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 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4417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 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 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 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 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二二一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和形势3第三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10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防治区划14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任务19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程24第七章 经费概算26第八章 保障措施27第九章 附则29附件:1、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附图2、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附表第一章 总则一、目的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 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根本,科学部署“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提升 地质灾害综合防御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

2、害给人民 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地质环境安全, 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 “十 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 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特殊类土 (软土、砂土) 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二、依据(一 ) 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综 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规划;(二 )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通市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行业规划;(三)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四

3、 ) 南通市地质灾害相关调查评价报告、南通市特殊类1土分布调查报告、南通市地面沉降监测报告。三、适用范围本规划的适用范围为南通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面积 8001 平方千米。四、规划期限和基准年本规划以 2020 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期 20212025 年。2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和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南通市地质灾害种类较多,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 和特殊类土(软土、砂土) 灾害。(一) 崩塌、滑坡截至 2020 年,南通市共有滑坡、崩塌隐患点 31 处,其中 滑坡 25 处,崩塌 6 处,均分布在南通市崇川区的五山地区。崩塌、滑坡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直接构成威胁

4、,危害严重。(二) 地面沉降“十三五”期间,由于深层地下水压采、限采措施不断推进, 地面沉降总体发展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沉降漏斗主要分 布在如东县的洋口镇、丰利镇、苴镇、长沙镇一带、通州湾开 发区、启东市的吕四港镇、近海镇、寅阳镇、海门区的江海街道等沿海沿江地区,极少数地区沉降速率超过 20 毫米/年。(三) 特殊类土灾害1、软土南通市软土较为发育,除如东县栟茶镇、岔河镇、马塘镇、 长沙街道等地缺失外,其余平原区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淤泥 质粉质粘土和淤泥,在海安市的西北部顶板埋深小于 10 米, 厚度在 5 15 米,其余地区顶板埋深大于 10 米,厚度多在 5203米。2、砂土南通市砂土

5、非常发育,岩性为粉土、粉砂,在海安市的西 北部、如皋市长江镇等地区顶板埋深大于 10 米,厚度在 2030 米,其余地区顶板埋深小于 10 米,厚度 1040 米。二、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十三五”期间,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相关 部门齐心协力,各项规划任务扎实落实,实现了地质灾害零死 亡,无重大财产损失,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取得全面提升。(一) 地质灾害年度“三查”形成常态,并建立了调查排查制 度每年汛前全市统一部署开展以县 (市、 区 ) 为单元的拉网 式排查,排查过程中逐个隐患点落实“两卡一案”,主汛前完成 全部隐患点核查, 汛中组织开展高风险区段的巡查和应急调 查,汛后及时复查;

6、通过年度“三查”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地质 灾害隐患点实现了动态管理,高效服务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2020 年 5 月发布了南通市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制度,包 括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巡查核查、值班值守、预警预报、信息 报告、应急会商、应急处置、防治科学普及、培训演练和“两 卡”发放等十项制度,极大地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二)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基础扎实42017 年对南通市五山地区突发地质灾害进行了专项调查, 查明了五山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和危 害等,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南通市五山地区十三五地质灾害 防治专项规划。2019 年,在南通市五山地区开展了地质灾害 详细调查,全面

7、查清了五山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数量和分布, 并划定了风险区。(三) 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建立了针对突发地质灾害和地面沉降的两 种不同监测体系。针对突发地质灾害,初步构建了“人防+技防” 的监测网络,“人防”是指群测群防网络, 已经全面覆盖所有地 质灾害隐患点,“技防”是指利用专业化监测设备对地质灾害进 行监测, 已对危险性较大的 14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位移 监测仪、加速度监测仪、含水量监测仪、高清视频监控仪等专 业监测仪器,实现了监测数据的智能采集、及时发送和自动分 析。针对地面沉降监测,依托江苏沿海综合地质调查、南通市 城市地质调查、南通市地面沉降监测等项目,进一步优

