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874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大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年9月目 录前 言6第一篇 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7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7第二章 形势分析14第二篇 “十四五”的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16第三章 总体要求17第四章 基本原则17第五章 发展定位19第六章 发展目标20第七章 空间布局22第三篇 全力以赴打造“脱贫致富示范区”23第八章 健全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机制23第九章 引领群众共同迈上致富道路26第十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9第十一章 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进步升级32第十二章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能砺为35第四篇 全力以赴打造“昭通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区”36

2、第十三章 全面推进县城搬迁,谋划新城发展蓝图36第十四章 打造美丽宜居县城38第十五章 推进城镇联动发展40第十六章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42第五篇 全力以赴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基地”43第十七章 打响“中国筇竹之乡”品牌43第十八章 打造“中国西南生猪产业及饲料集散中心”46第十九章 打造“中国西部硅砂开发利用基地”48第二十章 打造“云南页岩气开发示范试验区”49第二十一章 打造“昭通中心城市后花园”50第二十二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55第六篇 突出“关键在人才”,集聚赋能创新发展57第二十三章 推进科技创新驱动57第二十四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59第七篇 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

3、石62第二十五章 构建通达通畅的交通体系62第二十六章 构建功能完善的水利体系64第二十七章 构建稳定可靠的能源体系65第二十八章 构建智慧高效的信息体系66第二十九章 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67第八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打造美丽大关68第三十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68第三十一章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72第三十二章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74第三十三章 推进爱国卫生运动77第九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78第三十四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78第三十五章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80第三十六章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82第十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84第三十七章 推进“大就业”工作84第三十八

4、章 办好大关人民满意的教育86第三十九章 建设健康大关90第四十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94第四十一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98第十一篇 提升治理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2第四十二章 建设法治大关102第四十三章 建设平安大关104第十二篇 加强党的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而奋斗108第四十四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08第四十五章 坚持规划统领109第四十六章 明确责任分工110第四十七章 强化政策支持110第四十八章 强化项目支撑111第四十九章 强化监测评估111前 言大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5、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昭通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大关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大关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是大关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十四五”时期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重点阐明“十四五”时期大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及系列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程,是阐明全县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行动纲领,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前进,推动大关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规划纲要。第

6、一篇 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大关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不甘落后、追赶跨越,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7、新征程中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县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市委“133”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智、倾各方之情,统筹整合一切资源力量投入脱贫一线。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11035户,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全面达标,控辍保学全部“清零”,医疗三项保障落实到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体解决;建设安置点50个、搬迁15107人,跨县搬迁靖安新区5226户22494人,盘活“三块地”15.2万亩,实现“人口重构、产业重组、生态重塑”三位一体发展;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0.9万

8、人次(卡户21.1万人次);累计发放民政保障资金15023万元;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6亿元,中央党校、西南林大等中央、省、市、县101个单位3353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选派驻村工作队82支,优选驻村队员904人;火炬开发区等6个镇区组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扶贫协作,累计援助资金20683万元,捐赠物资价值2634万元,实施176个扶贫项目,引进投资合作项目11个、投资额度15516万元,共建产业园区2个,劳务合作、人才交流、结对帮扶、消费扶贫等协作工作扎实有效。全县82个贫困村如期出列,26023户114137人全部脱贫,46.4%的综合贫困发生率成为历史,困扰大关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

9、题宣告终结。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呈现总量壮大、速度加快的良好态势,始终保持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二五”末均实现较大增长,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1.9亿元,年均增长4.9%,超额完成39亿元的规划目标;2020年GDP增速同比增长4.9%,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位居全市第4位,较2019年上升2位、2018年上升7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5.29亿元,2020年增幅位居全市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1%,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86元,年均增长7.28%;农

