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真题).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419632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真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语文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真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真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真题).ppt(1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说明1.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2.从题材上看,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3.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4.从题型上看,2017年为一道5选2的客观题,5分;一道主观题,6分。2018年变为一道4选1的客观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命题角度1鉴赏形象-4-5-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一、(2018全国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

2、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错。诗的第五句中,“端溪石池”指端砚,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在烛光映射中挥毫。这是诗人以书

3、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2.(鉴赏形象)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两个“酒”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复把”时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酒”如同进军的旗鼓,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里重现;第二个“酒”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

4、面,复饮反映了战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二、(2017全国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

5、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答案 B D解析通过注释可知,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

6、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2.(鉴赏形象)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再结合

7、诗句进行分析。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一、(2018云南昆明摸底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赠李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天宝四载(745),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

8、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D.此诗简洁、概括,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答案答案 A解析A项,“借代手法”错误,应是比喻手法,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飘荡。2.(鉴赏形象)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诗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2)寻道求仙者。于“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梦游

9、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相同。(3)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佯狂状态中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确定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征:首句“飘蓬”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未就丹砂愧葛洪”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则写出了李白的激愤。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相同之处”,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的即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结尾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同样

10、是漂泊者的形象;梦中见神仙之境,也反映出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而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句,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二、(2018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古剑篇郭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注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

11、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

12、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答案答案 B 解析B项,“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2.(鉴赏形象)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形

13、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优雅的形质”“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概括“经受磨砺,素质优异”“风采卓越,品格优良”“遭逢不幸,怀才不遇”“怀抱理想,自信坚定”的形象特征。三、(2018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画堂春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注霁山:雨后山色。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

14、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C.“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答案 D解析D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

15、斜晖,获得绿荷的阴凉。2.(鉴赏形象)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参考答案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稚嫩可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先总体概括歌女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

16、,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四、(2018辽宁大连第一次双基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归雁(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注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瞻:往上看,往前看。浪语:妄说;乱说。故山:喻家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做了铺垫。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17、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答案答案 B D解析B项,“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不当,颔联写大雁避开人飞行,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D项,“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不当,“系书”是虚写,不是实景。2.(鉴赏形象)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联“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表明本诗

18、所写之雁是北归之雁。颔联“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写大雁飞行时的状态,写出大雁的苍凉与落魄。颈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大雁互相急切地呼唤,在沙滩上独自栖息的孤独与凄凉。尾联“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写诗人想让大雁传书,又不敢随意乱写,想到家乡的薇草忧愁寂寞,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五、(2018四川德阳二诊)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第12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注黛蛾:

19、黛画的蛾眉,指美眉。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秦观词上阕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C.黄裳词上阕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了参观者的真实感受。D.黄裳词下阕写夺标,一个“衔”字,饶有情趣,写优胜者嘴含锦标返航,可谓传神之笔。E.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答案答案 B D解析B项,“字字”指雁字

20、,而非书信的字句。D项,“衔”,不是优胜者嘴含锦标,而是锦标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被龙衔在嘴上。2.(鉴赏形象)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裳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豪迈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意境的题目,注意结合诗中的主要意象描绘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概括情感。命题角度2鉴赏语言-30-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一、(2018全国1415

21、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答案 B 解析A项是对诗歌首联内容的鉴赏分析,而“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等都是诗人借以排遣苦闷的方式,与诗

22、意相符。B项,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不得志的意思,“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C项,是对诗歌尾联表现手法的鉴赏,与韩愈运用简朴的文字,借助小雨、草色描绘早春的独特景色的方式相同。D项是对诗歌整体思路的鉴赏分析,与诗意相符。2.(鉴赏语言)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是诗人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人认为,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柳丝迢迢,迎风招展。联系诗

23、人现在的不得志,可知诗人不甘于沉沦,相信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全诗带有自励自勉之意。二、(2017全国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24、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答案答案 B E解析B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当。E项,“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理解错误,此处应是诗人自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2.(鉴赏语言)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参考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要紧扣比喻修辞手法和以声衬静分析其中的精妙。“春蚕食叶”与考生书写之间的相似点是鉴赏的关键处。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一、(2018福建毕业班4月质量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杜牧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注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一阳生:指冬至日。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B.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

26、着自己。C.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D.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答案答案 B 解析B项,“作者从对方落笔”错,第四句还是写自己思念弟弟。2.(鉴赏语言)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疑”字把诗人客居江南所闻所感与弟弟京城生活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疑”字回扣颔联的“忆”,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赏析“疑”字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疑”字所处的位置,由此分析它在结构上和表情达意

27、上的作用。二、(2018福建漳州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岑参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注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C.颈联用“终日”和“连

28、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答案 D解析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2.(鉴赏语言)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怀”。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中间两联通过

29、“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全诗的诗眼。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三、(2018湖北黄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

30、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注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n):车幔,代指车辆。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答案 C解析C项,并非实写,而是

31、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2.(鉴赏语言)本诗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参考答案写尽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应听子规”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和典故抒发情感。“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典故抒发盼望友人早归之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狭险的蜀道、道中特有风物、九州明月,以及子规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尾联使用的表达技巧,接着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别后同明月”想象与友

