏析,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首夕阳的颂歌,表现出自己老当益壮、老益弥坚、永不服老的个性及其永不停歇地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读起来不觉精神为之一振。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诗句赏析,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认得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又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4、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指的是物质上的保养和精神上的调养

15、(即身心的保养)。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神龟腾蛇,寿命有限,老骥暮年,继续奋斗,性命在天,延年益寿,为喻,自况,否定,呼应,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龟虽寿,龟虽寿从哲学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他否定了方士们关于神仙的种种妄谈,也否定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那种消极颓废和及时行乐的做法,表达了自己的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小结,赠从弟(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

16、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诗歌,读准节奏和韵律;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 4、学习松柏坚守节操,傲然挺立的崇高品质。,作者简介,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赠从弟(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朗读诗歌,赠从弟(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 盛, 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17、 终岁常端正。岂不罹 凝寒, 松柏有本性。,堂弟,高貌,风声,多么,大,凶猛,遭受,严寒,解释诗句,赠从弟(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高高耸立在山上的松树啊,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的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它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啊!,翻译诗歌,诗歌赏析,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

18、“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

19、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阅读理解,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在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赞颂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坚守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2、请分析诗歌中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合起来赞扬了松柏的顽强的生命力。,思想情感,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

20、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写作背景,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1、。,作者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朗读诗歌,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解释诗句,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梁甫/行 曹植,气候不同,艰苦,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行动的踪迹,山林险阻之地,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绕行,翻

22、译诗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梁甫/行 曹植,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首联:“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

23、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鉴赏,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颔联: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颈联:妻子象禽一兽,行止依林阻。,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尾联: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诗人在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