8、化了地 面沉降监测网络,建立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监测网和地下水监 测网,其中地上监测网包括 15 个一级 GPS 监测点、61 个二级 GPS 监测点、2278.7 千米水准路线和 InSAR 全覆盖,其主要目 的是监测地面高程的变化;地下监测网包括 2 组分层标、10 座 基岩标、2 处光纤监测点、1 处工程分层沉降监测点等,其主5要目的是监测地下不同地层的分层沉降量;地下水监测网包括 47 眼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井,其主要目的是监测不同含水层水 位的变化,为研究地面沉降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地面沉降防控效果显著“十三五”期间,按照分期分批实施的原则,对一批危害较 为严重的

9、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治理工程,分三期对 12 个区 域 25 个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 累计投入资金 3654.4 万元,有效保护 241 人生命安全,避免 1710 万元财产损失。“十三五”期间,南通市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2020 年地下 水水位埋深已全部回升至 20 米以浅,相比 2015 年平均水位上 升幅度在 23 米/年,埋深超过 20 米的水位降落漏斗区域已经 全部消失。根据南通市多年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十三五”期间 由于深层地下水压采、限采措施不断推进,地面沉降发展态势 得到有效控制,沉降区面积从 4653 平方千米减少到了 832 平 方千米,部分地区出现地面上升现象

10、。(五)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建立,危险性区域评估 工作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了南通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并开发了移动 APP 平台,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的检索与查询、巡查信息报 送、监测数据展示、预警信息实时推送等功能,提高了地质灾6害信息管理、采集与呈现、信息反馈效率,提升了南通市地质 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决策与处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南通市逐步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 工作,并于 2019 年出台了南通市开发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 区域评估工作方案,随后开展了南通市北高新区、港闸经济 开发区、创新区、崇川经济开发区

11、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危险性区 域评估工作,为各类开发园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六) 地质灾害防灾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 和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大力宣传地质灾害 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防灾、避险、 自救和互救等知识,对各级地 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防治责任人、监测人员进行多次培训。 每年以“4.22”世界地球日和“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采用横 幅、宣传屏和发放有关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和 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并在门户网站上设置科学普及专栏,介绍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有关政策法规和防灾避险与救 护技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

12、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建立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良好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 能力。三、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一) 自然客观条件依然复杂南通市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分布在崇川区的五山地7区, 自然客观条件仍然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五 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属于狼山背斜,同时受燕山期以后断裂 运动的影响,岩体裂隙较为发育,易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二是五山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受海洋影响,强降雨、强对流、 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是诱导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 外部因素。“十三五”期间地面沉降虽然总体趋缓,但局部地区沉降速 率仍然较大,特别是沿海和沿江地带,沉降带来的危害仍然较 大。

13、(二) 地质灾害监测有待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期间,南通市在崇川区五山地区针对滑坡、崩塌 地质灾害已建成了“人防+技防”的突发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现 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31 处, 已有专业监测站(点) 14 处,为提 高监测覆盖面和预警能力,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增设专业监测 站(点) 。目前,南通市已基本建成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并定期开展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编制南通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年度报告。 由于工程建设等原因,部分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点遭受不同程度 的破坏,影响了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地面沉降虽然总 体趋势趋缓,但局部地区沉降量仍然较大,特别是沿海和沿江 大规模开发建设区域,监测点密度无法满足统

14、计分析需要,仍 要加密布置监测站点。8(三)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精细调查尚未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在崇川区五山地区已完成突发地质灾害专项 调查工作,但风险普查和精细调查工作尚未全面推进,不能有 效支撑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工作。9第三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 管理创新, 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 建设为主线,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隐患”双

15、控管理新机制, 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为南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勇当全省“争 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 提供坚实保障。二、防治原则(一)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做到防 灾为了人民、防灾依靠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激发全民防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全民防灾减灾 意识与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 提升能力,降低风险着重加强地质灾害基础调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工程 防御等工作,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的能力,服务社10会经济发展大局