10、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738元,年均增长9.22%;城乡收入比由2015年的2.85:1降至2.61: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显著。立足县情和资源禀赋,确定了“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三产结构由2015年的23:27:50调整为2020年的25:20:5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比重持续增加。“一县一业”筇竹产业跻身全省特色县行列,竹林面积发展达76万亩(筇竹44.3万亩),投资2.1亿元的木杆筇竹产业示范园建成投用,业内龙头台资企业吉食道食品有限公司入关兴业;猪猪侠、双胞胎、东方希望等全国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11、、年产120万吨饲料、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有机肥生产等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一超多强、千家万户”的生猪养殖格局正在形成,生猪养殖产业链不断完善;自然资源部牵头乌蒙山片区“地质调查+”、科技扶贫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普查天星绿南、青杠等区域硅矿资源储量达4.5亿吨,预测远景储量达210亿吨以上,页岩气储量3450亿立方米以上;大储量、高品质硅矿资源加速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拟投资20亿元的恒威矿业一期60万吨压力砂项目投产、二期玻璃砂项目主体施工、三期浮法玻璃加工启动规划设计,与北京仁创集团合作共建高新硅产业园进入规划选址;木杆云大页1井成功点火,页岩气矿权挂牌出让有序推进,硅气一体加速发展;

12、黄连河景区经营权稳妥收回并以4A标准提质改造,山海洞景区开启大关旅游新热点,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大关板块建设,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建设蹄疾步稳,“十三五”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2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1亿元;百里果蔬渔稻长廊建设提上日程,“一城三区”中心城市“后花园”打造步伐稳健,全县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坚持不懈强基础,路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交通网主骨架成型、微循环成网,昭麻高速建成通车、国道213线改造投运、靖玉公路完成升级改造;硬化自然村公路630公里,实施生命防护工程825公里,所有行政村、安置点100%通硬化路。

13、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太华水库枢纽工程顺利完工,广东坝水库下闸蓄水,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27件,县域内河道治理工程有序实施,完成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0649亩,水利化程度达36%。新建基站855座,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水富至昭通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大关段)已低压通气;建成县级冷链物流基地,建成1个县级电商中心、52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森林大关”“山水大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2%;实施石漠化治理95.9平方公里,天保工程3.5万

14、亩,公益林保护54.9万亩;全面落实河长制,1137件农村集中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标准达类以上;减排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县城空气指数优良率达99.7%;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实施“厕所革命”建设公厕222座、户厕3.7万座,建成垃圾处理站14个、垃圾池470个,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85.6%,农业“三减”面积达20余万亩;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86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92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9个,市级生态文明村75个;成功申报天星绿南为国家级森林乡村,木杆漂坝等9个省级森林乡村,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加快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实施市政道路提质改造

15、21公里、老旧小区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美化面积15.1万平方米,建成景观节点和“口袋”公园11个;在县城周边区域实施“百竹进城”工程,“十万亩翠华竹海”建设有序推进;实施美丽县城建设,累计投资2亿元,改造县城内南北连接线和主要街道28公里、巷道15条6.4公里,综合管线铺设下地,主要道路亮化全提质;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实施污水管网完善工程22公里,供水设施主体建设完成,全面消除三轮车载客营运,县城综合秩序持续好转;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1.9平方公里。各具特色的集镇建设有序推进,“百村示范、万村整治”深入实施,农房抗震试点改造1339 户,完成8个集镇“

16、四个一”标准化建设,建成美丽乡村11个、新农村示范点177个,申报省级园林单位(小区)8个;城镇化率达到43.6%。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累计关闭退出煤矿4个、淘汰落后产能49万吨;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18万元。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公务用车改革圆满完成,殡葬、户籍等民生领域改革顺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果,11家国企整合注册成立县开投集团,首次盈利1600万元,一举扭转亏损局面。农村承包土地、宅基地确权全面完成登记发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即将完成。创新探索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竹业

17、贷业务,累计发放涉竹贷款1.2亿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减(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69项、承接43项、下放1项、调整984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突出精准招商,实施感情招商、以商招商和“一把手”招商,“十三五”期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9个,协议金额6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2亿元,到位率61%。民生福祉更加殷实。财政投入民生资金累计达113.7亿元,占比超过91%,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教育改革“品牌、基础”两手齐抓,投资3.2亿元,大力实施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复兴中学、吉利中学等7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

