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古代诗词诵读《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71062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古代诗词诵读《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单元古代诗词诵读《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古代诗词诵读《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古代诗词诵读《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单元古代诗词诵读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 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扬州慢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全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学习借鉴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等写作技巧。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体味词中流露出的情感: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悲悯,对统治 阶级的不满。教学重点:1、抓词眼“空城”,分析“清冷”的景物特点,体味词人的思想 感情。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教学难点:分析扬州城今昔景物的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诵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 部,有2

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 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一一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 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一起 来欣赏扬州美好风光以及杜牧的诗词。几百年后,到南宋词人姜夔生 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知人论世1、知人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 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 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思考:这两句词运用了什么

3、表现手法?明确:词人在这里写二十四桥边的芍药。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 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又 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 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以乐景写哀情。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 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 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以感叹抒情的方式结尾,韵味悠远。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 对今日山河残破、国土沦丧的哀思。九、总结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内容上:写扬州过去的繁华热 闹,与

4、现在的萧条冷落形成对比,寄寓词人家国盛衰的感慨。手法上: 今昔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大量使用典故。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 沉痛的心情。十、布置作业背诵全词十一、板书设计手法上:今昔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黍离之悲大量使用典故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 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 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 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 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姜夔词的风格是:清

5、新峻拔, 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2、论世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 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 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 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 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 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 景象的哀思。题解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邢(han)、南 兖(y a n)外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

6、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 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扬州慢” 一曲是姜夔首创。 “扬州慢”,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 一般都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 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 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 用的曲调样式。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四、课文诵读1、播放课文朗读。2、学生自读。提示:慢词一一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内容一一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词韵一一平仄

7、有别、节奏分明。3、齐读。五、整体感知(一)研读小序至日:这里指冬至。养麦弥望:满眼是养菜和麦子。自度此曲:(不根据旧谱)自己创制了这支词调。度,这里是制 作词曲谱的意思。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号。姜夔曾向他学诗。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首句是“彼黍离离”。旧说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 黍,就作了这首诗。因此,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 的痛惜伤感之情。1、思考: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明确:内容:词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夜雪初霁,养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8、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点明感情基调: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一一对国家昔盛今 衰的悲切伤感之情。通晓词意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淮左:淮水东面。扬州在淮东。宋设淮南东路,治所在扬州。左,方位上以东为左。竹西: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表现出扬州城内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景象。初程:指初次到扬州。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左名都。 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

9、去扬州是繁华的,令人向往的。作者路 过此处,自然要“解鞍少驻初程”。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 行的这段路歇歇吧!扬州是淮河流域东面一个繁华的名城都会,人只要一到城北门外 五里远的竹西亭,就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扬州的歌舞繁盛。初至U扬州的 姜夔,自然要在这里稍作停留,体验心目中扬州繁华的样子。“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春风十里: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杜牧赠别(其一):“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下文“尽养麦青青“,长满了青青 的养麦,是说现在扬州已经非常荒凉了。当我走在当年车水马龙、酣歌醉舞的十里长街时,看到的竟是满 目野生的养麦,一点也没有当年的繁华盛况,反而显得极其荒凉残败。“自

10、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胡马窥江去后:指金兵进犯到了长江北岸。宋高宗在位时,金 兵两次南下攻宋,扬州均遭劫难。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人们看见)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 至今仍厌恶谈到(那带来劫难的)战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清越的号角。黄昏不知不觉地来临,只听见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吹 来,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上空。请学生概括上片内容。上片写词人路经扬州时所见到的情景。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俊赏: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算而今重到须惊:就算杜牧今天重到扬州,也定会感到惊骇。杜牧善于游赏,此时重新来到扬州的话,也一定会为眼前破败荒 凉的景象大吃一惊

11、。“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即使。豆蔻:杜牧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 初。”这里比喻少女。青楼: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指杜牧作诗的技巧和才情。难赋深情:难以表达悲怆的深情。即使是杜牧那样写出轰动一时,为人们所称颂的赠别、遣怀 等名篇的人,现在也难以抒发他对扬州的赞美之情了。劫后的扬州,哪有一点昔日“春风十里”、“歌舞升平”的繁华影 子!这两句诗总起下阙,由上阕的写景转入下阙的抒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J二十四桥:一说,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座桥。又说,二十 四桥就是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杜牧寄扬州