16、。(三) 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应紧密结合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 体规划,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讲究实效,选择重点地 区和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带动和推进全市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四) 科技创新、讲求实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常规方法与大数据、云 计算、物流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有机融合,鼓励开展 地质灾害调查识别、专业监测、预警预报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实效。三、防治目标(一) 总体目标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降低地质灾害综 合风险水平为总目标,大幅提高突发地质灾害调查

17、评价精度, 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水平,持续强化综合治理水平,逐步完善能 力建设体系,全面构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管理新机制, 力争地质灾害防治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二) 具体目标1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利用新技术、新法方法,如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11三维倾斜摄影等技术方法,完成崇川区五山地区突发地质灾害 精细调查和风险普查工作。2 、监测预警体系更趋完善加密部署地面沉降重点地区的监测网络,继续开展常态化 地面沉降监测,建成 1 处地面沉降与海平面升降协同监测示范 站;继续完善群专结合的高质量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 系,建成 5 处专业监测示范站;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

18、台建设,提升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展示能力、综合分析研判能 力。3、灾害风险程度明显降低完成 10 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工作;地面沉 降形势持续好转,重点区域地面沉降平均速率小于 20 毫米/年。4、综合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地质灾 害数字化管理全面实现,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全市地质灾害防 治科技水平明显提升。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业务 培训 200 人次以上。12专栏 1 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十四五”期间重点指标表序 号类别指标名称单位指标指标属性2020 年2025 年增量1调查评价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个/11约束性县(市、区)

19、地质灾害精细调查个/11约束性2监测预警地面沉降水准路线千米2278.72725.7447约束性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站座14195预期性地面沉降与海平面升降协同监测示范站组/11预期性分层标或基岩标座12142预期性地面沉降常态化监测次/22约束性3综合治理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处253510预期性重点区域地面沉降平均速率毫米/年/20/预期性4综合防灾能 力地质灾害数据库更新个/11约束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优化个/11约束性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人次100300200约束性13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防治区划一、地质灾害易发区依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类型、时空分布规律 及

20、发展趋势,结合人类活动强度等外动力条件,将地质灾害 易发区划分为崩塌与滑坡、地面沉降、特殊类土 (软土、砂 土 ) 地质灾害易发区。(一) 崩塌与滑坡灾害易发区崩塌、滑坡灾害易发区划分标准与江苏省低山丘陵区、 隐伏岩溶区 1 :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保持一致,评价指标 包括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环境条件及诱发因素 3 大类。崩塌与滑坡灾害高易发区均分布于崇川区的五山地区, 包括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等五个山体,总面 积 0.7 平方千米,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其中, 军山有滑坡 9 处、崩塌 2 处,剑山有滑坡 1 处,狼山有滑坡 6 处、崩塌 4 处,马鞍山有滑坡 9 处。(二

21、) 地面沉降灾害易发区地面沉降灾害易发区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地面沉降调查与 监测规范(DZ/T 02832015) 中的 “7.2.2 表 8 地面沉降 易发性评价表”,结合南通市地面沉降实际发生情况,建立 适宜性的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松散层沉积厚度、软土 层厚度、地下水主采层数量、近五年地面沉降速率和累计地14面沉降量 5 个指标来进行判定。地面沉降易发区分布在南通市广大平原区,总面积 8000.3 平方千米,其高易发区面积 3375.4 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海 安市曲塘镇海安镇城东镇一线及其以北地区,如东县洋 口镇,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启东市吕四港镇、海复 镇、合作镇、汇龙镇、启东经