32、人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情景,是想象抒情。“君应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的典故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是借典故(或经典意象)抒情。尾联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借景物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属于融情于景。四、(2018山西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程珌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注士雅与刘琨:两人均为东晋爱国将领。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

33、的石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了词人要驱逐金人、一雪国耻的决心。D.“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E.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答案答案 CD解析C项,“昆仑”指金人的老家,并非借喻抗金力量;D项,诗意是说收复中原是天意,就缺优秀的爱国将领,并没有悲观的情绪。2.(鉴赏语言)“

34、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该句意思是说,初夏正需一场及时雨,以清洗从北方刮来的尘土。用了比喻的手法。“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形象地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赏析“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除解释词句字面含意外,还要从比喻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中“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形象地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五、(2018广东深圳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

35、题。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D.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答案答案 AE解析A项,第一句“楚塞故人稀”,写诗人当年的朋友现在已经很难有机会见到了,流露出怀念故友的淡淡悲伤。但第

36、二句“相逢本不期”和颈联、尾联都表现出与故友的重逢之喜,只有“忽怪鬓中丝”一句含有“淡淡悲伤”的意味,但后面又回复至喜悦之中,因此,全诗感情基调愉悦。E项,“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是这首诗突出的思维跳跃、起承转合的特点;但意象不是绚丽,而是多用日常细节,风格也不属于飘逸豪放,而是清新自然。2.(鉴赏语言)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参考答案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

37、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本题题干有四层指令,一是定位尾联,二是笔法灵活,三是意蕴丰富,四是赏析。“尾联”就要考虑诗的结构,“笔法”就要考虑这一联的写法,“意蕴”就是要考虑这一联的表情达意之处,“赏析”是考查角度,是审美鉴赏。命题角度3鉴赏艺术手法-55-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6全国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38、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曹霸是唐代著名画马大师。诗人在这首诗中细腻地描写了曹霸画玉花骢的过程。第一问,理解“一洗万古

39、凡马空”一句的含意,就是理解曹霸所画的马在诗中有何特点,需结合“斯须九重真龙出”一句来理解。从整首诗来看,只有最后两句主要描写了曹霸所画之马的特点:那画中马神奇雄俊,好似腾跃而出的九天龙马,足以超过以往所有画上的马。第二问,实际是考查曹霸作画的过程。诗中描写曹霸作画的句子有“意匠惨淡经营中”和“斯须九重真龙出”两句,所以要答出此题,需要先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惨淡”在此是形容苦费心力,“经营”在此是指“筹划”,“意匠惨淡经营中”意指曹霸苦心构思;“斯须”意思是“一会儿”,指作画时间短,形容曹霸所画之马是须臾之间一气呵成的。2.(鉴赏艺术手法)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40、。参考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前四句是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做的铺垫。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这两句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衬托。再看后两句,这两句是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气宇轩昂,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

41、这是第二层衬托。答案答案 B 解析B项,“生离的思念”和“死别的悲伤”不构成“反衬”。2.(鉴赏艺术手法)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参考答案用典自比,正反映衬。说明自己只能写祭文哀悼亡友,却无法招魂使其复生,表达诗人悲痛又无奈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答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去赏析。颈联以潘岳和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写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两句一正(只有能)一反(何曾),相互映衬,有力地表达出诗人悲痛欲绝而又无奈的心情。二、(2018安徽宣城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金诗,

42、完成第12题。月夜泛舟刘著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注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徽宗时期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城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传邮:朝廷文书。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B.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

43、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C.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D.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答案答案 A解析A项,对“出岫云”理解有误,当理解为“出岫孤云”,写身世漂浮之感。2.(鉴赏艺术手法)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答案示例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对比映衬。此

44、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和,色调和谐,音韵优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写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这就和“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中所写的金人府衙烦嚣人事构成对比。同时这一联上下两句词性协和,对仗工整。三、(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西阁夜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可怜

45、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注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答案答案 C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

46、用比拟手法。2.(鉴赏艺术手法)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参考答案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颔联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可知,颈联中的“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四、(2018河北唐山一模)阅读下面这首

47、宋诗,完成第12题。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注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B.“解征鞍”“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心境闲

48、适。D.诗人用陶渊明见督邮的典故,表达了对官场繁文缛节的反感以及政治黑暗的不满。E.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答案答案 CD解析C项,“意境空明,心境闲适”错误,应为“意境凄寒,心境孤凉”;D项,“政治黑暗的不满”无依据。2.(鉴赏艺术手法)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参考答案想象。想象江南长满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表达了对远离官场、隐逸山林的渴望。象征。用“捎云竹”象征正直、坚韧的节操,表现诗人对高尚志节的追求。夸张。“捎云竹”,拂云的竹子,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写出竹的修长。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先判定手法,

49、然后指出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尾联“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这两句写的是想象的内容,想象江南长满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斩钓竿”说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捎云竹”,极言竹之高,用了夸张的手法;“竹”这个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正直、坚韧,也表现词人追求高尚节操。五、(2018陕西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李蔡:李广之堂弟。芸:同“耘”。笕竹:

50、剖开竹子。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选拔人才的科目。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下阕一、二句与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D.“朝家”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E.下阕整体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必得朝廷重用的豪迈之态。答案答案 B E解析B项,故意拔高。“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