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力》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力》复习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物理力复习教案第一章:力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3.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力的分类:a)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c)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在理解力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不同类型的力。四、教学步骤1. 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
2、体的作用。2. 讲解力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4. 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五、课后作业1. 复习力的概念和分类。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及其作用。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方法。3. 让学生能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a) 改变物体的形状。b)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实验方法:a) 观察法:观察力的作用前后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变化。b) 控制变量
3、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研究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四、教学步骤1.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2. 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五、课后作业1.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实验方法。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第三章: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让学生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教学内容1. 弹
4、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a) 校零:在使用前将指针调到零位。b) 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c) 保持垂直:测量时,让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轴线垂直。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四、教学步骤1.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3. 让学生分组实践,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五、课后作业1. 复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第四章: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3. 让学生能够运用二力平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条件:a)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 大小相等。c) 方向相反。d) 同一直线。2. 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a) 观察法:观察物体受力的情况,判断是否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第四章(续)b)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物体受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实例分析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四、教学步骤1.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2. 进行二力平衡实验,让学
6、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五、课后作业1. 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六章: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让学生能够运用摩擦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a) 静摩擦力: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b)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实例分析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
7、法。四、教学步骤1.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2.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3. 让学生分组实践,运用摩擦力计算方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五、课后作业1. 复习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摩擦力计算方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第七章:重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3. 让学生能够运用重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 重力的计算方法:a) 物体的质量。b) 重力加速度。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实例分析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
8、和实例分析理解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四、教学步骤1. 讲解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3. 让学生分组实践,运用重力计算方法计算重力的大小。五、课后作业1. 复习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重力计算方法计算重力的大小。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 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3. 让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a)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
9、动状态不变的性质。b) 阻力: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实例分析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并进行示范操作。3. 让学生分组实践,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五、课后作业1.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九章:简单机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2. 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3. 让学生能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
10、问题。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2. 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a) 杠杆:根据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关系,判断省力或费力。b)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c) 斜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分类和区分:这是理解力这一概念的基础,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地区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不同类型的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力的作用效果,这对于理解力的作用机制非常重要。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这是测量力大小的基本工具,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进行实际操作。4. 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这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解决问题。5.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摩擦力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力之一,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6. 重力的计算方法: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计算重力的大小。7.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应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 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环节,通过讲解、实验和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