22、济开发区,崇川区新城桥街道 文峰街道及其以南地区,通州区大部分以及海门区正余镇余东镇 临江镇以西;其余的平原区为中易发区, 面积 4624.9 平方千米。(三) 特殊类土 (软土、砂土) 灾害易发区特殊类土 (软土、砂土 ) 灾害易发区划分主要依据江苏 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软土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海安市西北部包括曲塘镇、 南莫镇、海安镇、大公镇、墩头镇、 白甸镇, 以及启东市王 鲍镇 汇龙镇寅阳镇一带、东海镇东部、 吕四港镇东部沿 海地区,面积 883.5 平方千米;其余除如东县栟茶镇、岔河 镇、马塘镇、长沙街道等地区外的广大平原地区为低易发区, 面积 6083.5 平方千米。砂土

23、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在广大的平原区,中易发区主要 分布在老通扬运河以南、通榆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县 东部、北部,海门市德胜镇、货隆镇、余东镇、三阳镇、包 场镇,如皋市长江镇、启东市惠萍镇、东海镇、海复镇、 吕15四港镇,通州区十总镇、刘桥镇,海安市白甸镇、墩头镇、 大公镇等地区,面积 7531.4 平方千米;其余地区为低易发区, 面积 468.9 平方千米。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易发区分布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特 点,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 以人口密集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以及旅游区为地质 灾害防治重点,将南通市划分为 6 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24、 面积3188.5 平方千米,4 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面积 4812.5 平方千米。(一)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南通北部、东南部沿 海、西南部沿江,及崇川区五山地区。其中,地面沉降及特 殊类土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下水、地面沉 降动态监测;优化及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严格落实地下 水压采、限采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 (构) 筑物分布及密度; 适当选择工程桩基础;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等。而崇川区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开 展年度突发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体系;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生态红线区禁

25、止 各类工程建设活动等。1 、南通北部重点防治区( 1 )16防治灾种:地面沉降、特殊类土(软土) 灾害。分布范围:分布于海安市曲塘镇海安镇城东镇一线及 其以北地区及李堡镇,面积约 652.9 平方千米。2 、如东县东部沿海重点防治区( 2 )防治灾种:地面沉降、特殊类土(砂土) 灾害分布范围:分布于如东县东部沿海洋口镇洋口港经济开 发区一带,面积约 331.5 平方千米。3 、长青沙岛、开沙岛重点防治区( 3 )防治灾种:地面沉降、特殊类土(砂土) 灾害分布范围:分布于如皋市长青沙岛及通州区五接镇开沙岛 一带,面积约 76.6 平方千米。4、南通西南部沿江重点防治区( 4 )防治灾种:地面沉

26、降、特殊类土(砂土) 灾害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文峰街道及其 以南地区,通州区大部分以及海门区正余镇余东镇临江 镇以西,面积约 1211.2 平方千米。5、崇川区五山地区重点防治区( 5 )防治灾种:滑坡、崩塌分布范围:分布于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 面积约 0.7 平方千米。6、通州湾启东东南沿海重点防治区( 6 )防治灾种:地面沉降、特殊类土(软土、砂土) 灾害17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启东 市吕四港镇、海复镇、合作镇、汇龙镇、启东经济开发区, 面积约 915.6 平方千米。(二)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主要分布在南通中

27、部以及启东南 部,主要防治灾种均为平原区地面沉降、特殊类土(软土、 砂土 ) 灾害。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下水、地面沉降动 态监测;合理利用地下水;加强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监督管理工作等。1 、南通中部一般防治区( 1 )分布范围:分布于如皋市大部分、如东县洋口镇以西、通 州区金沙街道东社镇以北地区,面积约 4586.9 平方千米。2 、启东市近海镇以西一般防治区( 2 )分布范围:分布于启东市海复镇南阳镇近海镇一带, 面积约 128.9 平方千米。3 、启东市南部一般防治区( 3 )分布范围:分布于启东市寅阳镇周边,面积约 44.2 平方 千米。4 、崇明岛北部一般防治区( 4 )分