18、建校舍11.7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教育改革,社会化办学办园步伐加快,复兴中学品牌创建蹄疾步稳,百人教学点“收缩办学”稳妥有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各类教育事业提质发展。医卫改革“公营、私立”齐头并进,县医院完成搬迁改造晋级二甲,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仁安医院顺利进驻大关,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新增医疗卫生面积3.2万平方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支付各类社保资金8.9亿元,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达2732元;天星、木杆片区敬

19、老院和大关县社会福利院3个养老机构实现社会化托管运营;城乡低保5次提标,特困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百千万”工程、“两馆一中心”惠及群众260万人次,“背篼图书馆”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政府债务化解稳步推进,打击处置非法集资成效明显,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和团伙161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连续四年蝉联全市第一,连续四年

20、被评为“省级先进平安县”。“七五”普法圆满完成,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非洲猪瘟防控高效落实,守住生猪产业发展的“一方净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7个,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第二章 形势分析综合研判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将是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关键阶段,既迎来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内国际双循环”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竞相发力,制度优势显著,推动高

21、质量发展物质基础雄厚,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将带来多重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重大部署和将推行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重大改革措施,将释放一系列利好政策;加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以及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对脱贫县五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等重大工作举措,将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云南省“一区一兵一中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国最美丽省份”、“数字云南”建设等决策部署加速落地,将为大关快速发展

22、带来众多“机会窗口”,催生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大关汇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加有力。随着昭通市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引领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滇东北开发提速和崛起”配套政策落实落地,对大关加快融入全市“一城三区”“半小时”经济圈,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治理、对外开放合作等领域发展带来更大契机。同时,大关通过“十三五”时期的追赶超越,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坚实、公共服务便捷、营商环境良好、社会治理高效,为“十四五”规划实施筑牢了发展基础,随着县城整体搬迁带来的发展空间拓展、昭阳靖安大关高速公路纳入规划、五大产业体系全面构建,大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资

23、源优势、环境优势、气候优势将不断扩大并释放,后发潜力强劲。从挑战看。当前环保约束加大、用地管控趋紧、城乡壁垒明显、要素成本升高、风险隐患增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受基础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产业起步晚等因素限制,我县发展仍处于全面追赶、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口,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市场主体不强、发展质量不高,工业化程度低、经济总量不大,地方财力弱、保障能力差;二是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结构调整还需加快、配套链条还需拉长、品牌塑造还需时日,规模化、

24、工业化程度低,支撑能力不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三是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欠账大,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经济发展;四是一些部门思想保守、视野不宽,执行力差、战斗力弱,缺乏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和敢想、敢干、敢创新的拼搏精神。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机遇期,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关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抢抓国家和省的系列政策机遇

25、,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激活后发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形势,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第二篇 “十四五”的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是大关发展全面跨越的关键时期。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好政策机遇叠加期,坚决摒弃看山难、望水愁的惯性思维,跳出空间局限、地理限制重新审视大关,发挥大关区位优势突出、人文环境包容、资源禀赋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解放思想、找准定位、敢于创新,保持“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定力,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精心绘就未来5年

26、发展蓝图。第三章 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要求,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为首要任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换道超车、跨越发展为主要抓手,坚持“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一乡、一区、一基地”,构建“一城两区三廊四组团”

27、的空间布局,加速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打造“生态大关”“平安大关”“幸福大关”,奋力闯出一条“山水共育、产城齐飞”的赶超跨越新路子,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城乡文明进步,为谱写好大关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第四章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持之以恒关注民生、扎实有力保障民生、坚持不懈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8、,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造精神、创新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聚焦产业发展促创新,聚焦城乡发展促协调,聚焦区域合作促开放,聚焦民生保障促共享,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保护”的核心要义,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建设更高质量的美丽大关