12、韩绰判官:“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当年杜牧描写过的二十四桥还在,但只见桥下流水冷清,微波之 中摇荡着孤零零的月影,寂然无“玉人吹箫”之声。当年杜牧曾写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反映 了扬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而今呢?桥虽在,时已非,水波、冷月, 寂然无声。这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无限痛惜之情, 溢于言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红色芍药。扬州芍药在宋朝时很有名。想那桥边鲜红的芍药花年年开放,可曾知道为谁开放为谁生!一 一芍药花虽好,如今却已无人欣赏,或无心欣赏了。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但是词人想象到“扬州芍药甲 天下“,将来芍药盛开

13、的时节,有谁来欣赏呢?这结局,宛如百感交 集,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结句以委婉的手法抒情,感慨花开依旧,人事全非。请学生概括下片内容。下片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六、分析鉴赏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 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明确:“空城”破败荒凉。2、“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明确:养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 桥边红药)等。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养麦、废 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 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

14、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 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 什么明确:“重到须惊二4、杜牧为什么“须惊”?明确:因“空”而“惊”,因今日扬州城的荒凉、冷落而心惊胆 寒。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次地,此情此景, 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 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 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5、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 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明确:昔日繁华

15、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6、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 日扬州怎样的特点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二十四桥”等。写出昔日扬州城的热闹繁华。教师小结:一 “名都”,一 “空城”,形成鲜明对比。词中化用杜 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 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 外。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 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等诗句

16、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 堪。7、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 怎样的感慨?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胡马窥江去后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对战争的痛恨。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 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8、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

17、 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 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 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七、领悟典故讨论:这首词大量引用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请逐一分析各处引 用的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首词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 典故,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逐一分析各处引用的内容,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明确:“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 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 个对比:“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虚写。“养麦 青青”,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以

18、昔日扬州的繁华兴盛与现实中的“养 麦青膏”相对照,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突出了今日扬州 荒凉不堪的景象。(2)借用典故“豆蔻梢头二月初”和“赢得青楼薄幸名”两句, 感慨扬州面目全非,繁华不再。杜牧虽然风流俊赏,才情过人,但面对疮痍满目的扬州,也难有 风流情怀,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此刻难言的忧伤;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为封建文 人称颂不已。如今要是杜郎再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 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3)化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进一步 抒写景物依旧,风光不再的哀痛。此词中多处化用了杜牧的诗句,用

19、杜诗中的意象所蕴含的风月繁 华与风流俊赏之意,来与今日扬州的现实见闻、感受形成比衬关系, 很好地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二八、诗句赏析指名学生有感情有感情地朗诵深深打动你的诗句,并谈谈自己的 理解。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思考:这里运用 的修辞手法和好处是什么?明确: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 战乱的惨状。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毁 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 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里作者把废池乔木 拟人化,表明侵略者的暴行,天怒人怨,草木共恨。这样写不仅表达 了人民对战

20、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 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2、“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思考:“黄昏”“清角”“空城” 等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组合在一起有什么好处?明确:这些意象有伤感、悲痛的意味。它们组合在一起能渲染出 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也衬托出作者此刻沉痛的心境。“清角吹寒”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的,增加了一个感受空城的角 度,能让人更强烈地意识到,扬州城此时是多么的破败荒凉!“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 流,让人觉得心寒。“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 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二而用一 “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3、“

2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里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明确:用典/化用: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处教吹箫? ”对比:今夕对比,来反衬今日扬州的清冷空寂、凋败残荒。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作者这里满 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箫 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动静结合: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 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 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 欢笑。可是现在呢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二十四桥仍 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月仿佛像 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只 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 令人伤怀呢移情于景(物):作者不直接写内心凄苦悲凉之感,而是细致描 摹夜色下旧物仍在却面目全非的扬州空城景象。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但词人移情于物,刻画了一 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境: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无声地倒映在动 荡的水波之中。月亮仿佛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 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