28、布范围:分布于崇明岛北端,启东市启隆镇和海门区海 永镇,面积约 52.5 平方千米。18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一、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一) 开展年度地质灾害 “三查”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全面落实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 局制定的南通市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制度和南通市地质 灾害巡查核查制度,每年汛前统一部署开展以县 (市、区 ) 为单元的拉网式排查,并对重要隐患点进行核查,汛中组织 开展高风险区段的巡查和应急调查,汛后及时复查;排查过 程中按照南通市地质灾害 “两卡”发放制度逐个隐患点 落实 “两卡一案”,确保新增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并 编制南通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二) 加强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根

29、据江苏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全面完成 南通市崇川区五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与精细调查。重点 查明崩塌、滑坡致灾因子和重要承灾体信息,摸清地质灾害 风险隐患底数,科学划分地质灾害风险级别,合理划定地质 灾害风险防范区,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防控逐步向 “风险、 隐患”双控转变。(三) 开展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结合南通海岸带地质环境条件及区域发展规划,对开发 强度大、人口聚集度高的海岸、港城港口及新围填区开展专 项地质灾害调查, 以查清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现状,提出相应19防控措施或建议。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一) 完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网络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分级监测,提高地质灾

30、害 监测覆盖面、精准度、科学性、时效性。加快普适型监测预 警仪器的推广使用,建立覆盖重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和隐 患点的自动化专业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推广 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驻守指导制度,提升群测群防工作信 息化、专业化水平,对隐患点做到“群专结合、全面覆盖”。(二) 推进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站建设全面整合各类监测信息,积极探索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 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科技水平,加大新技术、新方法、 新设备的应用研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交流,完成 5 处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示范站建设,探索行之有 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机制,合力提升地灾隐患 点识别和管控的

31、能力。(三) 全面开展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在定期维护更新已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并优化现 有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探索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地面 沉降监测方法体系,切实做好基于水准测量、GPS 监测、 InSAR 监测、基岩标分层标测量等多方法融合的地面沉降常 态化监测工作。建立监测点位共享、监测标准协同、监测时20间统一,监测成果互通的全要素一体化地面沉降监测联动机 制。(四) 提升地质灾害预测预警水平严格落实南通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要求,加强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理论研究,建立基于易发区和隐患点的 风险预警网络,提高预警的针对性和精确性,并在长期实践 中检验修正,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精度,充分发挥

32、地质灾害预 警预报的积极作用。加强与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 享和信息沟通,持续推进南通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的升级和维护,建成基于多源数据驱动的省市县一体化地质 灾害风险预警体系。三、提高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水平(一)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确保国家自然灾害 9 项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依据江 苏省自然灾害防治 9 项重点工程建设分工方案江苏省地 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相关任务, 以最大限度减少受灾害威胁人员为目标,结合土地整治、生 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尊重群众意愿,加大扶持力 度,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 隐患。(二) 持续优化地面沉

33、降综合防控根据地面沉降防治区划分方案,分区落实地面沉降防控21措施;严格执行地下水压采、限采方案,对于地面沉降高易 发区,适当调整高耗水型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建筑物密度, 提高大型建筑和线性工程地面沉降防御能力,重要节点开展 跟踪监测。至规划期末,南通市大部分区地区地面沉降速率 控制在 15 毫米/年以下,且确保洋口镇通州湾等东部沿海 重点开发区地面沉降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平均沉降速率控制 在 20 毫米/年以内。四、重视地质灾害综合能力建设(一)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支撑能力根据南通市地质灾害应急会商制度要求,进一步落 实各部门在地质灾害 “防” “救”工作上的分工,强化统筹 兼顾、资源共享,做到各

34、司其职、协调联动。严格按照南 通市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南通市地质灾害信息报告 制度要求,确保应急值守及信息通报规范化;结合南通 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规则, 以实施紧急救援为重点, 以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为依托,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全面 提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强化南通市地质 灾害应急支撑能力。(二) 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的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 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评估中可能引发22地质灾害或可能遭受危害的建设工程,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 治工程 “三同时”制度,并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持