29、。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调动社会积极性,纵深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提升大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动融入中央、省、市规划布局,把握时度效、统筹点线面,正确处理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着力防风险、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走出新时代现代化强县建设的大关路径。坚持真抓实干。以实干促发展,以实效为

30、目的,以实绩论英雄,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薄弱点、风险点,精准高效推动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第五章 发展定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搬迁强县、产业富县、人才兴县“三大战略”,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

31、、绿色产业发展基地、昭通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区,奋力闯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体现上级要求、切合大关实际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城乡文明进步。第六章 发展目标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到2025年,GDP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90亿元,较“十三五”末的41.9亿元增长2.15倍,力争迈上百亿台阶,人均GDP超过4万元。人均GDP、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全省全市的差距显著缩小,产、城、人更加融合协调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接续,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完善,脱贫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3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全面凸显,以筇竹、页岩气、硅矿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中国筇竹之乡、云南页岩气开发示范试验区、中国西部硅矿开发利用基地基本形成,生猪、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靖安至大关高速公路(G85复线)、岔彝高速公路,完成G247大关段(老母城至岔河二级公路)改造,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升级,基本形成内联外通、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麻柳湾水库、出水堰渠改隧工程等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化程度提高到40%以上。页岩气开发、电网升级和新能源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进展,能源供应格局

33、全面优化,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取得新成效。城乡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全面融入“滇东北开发”战略,县城整体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大关“一城两区”为牵引、黄连河景区为支撑、百里“果蔬长廊”为补充的“瀑布之城”全面建成。“特色小镇、美丽村庄、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收缩型”城镇化升级版布局基本构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深度融合、特色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环境优美、休闲养生、文明友善、开放包容的新大关形象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明显进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避险搬迁、适度生态移民搬迁稳步推进;流域自然生

34、态保护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湿地保护稳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 65%以上;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断增加,生态宜居、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健康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大关名片。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极大激发,通过转移就业、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教育教学质量和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和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防灾减灾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增强;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35、,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不断彰显,“法治大关”“平安大关”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多更好满足。第七章 空间布局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滇东北开发”新战略,充分发挥县域生态、矿产、旅游和气候资源优势,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依托区位优势,以县城为引领,交通干道为廊道,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导筇竹、生猪、硅矿、页岩气、旅游等重点产业在县域内形成循环产业链,构建“一城两区三廊四组团”的空间发展新格局,即形成“1234”的空间布局。“一城两区”:完成县城整体搬迁后,“一城”即大关县城,“两区”:大关县城由翠华、靖安两个片区构成。“三廊”:为

36、上高桥、悦乐到翠华的南部片区;玉碗到天星的东部片区;寿山到高桥到木杆到吉利的北部片区三条竹产业廊。“四组团”:以上高桥为核心,辐射玉碗、翠华、悦乐,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高原特色农业加工组团;以木杆为核心,辐射高桥、吉利,打造竹笋、竹材、竹炭等系列产品加工研发为主的竹产业组团;以寿山为核心,辐射吉利,打造建筑建材生产、加工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组团;以天星为核心,辐射吉利,打造硅砂生产、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的硅砂产业组团。第三篇 全力以赴打造“脱贫致富示范区”以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

37、动,推动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产业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培训就业“四个全覆盖”,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繁荣发展局面,全力以赴打造“脱贫致富示范区”。第八章 健全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机制以巩固提升“长效机制”为切入点,保持政策措施、资金项目、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全面小康成色。第一节 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保持脱贫5年过渡期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措施、投入机制总体稳定,集中资源保障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持续稳定财政投

38、入,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落实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政策,持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完善扶贫公益性岗位政策,用好脱贫地区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政策。积极推进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服务“三农”的积极作用,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完善土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帮扶等重点项目需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升“三块地”利用成效,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和支持优秀干部到已脱贫地区工作,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依托东西部协作,