35、续推 进重点开发区地质灾害区域评估,按要求及时更新评估成 果,接入江苏省统一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查 询平台。(三) 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人才业务能力提升不断壮大地质灾害防治人才队伍,提升专业人员管理水 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综合素质,用新方法、新技术不 断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临灾避险、监测预警、信息报送、 调查评价、风险管控、综合治理等地质灾害防治业务水平, 规划期内累计参训不少于 200 人次。(四) 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与文化建设按照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普及制度规定,积极 开展地质灾害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 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提高政府部门、企业和

36、民 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切实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 力。南通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均应制定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科普 宣传计划,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灾、抗灾的水平与能力。23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一、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程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三维倾斜摄影、物探、钻 探、LiDAR 等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开展崇川区五山地区大比 例尺精细调查,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科学划 分地质灾害风险级别,合理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推进 防控方式由隐患防控逐步向 “风险、隐患”双控转变。全面 完成五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重点查明崩塌、滑坡灾害 的致灾因子和重要承灾体信息,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数据

37、库,编制地质灾害风险和防治区划,形成市、 区县两级地质 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以最大限度减少受灾害威胁人员为目标,科学设计防范 措施,全面降低灾害风险程度,完成 10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工程治理;及时处置新发生地质灾害,消除隐患;同时统筹 协调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生态 保护修复、城镇化改造、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工程围绕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需求,调研现有突发地质灾 害专业化监测现状,在此基础上建成 5 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 监测示范站,引导南通市高标准推进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 网络建设。 同时,优化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新增布设地

38、面沉24降和海平面协同监测示范站 1 组,基岩标 2 座、水准路线 447 千米,并结合已有监测设施,开展多手段、多尺度、全覆盖 的地面沉降常态化监测工作。四、地质灾害防治数字赋能工程坚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地质灾害防治全过程,推动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向现代化、智慧化转型。在路径上,迭代升级 现有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在制度上,实现省市联动、 信息开放、资源共享。提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综合治理、 能力建设等各环节的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通过政府对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治理的精准度,为全天候、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地 质灾害风险提供智能化支持。25第七章 经费

39、概算参照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支出及同类工程项目 实施所需经费,概算 “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总经费约 4051 万元,其中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费用 850 万元、地质灾 害治理工程 2136 万元、地质灾害监测网建设 815 万元、其 他相关综合能力提升 250 万元。具体经费概算如下:专栏 2 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经费概算表序 号类别项目单价 (万元)数量经费 (万元)实施时间(年)1地质灾 害调查 与监测地质灾害风险普查/0.72km25020212025地质灾害精细调查/0.72km25020212025地质灾害年度排查101 次/年5020212025地面沉降常态化监测

40、2502 次5002022 、2024地下水动态监测405 次200202120252地质灾 害治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 程/10 处2136202120253地质灾 害监测 网建设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 测示范站205 组10020212025水准路线 (普通水准标石)/447km152022地面沉降与海平面升 降协同监测示范站2001 组20020212023分层标或基岩标2502 组500202120234其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 台维护及升级1002 次20020212025宣传与培训101 次/年50202120255合计405126第八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

41、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始终坚持人民至 上、生命至上,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 主体责任地位,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 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全面落 实政府主导、行业共治、全民参与的防治管理机制。各级政 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增进协调沟通,制定政策措施,明确责 任分工,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地质灾 害防抗救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二、加强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将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鼓励社会资金 参与,积极探索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

42、发式 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切实保障地质 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综 合防御水平和能力。三、加强考核评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考核和 动态评估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防治方案,将地质灾害 防治任务、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并逐年落实。27四、加强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科学 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画、 网络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 活动,普及地质灾害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互救 等知识,让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全 面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 灾害防治的良好氛围。28第九章 附则本规划自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解释。本规划未尽事宜,按国家、江苏省、南通市有关规定执 行。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