39、积极推进干部双向挂职锻炼,进一步充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力量。第二节 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1.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为主要对象,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以建立完善县级防返贫致贫“找政府APP”平台为重要抓手,建立完善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扶志扶智推进机制,落实重大疾病生活救助、教育专项资助、民政帮扶救助等政策措施,提高农村群众看病就医、安全住房、子女上学和最低生活兜底等基本保障水平,确保脱贫攻坚成果高效巩固和大幅提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

40、收入群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及时将有返贫和致贫风险的人口纳入帮扶范围,细化帮扶措施,提升帮扶成效。2.完善扶贫资产长效运行和监督管理制度。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加大资产扶贫力度,提升农村资源资产化水平,探索扶贫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入股分红模式。健全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动态监测机制,建立产权归属明晰、权责义务匹配、运营管护高效、收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健康运行。3.继续强化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发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挂钩包保、驻村帮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制度作用,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挂钩包保、社会力量

41、参与的制度和模式,加强各领域协作。实施家政和护工服务劳务对接行动,组织有就业培训意愿的相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推进相对贫困人口到广东等发达地区就业,推动东西扶贫协作资金用于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重点帮扶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困难人口。积极引进有实力企业到大关建设产业园区,继续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及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服务工作站建设,吸纳困难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专栏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大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项目扶持、示范带动、大户和合作社引领等方式,引导脱贫乡村大力发展种养产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和培育龙头企

42、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机制,广泛运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场景运用等媒体平台,宣传推介特色产品,推动消费扶贫从以政府引导为主转变为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稳定就业帮扶工程。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扶持覆盖面。扶持企业在脱贫乡村发展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加大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力度,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劳动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生态经济帮扶工程。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稳步提升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

43、态产业等生态扶贫工程;加强生态护林员动态使用、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提升履职能力和内生动力;支持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补齐脱贫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补齐村内道路、住房安全巩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生活条件改善等短板,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民生保障,打造宜居环境、强化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大脱贫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帮助农村丧失劳

44、动能力的老年人口、留守儿童、残疾人群、精神疾病人群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推进村组敬老中心和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支持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补齐儿童学前教育、妇女活动、残疾人服务等吃、住、行、学习和娱乐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程。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安置点生活服务设施,强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加强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建设,提升安置区治理能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工程。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基本

45、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第九章 引领群众共同迈上致富道路始终坚持把产业培育提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不断夯实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基础。第一节 抓实高质量就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易地搬迁家庭等群体,实施网格化管理,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精准匹配岗位、全程联络跟踪等“保姆式”服

46、务,全面落实就业政策;积极对接东西部协作地区、省内对口帮扶地区广泛开展劳务协作,以高度组织化实现劳动力点对点转移就业。用好用活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加大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设;加强创业技术指导,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标扩面和做大做强,充分开发本地就业岗位,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全面消除劳动力零就业家庭,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健全保障服务机制,关心关爱外出务工人员,兑现稳岗固岗补贴,提升外出就业成功率和稳定性。第二节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成效提质创优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增收,加强扶品牌带龙头,扶龙头带基地,扶基地带合作社,扶

47、合作社带农户的“四扶四带”办法,拓宽脱贫群众增收途径,增强特色产业带动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摸清农业资源底数,加快推进农民创业园、现代产业园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促增收”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通过村企共建、土地流转、入股土地经营权、订单合作、生产托管等方式,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群众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积极探索发展仓储、物流等新兴产业,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订单农业+技术包干”生产方式,推广“龙头企业+联合社+专合社+农户”经营模式,推行农村电子商务、农超对接

48、营销模式,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服务一体化。第三节 充分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党支部+团队+基地+人才”模式,充分发挥县、乡镇农业和林业等技术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化、专业化、项目化、公司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发展机制,健全村集体公司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发展要素,盘活资源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引进外部资源,积极参与市场,有效占有资源,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有效整合产业提升、科技推广、金融支持、基础配套等扶持政策,不断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立足资源禀赋,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前瞻需求,通过政府聘请专家提供决策咨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库等方式,引导发展多类型集体经济,推动多元发展。精心包装项目,多渠道、多方式吸引更多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